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不图安逸弃机关 选择基层做教员(1 / 1)
在别人眼里,留在师部的聂辉是幸运的。
不像张吕,去了边远的连队,整天搞得满身汗嗅味,去一趟小镇都困难。也不像李远方,去了医院,天天都穿白大褂,面对很多病人,工作紧张又忙碌。与张吕和李远方比,呆在师部的聂辉,起码有很多优越性。比如,聂辉每天可以穿着西装系着领带上班。年轻人谁不爱漂亮呢?而张吕和李远方就不能。比如,聂辉每天可以在办公室上上网,和同学聊聊天。也可以一边看报一边喝茶,而张吕和李远方也不能。再比如,聂辉想逛书店,办公楼旁边就是很大的新华书店。想看美国大片,马路对面就是师部的职工电影院。而这些优越性,张吕就没有。李远方只是马马虎虎。说李远方马马虎虎,主要是团场毕竟不如城市吧?书店小得很,大片放的也少呀。聂辉还有一个更为优越的地方。比如,和办公室同志一块外出,别人主动和他们打招呼的多。俗话不是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组织部出来的人,谁不抬着头看啊。聂辉就在这样的部门。很多人挤着往里进,而聂辉却闹着往外出。
上班后没几天的一个晚上,聂辉给李远方打来电话。聂辉一口气说了好几个问题,不容李远方有说话的机会。
聂辉说:我不想呆在组织部,虽然同志们对我都很不错。
聂辉说:部里还没有安排我什么具体工作,只是让我先熟悉熟悉情况。
聂辉说:其实,部里并不缺我这个新手,有没有我这个人无关紧要。
聂辉说:我感到无聊得很。
李远方安慰他说:过段时间就好了,先适应着吧!
聂辉却在电话那头恼了说:我们是来服务的,还是适应的?
年轻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追求享受生活,一种追求干一番事业。李远方想聂辉属于后者。
李远方这样想过之后脱口说:那就申请到基层吧。
聂辉听了,一下高兴起来说:这是个好主意!
聂辉就找了部长。
聂辉说:我不想呆在部里。
部长说:为啥?
聂辉说:不为啥,我只想到基层去工作。
部长说:部里也需要人呀。
聂辉说:我还是想到基层去。
部长等着开会。就说:你先认真考虑一下再说吧。其实,聂辉早已认真考虑过了。晚上,他打了份报告:
组织部领导:
你好!
我叫聂辉。现年十九岁,共产党员,2003年于河南大学对外贸易专业本科毕业。为响应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号召,我才来到了阿拉尔。在组织部这段时间里,很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也很爱这个集体。但是,我还很年轻,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想学要学的东西很多。因此,本人要求到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
我在西部的服务期限只有两年,恳请领导满足我这个小小的愿望。
此致
敬礼
聂辉
2003年×月×日
部长看了报告很感动,就同意了聂辉的要求。还亲自派人送聂辉,让聂辉去了他最想去的地方——十四场。那是一个边远偏僻的团场,是一个路到头,水到头,电到头的地方。
阿拉尔周边有很多团场,就像仙女戴着的一串项链,一不小心,项链从仙女的脖子上滑落,掉在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珠子散落一地,每颗珠了就变成了闪闪发光的绿洲明珠。一个绿洲明珠就是一个军垦团场。其中,散落最远的那颗珠子,就是聂辉去的十四场。
当晚,聂辉在团场招待所住下。招待所很老,还是五六十年代打土块盖的房子。不过,这种房子有它的好处,就是保温,冬暧夏凉。冬天,外面滴水成冰,房子里却很暖和。夏天,外面的太阳像火炉,房子里睡觉还要盖薄薄的棉被。聂辉随便洗了一下,掏出一本书,正斜躺在床上看。这时,门响了,聂辉以为是招待员送水,就说请进吧。门开了,不是招待员,是三个陌生人。站在前面的一个是位四十岁左右的男人,戴幅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位知识分子。旁边站着两个小男孩,有十四五岁,都穿着一套蓝色校服,看来是两位中学生。聂辉看到门口有三个人,就下床站起来,招呼他们。
戴眼睛的男人很礼貌地说:你好,请问你是刚从师部来的聂辉同志吗?
