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弯1(1 / 1)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吃完晚饭后,刚休假回来的牛德仁约池来发出去遛弯。
因为是周日,从停车场见缝插针停的车来看,今天医院各处都应该是人满为患。看望病人的同时还能游泳、垂钓、打保球,如果有家人在这住院,价格优惠,连外面保龄球馆的一半都不到,人们在尽孝心的同时,还可以潇洒走一回,更多的时候还是老人掏包,因为他们的钱花不完,也不能带进棺材,倒不如让儿女们尽孝的同时捞点实惠。一举多得的双赢,何乐而不为。
“咱们到外面转转去。”牛德仁提议。
地处郊区,四周很空旷。视野开阔,落日还没有全进西山,满天霞光,给大地涂上了一层艳丽,天空中不知从何处飞来了几只鹰,盘旋翻飞着。门前宽阔的马路上不时驰过几辆汽车,到是人行道上,三三两两的人在低语而行。
几里之外高楼成群,附近只有散落的村子。
景色宜人,使人仿佛进入了净土,没了争强好胜之心。
没有城市的喧闹,祥云医院又建得如诗如画,处处美景,难怪引得这么多人青睐。
“咱们往哪个方向走?”出了大门后,池来发问。
“你都到过附近的什么地方?”因为两人不在一个部门,池来发刚来时又忙着熟悉医院的用药和环境,与牛德仁也只有吃饭时才聊上几句,后来没多久,牛德仁因家中有事便回去了。
“我还没出来转过。”池来发在院子里每天转上一圈,都有新的发现和感慨,就像进了一块宝地,真没想过到外面领略田园风光。
“医院后面有个村庄,叫万姓村。咱们去村庄看看吧。”牛德仁往大门的右侧拐去。
走了一段路后,便是池来发来时下车的车站,这是多条路线的终点站。
两辆公共汽车相继进站,人们下车后也与池来发他们往一个方向走。
“他们都是去万姓村的?”
“这个车站主要就是为这个村设的。”
“为什么?”为一个村设一个几条线路的车站,池来发觉得不可思议。
“万姓村是一个大村,村里有医院、商场,附近好多村子的人都是到这个村来购物,看病。这里目前正在开发,周边工地如雨后春笋,加之这几年外地人一蜂窝地拥进北京,北京的房租同房价一样成了脱缰之马,打工的人只好从寸土寸金的城里搬了出来。万姓村由于服务全,房租低,通过老乡介绍,一下子涌进了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每天路过的几趟车每次到这里后上车下车的互不相让,上不去下不来,弄得趟趟晚点,怨声载道,没办法,只好在这加了个车站,又添加了几路车。”牛德仁把听来的故事又介绍给了池来发。
万姓村的村口停了很多的汽车,司机们扎在一起闲聊着,有喝茶的,有抽烟的,还有三个人在诈金花。
“真他好的点背,拿了豹子还输钱。”一个满脸烦躁的人对着一个满脸洋溢着得意的人骂首,“你小子今天是走了什么狗屎运,一个2、3、5,也能赢金子和豹子。”
“是他妈的没天理。”另一个人也附和着说。
赢钱的只是装聋作哑地嘿嘿笑,不理他们的茬。
牛德仁介绍说:“这些都是黑出租,挣钱给火中取栗一样。”
“此话怎讲?”
“如果被抓住,一罚好几万,一年白干。还有的车被劫人被杀,电视里播了好几起了。”
“那他们还干?”
“不干干啥去?没有什么特长,干啥也不好挣钱。再说毕竟被抓着的还是个别的。”赎毒抓着就杀,还不是一样有人干,牛德仁心里说。
“看来大家活的都不容易!”
“那到末必。你看这村里的村民,随便搭个棚子就挣钱,那家一年房租都不少,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池来发来这的时间长,对这里的一切都了如之掌。
“命里该有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看来不信命还真不行,有的人拼搏一辈子,不如有得人一阵子。像咱们这些靠工资吃饭的人,干上一辈子,不如老百姓占地一下子,不如当官的一句话挣钱多。”听弟弟说,池春义为了拿一块地,上千万地往外上送。
“靠工资永远只能停留在温饱。”牛德仁说,“我刚才北京时为了给孙子来北京上学,五十多万买的,现在值八十多万了。人呀,得学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