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1 / 1)
郭红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找不到新的工作。郭红很要脸面,下岗没有告诉家里。当初和邓刚结婚父母就不太情愿,现在混到了这一步,没脸对家里人说,更不想让嫂子看笑话。每次回娘家,郭红都装出一副很幸福的样子,有说有笑的;可回到自己冷清的家,忍不住要掉一回泪。她甚至在下岗后的半年时间里,也没有告诉邓刚。她要自己找工作。她先后到十几家公司应聘,结果都无望而归。
直到邓刚休假回来,才有了一点希望。
邓刚在川藏线认识一个副县长,叫刘知。刘知原来是武侯区的一个小科长,援藏去当了副县长,就在邓刚部队驻扎的那个县。正好那时刘知也回成都休假。刘知去的时候提了一职,在西藏干满三年回来还要提一职,而且还能分到一套三居室。邓刚他们在西藏一干就是十几年,既分不到三居室,又不能提前晋职。都是一样的人,待遇差别却很大。地方干部援藏就是英雄,当兵的长年累月呆在西藏就是奉献,就是尽义务。郭红感到心里不平衡,替邓刚他们抱不平。但听说刘知可以帮她找工作,心里又很高兴。邓刚一年四季在西藏修路,回到内地像个傻子,一个人都不认识,只有找那个刘知。
刘知人不错,很讲义气,愿意帮邓刚这个忙,说他有个同学是街道办事处主任,可以让他想想办法。几天后刘知回话说,已经约好了,晚上先见个面认识认识。刘知叮咛邓刚,在饭桌上不要谈找工作的事,等下来以后再操作,这是官场的规矩。
晚上,郭红和邓刚提前赶到饭店,点好了菜等着。刘知先来了,邓刚把菜单递给刘知看。刘知看了一眼,犹豫了一下,然后用商量的口气说:
“是不是再加几个菜?我这个同学嘴刁,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上爬的,什么都吃过……”显然菜的档次低了。邓刚有些尴尬,有些不好意思。刚才点菜时他和郭红就统一了思想,下狠心点了他们认为最好的菜,估计也一千好几了。可是,现在看来还是没上档次。
邓刚脸红了,对刘知说:
“我不会点菜,一切听你安排,你看着点吧。”邓刚让小姐拿来菜谱,递给刘知。刘知翻了翻说:
“不要桂鱼了,换个鲟鱼,上个辽参吧,再加个鱼翅捞饭就行了。鱼翅我就不要了,那玩意没什么吃头,主要是撑个体面。”邓刚说:“那哪行?你这不是给我难堪吗?都上都上,设宴容易请客难,你能出面把人请来,我就已经感激不尽了。”刘知没再坚持,又说:
“酒就上五粮液吧,那小子别的酒不喝,只喝五粮液。”邓刚痛快地说:“好,上五粮液。”凉菜上齐了,酒也斟上了,可等了好久也不见主任来。郭红和邓刚心里着急,担心人家不来。刘知是中间人,心里也急,实在等不住了,就打同学的手机,打完后说:
“他们在路上。”又等了好一会儿,还是不见来。又打电话。这会儿,刘知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在路上被人拉到另一个酒场去了,他这人总是这样,一天要跑好几个场子。不过,他老婆和女儿马上就到,他让我们先吃着,他在那面应付一下,马上就赶过来。”过了一会儿,主任的夫人和女儿来了。五个人开始吃饭。
主任的夫人和女儿在酒桌上都很老练,看来经常出入这种高档酒店。主客没到,刘知心里觉得有些对不住邓刚,热情地张罗大家吃菜,跟邓刚喝酒,好像是他在请客。
服务生端上虾和蟹的同时,端上来一玻璃碗,碗里有水,水上漂浮着几片柠檬。邓刚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舀了一勺,喝了一口。主任夫人抿嘴笑了。邓刚没在意,又舀了一勺,刚要喝,刘知拦住了。主任的女儿说:
