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第三十九章 康熙五十九年冬 西宁城(1 / 1)
抚远大将军府,小七成天无所事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府里的人鉴于十四的吩咐都拿她当主子,不让她受一点委屈。日子是舒服了,可小七却烦恼得很,十四不让她出府,即使在府里,后面也跟着个护花使者,是一同随十四出征的七阿哥长子弘曙。
院子里,小七两手插腰,瞪着眼睛,威胁弘曙道:“皇上让你们内廷三阿哥来西北是对付准葛尔的,你一天到晚盯着我做什么?就不怕我回宫跟皇上告状!”弘曙死皮赖脸的笑道:“可是皇上也有旨,西北与京城相隔遥远,十四叔统帅三军,我等均应谨遵十四叔指示,与皇上当面训斥无异。十四叔让我盯着姑姑,我可不敢不从。”小七又换上媚笑,拍拍他肩膀道:“我保证不乱跑,你睁只眼闭只眼,不告诉你十四叔不就行了!”弘曙摇头道:“不行!不行!违抗军命是要军法处置的。”“死脑经!”小七凶他一句,转身进了屋。弘曙尽职的守在院子里,听屋里传来夸张的稀里哗啦的声响,不屑的撇撇嘴,悠闲的哼起了京剧苏三起解里的段子,故意把尾音拖得又高又长,屋里的动静更大了。
小七折腾了一阵,实在觉得无趣,又打开门,挑衅的斜睨了弘曙一眼,在府里瞎晃起来。弘曙也不管她,不紧不慢的保持距离走在后头。
小七晃到前院,迎面走来将军府的管家,还有一位眉目清逸的长者。那长者一身书生打扮,步履稳健,两袖清风,潇洒仙姿非常人可比。小七好奇的看向长者,长者也望向她,脸上露出惊异之色。走到近前的时候,管家躬身给小七和弘曙请安,而那长者嘴角挂起一丝诡秘的微笑,与小七擦肩而过的瞬间,低低吟道:“七月七,莲花开,金钗显,时空移!”声音不高不低刚好传入小七的耳中,又不让别人听到。小七幕然一惊,转身看时,管家和长者已经走远。小七发了一会儿愣,问弘曙:“那长者是什么人?”弘曙蹙眉道:“听说是个叫张恺的教书先生,精通五行八卦,行军布阵,且能未卜先知,十四叔好不容易才请他过府的。”
管家将张恺引到正厅,十四客气的请张恺落座,吩咐管家上茶,谦虚道:“久仰张先生大名,冒昧请先生前来,是有些疑惑向先生请教。”张恺抿口茶道:“十四爷是想问西北的战事还是问自个儿的前程哪?”十四不解问:“两者有何区别?”张恺道:“若是问西北战事,四个字吉凶难料;若是问前程,也是四个字不可限量。”十四说:“请先生明言。”张恺慢条斯理的说:“十四爷虽然将策零的部众赶出了西藏,但准葛尔的台吉策妄阿拉布坦却非等闲之辈,此人狡猾多变,又占尽天时地利。十四爷的兵马多是远道而来,水土不服,时间一长,恐难抵挡。不过——”张恺话锋一转,又道:“西北关系边疆稳定,皇上封十四爷为大将军王亲征西北,对西北显然重视之极,对十四爷也是看重非常,必会时常传授方略。十四爷元武当权,又有安定西藏的功勋,实乃贵不可言,熬过这几年,定有九五之尊。”十四眼中的光芒闪烁不定,淡淡道:“先生说的很是,我必鼎力为之。”
小七百无聊赖,又想着那个叫张恺的教书先生,就到十四房中等他。不经意看见十四床头放着两根腰带,绣着九条五爪的金龙,手工精致,只是那明黄大概因为年代久远而显得黯淡。正在细细欣赏,十四已推门而入,取笑她道:“真难得,在屋里等我!”小七嗔他一眼,问道:“这么旧的腰带,你怎么还戴身上啊?”十四道:“这是今儿刚从京里送来的,皇阿玛当年亲征葛尔丹的时候用过。”小七心想这腰带的意义怕是非同寻常,重又放好,拉住十四讨好的说道:“我明天想出去一趟。”十四道:“你需要什么,直接跟管家要,外边乱得很,不要出去了。”小七不依,使出浑身解数软磨硬泡,七拼八凑找了无数借口,还假装委屈的挤出几滴眼泪,十四被缠得无法,只得缴械投降,同意她出去一天,但必须由弘曙陪着,外带两侍卫。
张恺的梦溪书斋位于西宁城南的文笔峰上,据说文笔峰曾出现凤凰祥瑞,是西宁的文脉所在,每有文坛盛世,常在此举行隆重而虔诚的仪式,西宁城的达官显贵建宅立屋也以朝向文笔峰为佳。小七没有费多少力气就找到了梦溪书斋,未到书斋前已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小七见状,便静静在书斋外边等候。弘曙说道:“姑姑要见张先生,请他到府上便是,何必亲自前来。”小七没好气道:“你懂什么,这样才能体现我的诚心。”约莫等了一个多时辰,一个小童出来道:“我家先生请姑娘进来。”小七一边道谢一边迈进门去,弘曙也要进,小童却将他拦在门外,傲然道:“这里是学堂重地,先生吩咐只请姑娘一人,你们就在外边等着吧!”
