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谷子和毛毛(1 / 1)
财富人生
曾经有记者写文章说我的身价有4个亿。这让我大吃一惊,继而又兴奋得心嘭嘭嘭狂跳不已。我数学一向不好,近来更是退步到连加减乘除都不大会了。看着报上耸人听闻的“4亿”两个大字,我不由得恍惚起来:反正我从来不识数,更不会理财,难不成我真的积累了几个亿的财富,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这一想我就坐不住了,于是开始翻箱倒柜地找存折,还把钱包里的现金都倒在桌上,数数还不够,我并不气馁,爬到梯子上去够装咖啡的彩色粗陶罐,里面的咖啡早喝完了,现在乱七八糟装满了各种硬币。掂了掂罐子的分量,我的心又燃起了希望。三两下从梯子上跳下来,我一屁股坐在厨房的地上,把所有硬币哗一下倒出来,嘴里开始念念有词地数着:“1分、5毛、25美分、1法郎、1便士、10块钱港币、1000日圆……”越数越有信心,我还有新台币、马来西亚林吉特、新加坡币、泰国铢、新西兰元、澳大利亚元、俄罗斯卢布,还有以色列、约旦、伊朗……天,肯尼亚的钱我都有。眼看罐子已经见底,我又抽出一张伊拉克战前的第那尔,钞票被压得皱皱巴巴的,可年轻英俊的萨达姆头像依然清晰无比。最后,地上堆了小山似的一堆各国各地区硬币、纸币,这远比存折上那几个数字要有震撼力。我坐在地上,双腿弯曲环住我的财富,望向窗外北京夏日雨后晴朗的天空,心中陡然升起了财富新贵的感觉。我感慨了一会儿,起身去浴室洗干净双手,也不理卧室客厅厨房摊得到处都是的存折账单税单。
第二天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质问我:“今天报上说你的身价是五亿!”
电话这头的我被惊得说不出话来。天哪,才一个晚上,我的财富就涨了25%!人一有钱,连算术都变好了,简直神奇。
我已经昏昏然了,心里益发坚信,我只要再稍稍努力,就能上中国福布斯富豪榜了。
本着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道理,我写出以上的文字,为的是引出本文的主人公。
我原本是个清高的人——我的朋友们常这么夸我,我也不知道他们这算不算骂人不带脏字。反正时间一长,我也认定了自己飘逸脱俗、不食人间烟火。可谁想清高如我,竟也难抵挡4亿5亿的诱惑。我开始常常掰着手指算自己的身家,有一天半夜突然想起如果实在达不到4亿的话,我的那些LV手袋卖到米兰站、巴黎站(注:香港二手名牌包专卖店)恐怕也能拿回些现金来吧?这么一算,身家好像又丰厚不少,于是一夜辗转难眠。
从此,我开始关注一夜暴富之类的财富传奇。
不久,主编雷蕾报来一个选题,标题十分惹眼:财富新贵。讲的是四个平均年龄24.5岁的“80后”小伙子,通过几年的打拼,现在各自拥有一家IT企业,每人身家过亿。天哪,这样的财富故事太吸引人了。
录像的前一晚,编导给我发来这期节目的文案,我飞快地读了一遍,很快记住了四个性格迥异的人和名字:李想、高燃、戴志康和茅侃侃。
第二天,我照例在节目录制开始前五分钟走进演播室。五分钟时间,足够我戴好耳机并和嘉宾打个招呼寒暄两句。这是我的习惯,节目开始之前尽量不和来宾见面,保持彼此的新鲜神秘感,好让所有的火花在节目中展现。我的同事们早已熟悉和接受了我的工作方法。
“嘉宾呢?”这通常是我走进演播室的第一句话。
那天,有四个人同时从椅子上站起来向我伸出右手。说来奇怪,我只飞快地扫了他们一眼,就已经知道谁是李想谁是高燃谁是戴志康谁是茅侃侃了。
李想,25岁,首席执行官。泡泡网在2005年年底营收2000万,利润50%,按通行的市场收购标准20倍的市盈率计算,占公司绝对股份的李想身家已然过亿。
高燃,25岁,Masee直播网总裁。戴志康,25岁,康盛世纪总裁。茅侃侃,23岁,Majoy总裁。四个大男生都是一脸的阳光。李想高高的个子,随随便便一件T恤,样子有些腼腆。
高燃我曾经在央视的财经节目里看到过他,那天电视上的他穿了套深色西装,在一堆企业家中间居然也显得老成持重,我压根没想到他只有25岁。高燃的标志是一副黑色镜框的眼镜,茅侃侃在现场说他就是IT界的品冠,惹得哄堂大笑。真是很像。
戴志康一看就是那种学理工的极聪明的男生,朴朴实实的,也戴着眼镜,但款式普通,我都想不起来是什么样子了。和李想一样,对外表不太讲究。
茅侃侃是四个人当中最年轻最时尚的一个。穿一件粉色的套头衫,牛仔裤,左手无名指上显眼地套着一个细细的白金戒指。侃侃的五官是如今最流行的那种,单眼皮,瘦瘦的,明朗帅气。
听了他们的故事,我越发怀疑中国的教育体制。李想为了创业,放弃了高考。
高燃中专毕业后到南方打工,然后再复读,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是清华历史上第一个以中专生的身份考进来的学生。
