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1)
可那密道还在,尽管非常隐蔽,但我仍然不放心,所以放出风说道观闹鬼,有时候还在半夜去造点动静。农村人迷信,平时没事喜欢把一些鬼怪事情添油加醋当谈资,一传十、十传百,道观闹鬼的事情不胫而走。所以这些年来,这秘密一直保存得很好。眼看我是就要入土的人了,看来是天意,正好你回来。你是我们高氏一族唯一的血脉,守卫这个秘密的责任只能落在你肩上了。’我当时一听,心里跟开了花一样,高兴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一个劲点头。我叔看我有积极性,也很高兴。我有积极性是真的,可老头却不知道我是为什么,就把进入墓道的方法一五一十给我交了底。”
说到这里,老孙头想插话,秦爷示意等一等。就听高权接着说道:“可惜,好景不长,他老人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打听到我以前干过盗墓买卖,可火了,非要打死我,说不能让我坏了祖宗的大事,我也没办法。老爷子一大把年纪了,我好说歹说都不行,结果最后老爷子拿起镐头要刨死我。我当然闪了,可没想到,老爷子用力过猛,又加上本身驼背得厉害,没收住步子,一头撞在门框上。我叔本来年纪就大,那禁得住这个,当时就不行了。临死的时候,好像还有什么事情没放下,死死地盯着屋里。我当时害怕得紧,虽然盗墓和杀人都犯法,但毕竟这种事咱还是第一次遇到,我也不敢声张,害怕把我以前的案底翻出来。思来想去,只好先把我叔埋在了院墙根下,然后弄顶假发,往脸上抹些灰,冒充我叔。本来样貌、身材就跟我叔很像,又加上他整天弓着接近九十度的背,也没人特意去看他脸,这些年来竟然没有人发现。我又在外放话,造成我们关系不好的假象,如此一来,我们一起出现的机会也就不多了。本来以为我的计划天衣无缝,结果没想到,昨天还是被你们看出了破绽。昨天你们一来,我就看出几位的来意肯定不简单,我一时糊涂,想要独吞这些宝藏,便设计谋害几位,但最终还是被二位擒住了。小的我已经都交代了,还请二位好汉爷饶我性命。”
秦爷一看这叫高权的小蟊贼确实是被吓傻了,还没等往深里问,自己就坦白了这么多。不过秦爷一看他的眼神,就知道这小子还有料,手拿匕首冷冷地看着他,也不说话,这小子心里发虚,赶忙说道:“对了,好汉,还有一件事情,刚才忘了说了。我叔死后,我去翻他遗物,本来是想看看能不能找到点钱,可没想到,被我发现了一样东西。”说着,高权从兜里摸出一个小铜人,递到秦爷面前,“请好汉过目,这个东西一看就知道是个古物,我本想卖了赚个钱,可是后来感觉这个东西似乎和村子下面的兰陵王墓有些关系,我怕别再为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以一直收藏在身边。”
秦爷接过小铜人,老孙头也凑了过来,两个人仔细的端详起来,这小铜人不大,也就七、八公分高,做工非常精细,古色古香。一时也看不出这东西有什么奥妙,秦爷顺手把小铜人揣进怀里,喝问道:“那还有没有发现别的东西?”高权慌忙答道:“当时我很慌,把主要的东西检查了一遍,其余的一些也没多看就都扔的扔、烧的烧了。”秦爷一听,肺都快气炸了,一把推开他,骂道:“废物!”
老孙头不甘心,一脚蹬在高权的胸口,喝道:“你小子说的可都是实话?要是胆敢耍什么花招,小心我一刀给你来个大开膛。”高权吓的急忙辨道:“小人不敢,小人不敢。”
老孙头问秦爷:“秦爷,你看这小子怎么处置?”
第十一节 祭台
秦爷俯身把高权拉了起来,“现在有两条路可以选。第一,跟我们合作,下到墓中,弄出东西来,自然少不了你一份;这第二嘛,嘿嘿,就是我们把你也塞进这口井里,给你的祖宗陪葬。”高权一听,吓得立时跪倒,说道:“好汉饶命。如果刚才小人没有听错的话,这位老英雄称呼您‘秦爷’,难道您就是北京盗墓圈里响当当的秦爷?”
老孙头笑道:“没想到你小子还听说过秦爷。你知道就好,当着高人别说假话,你小子可要老实点,快说吧,选哪条路?”
