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清宫佳人 > 第三章 3.张之洞(1)

第三章 3.张之洞(1)(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小迷糊与大顽童 好月长圆 我们的爱不说再见 魔女施咒美少年 芙蓉傲情 何处与归 三片叶子的四叶草 少东耍霸道 钓上美人鱼总裁 想起来很窝心

第三章3.张之洞(1)

--------------------------------------------------------------------------------

第一条是同治四年,英国指使一名本国商人做“实物广告”。此人在宣武门外造了一条一里多长的小铁路,跑个小火车,长长一溜,怪头怪脑,“嘟——”地长长一声叫,惊醒了这个封闭而自大的千年古都。满头黄发的碧眼洋人驾个喷火的怪物横行京师重地,言官们大大不满,欲严劾。那时候言路厉害,说要杀谁就能把谁的脑袋给拧下来。步兵统领衙门赶紧勒令拆毁。

第二条,还是英商,于光绪二年由怡合洋行造成连接吴淞口和上海的淞沪铁路。起初载货运客,生意兴隆;不久却发生了火车撞死人的惨剧。总理衙门架不住舆论抨击,被英商敲诈以28、5万银子买下,连车带轨拆毁,运到台湾高雄港外沉海。

第三条铁路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挑头来修。他光绪三年上的折子,马上被清议围追棒打;最后来个先斩后奏,偷偷地在光绪六年(1880)把河北唐山开平煤矿至胥各庄的铁路修成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自建的第一条铁路。然而,由于清廷明文规定不准在铁路上用蒸汽机,只好用驴、马拖拉,洋人叫它“马车铁路”,视为世界奇观。不久,试制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在机车头上刻了一条龙,称为“龙号”机车。光绪十一年(1885),由醇王作强硬支持,又用两年时间把唐胥铁路延修到天津、大沽。

此后铁路修与阻之间的角力更加激烈。到十四年(1888)八月,李鸿章又说动慈禧太后修筑由天津到通州的津通铁路,以“外助海路之需,内备征兵入卫之用”。然户部尚书翁同龢为代表的朝廷大员以国家多灾,“民相食”,库银竭尽以及一旦有变,外人将“风驰电走,朝夕可至”等为由极力谏阻。慈禧太后处于摇摆之中,李鸿章则按照老套子,借了洋款开始筹备,不怕太后最终通不过。

然而,悄悄地,在李鸿章呈现老态的身躯后,在中国铁路建设的坎坷轨道上,出现了另一个身影——晚清洋务运动的后起之秀、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湖广总督张之洞。

张之洞是铁嘴铮铮的谏官出身——同光时期著名的清流党“翰林四谏”之一,令人闻风丧胆的“青牛之角”。但是张之洞却在官场长期无情的磨砺里,逐渐由只知谏死人的一根筋变成了万金油。他为仕之始可谓卑微潦倒已极,同治二年(1863)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但一直到光绪五年(1879),43岁了仍是从五品的一个詹事府闲官——洗马。不过痛苦归痛苦,他一直在努力,知识不断累积,胸怀不断扩大,境界不断提高,为宦之术日趋精巧,等着“一洗凡马万古空”那一天。好运在光绪六年到来。张之洞因妥当处理四川东乡惨案、午门护军案及提出“中俄伊犁条约十不许”等一系列重要谏奏赢得厚重名声,引得慈禧太后的关注;他的表哥张之万受醇亲王之邀,预备重任官场要职;而最关键的是朝廷里南、北派之争告一段落,北派高扬,擎旗人物李鸿藻回任军机及总署,张之洞所属的清流派人士前进无阻,纷纷扶摇直上。他在光绪六年(1880)二月由逼仄的洗马转翰林院侍讲,五月升侍读,六月授右春坊右庶子;八月转左庶子;到光绪七年(1881)二月,又由左庶子补翰林院侍讲学士,六月升内阁学士,十一月,跳出京师,成为赫赫山西巡抚大员!张之洞内力充实,外援强劲,不到三年,光绪十年(1884)四月因广西中法激战,危机万重,朝廷令他转而署理广东总督,成为地方一等大员。

中法之战,张之洞重新启用老将冯子材,镇南关痛剿法寇,是清朝鸦片战争以来对外作战不多的几次胜利之一。两广安定后,张之洞将全部精力投向洋务实业,在广州先后建设枪弹厂、造船厂、炼铁厂、电灯公司,并成立了广胜军、开设了黄埔水陆师学堂。此边方兴未艾,光绪十五年(1889)秋,又改授湖广总督。其实,与张之洞相伴随往的,还有一个早在广东时就已开始筹划的大方案——建设一条由京师西南的芦沟桥蜿蜒至湖北汉口的芦汉铁路!此路堪称有清以来的工程之最:全长三千余里,横跨直隶、河南、湖北三省,沿路河流二十六条,总造价预计五千六百余万两。

