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1)
老孙头疑惑地问道:“秦爷,你看到了吗,这深更半夜的,一个小孩到这传说中闹鬼的道观来干嘛?”秦爷一直注视着人影晃动的方向,答道:“你看错了,不是小孩,是驼背。”
“驼背?”老孙头差点喊出来。这个村子里,他所见到这种程度的驼背只有那姓高的老爷子了。不过他都九十多岁了,深更半夜跑到这里来能做什么,难道他真的与这兰陵王墓有关系不成?秦爷一挥手,“先跟上他,看看他到底要做些什么,然后再做计较。”
月光不是很好,但两人已在这里呆过一段时间,适应了周围的黑暗环境。二人都是老手,不用手电也基本能看清楚,就见前面这人步履矫健,一点也不像九十多岁的样子。而当这人进到院子中央,竟然直起身子,快步往后院奔去。秦爷和老孙头交换了一下眼神,放轻脚步,一猫腰,紧跟了上去。
在二道门的前面,二人并没有贸然往里走,而是站在门框旁边往里观望。后院并不大,如果没有宝殿,就是一个栽着几棵树的普通院落。奇怪的是,他们紧跟过来,却没有发现刚才那人的行踪。秦爷跟老孙头扫视了一圈,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院子角落的一口古井上。白天他们两人倒也注意到了这口井,知道像这种古井很多都有问题,里面可能有密道机关一类的东西。不过他们也仔细观察了这口古井,虽然透着股阴气,但也没看出有什么问题——水面离井口不远,井壁上也没发现有暗道。当时老孙头还往水下看了看,想观察水底下是否有暗道,可井水浑浊,能见度不高,而根据经验分析,从现在这口井的水面高度来说,下面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便没有把过多注意力放到这口井上。不过现在看来,情况倒有些变化。二人注意到,井的本身并没什么变化,但现在,井沿上搭着一件衣服。
秦爷和老孙头相互看了一眼。秦爷刚想过去,老孙头一把拉住他,悄声道:“我感觉怪怪的,我看这样吧……”
工夫不大,就看老孙头悄无声息地来到井边,拿起衣服看了看,又探头往井里瞧了一会儿,伸手从百宝囊里掏出一捆登山索,捆到旁边的一颗老树上,用力拉了几下试探一下力道,然后翻身顺井口滑了下去。
时间不长,院子西南角的树后窜出一个人,快步来到井边的厢房后面,费力地搬起一块井口大小的石头,一步一步往井边挪去。当这人正想将大石往井口上压,就见人影一晃,一柄白晃晃的匕首顶在了这人的咽喉。事发突然,这人受惊不小,石头也撒了手,“哐”的一声掉在地上。
“我们应该不只是第一次见面了吧!”秦爷手拿匕首,从他身后转出,此人顿时吓得面如土色。秦爷笑道:“别怕,按我说的做,留你性命。”
这时,老孙头也从井里翻了上来,笑道:“秦爷,小老儿说的对吧。这刀头上舔血的买卖,我老孙都做了半辈子了,什么人没见过,这种小伎俩还敢拿出来现。”
看到老孙头从井里出来,这人知道着了两人的道。他知道这俩人并非什么善男信女,都是些杀人不眨眼的人,自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做了刀下鬼。想到这里,赶忙“扑通”一声,跪在二人面前,磕头如捣蒜,“二位爷爷,小人再也不敢了。这里的机关,小人略知一二,留下我对二位肯定有用,千万别杀我。”
秦爷一笑,客气地说:“你自己知道就好,这里四下无人,我们想杀你个蟊贼,比碾死个臭虫还容易。你老实说吧,真正的高老爷子呢?”
这人没想到秦爷会问这个,当下稍一迟疑。秦爷一看他眼珠乱转,就知道小子不想说实话,立时把眼一瞪,匕首往脖子上一压,这小子马上就怂了,“好汉饶命!好汉饶命!我说,我说,叔叔他几年前就死了。”
“叔叔?”秦爷一怔,“你就是高老爷子的侄子?”秦爷心下高兴,如果此人就是高老爷子的侄子,这次可真是逮到大鱼了。这村里的高氏一族,肯定跟兰陵王墓有着重大的关系。如果此人肯开口,对于进入这“阴村”下面的墓室,必有极大的帮助。于是,秦爷按捺住内心的兴奋,冷冷地说:“下面,我问你什么,你就回答什么。如果不老实,我马上结果了你。你先告诉我,这墓你进去过吗?”
“进去过。但凭我的本事,进不了太深。”
这是秦爷最想要的答案。如此一来,众人可以很轻松地找到陵墓入口,而且陵墓主体也没有被盗,正好一举两得。一旁的老孙头这时厉声喝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看你也就三十冒头,你果真是高老爷子的侄子还是认的干亲?”