戴志康倒是按部就班一路顺利上了哈工大,但大学四年,他一心搞软件设计,为此旷课、不参加考试,以致15门功课没过,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
茅侃侃最神,高一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还不及格,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失去了高考资格。
虽然我在节目录制现场一再要求他们多说说上学的好处(其实我从小也不是个读书刻苦的孩子,幸亏倔强有主见,从不在意分数,才没有被万恶的考试制度所摧残。虽然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很不感冒,可身为主持人,我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再说,让那些家有学子的家长级观众写信来抗议我教导小孩子挑战体制总不太好),可四个人谁也不买账,一个接一个比赛似的对着镜头说上学考试没什么用。现场一帮大学生观众倒是拼命鼓掌。
四个人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再加上他们平日里是常常混在一起的好朋友,我于是临时在场上把我和他们的一一对谈变成了五个人的群口相声,连沙发也多加了一张。
最贫的是高燃,他上清华时追女孩的故事堪称经典。话说一次舞会上,高燃看上了全场最漂亮的女生,于是十冬腊月的天气,穿了件短袖衬衫就冲到门外向已准备回宿舍的女孩要联系方式。女孩婉拒,表示没有手机。高燃可不是好糊弄的,他决不气馁,转而索要QQ号。据他描述,他当时冻得哆里哆嗦地,伸出双手拦住女孩的自行车,一副不依不饶的劲,嘴里还大声喊着:“你看我冻成这个样子,给个QQ号都不行?哪怕是个假的呢!”
不知是怕麻烦还是被感动了,女孩给了高燃她的QQ号,而且,号码还是真的。故事还没完呢,这女孩后来成了高燃的女朋友。
虽然在录节目之前,这段故事已成为了过去,可我仍觉得它浪漫无比。年轻无所顾忌的爱情就该是冲动奔放的。明天会发生什么明天再去承担吧。
再说茅侃侃的戒指,那是枚订婚戒指。这让我着实对他刮目相看。
李想也已经名“草”有主,只是戴志康,还是孤家寡人一名。
其实,称他们为亿万富翁还为时尚早,他们的事业还在起步阶段,可我真希望有朝一日在福布斯富豪榜看到这四个名字。不仅仅因为我们在节目中聊得很开心,还因为他们干干净净的,他们的生活干干净净的,他们的情感干干净净的,他们的财富干干净净的。这令我感动,我希望这样的人成功。
我们的秘密武器
下午去公司开会,讨论接下来的选题。会议室的大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八月中旬之前的录影安排,我的制片人、主编都已经在长条桌前坐下了,一见到我,曹志雄就说:“鲁豫姐,知道吗?咱们的新版《鲁豫有约》就快录满500集了。才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而已啊。”
我的嘴一下子就张开了,愣了一会儿,才脱口而出我的口头禅:“天哪!”
500集是什么概念?
一年52个星期,如果《鲁豫有约》按2005年之前的播出频率,每周一期,那我接下来的八年时间就可以去周游世界每天逛街再生一堆孩子把自己喂得白白胖胖的给自己放一个悠长的假期了。
天哪!难怪同事们都叫我劳模呢!就连《新周刊》在授予我2005年年度节目主持人大奖时为我写的获奖理由中也有这么一句:“从‘说新闻’到‘说故事’,陈鲁豫一直掌握着话语权,她以近乎劳模般的勤力,更重要的是对人物和故事之间的黏合度的出色理解,成就了一档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人物访谈节目。”
看到了吗?所有人都认为我是劳模,如今这一年半里500集的工作量实实在在摆在面前,而且收视口碑经济效益三丰收,即便谦虚如我,也得实事求是地夸自己一句了:“I’mso牛!”
一直跟在我身后催稿子的金丽红、黎波特别希望我写写节目:“这读者爱看!”——言外之意,这个好卖钱。我虽然不懂为什么,但想到赚的钱里有一部分是我的,也就欣然提笔了。
我于是带上电脑一个人跑到北京798厂的atcafe,开始回忆这一年多我和节目的种种经历。
500集节目啊,1000多个嘉宾先后坐在我的鲜黄色的大沙发上,沉思感慨流泪大笑,面对我和观众,慢慢敞开心扉。天哪,我真是够能聊的。难怪前两天舞美部门重新布置舞台,竟然发现我把沙发活活坐出了一个坑。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说怎么总像坐在山坡上似的,老有要往下滑的感觉。我终于相信水滴石穿的道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