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二十二章 康熙四十九年春 五台山(1 / 1)
千年古刹千年债,万个金身万姓粮。
打破禅关惊破梦,未妨仇恨是清狂。
乍暖还寒,尚在二月,康熙就动身前往五台山敬香,诚亲王胤祉、雍亲王胤禛随行。
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因而得名。康熙的行宫设在灵鹫峰上的菩萨顶,那里有五台山最大的黄庙寺院梵宇琳宫。这是康熙第五次巡幸五台山,主持携众僧早已恭候在山下。上菩萨顶要先登上108级陡峭的石头台阶,按佛家说法,人生有108种烦恼,困扰着人的一生,当跨过这108个台阶,登上灵鹫峰绝顶,便能化解烦恼,瞻仰菩萨真容,所以登台阶的时候一定要至诚至信。康熙已经五十七岁了,登菩萨顶的时候明显有些吃力,小七和雍亲王各在一边扶着,拾阶而上,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才登上极顶。菩萨顶上所建的殿堂楼阁,全部参照皇宫模式,用明黄的琉璃瓦覆顶,青色细磨砖铺地,金壁辉煌,绚丽多彩,异常雄伟壮观。
康熙一刻也不歇息,和住持一起入大雄宝殿参悟佛经。小七整理好行装,在寺内闲晃,走到一处幽静的禅院,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静谧的落在青石砖上,隐隐绰绰。一个老尼姑正在打扫院子,穿着灰青色的长袍,头戴同色的素帽,黯淡得几乎淹没在树木的阴影里。也许是听到了小七轻快的脚步声,老尼慢慢抬起头,枯瘦的脸上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仿佛脱离于红尘之外,混沌的眼睛却在看到小七的一刹那放出点点光彩。
小七礼貌的行了个佛礼,转身欲走,那老尼却在身后道:“女施主,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阿弥佗佛!”
小七慢悠悠走到大雄宝殿的时候,诵经已经结束了,主持陪着康熙来到一处木牌楼,牌楼上悬“灵峰胜境”匾额。站在木牌下回首四望,东面如波似海,南面灿若锦绣,西面奇峰耸立,北面云浮山腰,脚下石翠岩碧,碧霭浮空,美景当前,所有的凡尘俗事都被踩在脚下。
小七正沉醉在如诗如画的仙境当中,身边的四阿哥冷不丁问道:“这玉镯是十三弟送的吧?”
小七不敢抬头看他,只微微点了点头。
“这玉镯是十三弟的额娘留给他的,他一向视若珍宝,连十三弟妹都没给。”四阿哥的声音很轻,似乎很不经意的提起,却在小七的心间激起阵阵涟漪。
小七并不知道这玉镯有这样的来历,抚着腕上的镯子,只觉得沉重无比,忽然想起那老尼说的禅语,细细思量。
月如勾,挂在山峰之颠,万籁俱寂,人们都已沉入梦乡。一个瘦弱的身影悄悄潜入小七的禅房,凝视着熟睡中的容颜,眼角泛起泪花点点;掀开被角,小七右脚心现出浅浅七颗朱砂痣。
第二日,康熙依旧参禅诵经,小七想起了老尼,鬼使神差的又走到了那个幽静的禅院。老尼仍在打扫地上的尘土,见小七来了,仿佛意料之中,嘴角挂起笑容。小七殷勤的走过去道:“师太,我帮你打扫吧。”
小七接过老尼手中的扫帚,装模作样的扫了两下,又问道:“师太,您昨天说的禅语,我参不透,可否请师太讲解一二。”
老尼看着小七的目光中充满慈爱,微笑着说道:“孩子,万事皆要用心,三心二意自然悟不出来。就像你现在明明是想问禅宗,却要装作帮贫尼打扫,心若不在此,又怎么做得好呢?”
小七握着扫帚,红着脸低下头。
老尼又道:“红尘之中,本就虚无一物。拔慧剑,斩情丝,尘埃拂尽,方能心如止水。”
“拔慧剑,斩情丝!请问师太法号?”
“阿弥佗佛,贫尼无尘!”
不知为什么,小七总觉得和无尘师太特别投缘,喜欢听她讲禅,喜欢她慈爱的目光,喜欢她柔柔的笑容,于是隔三差五的就往禅院跑。
摇曳的树影之间,小七卷着袖子,正在卖力的打扫院落,无尘师太看着她忙碌,就像看着自己的女儿,神情间幸福又满足。
“小七,皇上待你可好?”无尘师太出乎意料的问了一句。
“很好啊!”小七擦了擦额角的汗水,说道,“皇上很照顾我,我在宫中无亲无故,可是没有人敢欺负我。皇上还经常赏赐一些首饰、贡品什么的,师太不要小瞧了我,我很富有的哦!”
