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正儿八经说隋唐:818隋唐那些猛人 > 第102章

第102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流浪狗的爱 这个女孩很难追 痞尊 以官入道 仙霞之旅 小灵通漫游未来 盛夏樱花树下天蝎女孩 娇女选夫:相公排成队 妈妈不要我 大熊家夫

大家一路狂奔,总算是摆脱了追兵;可当他们满怀憧憬的跑到岸边的时候,却彻底傻眼了:船上全挂满了北周旗帜!

一瞬间,南陈的士兵完全垮了,一个个全都乖乖做了俘虏。不过,伟大的樊猛却没有放弃,他找到了一条小渔船,自己划着回到了江南。

此役,仅被活捉的南陈士兵就高达8000人。咱们的周法尚一战成名!

可能有些朋友没有看懂这个过程,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具体的作战思路:预设伏兵,诱敌深入;占据船只,断其归路。

后来,杨坚和尉迟迥打内战,周老兄也一个不小心掺和了进来(站在杨坚一边)。不过,他比较倒霉,由于守城人数太少(只有500人,而且都是些衙门当差的),城池被人家给攻破了。不过幸运的是,这位老兄率领部分骁勇之士杀了出来,算是保住了性命。

内战结束后,周法尚受到了杨坚的重用,成为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平陈之役,周法尚主要跟着亲王杨俊混,基本上没发挥出来多大作用,属于“有劲没处使”那种!

接下来的岁月里,周老兄当起了大隋的救火队队长,哪里有叛乱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不过,猛人就是猛人,所有的叛乱都被他手到擒来,真是一位标准的劳模。

打到最后,大家都有一种可怕的幻象:周法尚如同天将,可千万不要去惹!

有一次,岭南某地发生了一场较大规模的叛乱,周法尚奉诏进剿。叛军头领听说姓周的要来,二话不说,掉头就跑;不仅跑,而且还藏在各处山谷里。打不过,难道还躲不过吗?莫非主席的游击战法就是从此而来?

这下子麻烦了,这不是耍无赖嘛,哪有你们这样搞叛乱的?!要是放在一个普通将领头上,也就只能领兵回去了,难不成还要率领大军进山去搜?

事实上,周法尚也的确是领兵回去了,而且走之前还派遣使者到各地安抚了一通,俨然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叛军首领听说后,开心异常,赶紧整了一个盛大的欢庆酒会!

正当大家喝的晕晕乎乎的时候,突然,外面喊杀震天。叛军首领忙问道:“怎么回事?”手下人答道:“周法尚杀回来了!”

没错,周老兄用的这招就叫做“回马枪”。

一场叛乱就这么被平定!

杨广登基后,周法尚负责镇守定襄(山西忻州一带)。

皇帝北巡,所经过的路线靠着定襄比较近,这位老兄便来到榆林朝见。

五十六、北巡(五)

当皇帝杨广和众大臣商议“50万大军如何进入突厥”的问题时,周法尚恰好就在旁边。于是,这位老兄便喊出了那两个字“不可”。

对此,杨广有些不太高兴:你小子没看到老子已经点头同意了吗?还在这里瞎掺和什么?不过,咱们的皇帝还是比较有涵养的,便顺口问道:“为何?”

周法尚回答道:“军队绵延千里,不时被山川所阻隔,若突然遇到不测,队伍就会四分五裂。倘若中间遭到攻击,首尾未知,再加上道路险阻漫长,就会导致难以相救。实乃取败之道也。”

杨广听完后,感觉也有点道理,毕竟他也是带过兵的人,不过心里还是有些不爽,就语气很冲的问道:“你说怎么办?”

周法尚不敢怠慢,赶忙回答道:“结为方阵,四面向外进行防御,六宫及百官家属都在方阵之内。若有变起,受敌一方立即抵抗,并从阵内派出奇兵,冲出阵外奋力攻击;以车为壁垒,再摆设钩(钩子)阵;此与守城的道理是相同的。若战而捷,抽骑追奔,或战不利,屯营自守;臣谓牢固万全之策也。”

杨广越听越觉得有道理,等到听完之后,竟然拍案而起,并且大声说道:“好!”能得到隋炀帝如此赞誉,整个大隋朝还真是找不出几个。既然有这么个人才在旁边,若是不用岂不可惜?于是立即拜周法尚为左武卫将军(禁卫军高级将领)。

从这次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来,周法尚的确是一位优秀的、杰出的将领,而且是一位心思缜密、遇事三思、有头脑的将领。这条堪称经典的方略,很好的解决了50万大军行进中的问题,几乎可以使隋军立于不败之地。写到这里,我们可以给咱们的周老兄下一个定论:一代谋将!

皇帝杨广部署的第三件事,乃是一场盛宴!为什么突然摆盛宴?莫非有客人来?没错,的确是有客人来,而且还是大数量的。多少人呢?说出来吓你一跳,竟然多达3500名!

