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章(1 / 1)
十月十四是我的生日,周南国女皇陛下御驾亲征后平定了战事,凯旋归来后的第一个寿诞比往年更是热闹,我又曾离宫两年之久,更兼之象征国运昌隆的凤凰树百年开花,这回的庆典自不是普通的盛大,连民众也欢欣雀跃,大有普天同庆的意思了。张灯结彩的宫殿,洒扫一新的殿堂,四处忙碌的宫女侍从总是来去匆忙。虽然为了这个生日已经提前准备了一个多月,但要办的琐碎事似乎总也忙不完,各国来贺的使节团队也先后齐聚帝都,各处驿馆入住了不少别国的权贵重臣,虽是借着我的生日才齐聚一堂,但这样隆重的场景也是很少见的。
周南的国力在夏轻衣有心几年的培植下已经大大增强,即使经历了内乱与战争,依旧几乎稳定得固若金汤,商贸发达,交通便利,农牧发展,人民在这样的境况下还可以自给自足,由此可见主事者手段非比一般。借着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朝贺的众国使节无不纷纷齐聚一堂,毕竟这是个纵可刺探彼此虚实,横可联合各方势力的好机会。除了政治需要外,许多见识不凡的商旅与艺人也趁机来到周南贸易通商或是献计献艺,更想借此结交各国权贵,一时帝都空前繁荣热闹起来。
不过我关心的还有这次藏珑来的使臣,夏轻衣的叔父谥号孝义王的夏启风。
自从夏轻衣被送来周南当质子,这么多年过去,也许是为了避忌,藏珑一直没有派过和他有关联的任何人探视他,每年来朝贺的使臣也只是例行公事的带来皇室的慰问,甚至不假多言,虽是让人不能挑剔,但如此一来也太过不近人情。
多年来夏轻衣便孤身一人在周南长大,幸好先皇与先皇后都是极敦厚仁慈的人,并未因质子的身份而薄待他,反而因膝下子嗣不多,皇宫内廷过于冷清,而他小小年纪就聪明出色,更不愿意就此埋没了他的天分,全心教导,特别恩恤他与女儿受一般教育,一直给予最周全的照顾。夏轻衣在藏珑没有享受的待遇,周南一样不缺的为他补齐。
谁都曾以为这就是一个质子能得到最好的宿命,没想到在先皇先皇后相继英年去世的混乱中,夏轻衣在危机四伏的周南力保皇女,少年摄政,以雷霆手段平息了覆国之乱,最后还遵照先帝遗诏入赘为皇甫绵宁的帝君,他用自己的手掌控了自己的命运。
周南乃天河大陆数一数二的强国,而登基后的女皇少不更事,朝政大权几乎都落在他的手里,可谓真正的权势滔天,如今与女皇尽释前嫌,地位尊崇更是不可动摇,当算得天下最尊贵的男人之一。
藏珑派出了孝义王夏启风,可见对此次周南之行的重视,以夏轻衣今时今日的地位,他们会想趁机重修情谊也是理所当然的,哪怕夏轻衣只是稍加照拂,对于一直思图安定的藏珑来说就是最好的眷顾。
我心下忍不住叹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恐怕藏珑也没料过会有今日,不过当时从权,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保国家数年安宁,牺牲一个年幼的皇子对他们而言远是利大于弊的,也不能苛责。
如今夏轻衣到底身份地位已经不同,我之前和他稍稍讨论过接待夏启风的事情,甚至还准备他高兴就私下安排他们见面,毕竟这也是他许多年来第一次和亲人的重聚,可夏轻衣却没什么兴趣,只是淡淡说着他最近太忙,见面的事情不急,有时间再说,就和普通使臣一般接待即可,他的神情平淡,于是我不便多说。
夏轻衣不愿多过问,可藏珑毕竟是他的母国,现在算起来与我亦有姻亲之息,我犹豫再三还是悄悄吩咐下头特别款待那位王叔夏启风,务必事无纰漏。
早朝之上户部尚书柳成燕递交了最近国库进出的折子,提议裁减各部使用银两,一时引来众人哗然。
柳成燕是我回朝后提拔的第一个官员,当初国库因征战连年的关系,一直空虚混乱,户部管理十分为难,虽有夏轻衣多次审查,可他毕竟一人难以顾全。我头痛的翻阅了数年来的账务,因为多重原因,户部的官员大多一本烂帐,账本与库银完全是两回事。唯独柳成燕虽一介女流,管理自己分内的事情条理清楚,账务明白,甚至一一注明不实之处,很是让人意外。
我当时叫她入宫后只问了一个问题,你可有能力重整国库。她虽然吃了一惊,却很快不卑不亢的回答我定能竭尽全力,不负我所望。于是我免职了之前的户部尚书,让她连跳三级当上了周南国的第一位女性户部尚书。她长得不漂亮,眼小嘴阔,皮肤略黑,说老实话因为喜欢板着张脸,更显几分老气横秋,小小的身段包裹在深褐色的朝服里,很是有几分滑稽的效果,但却没有任何人敢质疑她的工作能力,见识过她冷木无情的官员,甚至还有些忌惮畏惧。