无尘师太张嘴又要说什么,小七慌忙摇手道:“得,得,得!佛曰不可贪心、不可贪财,要有一颗慈悲心、怜悯心、同情心,要懂得施舍,乃六度之首也!阿弥陀佛!”
无尘师太赞赏的笑道:“记得不错!”
小七乐颠颠的跑到师太跟前,体贴的给她捶捶背,又忍不住问道:“师太,您即已脱离苦海,为何没有剃度?”
无尘师太幽幽叹了一声,说道:“师太还有一件俗事未了!”
行宫,康熙抄完心经,喊小七倒茶,连叫了数声,没有回应,疑惑的抬起头,只见一纤瘦老尼站在案前。老尼摘去素帽,滑落满头银丝,忽的恭敬跪下,口中说道:“若衡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震惊的望着眼前似曾熟悉的容颜,难以相信。
“若衡没有死,皇上很失望吧!”老尼起身道。
康熙警惕的眯起眼睛,说道:“你是来杀朕的?”
无尘师太淡淡一笑:“恩怨情仇,早已化作过眼云烟,老尼在五台山等候皇上多年,只为完成故友一桩托付。”说着从衣袖内取出一个长方的小木盒置于康熙案前。
康熙谨慎的打开木盒,映入眼帘的是一把莹白玉梳,玉梳下面押着一张已经泛黄的信笺。眼前突然一片模糊,什么也看不清楚了,久远的记忆开启,沉沉压在胸口。康熙两眼发直,不知道怎么办好,过了一会儿,才颤抖的打开迟来了二十年的信笺。信里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娟秀字体,满纸密密麻麻,有些地方有些模糊,简直难以辨认,不知是被泪水还是汗水湿过,开头几个字却是非常清楚显眼:
“亲爱的玄烨:”
一看见这亲昵的称呼,绝望之情霎时袭上心头,勉强定了定心神,继续看下去:
“也许过了明天,我就要化作一堆尘土。我对你保证过,一定什么都告诉你,这个诺言现在再不履行,就没有机会了。
有时候真的感谢上天眷顾,不远万里把我送到你身边,想起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犹在昨天。不知你是否记得,十八年平定西北叛乱,你俯视脚下山河,豪气万丈的对我说爱新觉罗打下的天下任谁也无法夺走;二十二年收复台湾,你接到奏章的时候高兴得像个孩子,光着脚抱着我在乾清宫不停的转圈圈;二十四年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你忧心忡忡,夜夜盯着那幅大清疆域图,吃不下、睡不着,熬得衣带渐宽;二十五年你陪我回江南,苏州的梨花树下,你看着我弹琴,目光热切真挚,纵使铁石的心肠也会被融化了,那时我真打算就此伴你一生、执手偕老,可是终究世事难料。
玄烨,至今你是否恨我,恨我的犹豫不决、恨我的无情而别,可是我从来没有背弃过你,从来没有,我的心里面自始至终只有你一人。我爱你啊!就是因为太爱你,恨不得占着你分分秒秒、占着你一丝一缕。可是我害怕,我害怕后宫的寂寞凄廖。我不是战胜不了你的数百妃嫔,我是战胜不了我自己,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常驻在你心尖,也怕有一天会突然消失在你面前,我如何舍得你,如何放得下你。直到沐英找到我,我依然徘徊不前,难以抉择,以致招来大祸。
现在我才明白,其实你也是爱我的,对不对?因为你是大清的皇帝,你的爱结合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你不能说出来,只好藏在心底、藏在眼神里,你和我一样的苦。我不怪你,从来没有怪过你,多情却似总无情,情到深处无怨尤,当生命过去,我只想把形貌分散,成为小小的美丽的尘沙,随风飘散,睡在天地之间,这样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能看到你、陪着你。如若有来生,我们做一对平凡的夫妻,听潮来汐往、看花开花落,好不好?
秋水康熙二十七年秋七月绝笔。”
他把她丢了,彻彻底底的丢了,胸腔发出长长一声悲鸣,像受伤的野兽,失去伴侣时的哀嚎。
“朕错了!朕大错特错了!”康熙攥着信笺,泪水一滴一滴落在纸上,慢慢晕开。
禅房内已没有了无尘师太的踪影,风儿远远送来一句:“皇上,小七那孩子太干净,紫禁城心机重重,不适合她!阿弥陀佛!”
大雄宝殿,无尘师太虔诚的双手合十,说道:“贫尼尘缘已了,请住持剃度!”
小七赶到宝殿的时候,三千银丝已落满地面,宛若三千红尘俗事竟皆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