“叔叔,那是洗手的,不能喝。”邓刚的脸刷地红了,尴尬地笑了笑。郭红鼻子一酸,眼泪几乎涌出来,但她忍住了。
鱼翅端上来了。先上了五碗,另一碗等主任来了再上。郭红和邓刚都没吃过鱼翅,端上来一看,原来是一碗跟粉条差不多的东西。没吃过当然就不会吃。邓刚忙着和刘县长喝酒。郭红不知道怎么吃,就一个劲地劝主任夫人和女儿吃。客气是一个方面,主要是想看看她们怎么个吃法。主任夫人动作娴熟,放了香菜,放了醋,用勺子搅了搅,吃了几口,又将一小碗米饭扣进鱼翅里,继续吃。原来这就是鱼翅捞饭。主任女儿只有十多岁,但也跟她妈一样老练。看来鱼翅这东西她们是经常吃的。
那天,郭红的感觉只有两个字:自卑。
饭吃的时间很长,主要是等主任。后来主任来了,满嘴的酒气,走路有些踉跄,但他说没事没事,继续喝。三个男人又喝了一瓶五粮液。鱼翅上来了,主任动都没动,说刚才吃过这玩意儿,实在吃不下了。那碗鱼翅一直放在那里,最后白白地浪费掉了,让郭红心疼了好多天。
邓刚那天喝醉了,账是郭红结的。郭红到吧台一看账单吓了一跳,不说别的,一碗鱼翅就三百八,六碗就是二千二百八;再加上两瓶五粮液,一共花了四千多,相当于她原来上班五个月的工资。
过了几天,邓刚问刘知有没有结果,刘知说那边还没回话,找机会再请一次。可时间过了半个月还没有约到主任。主任很忙,每天都有应酬,刘知让邓刚耐心等待。邓刚的假期快到了,心里着急,但急也没用,催紧了人家会反感,只有耐心等着。
几天后,刘知打来电话,说今天晚上可以,但主任的意思是他还有别的应酬,饭就不用吃了,等他应酬完了那边的事,一起去洗个澡吧。
洗澡也不是洗澡,主要是找小姐。邓刚知道这样不好。但也没办法,为了给郭红找工作,硬着头皮也得去。
据邓刚后来告诉郭红,那天晚上他没进去。人家在里面洗,他在外面等。后来就在大厅里的沙发上睡着了。到了后半夜,刘知叫醒了他,说主任已经走了,你去结账吧。邓刚迷迷瞪瞪结了账,花去两千多,再加上事先悄悄塞给主任的红包,又是四五千。但邓刚很高兴,回去对郭红说:
“这下好了,饭也吃了,澡也洗了,信封也收了,估计不会有啥问题了。”果然,第二天刘知打来电话,说事情搞定了,让邓刚带着郭红去办事处找主任。两口子高兴得不得了,没想到事情办起来会这么简单。但结果令他们很失望。所谓搞定,就是在办事处给郭红找了一个临时性的工作。临时不说,每月工资只有六百。
六百不说,还不带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这算什么工作?郭红嫌丢脸,不想去,说还不如我以前自己找的工作呢。邓刚觉着自己没本事,挺对不起郭红的。
郭红说:“不是你没本事,是我没本事。我的工作以后你不要管了,我会有办法的。”邓刚没有把这事告诉刘知,事已至此,说了也没用,只会让刘知感到不好意思。刘知一片好心,也怨不得他。刘知倒是问过几次,邓刚说正办着呢,你就不用操心了,谢谢了。
不久,邓刚就回了西藏。邓刚走后,郭红站在窗前,看着来来往往上班的人流,心里很难过。郭红对自己说:我还年轻,不能这样混日子,得学点东西,得靠自己的本事找工作。可是学什么呢?还是学财会比较管用,有了会计证好找工作。说学就学。几天后,郭红就到财经大学培训班报了名。半年后,拿到了会计资格证。郭红很快在一家公司找到了工作,财务部会计,月薪一千二。郭红对这份工作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