张之洞为了取得朝廷的同意,早在去年两广总督任上就由其幕友杨锐主笔,写了一道三千余字的《请缓造津通铁路,改建腹省干路折》,寄往京城。这对正铆着劲鼓捣津通铁路的李鸿章来说,是当头一棒。张之洞恶人做到底,不但要争路,还要调到湖北去亲自督办这条铁路。他紧接着派手下干员入京,策动京城中这些年倾心结纳的枢中重臣们,最重要的是表哥军机大臣张之万、刚刚引退仍留京的前军机大臣阎敬铭;另外还有清流要人李鸿藻、潘祖荫、黄体芳、王懿荣等帮忙争取。李鸿章气红了眼,当时津通铁路已开始修天津经塘沽、芦台以至阎庄一段,花出洋款一百二十余万,利息五厘。这好象一个媳妇正搂在怀里热乎,他张之洞硬生生要把美人打死,并把他收拾好的房子当洞房,还给他留下一屁股债!他也策动要员对抗。按朝廷当时的情况,一条百八十里的津通铁路尚且左阻右挠,这条做梦一样的芦汉铁路更别想了!谁料到,光绪十五年(1889)秋,一道改授张之洞为湖广总督的圣旨到了广州,随同而来的,还有让他督办腹省干线南端的圆梦天言!李鸿章透过宫廷的深深闱幕,看到了一种他万万不想看到的意思。他后脊梁起了一层凉气,由屁股那儿的尾骨一溜直到脑门顶。

但是,晚清的事都是言者煌煌,背后却是另一套。慈禧和醇亲王这两个决策的最高端,不约而同为同一件事暗喜不已:修颐和园的银子,又有地儿出了。

张之洞之所以冒着巨大风险,抢李鸿章生意,源出两大主由,不由他不如此。

其一,是他由广东移到湖北的铁厂,急需一个用铁的大工程。张之洞移调湖广总督,接他两广总督的是新结的冤家——直隶总督李鸿章的亲哥哥李瀚章。李瀚章不如弟弟那样爱揽事,一到广州,被抢走美人的李鸿章就要求他不要接张之洞那个铁厂烂摊子,叫他移湖北去。李瀚章立马给张之洞修书一封。张之洞忙芦汉铁路筹备之外,又要移铁厂,真是窝火透顶。另一方面,他也高兴把铁厂搬来,毕竟是洒过心血的,而湖北可能蕴藏着更大的煤矿资源。张之洞琢磨着,朝廷下旨正式修建芦汉铁路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个空当他他全力以赴把铁厂建成投产,生产出铁来,在自家门口自己工程上用,那不是铁厂、铁路双发达?他张之洞大名可成。

其二,这位后起的总督翅膀硬了,觊觎着李鸿章大清第一总督的宝座。清朝共设八大总督,以直隶总督辖卫京畿,向为总督之首。其他各督因辖区地理、经济、政治影响、个人威望等各有比次,粗列下表:

排名名称驻地辖区排名原因

1直隶总督天津直隶地处京畿要地

2两江总督江宁江苏、安徽、江西面积大,物产丰富。

3闽浙总督福州福建、浙江东南前沿,海防要地。

4两广总督广州广东、广西为清朝唯一通商口岸,因洋人关系,地位上升。

5湖广总督武昌湖北、湖南长江要塞,内地水陆交通枢纽。

6四川总督成都四川天府之国,富庶之地。

7陕甘总督兰州陕西、甘肃

8云贵总督昆明云南、贵州

这是张之洞初调湖广时的排名。其后十余年,张之洞大搞洋务,练兵兴企,倡导新思想新风尚,湖广地位迅速蹿升,至戊戌变法时期成为清朝新政最活跃的地区;再往下到孙中山领导国内革命,湖广与广东成为中国革命力量发起的两大主要源头。

张之洞有向李鸿章挑战的野心,也与当时慈禧太后的权利制衡策略有关。

历朝帝王均有驭下之策,其中最主要的,是“以臣制臣”。比如康熙时期以明珠对索额图,乾隆时刘庸大战和珅,到咸丰、同治时候,则出了左宗棠与曾国藩这对冤家。现在的光绪朝,则是醇王取代恭王,李鸿藻、翁同龢对阵李鸿章。尤其是光绪十年以来,李鸿章一人独大,久无对手,慈禧哪能放心?暗中不断物色人选,每每不甚合意。现在终于出来一个,就是张之洞。

张比李仅小两岁,然而因为崛起晚(以张光绪十年初署两广总督起算,与李鸿章同治四年初署总督相比晚了近二十年),具备后起之秀的很多特征:活力四射,雄心勃勃,思想开放,不畏艰难。而且,张之洞与慈禧有三大渊源,堪称史话。

目 录
新书推荐: 死对头霸总重生后,对她低声诱哄 重返1992:从菜市场开始 我的符箓能高考 开个当铺,怎么就惊动全世界 诡异之上 从小镇科员到权力巅峰 寒门渡 整个地下世界都听他的,你说他是卧底? 过分野 断亲缘,虐渣渣,重生千金她不伺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