病中(1 / 1)
钮钴禄氏长舒一口气,她本来极怕四爷,生怕宝璎一个不留神惹恼了王爷,岂料王爷连招呼都没打就走了。
宝璎摆好棋盘,示意道,“福晋再下一盘?”
钮钴禄氏头摇得像拨浪鼓,“我出去看看,只怕福晋寻我了。”说罢转身掀开帘子出去了。
宝璎捏起一粒棋子,敲着棋盘,叹气。好容易找了个陪她下棋的,这会儿又被自己吓跑了。她下定决心定要变得聪明些,尽管她的决心从来不起作用。
宝璎目不转睛盯着棋盘,蹙眉摆弄着棋子,直到有人掀开帘子立在门边也没有发觉。那人顿感无趣,放下帘子出去,宝璎依旧聚精会神琢磨她的棋盘。
一会儿工夫,一阵嬉闹声搅乱了宝璎的思路,几个孩子闹了进来。
“姑姑跟我玩!”弘明一个趔趄扑在棋盘上,弄乱了章法分明的棋子。
宝璎一见这孩子就欢喜,却故意嘟哝着嘴道,“你把姑姑的棋弄乱了,先给我摆回去,不然姑姑不跟你玩。”
“这棋子怎么摆的,我怎么知道?姑姑是下棋的人,当然是姑姑摆回去。”小机灵鬼不中计。
“姑姑记性不好。”宝璎也继续跟孩子胡搅。
谁知弘明却认真道,“他们都说姑姑过目不忘,咕咕肯定记得。”
宝璎眼一瞪,“谁说的?”心里却暗暗叫苦,“怎么都知道我过目不忘了?”
弘明见宝璎不说话,以为她生自己的气,一时也不敢言语,默默注视她将棋子一一摆回原位。其他孩子见宝璎和弘明都不说话,纷纷出去各自玩儿去。
“姑姑怎么一个人下棋?”弘明尽量没话找话,化解此刻的沉默。
宝璎大窘,“刚才来了一个,被我吓跑了。”
“姑姑把阿玛吓跑了?”弘明瞠目结舌,他心目中威武不凡的阿玛怎会被看似弱不禁风的姑姑吓跑。
宝璎也是一惊,“你说谁?”
“阿玛,刚刚,在门口,站了站,又,出去了。”弘明结结巴巴说完,观察宝璎的表情。
宝璎尽量不在弘明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惊愕,但交错揉搓的双手却将自己弄得越发窘迫。她心里念叨着,“他来了?真是他?”
隔着永和宫前万簇红梅,她与他两两相望。宝璎眼里的他沉寂而阴郁,似乎很久没有见到他灿若骄阳的笑容,他目视前方,但目中显得空洞无物,似乎什么都没有看,只是习惯性保持着前进的方向。
她显然不懂他的忧虑,胤祯此刻想的最多的是八哥,良妃这一去不会打乱他们的部署,却始料未及乱了八哥的心境。胤祯无心陪女人们赏雪观花,吃过便饭匆匆告退。此刻八哥的处境最值得人们怜悯,即使生活在世上最无情的地方,尽管他知道,怜悯这东西,他的八哥根本不需要。
八爷府低调而冷清的布置时刻提醒宾客主人家尚未从丧母之痛中缓解过来,院落里没有半点新年气氛,管家擎着八十四骨油布伞指引胤祯踏着薄薄的落雪走过庭院。飞雪随着风向扫过他的帽檐袍角,胤祯低头走进回廊,拍拍身上的雪迹,在门前等候。
他回望院子,一切恰到好处。
管家低声向胤祯回报,“八爷醒了,请十四爷进去。”
卧室里散发着浓浓的药味,一缕缕青烟从瑞兽口中吐出,夹杂着苦涩药味的檀香充斥其间。积雪反射的天光透过窗户将屋子照亮,胤祯一步步朝内室走去。
“啪”的一声,帷帐间绽开一朵火花,八爷点亮床榻边的蜡烛,以近乎沙哑的嗓音道“十四弟,来了。”
“这里暗,比不得书房。”胤祯撩起袍子,坐下。往常他们兄弟商议要事总在书房,如今八爷病了,外界传言一病不起,他这个弟弟自然会来探望。
八爷将烛火移向胤祯,借着火光,胤祯也看清八爷苍白的脸,他眼窝透着乌青,显然没有睡好。
“九哥说八哥是一半病着,一半醒着,我看八哥至少病了七分。”胤祯有些担忧。
八爷很清楚自己的身体,他历来少眠,每日睡上两个时辰便精力充沛,然而他并非不眠不休,累了就趴下小憩片刻,他很小便养成这样的睡眠习惯,这让他比旁人有更好的精力。
“昔日读李密《陈情表》,言之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以为孤苦若此,现在才知道,他写的到底是轻了,他笔下的悲苦哪里及得上我如今之万一。”
“八哥最近睡得不好?”胤祯道。
“才睡下一会儿,就听到额娘唤我,反反复复,总是那么几句话。”八爷揉了揉额头,他的睡眠习惯似乎乱了。
良妃的病他一直清楚,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这些年,她苦苦捱着,就是等临走那一天。他以为自己早已做好准备,他一次次告诉自己,这对额娘来说,会是一种解脱。可是直到天亮后的第一个来客告诉他噩耗,他才明白,这样的悲伤一定会排山倒海而来,他需要慢慢咀嚼,却怎么也平复不了。
“八嫂知道?”胤祯把话题岔开。
“夫妻多年,她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八爷一语带过,她对他的好,一言难尽。
“满屋都是药味,这药还管用?”
“药吃不吃,病总要大半年才会好。太医瞅着我们是阿哥身子,不敢用猛药,只劝我好好养着。”八爷想着,如今这样病着,未必不是好事。
胤祯叹息,道,“八哥这些日子不太在外面走动,这样也好,省得旁人总盯着。老二那边越发不安分,我和九哥瞅着,老爷子快憋不住了。”
“你没再使把劲?”八爷笑道,他了解,胤祯最是沉不住气的。
“没有。”胤祯说得干脆利索。
“没有?”八爷把头探过来,他感到不可思议。
胤祯知道他不会相信,连他自己也不信,他会有这样的耐心,他双手一摊,朝后倚靠,“圣人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且辜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