这人赶忙答道:“小人我叫高权,是高老爷子的亲侄子。他是家里的老大,而我父亲是家里的老幺,两个人之间相差了三十岁。我们这里穷,娶媳妇晚,我父亲生我的时候岁数也不小了,所以我们叔侄之间的年龄才会这么悬殊。”
秦爷点头,又问:“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们这一族应该是拱卫陵墓的。你为什么要进入这墓中,还有你叔叔是怎么死的,刚才你为什么要设计加害我们?把你知道的关于这座大墓的事情全说出来。”听秦爷这么问,高权有些慌神,秦爷见他心里有鬼,威胁道:“你小子要想编瞎话,最好编圆了。要是能骗过我,算你本事,要是让我听出一点儿破绽,哼哼……”
高权怕死。这种人得势时候手最黑,一旦陷了,胆最小的也是他。被秦爷一吓唬,忙告饶道:“二位好汉,别动怒,我一个字也不敢乱说。这事说来话长……”
第十节 高老爷子之死
“我们这个村子名叫‘司戊坟’。虽然叫这个名字,但是我们村里反而没有一座坟,就算村里人死了,也都埋到别的地方,这个规矩和村子的名字一样,都是祖辈传下来的。各位好汉也看到了,我们这村子在山沟里,周围这些山虽然都不高,但出入非常不方便,村里人基本上都是在这里穷混。这地方也怪,挺好的地连庄稼也长不好,更别说养猪养羊养鸡养鸭了,村里也请风水先生看过,都说风水很好,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年轻人都耐不住寂寞,能出去的都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数是些老弱妇孺。前些年,我劝我叔搬到邻村去,可他死活不搬,还说,就算村里只剩下一户人家,那也应该是他。我拗不过他,就自己出去闯,结果到了外面才发现,城里虽然好,但像我这样一没文化二没手艺的人很难混出来。无奈,在几个朋友介绍下。我开始干起了盗墓营生。二位好汉一定都是行家,这河北河南,有很多买卖可做,不过我也就是跟着打打下手、拎拎包什么的,时间一长,我也有了一些经验,赚了些钱。后来风声紧了,大伙没办法,各自奔了前程,我也只能又回了村子。可有了这些经历,我对古物便有了很大兴趣,在我眼里,它们就是一叠一叠钞票。自从回村,我就对这座道观有了兴趣。当时我很奇怪,为什么村里会修这么一座道观,很不协调。我平时没事,就喜欢去那里逛逛,心想万一有什么发现,就算捡到个香炉子、破瓷碗,也算是收获呀。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来二去,我没事就去那个道观转悠的事情就传开了,大家都认为我被鬼迷了,当然,这事也传到了我叔耳朵里。一天,我没事在家,我叔突然叫我去他那里,说要给我讲些事情,我没多想,去了。谁知道一到,我叔就神秘兮兮地把我拽进屋里,问我这些天怎么老去道观转悠,我随口敷衍他说,自己没什么事做,心情不好,那里清静,去散散心。老爷子听我这么说,没多心,长出一口气说:‘看来真是天意呀!’于是抬头对我讲:‘孩儿啊,你年纪不小了,你叔这个岁数,有些话是要跟你交代下。咱们这一支传到你这里,就剩下你一个血脉了。家族的重任看来是要落在你肩上了。’当时我一听,马上就来了精神,本以为就是普通农民,没想到还有什么家族,还有什么重任?我赶忙催促老爷子快些说。结果老爷子一开口,我立刻震惊了。我叔告诉我:‘我们家族不是一般的家族,我们肩负着一个隐藏了一千多年的惊天秘密。这个秘密就在我们的村子底下。’”
高权继续说:“当时听我叔说完,真有种发蒙的感觉,等我缓过劲,马上意识到这是个发财机会,所以我不动声色,认真地听我叔往下说。他讲:‘一千多年前的北齐王朝有一个很有名的王爷——兰陵王高肃,战功卓著,但是最后不知为何,年纪轻轻就被皇帝赐死,据说死时才30多岁。这位兰陵王非常有先见之明,提前好多年就在此地为自己秘密修建陵墓,听祖辈传说,兰陵王是带着一个极大秘密死去的,而这个秘密就埋藏在我们脚下的大墓中。’我还听我叔提到,兰陵王为把自己的秘密彻底隐藏在自己的墓中,死前特意嘱托自己的心腹家将率领一支部队迁居到此,世代为其守灵,这就是我们村子的由来。而这支部队的首领,就是我们家族的祖先。迁徙到此的同时,还建造了一个道观,有个中年道士隐居在这里。这个道士有一道兰陵王的密令,让我们每月分三次从密道进入墓道正门处,献祭两头活羊,世代罔替,绝不间断,而这个可以进入墓道正门的秘密通道,就在这道观之中。这绝对是天上掉馅饼,正好砸到我身上,心里那个高兴就别提了。我追问我叔,这个祭祀仪式现在还有吗?叔叔摇头说:‘前些年连人都吃不上饭,去哪里弄羊供奉呀,而且很早以前那个道观也荒废了,咱们家族跟道士之间的祭祀约定也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