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第二十三章 康熙四十九年夏 避暑山庄(1 / 1)
阵阵暖风袭来,热浪逼人。避暑山庄,清澈见底的荷花池,粉嫩的荷花竞相开发,在碧绿的荷叶衬托下婷婷玉立,还有尾尾金色小鱼灵活地穿梭于荷叶之间。康熙在五月巡幸塞外,先巡阅了吉林、黑龙江的绿营官兵,后驻跸热河;六月,命诸皇子迎皇太后至热河避暑。
晚膳后,康熙陪皇太后在凉亭纳凉,月影黄昏、暗香浮动。太后见康熙神情倦怠落寞,心疼的说道:“皇帝从五台山回来似乎清减了不少。”
“母后,你还记得若衡吗?”
太后想了想,说道,“是不是当年带人劫天牢的那个宫女?”
“一晃都二十年了!儿子只道是秋水背弃了朕,却不料是儿子辜负了她。”康熙迷茫的望着远处,戚戚道,“母后,儿子是不是也老了?”
太后抚着康熙的背,说道:“皇帝身子还硬朗得很,怎么说这么丧气的话。”
康熙的双眼一层一层逐渐变得清晰,幽幽说道:“儿子还不能死,儿子还没挑好继承人,不能就这么丢下大清的江山!”
太后叹口气,缓缓说:“胤礽虽然有些娇纵,本性却还是好的。可怜他自小没了娘,你是皇帝,也是父亲,凡事多提点、多宽容些,那孩子会明白的。”微风送来缕缕荷香,沁入心脾,仿佛无言的慰藉流过心田。
小七坐在池塘边,光着脚丫子来回在湖面上摇晃,激起星星点点的水花,心里盘算过不了几个月又可以到塞外骑马,又可以见到好朋友瑞瑶了,那丫头好久没来信了,真是想得紧!
“一个人这么逍遥?”十三懒懒坐到小七的身边。
“皇上和太后说话呢!你怎么也这么闲?”
十三自嘲的笑了笑,说道:“我既没有额娘可以陪,又没有带家眷,如今连皇阿玛竟似也防着我,我哪还能不闲?”
“胤祥!”小七不知该说些什么好,静静挽住他。。
十三拾起小七空空的手腕,轻声道:“我给你的镯子呢?”
那只玉镯,小七从五台山回来后就摘下来了,却又舍不得把它孤单单扔在首饰盒里,就贴身带着,听十三一问,犹犹豫豫的从怀里拿出来。
十三郑重的把镯子给小七重新戴上,说道:“下次再让我看见你取下来,可饶不了你!”
小七斜睨他一眼,嘟嘴道:“我是怕摔了,才小心收着,真是狗咬吕洞宾。”
十三耸耸肩,没好气道:“打谎都不带草稿,口是心非!”
小七柳眉一挑,脚丫子一晃,水花溅得十三满脸满身都是,末了还挑衅似的瞪瞪他。十三抹了抹脸上的水珠,伸手就要敲她,小七躲闪不及,扑通一声,整个人栽到水里。十三乐呵呵的等着看小七的臭样儿,可过了好一会儿,仍不见出来,一下慌了,顾不上脱鞋就跳进了水里。等十三再次浮出水面的时候,小七正悠闲的坐在原处打理湿漉漉的长发,嘴里还哼着轻快的小调,十三立在水里,呆看着小七如花的笑颜,如在梦中。
小七回屋换了身干净衣裳,把长发简单用发带束了,便去给康熙收拾床铺。康熙刚洗了汤泉,神清气爽的走进屋里,就瞧见小七在忙碌,那纤细的背影、如云的秀发竟让他有些怔忡。小七把床铺好,转身发现康熙怔怔的,俯身请了安,说道:“床铺好了,请皇上歇息吧。”
康熙神色恍惚,眼睛直直的,似乎看着小七,又似乎看着别的什么人。小七被他盯得发怵,低低唤了声“皇上”,康熙这才回过神来,慢慢踱到床边,却没有立刻休息,叫小七在跟前坐下。
小七理了理还未干透的头发,不安的解释道:“奴婢刚才不小心掉池里去了,所以——”
康熙微微笑了笑,问道:“丫头,你进宫也有五年了吧!朕是不是留你太久了?”
小七觉得康熙今日十分反常,好好的怎么突然说起进宫的事来,脱口问道:“皇上想赶奴婢走?”
康熙叹了一声,说道:“朕是怕委屈了你。”
“皇上!”一股温热涌上眼眶,小七认真的看着康熙说,“奴婢已经把紫禁城当成第二个家,奴婢愿意陪着皇上。”
“丫头啊!”康熙轻拍着小七,像一个父亲娓娓说道,“倘若有一天,你不喜欢紫禁城了,想要离开的时候,告诉朕,朕不会为难你。”
小七跪了下去,把头靠在他胸口,泪水不争气的流下,感动、依恋深深纠结在心头。
康熙用哄小孩子的语气说道:“傻丫头,哭花了脸可就不好看了。早点回去睡吧,记得明儿四更来叫朕。”
小七低低应了一声,擦了擦眼角,退了出去
康熙目送小七走出去没了影儿,从怀中掏出一把玉梳,一遍一遍的抚着,喃喃的自言自语:“秋水,朕已经错了一次,不能再错第二次了。”
小七轻快的走在回屋的路上,又有欢喜又有忧,欢喜的是从今往后她就是自由身,不用费尽心机的想歪点子出宫;忧的是康熙年事渐高,身子骨越来越差,却难以享受到平常人家的天伦之乐。正想得入神,被一人拦住了去路,抬眼一看,十四正盯着她,不高兴的说道:“上那儿去了,一天都找不着你。”
小七两手一摊,撇嘴道:“我能干嘛,尽心伺候皇上呗!”
