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4(1 / 1)
上次帮保洁开药的老人张妍也是一位多病缠身的老人,老伴早逝,儿女都在国外,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受不了那份寂寞,便每天泡在医院里。住的是高间,房子里电视、电脑、洗浴等设备一应俱全,比宾馆里的客房条件还好,一日三餐也是营养师所配,专职厨师所做。
医院里除了能治病,也有伴。病友,医生,护士,保洁,都是她的聊友。这里的工作人员也都上帝一样贡着她。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炎,那一样都不是能除根的病。最令人头痛的是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这三高症状,每天吃饭一样的吃药,可哪样也没见降低。失眠、便秘每天让她度日如年。
“你说像我这样的人每天除了受罪还是受罪,活着还有啥意思!”有一天开药时老人向池来发抱怨。
“阿姨您可不能这样想。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古人也说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您活着,儿女有个妈,也有个盼头,每年会从国外回来看您,大家也有个相聚的地方。您要不在了,他们从国外回来看谁?他们回来就得消费,您活着不光是给儿女留盼头,也是对国家的一种供献。再说,您不在了,像小丁那样的穷人,有了病不舍得吃药,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孩子上学怎么办?”池来发半是玩笑地安慰着。虽然自己已是快退休的人了,在张妍面前还得一口一个“阿姨”的喊着。老家都是“大娘”“婶子”的喊,到了北京便入乡随俗跟着喊阿姨了。
“池大夫你没去当领导屈才了,用宋丹丹的话说:‘你真是太有才了。’经你这嘴一说,我活着都是爱国,如果无常了还不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培养了。冲你这话我也得好好活着。”张妍老人被池来发说得乐得合不上嘴。
“您老能这样想就对了。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人有了病看不起,还要带病干活来养家糊口。”池来发拿出了一张报纸,上面写着一个民工为了少钱去黑诊所里治疗,结果命赴黄泉。
“看来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我现在是吃的最好的药,长年住在医院里,单位也给全报。而我整天抱怨老天对我不公,我市里有六处房子,都在出租,每月还六七千元钱的工资,加起来好几万。儿女在国外,收入不菲,也用不着我的钱。可是由于我有这些病,不能吃好的,不能耐喝好的。自问我管事的时候从来没为难过谁,只要有发票,我都会给签字。老天为啥让我得上这种病?”张妍脸上有一种光芒,仿佛置身在过去。
“阿姨年轻时一定吃过不少好东西吧?”池来发问。
“那是。北京当年的高档馆子让我尝个遍。”张妍自豪地说。
“看来老天爷还是公平的,年轻时好吃的都让您尝遍了,所以老了您该受点限制了。您说对吗?”池来发见老人情绪大好,说起话来也不用顾及这么多。
“可我那是为了工作,被逼无奈。”老人心里不得不承认池来发言之有理,嘴里还是不肯承认。
老小孩,老小孩,张妍老人小孩一样死鸭子嘴硬。
“你是专家,能不能把我的失眠给我治了?”老人也知道她这失眠不是一天二天了,中西医的专家也看了个遍,都是瞎子点灯。今天跟池来发聊天,觉得这人挺有趣,好感大生,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自己这身病从他手里出灾的想法。
“您有年轻时想学的东西没机会学吗?”池来话没有回答老人的问题,反问起其它的问题。
“有呀!我从小就想当个画家,可学的专业是文学,干的工作是行政。”
“您可以学画画,或者写回忆录。睡不着觉的时候就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啥时候困了再睡,没准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