小童将小七带到书房,转身离去。张恺迎她道:“在下早已等候姑娘多时了。”小七恭敬道:“昨日匆匆一见,对先生一句话颇为不解,今日特来请教。”张恺沉思片刻道:“世间万物,自有命数,姑娘既来之,一切顺从自然,若强行改变,反而适得其反。”小七摇头道:“不明白!”张恺道:“红尘俗事,姑娘已经卷入,尘缘未了,又怎能全身而退?”小七想了想,忍不住问道:“那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张恺神秘的笑道:“天机不可泄漏!”
出了梦溪书斋,时辰还早,小七提出在西宁转转,弘曙也没反对,只管跟着,嘴里不停的抱怨书斋的小童小气、不懂礼数,怠慢了他。小七总算见识了比自己更罗唆的人,见那两侍卫烦恼的苦着脸,忽然心情大好,幸灾乐祸的哼着曲子,加快了步子。
西宁的冬天一到,风立刻变得生冷,树木被寒霜都□□了,没有一丝生气,然而路两边向阳的花草却依旧姹紫嫣红,仿佛不知道冬天的来临。
小七一路轻快的下了文笔峰,进了内城,立刻感到无限暖意。西宁本就是青海和西藏的门户,聚居了很多少数民族,随着十四大军的进驻更添了不少人气。临近年关,古朴的街道上穿梭着运送粮草的清兵,还有熙熙攘攘的采买物品的当地老百姓。弘曙收敛心思,一边护着小七,一边用生硬的当地话说“借过!借过!”小七瞧他满头是汗,递了块帕子给他道:“找个地方歇歇吧,出来半天,我也累了!”弘曙求之不得,忙接过帕子道:“我就等姑姑这句话呢,那边有个茶楼,我们过去吧!”
到了茶楼门首,弘曙还在念叨:“西北贫瘠,就这么家茶楼还算体面,姑姑将就些。”四人正准备往门里走,不知哪儿来的一群叫化子,从天而降的将他们团团围住,摇晃着手里的破碗破盆子,嚷嚷着“大爷行行好吧!”。弘曙扔了些铜钱给他们,叫化子收了钱,依然不肯走,故意挤来挤去,一来二往,竟将小七、弘曙和侍卫挤散了,弘曙急得连叫“姑姑”,却被叫化子前后夹击,无法动弹,眼睁睁看着小七越离越远。小七使劲挣扎,无奈手脚给钳制住,使不开招数。两个叫化子架着小七,一口气跑到一个小院才停下,小七惊讶的发现这两个乞丐身上竟没有令人难以忍受的臭味,奔跑的姿态也似训练有素。
两个乞丐放下小七,恭敬的打了千儿道:“我家主子请姑娘一聚。”小七理理衣服,冷笑道:“你们主子请人的手段还真是特别。”心里骂着“哪个王八蛋,使这种下三烂的招数。”昂首挺胸进了正堂。屋里背对着小七立着两人,一人精壮,一人单薄。那瘦子转过身,嘻笑着凑到小七跟前说:“神仙姐姐,你还认得我不?”小七定眼一看,脱口道:“李卫!”李卫笑得欢快,说道:“姐姐真是好记性,我现在在四川当个小县令。”又指着那个壮汉道:“我来引见,这位是四川总督年羹尧年大人。”年羹尧淡淡瞟了瞟小七,没有吭声。小七不理他,挖苦李卫道:“你现在挺威风啊,手底下一个比一个厉害。”李卫拉着小七左看右看,紧张道:“伤着姐姐了?那帮奴才,我还特意嘱咐不能让姐姐有闪失。”小七拍开他乱舞的手,大咧咧往椅子上一坐,问道:“找我干嘛?”李卫移了张凳子,坐在小七近前道:“四爷得知姐姐在西宁,差我们来接姐姐。”小七问:“皇上知道吗?”