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相约千年生死劫 > 第二章 初 探

第二章 初 探(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缘难求 夏末 樱花草 赫敏·莉莉·格兰杰 胭脂老 第10棵生命树 激情年代 富少狂恋效应 罪爱如血 亦无心却恋

考古,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古代的遗迹、遗物和文献资料研究古代历史。在中国五千年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由于一些历史因素和阶级原因,以及著书者本人的疏忽或受个人观念影响,致使很多古文献资料出现疏漏、谬误甚至失实的情况。这就需要考古工作者根据可靠的实物对资料加以印证。从而辨别真伪、去伪存真。由于改朝换代,连年战乱,许多古建筑都遭到一次次毁灭性的破坏,变成断壁残垣,留给人们一丝丝残存的记忆。有些甚至干脆从地平线上消失,造成无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大批珍贵的文物也随着战乱大量遗失,散落在民间甚至流传海外。这使得中国文化史上出现了一篇篇无法弥补的残页。给印证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与之相比,地下文物的保存要相对完整一些。古人相信人死灵魂不死,他们认为人死后到另一个世界仍旧像在世间生活一样,需要生产工具和日用品,以及爱好的玩物。为了使死去的人在阴间生活得更好,他们就把这些东西通过殉葬的方式送给地下的灵魂。

中国的殉葬制度大约开始于原始氏族制度形成的早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殉葬品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从这些殉葬品中,可以了解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生产力的水平。它能完整地再现一个时期的历史。因此合理地开发这些丰富的地下宝藏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途径。

经过一上午的颠簸,方明和王利民终于到达了汝南县。他们听完相关同志的汇报,连午饭都没顾上吃就直奔施工现场了。

卧龙村是个比较贫困的村子,村民们听说省里来了专家要看那几块碎陶片,纷纷赶来瞧热闹。施工现场早已在县政府的指示下停工了。就为了几块破陶片而停工,更是让乡亲们感到莫名其妙。

方明来到现场,仔细地端详着那几块碎陶片,突然兴奋地对身边的王利民说:“是唐三彩!是唐三彩!”

唐代的陶瓷业十分发达,陶器品种繁多,精美绝伦,其中尤以唐三彩最为著名。它制作工艺复杂,陶瓷工匠要先在白地陶胎上涂一层无色釉,再将陶胎烧至1150摄氏度,然后施彩以900摄氏度的温度烧制而成。因它是呈黄、绿、青三色的彩釉陶器,故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有各种人物、动物形象以及生活用品,色彩艳丽,形象生动逼真,是古代工艺品中的珍品。由于它造价昂贵,一直以来都是王公贵族手中的玩物,直到现在才走入寻常百姓家。这次发现的唐三彩碎片,有一块是马的脊背,上面还有马鞍。有一块是半截裙摆,剩下的好像是一些容器的碎片,形状不很规则。

这一发现令方明为之振奋。这意味着周围可能有唐代王公贵族的墓葬。但如此草率地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他还需要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方明和小王纵身跳进了发现陶片的坑里,他们仔细地观察着挖出来的土,辨别着土质的变化,寻找着可疑的痕迹。经过认真的分析,凭着在田野考古实习和在一些墓葬遗址的发掘中积累的经验,方明很快发现挖出来的土与周围的土在土色和土质上都有明显的不同。他还发现了有夯土的痕迹,这说明这里曾被掘动过。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令方明兴奋不已。在高兴之余,他突然注意到了离工地不远处的一个小土丘。它占地约三百多平方米,上面长满了杂草。这很可能就是墓顶的封土。方明不顾疲劳,又登上了卧龙村的制高点。向下俯瞰,全村景色尽收眼底。只见那个小丘周围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经村里人介绍,这里的山由于山势险峻,犹如一条蜿蜒盘曲的巨龙,因此得名“卧龙山”。这个山谷叫做“卧龙峪”,他们的村子正坐落在谷底,所以得名“卧龙村”。方明望着眼前的地势欣喜不已。这里正式修建陵墓的万年吉地。

方明注视着那个神秘的小丘,陷入了沉思。如果它真是一个墓葬,那么墓主人又会是谁呢?他排除了是帝王陵墓的可能性。大唐近三百年天下,包括武则天在内历经二十一位皇帝,建陵二十座。其中十九帝均葬于长安城周围。因高宗与武则天合葬一处,故有陵墓十八座,史称“唐十八陵”。剩下的二帝为昭宗和哀帝。昭宗葬于河南省偃师县缑氏乡滹沱村附近。而哀帝的葬址史书记载不详。曹州地方志记述哀帝陵墓在济阴郡定陶乡,即今山东省定陶县。虽然哀帝陵墓迄今尚未发现,但在河南省的可能性很小。可是在坟墓周围又发现了象征身份和地位的唐三彩,那么墓主人生前极有可能是一位王公大臣或封疆大吏。

方明连忙将现场的发现和自己的推断向主任进行了汇报。下午主任回电话说院里经过研究,决定立即组织考古发掘队进驻卧龙村,对墓葬进行保护性发掘。由沈成放沈老担任队长,方明任副队长。

