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正儿八经说隋唐:818隋唐那些猛人 > 第103章

第103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流浪狗的爱 这个女孩很难追 痞尊 以官入道 仙霞之旅 小灵通漫游未来 盛夏樱花树下天蝎女孩 娇女选夫:相公排成队 妈妈不要我 大熊家夫

这种关系使二人之间的对立更为直接、也更为表面化。在杨广看来,这个家伙就是自己道路上的绊脚石、而且是一个非常难缠的绊脚石;所以,他内心的仇恨也更为剧烈。而这种仇恨已经不是当初的那种仇恨了,因为此时的杨广已经产生了杀高颎的念头!

杨广登基后,为了巩固皇位、收买人心、笼络太子党势力,他迫不得已重新启用了高颎。但很明显,这位皇帝从来没有打算真的重用这个曾经的仇人;这一点,从高颎的职位上就能看出来。我个人认为,只要高颎能老老实实的、夹着尾巴做人,杨广应该不会拿他怎么样,毕竟他也是大隋的超级功臣。但是,高颎却犯了一个错误、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错误:背后数落皇帝。

这下子,杨广愤怒了、真的愤怒了:这不是给你脸不要脸吗?老子做晋王的时候,你看不起我、忽略我;老子做了皇帝,你还是看不起我,甚至还在背后说风凉话!我看你是真的不想活了。既然如此,我杨广就送你上西天,省得你在人世间活的这么不愉快!

这,才是杨广杀高颎的真正原因。

在内心深处,杨广对高颎有着20多年的仇恨,这是一种为了维护自尊而萌生的仇恨,最终也因为维护自尊而骤然爆发了出来!从这一点上来说,高颎之死是必然的,他不死才真是邪门了。事实上,咱们的猛人能够保全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隐居山林、不问世事;本来,他已经做到了,却被命运再次推向了前台。

当历史的舞台不再需要你的时候,就识趣的退出,从此永远不要再回来;否则,等待你的只会是最后的灭亡。高颎,给了我们一个血的教训!

贺若弼之死就比较简单了,只能说他太点背了,跟谁不好,偏偏跟高颎瞎嘀咕,算是做了老朋友的陪葬吧!也好,黄泉路上有个伴,大家就不用觉得太寂寞了。只是,贺老兄呀,你到九泉之下见到你的父亲,该怎么向他老人家交代呢?

“我以舌死,你不可不思。”这是贺老爹的临终遗言。但恶搞的是,贺若弼最终也未能逃开贺家的魔咒:以舌死。一个人的本性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咱们的平陈名将就是如此,他虽然一度很谨慎小心,但终究还是暴露出了“长舌男”的本性!想来,杨坚能忍这个家伙这么长时间,也算是很给他面子了;否则,他早就去见阎王了。

还是那句话:该说的则说,不该说的千万别说。在官场混的人,这是必须要牢记的一点。

这一年,高颎66岁,贺若弼63岁。死在这样一个年龄段,倒也并不亏。

最后,让咱们一起来看看后世之人对高颎的评价,算是一个小小的怀念吧,因为这个猛人将再也不会在我们的文章中出现了:

“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颎之力也;论者以为真宰相。及其被诛,天下莫不伤惜,至今称冤不已;所有奇策密谋及损益时政,颎皆削稿,世无知者。”

“历观制作之旨,固非易遇其人。周之兴也得太公,齐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商鞅,后周有苏绰,隋氏有高颎,此六贤者,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

五十八、北巡(七)

发泄完心中憋闷已久的愤恨,杨广舒坦了,但却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冷了正直之士的心。高颎是谁?高颎是大隋开国的最大功臣,曾经执掌朝政20年、曾经一手提拔培养了无数人才;毫不夸张的说,朝廷之中有一半以上的大臣都跟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杀了他,就等于同时封了无数大臣的口、就等于失去了一半以上大臣的支持。连这样一位盖世功臣都能无缘无故被杀,还有谁敢出来说真话?还有谁能一心一意为国尽忠?

这些,自负兼自傲的杨广是永远都无法体会到的;他只知道,高颎就是该死,没了他,朝廷照样稳定运转、照样欣欣向荣!