柳成燕果然也不负我所望,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承诺,利用权力之便,在重新组建了户部的重要官员后,短短几个月便肃清了多时的烂帐,效率极高的重整了混乱的国库,严格控制各项进出,明白清晰,如今的国库终于开始俨然有序,连夏轻衣都为之意外。不过,也有官员表示不满的。因为自从柳成燕当上户部尚书以来,国库的银子几乎毫厘必计,没人能轻易掏出一两半钱去,甚至开始一丝不苟的追讨过去的烂帐,不说王公大臣,就是皇亲贵族也没有面子给,柳成燕的刻板和精明,无形为周南的国库加了道大锁。她本来就其貌不扬,如今更被人视为洪水猛兽,我也有点过意不去。
今日是我独自上朝,少了夏轻衣坐镇不免有些不适,柳成燕的举动其实出自我的授意。很久前我看过关于六部这些年来的专项用款,即使是在战争时刻,也有许多不明白的出支,名目模糊,无故浪费。紧急时刻因为不能截断军队的军饷和银粮,只好大量向百姓征缴重税,多少贫民百姓因此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如今大刀阔斧,革新发展,希望能从国库中抽调更多的钱银实行新政,帮助穷苦大众,也算对曾经的弥补。
我已经和夏轻衣讨论过这个问题,他倒是颇支持我的决议,之前因为战事不能随便打乱六部格局,他也一直睁只眼闭只眼,现在时局既已经安定,自然要把那些隐患和存在的问题一一消除,就算我不提出来,他也迟早会要动手。只是眼下若由我来提出削减六部费用有些不合适,于是才借柳成燕的口来达成这个目的。
我笑眯眯的望着下首,对着众人的苛责声讨,柳成燕倒还是一如常时的面无表情,对那些朝臣的抱怨大有充耳不闻的模样,这镇定的功夫很是到家。
惊红向来精明,为弦歌而知雅意,立刻出列行礼表示支持。“臣觉得柳尚书的提议可行,民生疾苦,如今战事平定,我们更要安定民心,免除当时为战事被迫征缴的税款,以休养生息,稳固我周南百年基业。”惊红的官衔虽比不过柳成燕,但却随军多年,更何况是我的心腹之臣,在朝中自有地位,旁人倒也不敢小觑了她去。
随后工部侍郎杨敦天,礼部侍郎华清,二品总兵何力都纷纷表示可以理解柳成燕的想法,愿意支持。这些都是我一个个提拔起来的年轻官员,他们性格迥异,唯一的共同点是能力出众之余都是极聪明的人,光是这点就很是让我满意。有了他们的带头,那些摇摆不定的官员陆续开始附和。
工部侍郎杨敦天是个务实的人才,他很有些治理方面的天分,从他提供的河田改造建议上就可以看出,若真能按照他的意思实行农工生产,兴修水利,休养生息后的周南绝对能在数年内就恢复元气,甚至可以过之而不及。礼部侍郎华清则是个世家出身的翩翩公子,入朝为仕后表现平平,领着俸禄在礼部当着闲差,没有太多政绩,却也全无大错。唯一最醒目的地方就是他太过风流,宫里宫外都有不少他的红颜知己。
当初我犹豫了许久,手里拿着影卫交来的资料。想来想去当初绵宁把他安排进礼部定有用意,于是便借着机会把这次接待各国使节的任务交给了他。事实证明,他隐藏在玩世不恭下的能力确实非凡。接待使节是个表面轻松,其实费力不讨好的苦差,办好了不见多少功绩,但要差之毫厘却牵涉到国家与国家的纠纷,动辄牵涉成败江山。
这样的接待,要适时展现大国风范,却又不能堕了威风,对待各人的态度也自有微妙,大到礼节,小到安排,事无巨细,必要时事事亲躬。该热情的要处处周到妥善,需避嫌的也要把握分寸,对待刺探虚实与巴结讨好的更要八面玲珑,长袖善舞,更要从那些人精一样的来使里套取可用的资料,瑞是要个面面俱到的外交官不可。
华清没让人失望,以无孔不入的情报收集和自己的能力出色的完成了初步任务。
而总兵何力则是重华赴边关之前大力推荐的人,他也曾参与战事,表现英勇,却未因军功受过什么封赏。何力是个标准的武官,和重华那潇洒的公子模样不一样,身材魁梧高大,武术精湛,而且善于调兵遣将和布防,重要的是他有军人特有的执拗,却也懂变通,重华走后,我就把他安排到了京畿防卫上,然后一步步接管了帝都八万兵力的控制权,也不知是夏轻衣没放在心上,还是出于原本就没有敌意,反正我这样做他没加过一句言辞。
除了这几个主要得力属下,也还有不少尚未用到的棋子。我的势力在朝中逐渐成形,初时局势不明朗,是为了自保才挖掘出需要的人才,可是现如今却是想让夏轻衣看看我御人的能力,有了他们的支持和夏轻衣的辅助,我忽然觉得自己认真的话,也许真可以做个不错的女皇。英明的皇帝不一定很聪明,可绝对是个会使用聪明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