这一消息使方明难以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他和小王都盼望着发掘队能早日到来。当晚,他们被安排在一户老乡家过夜。方明从他的行囊中翻出了一大堆有关唐代政治、文化、丧葬制度等方面的书籍,伴着昏暗的灯光认真地读了起来。夜已经深了,小王早已进入了梦乡,奔波了一天的方明也感觉到了丝丝倦意。但一想到在不久的将来他将发掘一个自己亲自发现的古墓,就令他顷刻间忘记了疲劳,浑身精力充沛起来。

夜更深了,方明走到窗前,伸了伸懒腰。望着窗外那轮凄凄冷月,他心中突然涌动起一种“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沧桑感。千百年来,仍旧是那轮明月照耀着这方土地,而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却早已物事全非。前人已经长眠于地下,今人仍旧在为生活而奔波劳碌。孰不知有朝一日今人也将同前人般作古,后人仍不知疲倦地重复着今人的故事。一朝朝,一代代,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也许这就是历史的规律,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法则。一切都如云烟般转瞬即逝,只有那轮明月依旧高悬碧空,默默地注视着前尘后世。

方明想着想着突然伤感起来。人生一世,匆匆百年,不论贫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死后都将化为一撮黄土,变成历史长卷中已翻过的一页。生死之间,一步之遥。有人说死是一生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生的开始。虽然方明不敢肯定是否有来世,但他对此生已心满意足。

“方明啊方明,虽然你既不是大款,也不是老板,甚至有些地方还略显寒酸,但你已经拥有了你爱的事业和爱你的妻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他自言自语着,白净俊秀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知足者常乐,我已经够幸福了,可是……”。他又想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绮云,那一丝笑意也渐渐收拢了起来。

绮云家庭条件优越,人长得又漂亮,追她的男士有一大把。可她却偏偏选中了方明这个穷小子。用她的话来说,方明为人老实诚恳,待人真诚,和他在一起有一种安全感,就像上了保险一样放心。别人都说方明不知是那一世修来的福分,娶到了这么一个知书达理、如花似玉的老婆。连方明自己也不敢相信绮云会真的看上他。直到领了结婚证,他才确信自己真的成了上帝的宠儿。要知道考古队一群小伙子的婚姻大事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长年在野外奔波,风餐露宿,越是人烟稀少的地方越是布满了他们的足迹。哪里有时间谈情说爱。就算好不容易经人介绍有了个女朋友,还没等继续发展呢,人家姑娘一听说是挖死人墓的,早就吓跑了。记得大嘴张曾经有个女朋友,开始的时候并不太介意他的工作。后来姑娘参观了一个展览,展出的是新疆出土的干尸。回来后姑娘寝食难安,最终决定和大嘴张分手。理由是:我不想让你用摸过死人的手碰我,你抱我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具干尸,我讨厌这种感觉!

特殊的工作性质使得考古队的小伙子们成了一群“单身贵族”。方明的婚礼着实让他们艳羡不已。结婚那天,他们一个个围在绮云身旁嫂子长,嫂子短的叫个不停,好像比自己做了新郎官儿还高兴似的。

“她现在在哪呢?回没回家呢?”方明在心里不停地琢磨着,绮云已经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彼此分离的日日夜夜,方明感到自己好像被锯成了两半儿,失去了完整的自我,心里总是七零八落的,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是他新婚后第一次在野外工作。以后这种两地分居的日子还会很多,不知绮云能否适应。其实现在最不适应的是方明。以前独自一人,了无牵挂,走到哪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现在不同了,有了家,有了她,心中便多了一丝牵挂。

第二天一早,方明和小王又来到了小丘旁。清晨的空气很清新,方明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那混合着泥土芳香的空气。由于一连两夜都没有休息好,他的眼底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依旧很好。

他们踏着晨露进行着实地勘测。经测量,这个小丘周长66.3米,高5.4米,占地面积大约283.7平方米。方明记录下测量的数据,和小王探讨着挖掘计划。县里听说发掘队要来十分重视,指示村里帮助方明他们搭建木板房,做好迎接发掘队的准备工作。

木板房建在了距小丘不远的地方,共6间,房子虽然简陋,却也别致。比起在野地里搭帐篷要强多了。

方明和小王首先搬进了新居,他们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勘测,制定了几套发掘方案。只等着沈老来最后敲定。沈老是河南博物馆特聘的教授,他的考古经验十分丰富,也是方明的恩师冯长庆教授的好朋友。沈老虽然已年近古稀,却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还能从事野外考古工作。方明在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包括严紧的工作作风和做人的道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方明盼着考古队的到来,也盼着大嘴张能带来绮云的消息。

目 录
新书推荐: 玉藏龙渊:赌石神龙 全球神域:开具百倍奖励 都市:从炒股开始暴富 都市修真便利店 让你找工作,你去找高冷女总裁? 白月光怀孕我让位,死遁后渣总却疯了 末世大佬穿七零:全家争着宠我 说好等死,天官非要赐我成仙 四合院:从铁路技工开始进步 财神奶团驾到,我靠开挂当团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