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开 启(1 / 1)
清晨六点整,发掘队员和民工们伴着初升的朝阳在金刚墙前集合完毕。由于发掘工作的出土任务已经完成,大部分民工都回家了,只留下几位骨干分子继续留下来协助发掘队工作。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拍照、绘图、记录、测量、编号等各项工作的负责同志手拿工具,精神抖擞地站在寒风中待命。随着沈老一声令下,方明爬到了搭在金刚墙上的梯子上。他手拿特制铁铲,对准最顶层的一块城砖的砖缝轻轻地撬了起来。为了防止毒气,现场的队员们都戴上了防毒面具。不一会儿,方明就将第一块城砖撬开了一角。他两手抱住城砖小心地向外抽动。大家都静静地等待着,大气都不敢出。方明使出浑身力气将城砖使劲往外一拉,整个城砖终于被从墙中抽了出来。还没等方明将36斤重的城砖递给下面的小王,突然一声闷响,一股浓烈的黑气从洞口喷射而出,发出阵阵怪异的声响,令在场的人不寒而栗。紧接着黑气在金刚墙前弥散开来,带着一股霉烂潮湿的味道,将早晨清新的空气搅得浑浊不堪。方明暗自庆幸大家戴了防毒面具,否则不被呛死也得被熏死。雾气渐渐化作缕缕青烟向上空飘去。沈老指着那缕青烟说道:“大家不用担心,这是墓穴中一千多年来积聚的腐烂发霉的气体。只要释放出来就没事了。我们能够呼吸到一千多年前的气体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啊。”大家听了沈老的话,紧张的气氛顿时消散,都禁不住笑了起来。
方明继续抽动城砖,小王将一块块城砖按顺序排列起来,大嘴张忙着将它们一一编号,同时拍照、记录、绘图等工作也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砖一层层抽掉,洞口越来越大。当还剩下最后三层时,突然一股污水喷了出来,吓了在场的人一跳。沈老忙调来抽水机,不停地抽着墓道里的积水。一下午的时间,积水抽完了,最后三层城砖也拆除完毕。为了保护墓穴的安全,方明早已向当地政府申请,在附近的驻军中调来了一个班的兵力负责保卫工作。现在墓口已经打开,部队也开始了昼夜站岗巡逻。
夜幕降临了,方明坐在窗前认真地写着挖掘日记。将一天的工作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他写着写着,不由得抬起头来望了望窗外的几颗残星。那黯淡的幽光好似小怜的眼神一般,凄婉、哀怨、楚楚可怜。
她究竟是个真实的个体还是个虚幻的影像?方明问着自己,却找不到确切的答案。为什么在我的内心深处总感到与她有着一丝心心相通?那个萧剑平又是什么人呢?他和小怜有着怎样的恩恩怨怨?为什么小怜因他失约而无辜枉死却不恨他?小怜将我错认为是他,难道我们长得很像吗?……方明被一大堆的问题弄得糊里糊涂。好希望小怜能够再次出现帮我解开这一个个谜团。
方明想着想着,伏在桌上睡着了。恍惚间,小怜那既陌生又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
“小怜,是你吗?”方明兴奋地问。
“是我,剑平。”小怜平静地答道。
“小怜,能告诉我你到底是人还是鬼吗?我很想知道这一切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方明乞求着。
小怜望着他,眼神中充满了忧郁,她缓缓地答道:“我既非人也非鬼,人应该活在阳间,鬼应该活在阴间。而我是个生活在阴阳之间的屈死的冤魂。剑平,这不是幻觉,一切都是真实的,也许以后你会明白的。”
“小怜,这么多年来你一个人是怎么过的?”方明问着,心里一阵酸楚。
“我?”小怜惨然一笑,“在无尽的黑暗中,与我相伴的唯有这支玉箫。”
“玉箫?”方明凝视着她手中的玉箫,喃喃自语着,“为什么它这么眼熟呢?”
“你难道忘了它吗?”小怜诧异地问道,“它可是萧家的传家之宝啊。当年你把它当做定情信物送给了我,还教我怎么吹。这些你都忘记了吗?”
“我……”方明欲言又止。他知道小怜一直都把他当作是萧剑平。他虽然很想向她解释清楚,但又不忍伤她的心,不忍再增加她的痛苦。但愿我的出现能让她得到一丝安慰。方明想着打消了解释的念头。她苦等了一千年,我不能再让她失望了!不知不觉中,方明对小怜的感觉又同情怜悯转为一种责任和义务。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她消除所有的痛苦忧郁,有义务让她从此幸福快乐起来。
“你把什么都忘了,包括我、玉箫,还有我们的故事。这些以前你认为十分重要的东西,现在却全都忘记了。剑平,也许我们真的有缘无份,这都是天意!”小怜叹了口气,脸上显露出无尽的悲哀。她的睫毛上挂着细碎的泪珠,更加显得楚楚动人。
“小怜,你听我说……”还没等方明说完,小怜就消失在了一片黑暗之中。
一阵寒风吹过,方明不禁打了个寒噤。他揉了揉迷迷糊糊的眼睛,回想着刚才的情景。夜已经深了,窗外那几颗残星仍旧半明半昧,散发着黯淡的光芒。
难道这又是一场梦?他反复地思量着,也许我只能和她在梦中相见。想到这,他不禁有些伤感。小怜若能找到真正的萧剑平该多好啊!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小怜为什么说他们有缘无份呢?难道冥冥中真的有一种叫做缘分的东西,操纵着人世间的聚散离合?那我和绮云到底是有缘还是无缘呢?若说有缘,我们结为了夫妻。若说无缘,我们又无法长相厮守,真是矛盾啊!方明想着,站起身来遥望远方。
“绮云,你现在还好吗?漫漫长夜,你一个人孤单寂寞吗?我真的好想你啊!你能感受到我对你的思念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此时最能表达方明心情的一句话了。
第二天,发觉队员们进入了墓道内。墓道全长15米,宽3米,全部用石条填砌。石条空隙之间以石灰、糯米作粘合剂。墓道呈斜坡形,倾角有15度。正是由于这一科学的设计,使得地下水经墓道流向墓道口,有效地保护了墓室。穿过墓道就进入了甬道。甬道长20米,宽4米,为砖石拱券式结构。走到甬道尽头,一扇石门挡住了考古队员的去路。它高2米,宽1.5米,由整块汉白玉制成。上面雕刻着两个手执宝剑的威猛武士。他们神态威严,双目圆睁,怒视着眼前这群不速之客,使人望而生畏。
石门后面就是墓室了。方明感到阵阵欣喜,只要推开这扇神秘的大门就可以解开一切不解之谜了。这令全队都振奋不已。5个多月来,大家渴望的不就是这一天的到来吗?现在终于等到了,却又像做梦似的让人难以置信。
沈老吩咐大家做好开启石门的准备工作。一台小型发电机在不停地运转着,将漆黑的甬道照得恍如白昼。那扇汉白玉大门在灯光的照耀下更显得晶莹剔透,白璧无瑕。
方明拿着特制的“拐钉钥匙”准备打开石门。这是在发觉明十三陵定陵时,由当时的考古队员发明的。方明的手微微有些颤抖,他无法抑制自己内心激动、兴奋又略带几分紧张的复杂心情。然而,此时此刻也许他未曾想到,这扇石门的开启将带给他怎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