聂辉说:你好,我是。
戴眼睛的男人一听高兴地说:太好了。
戴眼睛的男人拉过穿着校服的两个男孩说:快,叫聂老师呀。
两个男孩有点怯生。
戴眼睛的男人催促说:咋不叫呀?你们来之前是怎么说的呢?你们不想学英语啦?
听戴眼睛的男人这么一说,两个男孩一下来了勇气,上前扑通跪在聂辉面前。说:聂老师,求求你答应去教我们的英语吧。
聂辉一下被搞懵了。他赶紧去拉孩子,孩子却不起来。
聂辉迷惑地问戴眼睛的男人说:咋回事?
戴眼睛的男人说:我是这个团场中学的校长。因为团场条件差,学校留不住老师。尤其是英语老师,走马灯似的跳。有个姓张的老师,以前教初中三个班英语,三个月前调走了,学校就再也没找到英语老师。电视台招聘广告都打了几遍,硬是没人来。三个初中班的英语课,就停下了……
校长说着说着,镜片后的眼圈红起来。
校长接着说:今天下午,我到团机关办事,听说师部有个大学生者志愿者,主动要求下基层,来到了咱们团,大学英语还过了六级。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差点跳了蹦子,但又怕被其他单位要去,就带着这两个学生赶到这来了。他们一个是初中三年级的班长,一个是初中二年级的班长。
聂辉明白了。
聂辉对两个孩子说:行,我明天就去教你们英语。
两个孩子被聂辉拉了起来。
校长一听高兴地说:临来时,我只是让他们叫聂老师,直到你答应我们,谁想这两个孩子竞跪下啦?
两个孩子立即说:我们怕聂老师不同意呢。
说完,两个孩子开心地笑了,笑得眼角里有幸福的泪花。不知怎么,聂辉的鼻子一下子酸起来,眼睛胀起来。如果不到基层,聂辉想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聂辉一大早就来到了学校。校长把他带到了教室。同学们都坐得端端正正,眼神里充满期待,好像是他的到来,同学们的英语水平一下就能提高。
聂辉没当过老师,他这是第一次踏上讲台,第一次面对那么多学生。校长也坐在下面,微笑着看他。
刚开始,聂辉有点紧张。是同学们期待的目光,是校长的微笑,使他很快平静下来。他不仅普通话说得好,英语说的也很地道。大四时,聂辉参加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还得过一块银牌。
聂辉走上讲台,用流利的英语说:Goodmorningclass.Fromtoday,IamyournewEnglishteacther.(同学们早上好,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新英语老师)
同学们就一齐大声地说:Goodmorningteacther.(老师早上好)
聂辉先教了同学们一些英语单词,讲了一些用法。然后,开始教同学们朗读。他朗读英语课文的声音抑扬顿挫,尤其是在卷舌音和连读音上,读得如行云流水,很好听。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第一次听到有人把英语读得那么动听。只是他们基础不好,发音很不准。跟着聂老师读,跟不上节奏不说,很好听的英语一到他们嘴里,发出的音就变了调。也难怪,这些学生以前学的,都是哑巴英语。他们只会认会写,读音准不准没人管,更不要说用英语会话了。
第一节下课后,校长走了。临走时,校长信任地拍了拍聂辉的肩膀。
过了两天,校长问聂辉:同学们英语基础都很差,怎样才能提高呢?
聂辉说:这两天我也正想这个事。要说学好英语有啥好办法,关键要突出三多。就是多读多听多说。
校长说:怎么做呢?
聂辉说:每天早晨上课前,安排好英语早读时间,得先让同学们自已会读。学校还要配备语音室,得把同学们的听力搞上去,自已会读了,更重要的是要能听懂别人说的。
聂辉还说:多说是学好英语的更高层次,要鼓励同学们多练习用英语对话。
校长点着头,想:这大学英语过了六级的人,就是有经验,话说得有板有眼呢。对聂辉说的,其他都好办,就是语音室,校长很为难。
校长说:学校没钱,团里资金也困难,递过报告,资金批不下来。
聂辉说:能不能想个别的办法?
校长说:有啥办法呢?又不是个小数目。
聂辉说:在学校附近,我看田里的棉花快白了。能不能搞勤工俭学,给团里拾花,先创收一些呢?今年搞创收先攒一点,明年攒一点,找团里再解决一些,到了明年,不就差不多可以把语音室建起来了?
校长没说话,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