这些客人其实不是别人,正是原先一直跟大隋打交道的草原各部族酋长、首领。

杨广宴请这些人的目的很简单:耀武和炫富。“耀武”就不说了,带着他们到军营里转转就行了;“炫富”就更简单了,“拿钱砸”就可以了。史载,仅突利可汗一人就获得了杨广20万段丝帛的丰厚赏赐!

草原的兄弟们性格朴实、也很够意思,他们非常感激大隋皇帝的慷慨,于是纷纷献上自己家的好东西作为回报:牛羊驮马。

细心的你应该能够觉察出来,杨广的这次“盛宴”有着更深一层的目的。

50万大军进入大草原后如何吃饭?这同样是一个大问题。很明显,若是从国中运送粮食过来,会极为不方便,且耗费巨大;万一粮道被某些反隋势力切断,处境将会骤然变的非常危险!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咱们的杨广便有了这样一个天才般的想法:以丝帛换牛羊。比起粮食来,牛羊这种活物显然要方便的多。

咱们的隋炀帝完美的实现了这一方案,还顺便做了一次乐善好施的超级大富翁!这,就是能力。

皇帝杨广部署的第四件事,乃是修筑长城:西起榆林,东到右玉(山西大同往西一带)。为什么要修筑这段长城?当时的突利可汗对大隋忠心耿耿,没有任何反叛的迹象;而经过多年大战,突厥也已经见识了隋朝的强大,可谓服服帖帖;种种事实都说明,根本没有必要再修这个长城呀!

不仅我们这么想,就连一向自保的国务院总理苏威也是这么想;这位老兄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竟然雄起了一次,极力进行劝阻。

就这样,修筑长城一事被搁置了起来!

但事情很快就发生了转变,急速的转变:高颎和贺若弼诽谤朝政,被抓了起来,苏威也牵连其中!

究竟发生了什么?

《资治通鉴》是这么记载的:

当初皇帝杨广要搞那场盛大的杂技表演时,高颎曾经劝阻,但杨广没有听,于是高颎私下里对人说道:“北周宇文赟因喜爱玩乐和演戏而亡国,前车之覆、为时不远,怎么可以再这样呢?”后来,又对人说:“最近朝中纲纪非常紊乱。”

而贺若弼也屡次对人说起“宴会太奢华”之类的话。

等到讨论修筑长城之事时,高颎和贺若弼暗地里认为:不应该修筑长城。

结果,这些事情全部被人告发。于是,杨广立即将这两个背后捅刀子的家伙关进了监狱。经进一步查证发现,国务院总理苏威也参与其中。

紧接着,皇帝杨广下了一个让人极为不解的、可怕的诏令:杀高颎和贺若弼,免苏威左仆射之职!

就这样,一代名将贺若弼、一代猛人高颎,惨遭杀害。

一切的一切发生的太快了,快的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

五十七、北巡(六)

杨广为什么会痛下杀手?仅仅是因为高颎和贺若弼诽谤朝政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杨广就是再昏、再暴力,也不会傻到因为几句话就杀有功之臣的地步!没错,这里边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一个长久以来积累起来的原因。

一切,还要从那个大美女张丽华开始说起。

如果你记性够好,应该还记得在平陈之役中,时为总指挥的杨广曾经求过总监军高颎一件事、一件看起来无足轻重的小事:请高公留下张丽华。但是高颎却用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回复了他:斩杀了这个绝代佳人!

当杨广听到这个消息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一定有办法回报高公!”

这,便是仇恨的起源。有些人是会记一辈子仇的、有些人是会睚眦必报的,杨广就属于这类人;因为他们心中信奉一种人生哲学:有仇不报非君子。当然,杨广绝对不是要为张丽华报仇,他跟这个大美女没有丝毫关联,他是要为他自己报仇。

平心而论,对于杨广来说,他只是想要得到一个亡国之女而已、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要求,可以说一点都不过分。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却被高颎这个当权派断然拒绝了,这对于杨广那自负的心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是看不起、是不尊重、更是羞辱。老子好歹也是大隋的二皇子、此次远征军的总指挥,你为什么一点面子都不给?就凭你是老爹眼前的红人吗?好,风水轮流转,将来会有你好看的!

不过,杨广还是非常清楚自己的实力的,所以他只能选择暂时忍耐、只能选择像一个狗一样的活着。但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他内心的仇恨愈燃愈烈!

但高颎也似乎完全忽略了这个二皇子的心理落差,装的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倘若此时咱们的猛人能够与杨广彻谈一次、道个歉,估计这段仇恨也就会烟消云散了。我相信,杨广也一定有过这样的期盼;只不过,他一直没有等到这样的好结局。

后来,高颎成为杨勇的坚定拥护者,而杨广则成为太子之位的强有力竞争者。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