李卫道:“还没,四爷也是不小心看了十四爷的折子才知晓的。”小七心想:“哪有那么多不小心,怕是四阿哥没有及时禀报吧。”又问李卫:“四爷和十三爷都好吗?”李卫老实说:“都好,四爷每日理佛诵经,清闲得很。福顺的杜老板不知从哪儿请了个洋大夫,治好了十三爷的腿伤,十三爷已能行走自如。”小七道:“既然大家都好,我在西宁也满好的,不想回紫禁城。”李卫皱眉道:“那可不成,四爷说西北是苦寒之地,姐姐身子柔弱,吃不住;再者皇上一直惦记姐姐,这两年越发想得慌,总嫌弃后来的两个宫女笨手笨脚的。还有,十三爷这几年头发又白了不少,成天盼着姐姐早日回京。”
小七沉默了,提及十三,心中多少还是有些牵挂,可是经历了这么多,心还是当初那颗心吗?彷徨之间想起十四的柔声细语和热切眼神,想起他对自己种种的好,想起她们千里之外的重逢,一幕幕温暖而让人留恋。小七下定决心,缓缓道:“我不能跟你们走,十四爷会担心。”李卫道:“等回了京再给十四爷稍个信也不迟。”小七坚定的摇摇头。年羹尧突然开口不耐烦道:“姑娘还是不要坚持了,我们能把姑娘请来,也能把姑娘带出西宁城。”小七回敬道:“那就请年大人出招吧,用迷药也行,敲昏了也行,五花大绑的装麻袋也行,否则我可不能保证不喊。十四爷这会儿不定已经封锁了城门,全城搜索,要是搜出四川总督在西宁,传到京师不知有多热闹呢!”“你!”年羹尧睁大眼睛就要发怒。李卫忙按住他,着急道:“姐姐这不是难为我们吗?”小七说:“你直管跟四爷禀明,是我自己不想走,你们还是早些离开西宁,今天就当什么没发生过。”说完径自出了屋,李卫在身后无奈的叹了口气。
小七独自走在街上,闷闷想着心事:“四阿哥能提前看到西北的奏折,怎么会甘愿在家做闲人;年羹尧是四川总督,封疆大吏,又怎么会甘愿为了我跑到西宁来。他们放心的让我回将军府,必然笃定我不会把他们的行踪告诉十四,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劝我回京呢?难道皇上他情况不好?”
大将军府,十四阴沉沉的痛斥着弘曙:“三个大男人,连个姑娘都保护不了。她一个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现在兵荒马乱,要出个三长两短,你们就自己摘了顶戴,滚回北京去。”
弘曙垂着脑袋,沮丧的说道:“臣已经出动人马全城去找了,城门口也加强了戒备,姑姑只要还在城里,一定找得到。”
十四瞅瞅屋外,太阳西沉,夜色渐浓,报信儿的一个接着一个,千篇一律“没发现七姑娘身影”,心里又急又气,终于坐不住了,一甩袖子,道了句“我自己去找”,便往大门外冲。
十四刚冲到门口,迎面的风吹来淡淡熟悉的莲花香,脚下步子霍然打住,抬头看去,小七盈盈浅笑,立在门口印着“抚远大将军府”的大红灯笼下,昏黄的灯光罩在她身上,如幻觉般朦胧得不够真实。两个人一个在门里,一个在门口,就这么呆呆望着,短短的一天,好像隔了一个世纪。十四一步步挪到小七跟前,轻轻托起她瘦尖的下颚,毫无预兆的猛然吻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