好了,高颎死了、苏威被免职了,修筑长城之事也该进行了。于是乎,咱们的大隋皇帝征调了100万民夫开始了这项不算浩大的工程。史载,总共只用了不到20天就全部完工!不用说,一定又累死了无数的人。

接下来,咱们再次回到开始时的问题,杨广为什么要执意修筑长城?史书之中没有给出答案,只能靠我们自己来推测了。

我个人认为,杨广是基于如下考虑:当时的突厥虽然已经臣服,但却并不能保证它会永远老老实实;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提前做好必要的防范,从而从心理上震慑住这个马上民族;很明显,修筑长城就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有一个坚固的堡垒横亘在两国之间,进可攻、退可守,敌国是不是会有所忌惮?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杨广选择修筑长城具有长远的、战略上的意义,应该是利国之举。可惜的是,这位老兄还是太急了,根本没有考虑国家和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他难道不知道刚刚完成了若干个庞大的工程?!

更要命的是,咱们的皇帝实在是太自负了,他决定要做的事情,根本不会跟任何人商议,也不会听从任何人的劝谏,真的是一个典型的大独裁者。话又说回来了,要是不这个样子,还叫隋炀帝吗?

四件大事部署完毕,也该向大草原进发了!

大业三年农历八月初六,皇帝杨广从榆林出发,向突厥开去。

当时已是秋天,正是不冷不热的好时候,草原上天高云淡、旷野上一片繁密,真的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一片苍穹之下,一支50多万人的盛大队列缓缓前行,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壮美景色。

杨广本来就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看着眼前的美景肯定会生发出无限感慨。在这个地方,这位老兄一定是做了几首诗,可惜均未能传世。不过,为了欣赏草原的壮美景色,他倒是想出来了一个奇招:命令宇文恺制造观赏风景的行殿!

何谓行殿?顾名思义,就是能行走的宫殿。宇文恺不愧是一位建筑学奇才,他在短时间内制作出了一种能容纳几百人的宫殿,然后在下面安装上了灵巧的轮子,由士兵来推移。更厉害的是,这种宫殿可以拆开,可以重新组合,绝对正宗的巧夺天工!

不过,杨广觉得这种行殿太小了,于是又命令宇文恺制作一种更为气派的城堡。这种城堡的构造和行殿差不多,唯一的不同就是大,史载其周长2000步(不少于1500米)。更绝的是,这种城堡竟然还有城楼和瞭望台,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好家伙,这下子杨广开心了,他时不时的就到城堡的瞭望台上去看看,真的是要多爽有多爽。

草原上的突厥老百姓看到这两样东西,以为是神仙制作的,吓得在10里之外就下跪叩头,没有人敢骑马。由此看来,少数民族兄弟也真够迷信的;从另外一个层面,也说明了突厥在科技上的落后。

农历八月初九,皇帝杨广来到了此次北巡的目的地:突利可汗的家。

突厥各部首领、王侯全部前来迎驾,一个个表情紧张、恭敬异常。看着这样的场面,咱们的皇帝再次诗兴大发,于是赋诗一首:

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

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

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

索辫擎膻肉,韦鞲献酒杯;

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此诗也属上品,把一个得意之人的心态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尤其最后一句“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更是把自己比喻成了超越汉朝天子(汉武帝)的绝世大英雄!

看来,咱们的隋炀帝曾一度想做秦皇汉武一样的千古一帝。

五十九、北巡(八)

正当咱们的大隋皇帝志得意满、得意洋洋之时,突然有大臣送来了一封密报:此处有高丽国使者。杨广一听,大为吃惊;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继续跟突厥的贵族们一起happy。准确地说,他在等,他想看看突利这个家伙究竟在搞什么鬼!

很快,他就等到了。突利领着一个人来到了他面前,而此人正是高丽国使者!

事情很明显,高丽国和突厥一直都在秘密联络着。也就是说,这个突利表面上对大隋忠心耿耿,实际上一点都不老实,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由此看来,杨广修筑长城是多么的英明!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杨广有一种不祥的直觉:高丽很有可能和突厥达成了某种攻守同盟,而这种同盟要对付的正是我大隋。换句话说,敌人正在行动,国际形势于我非常不利!

正当咱们的皇帝思索着这一切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大臣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高丽本是箕子(商朝忠臣)的封地,汉晋时代一直是中国的郡县,如今却不臣服朝廷,独立成了异国;先皇准备讨伐高丽已经很久了,只是由于杨谅无能,以致于师出无功。当今陛下君临天下,怎能不夺回来?今天高丽使者亲眼看到了突利可汗举国奉从大隋的情景,可以趁他们恐惧之时,胁迫高丽王进京朝见。”

说这话的人,正是政坛 “双头蛇”裴矩!

自从用计诛杀大义公主后(前有述),裴矩接着又干了几件小事,不久之后被封为吏部侍郎,一个实实在在的肥缺。“双头蛇”确实是一位杰出的人才,在任上干的风生水起,得到了世人广泛的认可和赞颂。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