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5(1 / 1)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张妍还真听了池来发的劝。
她报了老年大学,学起了绘画。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便写点小文章。单位给订了杂志和报纸,以前张妍很少看,现在不但看,还把写的东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了出去,没想到有的还被编辑给用了。
在美术班学了几个月后,自己画的花草山水也有模有样。
老人忙碌起来后,失眠竟不治而愈。慢慢地血压、血糖也稳定了。
一天池来发碰到张妍,笑着招呼:“张阿姨,您是越来越年轻越精神了。”
年轻、漂亮,这些恭维话,不论是对小姑娘,还是老太太,永远是屡试不爽。
“池大夫,谢谢你了。你给我出的这个主意比吃药管用多了。”老人笑意盎然地说。
“听说您都发表了好几篇文章了,恭喜您老了。”
“那还不是托你的福。如果不是你的建议,我还不是每天怨天忧人,度日如年地熬日子。”想想以前的日子,只能用不堪回首来形容。
“还是您有这个本事,换上我想写也写不出来。”池来发看过老人写的东西,确实有一定的功底。
“只要你想写,没有写不出来的。”
“敢写的人多了,只是写出来没人敢用。”
“你就妄自菲薄吧。”
老人年轻的时候在部队是个文学爱好者,诗歌、散文、小说、通讯,无不涉及。虽然后来当了领导很少动笔,功底还在,所以写了出的东西自然是可圈可点。
池来发他们年轻的时候,遍地都是文学爱好者。可现在文学爱好者已是凤毛磷角了,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小林问小李白还写不写诗时,小李白往地上啐了一口浓痰说:“狗屁!那是年轻时不懂事!诗是什么,诗是搔首弄姿混扯蛋!如果现在还写诗,不得饿死。”
确实有诗人因钱自杀的,池来发看过报道,大概好几位。海子、余地、吾桐树,具说吾桐树还写过一篇《同是房奴沦落人》的文章,所以他的朋友猜测他的死与看不起病和还不起房贷有关。吾桐树死前写了一首诗,名子为《消失》。
一只鸟,在层云上飞
那疲倦的身躯、迷茫的眼神
只能被云朵的灰色遮蔽
或许云有多么脆弱,然而
他无法穿透,他的力气已将用完
内心的虚弱,更能感觉天空的缥缈
努力地扇动翅膀,依旧没能绕过
雷电潜伏在云的周围
他爱的人都在下边
大地上熙熙攘攘地过往
他们无法飞起,沉溺其中——
幸福和苦痛,在尘嚣中难分彼此
雨下了,寒凉的雨丝
没有零落的羽毛
再无孤独的影子
之后,天空像新鲜的蓝床单
而大地,继续像垃圾场
物质坚持物质的腐烂
梦在无形地蒸发,一切在缓慢地
消失,于相近或遥远的未来。
池来发不懂诗,所以无法从诗里看出他的死是否与看不起病和买不起房有关。
对穷人来说,诗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不能当房住,有病也不能当药吃,绞尽脑汁、苦思冥索写出来的东西,既使侥幸给发表了,那点可怜的的稿费与生活所需恐怕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当然,成名成家的另说,可能成名成家的毕竟是寥若晨星。
张妍老人是不会有诗人那些烦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