十四丢给小七一个不屑的眼神,说道:“说得倒是冠冕堂皇的,就不知道是真是假。”
小七一晃脑袋,念道:“假作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
十四笑着说道:“别耍嘴皮了,我有正经事问你,皇阿玛过几日是不是要临幸狮子圆?”
“对啊!”小七点点头,凑过头去问道,“你有什么阴谋诡计?”
十四瞟她一眼,说道:“我能有什么阴谋诡计,还不是额娘知道皇阿玛喜欢听戏,叫我找个好戏班!”
“听戏多无聊啊,还不如弄点新鲜的!”小七眼珠子骨碌一转,有了主意,拉着十四咬起耳朵来。
十四听完,怀疑的问道:“行不行啊?”
小七拍拍胸脯,说道:“肯定行,放心吧!”
十四想了想,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说了句“那我和四哥商议一下,即刻准备”,便大步流星而去。小七清了清思绪,开始设计自己的宏伟计划。
七天后,康熙如约驾临狮子园。狮子园内彩旗招展,殿堂轩亭,处处装点着美丽的鲜花;那形如狮子的大石头上,还系着一个漂亮的大红蝴蝶结。宫女们穿着一式的衣服,分立两边,康熙进园的时候,同时行礼,齐呼“恭迎万岁爷、太后老佛爷圣驾”,然后引康熙、太后和诸皇子入座。
桌上放着新鲜的水果,都用精巧的盘子装着,拼成花草树木各种样式。还有多样的点心,做成兔子、蝴蝶等形状,煞是可爱。待康熙、皇太后和各位皇子大臣落了座,小七轻拍两下手掌,侍女们鱼贯而入,奉上祛暑益气的绿豆汤、薄荷山楂汤、鲜荷蜜糖水等,盛在精致的器具里,香气四溢。
康熙见这阵势,惊喜之余显出惊讶之色,四阿哥谦恭道:“皇阿玛整日为国事操劳,容颜清减,儿子不能分忧,实感惭愧,特与十四弟备下几个节目,博皇阿玛、老佛爷一笑!”
康熙笑着赞赏道:“还是老四识大体,懂得体贴君父啊!”太后也是喜笑颜开。九阿哥捅了捅身边的八阿哥,小声道:“八哥,你瞧人老四多会拍马屁,这回可叫他占风头了!”八阿哥面无表情,专心的摸挲中指上的玉扳指,好似全然不在意。
园子里搭了个舞台,随着乐声响起,开篇便是七仙女蟠桃宴献舞。只不过这七仙女都是满人打扮,衣裙飘飘,水袖长舞,身姿摇曳,步步生辉。舞台上渐渐凝聚的雾气更让人如临仙境,仿佛九天玄女落下凡尘。一曲舞毕,众仙女手捧仙桃献于御驾之前,原来竟是雍亲王福晋那拉氏携两位侧福晋、两位庶福晋并两个侍妾装扮,一时间举座皆惊,赞叹声不绝于耳。
接着是民间比较流行的皮影戏、口技表演和杂技,这些节目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带着朴实无华的民风,兼又雅俗共赏。
杂技结束后,全场一片静默,忽然涌入九个士兵,身披戎装,神采奕奕。李德全惊呼“护驾”,康熙摆摆手,神定自若的注视阵前。一阵急促的鼓声响起,伴着悠远的萧声,士兵们迅速列队,那在最前面的赫然是十四阿哥。鼓声渐行渐止,取而代之的是清洌的琴音和婉转的歌声:
江山笑,爱逍遥,琴豁萧,酒来倒。红尘笑,多寂寥,心太高,到不了。明月照,路迢迢,人会老,人不老,爱不到,放不掉,知己好。看似花非花雾非雾,滔滔江水留不住,一身豪情壮志铁傲骨,原来英雄是孤独。仰天笑,全忘了,潇洒如风轻飘飘。
随着琴声和歌声的节奏,十四阿哥带领士兵们舞剑齐展戎姿。九人每一个回头、每一次出剑都整齐划一,动作之间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一气呵成,剑气挥舞,抖落无数英雄豪气。
尾音“飘”字轻轻落下,士兵又恢复列队,齐齐跪下,十四阿哥响亮说道:“儿臣恭祝皇阿玛身体安康、万事如意,恭祝我大清江山千秋永存!”阿哥们脸上都显出震惊之色,隐隐传来高低不一的抽气声。
“好!”康熙猛的喝道,神情已然激动非常。小七躲在舞台后面,看着自己的杰作大功告成,露出开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