高权赶忙回答:“二位英雄,小人本就想挖了这墓,只不过自己没有这个能耐。这次能够给诸位好汉效劳,简直是我的运气,我高权再高兴不过了。指望各位吃肉的时候,能给我留点汤,小人就感激不尽了。”
老孙头哼了一声,“我看给你喝点汤,你这辈子也就衣食无忧了,快说,我们如何才能进入密道。”高权拍拍土,从地上爬起来,“老英雄莫急,你看,机关就在这里。”说着,伸手一指宝殿门前的镇兽。
秦爷和老孙头往宝殿前的镇兽望去。这对镇兽有些年岁了,已经残破得不成样子,上午时候以为是对石狮子,现在再仔细端详,又不像,可能是风化得太严重,早就走了形,只能看到一条和身子不成比例的长尾巴盘在底座上,但雕刻风格还是跟石狮子相似,也是一雌一雄。只见高权走到那只雄兽跟前,握住前爪下面按住的石球,用力转动起来。镇兽的雕刻工艺很好,如果不是转动的话,肯定都认为石球和爪子是连在一起的。他这一转动,大家才注意到,原来这球是活的。
就见高权左转几圈,右转几圈,来来回回捣鼓了半天,就在秦爷和老孙头快要不耐烦的时候,就听高权回头说道:“好了。”立刻,耳边先听到机关转动的声音,然后是哗啦啦的水声从井下传来,二人急忙过去一看,原来井水的水位竟在不断下降,不一会儿就见了底。
秦爷跟老孙头和古墓机关打了半辈子交道,也没见过这样的设计。两人面面相觑,都纳闷这些井水去了什么地方,忙不迭用手电往下照去。原来,这口井是口小肚大,下面的空间不小。秦爷赶忙摸出根冷光棒扔下去,借着冷光棒盈盈的绿光,二人隐约看到,下面井壁上,有一个两扇的石门,紧紧地关着。
两人大喜过望,秦爷跟老孙头商量道:“孙老爷子,我看此地乃是非之地。事不宜迟,最好今晚动手。这样吧,我回去把弟兄们都叫来,你在这里先看住这小子,别让他耍什么花样。最晚二十分钟,我去去就回,你看如何?”老孙头点头,“一切全凭秦爷安排!”秦爷点头,一抱拳,转身没入黑暗当中。
时间不大,秦爷就带了那三个伙计一块过来。他们听说秦爷跟老孙头已经发现了兰陵王墓的入口,一个个高兴的都跟打了鸡血似的,连蹦带跳地来了。
秦爷见过大场面,知道这兰陵王墓设计的如此煞费心思,必然藏有巨大的凶险,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而且,他从守灵的高氏和这道观的道士在这里驻守多年的情况来看,似乎这大墓里埋藏的不仅仅是一具尸骨,它的里面似乎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谜团。所以,这次探墓,着实是凶吉未卜,一定要加着十二万分的小心,否则,必然会吃大亏。于是,秦爷跟大家简单交待了几句。这些人也不用多说,都是些‘老油条’,要注意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秦爷当先来到井下,摸出一根专用的粗蜡烛点起来。俗话说:“人点烛,鬼吹灯。”各行各业都有规矩,这些行规其实都是前人的经验,看似玄妙,其实有很强的科学依据。比如这下地后先点蜡烛的规矩就是这样,可以有效地检验周遭的空气质量和氧气的含量。有经验的盗墓贼,完全可以从蜡烛火苗的高矮、有无倾斜、燃烧发出的声音等方面,判断出空气质量的好坏和氧气含量是否充足,甚至还能根据火苗的倾斜和晃动,间接判断出周围的地形。像秦爷这种行家里手,自然明白这蜡烛的重要性,稍作判断后,秦爷招呼上面的人快些下来。大家得到秦爷的信号,纷纷顺着绳子溜了下去。
这井下的空间确实不小,六个人在下面也不显得太挤。众人打开手电,打量着四周的情景,只见在井壁一侧有个拱形的石门洞,石门洞里有两扇石门紧紧地关着。
秦爷点手把高权叫了过来,“你进去过,在前面带路。我就跟在你身后,千万别耍什么花样,否则,这里也就变成你的墓地了。”高权点头如捣蒜,“秦爷放心,在您面前我太嫩了,不敢造次,你们跟我来。”说着,伸手按下井壁上的一块石头,石门应声而开。别看是一千多年前的机关了,运行起来还是那么流畅,真让人惊叹。
石门打开,众人纷纷用手电往里面照去,原来这是一条很长的隧道,笔直笔直的,斜斜地通到地底深处。隧道的台阶修的很工整,每节台阶都是用一块完整的条石打磨出来。隧道很高,横向也有两米多宽,显得非常肃穆。秦爷一推高权,“头前带路。”高权应了一声,拿起手电就迈了下去。
这条路是安全的。听高权说,高老爷子以及他的先人们都是通过这条路去给兰陵王献祭,所以这条路上应该没有什么机关,而且台阶工整,非常好走。众人一边走,一边用手电到处扫着。走了挺长时间,几个人才到隧道的底部。
这里是个大厅,四周是天然石壁,有的地方还在渗水,地面有些湿漉漉的。众人对面,也就是大厅尽头,摆放着一个石桌,看来这就是摆放祭品用的祭台。石桌后面是两扇巨大的石门,估计有四米多高。每扇门上都阳刻着一个巨大的守护神像,每个守护神像身上都缠绕着一条巨蟒,仰首吐信。这神像的雕刻技法异常的纯熟,两个巨大的守护神眼盯着门前,似乎在告诫着每一个恶意的闯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