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故城插花醉饮时(3)(1 / 1)
真是难以想像,在这偏僻之处,竟然有阵阵音乐和歌声从林间传出。冷彬从车上下来的时候,细细观察起周围环境来。
山庄建成一律矮小的农房,每个小间的上方都有一块实木门匾,铭有小城周边各小乡镇的名称。浓密的梨树,花丛,把宽敞的院落隔成两个自然天成的小园。一边茂木修竹,矮房稍显古旧,简陋而静谧;一边梨果飘香,小屋窗明几净,缅桂初绽,食客过往不绝。
那些从小城或都小城附近赶过来休闲玩乐的人,有的在竹林幽深处小酌,有的在麻将桌上喧哗,有的在矮房下看报纸。
冷彬从喧嚣之处,突临静境,就感觉坐在这慢节奏的院落里,身心惬愉。
其间有同事忙着找山庄的主人问价格,说要一个大大的烧烤炉子。
因为天阴着,山顶雾蒙蒙地,来山庄的人相对少了些,很顺利地就要到了一间山庄最大的屋子。
冷彬夫妇,与同事一起提着烧烤,凉品,绕过一池绿水,进得一青竹作墙,铁皮为瓦的大间。
十几个人忙着往桌上放吃的。穿肉串,说卤汤味道,悉数弄妥,山庄的碳火烤炉也端过来了。
因为一起来的多是女性,聚在炉旁有说有笑,烧烤这种很休闲的事,自然是不需要冷彬笨脚笨手插上一手了。
冷彬出得房,在小园里当起闲云野鹤,蹁然于花径林间。
“冷彬,过来吃东西!”雪从烧烤炉边起来,见冷彬一个人在院墙边一棵梨树下摘梨果。担心山庄里的人会出来阻止。
冷彬应声,从绿叶缝隙里看看四下并无指手划脚,一脸恶相之人,又放心地摘了几颗梨果才慢步往房屋走。
人在小园,花前树下,信步游走,宛若清水荷叶上的一颗晨露。
一声呼唤,一声回应,声声如似一阵轻风,抚慰人心,循声走近,悉心一笑,两三句话,心里那颗露珠儿就开始逐着绿色叶脉轻动,从静里跌入春水,荡漾起一阵美妙细腻地漪涟。
或许,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放在节奏超快的现代社会,也不过如此。
只不过,那陶渊明,采的是菊花罢了。而且采的是自家篱下的菊。
冷彬想至此处,不由轻笑出声。想自己就喜欢这样,随时随地,胡思乱想,而且回味无穷。
青绿竹墙上,张贴了些发黄的老照片,并配有些文字。是山庄开业时特意策划的知青生活展览。
许多照片上的人像都已模糊,但文字却很清晰。那份岁月的沧桑感和历史的厚重感,却因那份模糊,以及上面一些照片的字迹,与现代生活拉出了无限地距离感来。
支边青年细微到一个手势,一个坐姿,都要体现很“红”很“专”的年代,离现代生活很远了,知青们的青春岁月,却还在这僻静处闪烁。
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地方。回忆。
回忆他们的青春,重拾一种流逝。
“我们逝去的青春。”
……
那些模糊的笑容,青春洋溢。那些眼神,在影像的模糊与时间造就的距离里,没有消散感。
应该是这样的,山庄是一个能让他们茶余饭后回忆青春往事的地方,山庄是他们用青春和热情建在岁月之滨的竹楼。
山庄的对面山上,是条公路,车来车往。
那又是一条新的河流。
山庄似乎是没卖烈酒的,或许是冷彬初来乍到,没能发现。
冷彬往山庄外的林间小路上走了一圈。
穿过一小段松竹混生的青苔小路,在里面照了几张照片。
要说这山庄所在,山不险,水不奇。冷彬却偏偏一个人出去,要寻一点与众不同的风景。
这时,雪正和同事忙着烧烤。冷彬一个人在松间竹下,乐此不疲。
也算没白费功夫,硬生生在那小路上,趴着拍路边的青苔,仰角摄下松竹交混处的疏密度。在一破旧凉亭处,把青青远山作背景,照下一棵阔叶木枝叶斜逸的姿态。一连重复几次,调光,换角度……
有道是,随竹入林,目之所及,时远时近,处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