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死士(上)(1 / 1)
德宁太后与府院君的舅父大司空朴日成夺宫叛乱,篡权未遂,在狱中病逝。德宁太后是中原公主,王不敢治其罪,仍让她住在宫中,以太后之礼相待。其余参与叛乱的众官,鉴于能悔过自新,不究其罪。府院君未参与此事,王不能治罪。
王煦平叛有功,王煦之子真熙官升三级;公主立下大功,封赏无数。
王下旨大赦天下。佩风见王宽容仁厚,心中暗道惭愧,自忖那日自己若是乘乱一走了之,今日德宁太后与府院君掌权,便要大肆诛杀朝中异己,高丽不知更有多少腥风血雨。
这日庆顺太后传召,佩风过来请安。
庆顺太后命她坐下,说道:“你此时虽贵为公主,但年纪已自不小,若不是去中原做了死士,耽误了青春,此时早是儿女成群了。”
佩风微微一笑,心想:“若是日后儿女问及自己年幼时往事,瞪目不知所对之下,不免说道:去问太后便了。”
庆顺太后道:“主上说昨日真熙在朝上求王将你配与他做妻子,王已应允,便择日早些完婚了罢。”
佩风一下站起:“我不嫁人!”
庆顺太后见她惊动,也是讶异,说道:“你怪他曾另娶他人么?他的夫人已病逝了。”
佩风急忙辩解道:“不是的,我和真熙……我绝不会背叛王和太后。”
德宁太后叛乱后,庆顺太后已相信佩风不会反叛,点点头道:“倘若你会背叛王,当日也不会出宫请救兵。”
佩风情急之下,脱口而出:“我想回中原!”
庆顺太后不悦道:“中原做死士之事,我当另择人代替你。”
佩风讷讷的道:“可是我并不喜欢真熙……”
庆顺太后声音渐大:“我自幼便教导你姐弟二人为人当信诺守礼,宽容仁义。你当日既肯为了我与王消弥叛乱,你现今大了,竟要不肯为了王与真熙成婚么?”
佩风见庆顺太后动怒,只得道:“太后教训的是。”
庆顺太后怒气稍遏,说道:“真熙身居高官,为人沉稳持重,文才横溢,哪一点委屈了你?何况你能从中原回国,全是他一力促成。今春德宁太后夺宫叛乱,也全仗了他一家之力。人生在世,有恩不报,岂非与禽兽无异?他一家忠心为国,从无二心……”
佩风低头不语,无言相对。这时外面内侍通传,主上驾到,庆顺太后住口不言,佩风始脱耳目受苦之厄。
王进屋,二人行礼迎驾,王让二人坐下。
王见佩风脸有不快,笑道:“今日天气睛好,太后与公主不到外面去走走么?外间妇人都到庙里去烧香祈福,太后与公主陪寡人到洪圣寺走一遭罢。”
庆顺太后点头道:“正是。寻常百姓女子,在我这个年纪,早已儿孙满堂了。我与公主便陪主上去洪圣寺祈福。一求国泰民安;二求你姐弟二人平安康宁;三求你二人早日成婚。”
王哈哈大笑:“自古姻缘天定,便是海天万里,只要月老牵了红线,也是要拴在一处的。公主不必忧心,寡人今日已为姐姐择了佳婿,决不致委屈了姐姐。”
佩风忙对王说道:“求主上开恩,收回成命,我不想与真熙成婚。”
庆顺太后喝道:“君无戏言,允诺之事岂能反悔?”
王见佩风求恳,温言道:“姐姐若不愿即刻成婚,寡人可以太后身子不适为由,再留姐姐在宫中多住些时日。”
佩风听王的意思仍是要自己与真熙成婚,即使多拖些时日,此事料来已万难改变。眼见自己一步步掉入权势的旋涡之中,庆顺太后一力坚持,王一言九鼎,自己这公主之名,嫁与真熙之实已成定局。当即双膝跪下,求恳道:“主上,臣有一事相求。”
王忙双手扶起:“姐姐切莫如此,姐姐当日为了寡人与太后,情愿到中原去做死士;今春又为了寡人奔走平乱,无论姐姐有何吩咐,寡人一力遵行便是。”
佩风道:“我想回先中原去。我有位师姐生死未卜,她待我亲如姐妹,我当须去寻她救她。然后……然后……”一念及此,更是心急如焚,恨不得插翅飞到武当山去。
只是临花不知在武当山上是否安好,如若重伤不愈,此时事已经年,怕是早已化成尘土了。她生性直白,不善伪装,情急担忧溢于容色。
王见她神色焦急,便道:“公主的姐姐,便是寡人的姐姐。太后常说,为人须知恩图报。正好寡人命真熙出使中原,姐姐便与他同去罢。”
佩风见王应允,喜出望外,忙连声称谢。
庆顺太后见王加意回护公主,也不能相强,只得罢了。
王道:“今日良辰,太后与公主陪寡人出宫去吧。”
佩风心愿得偿,欣然领命。
王出宫乃是大事,虽命一切从简,仍是忙了半日,方备得仪仗所需诸物,调遣禁军护军相随,这才浩浩荡荡的出宫而来。
宫外果然青山绿水,春暧花开,百业俱兴。妇人们盛装出行,在花树上立起王的长生牌位,叩拜感谢王泽厚仁慈,赦罪减赋,祝祷国王百岁长生。
一行人入了城郊洪圣寺。洪圣寺是王家寺院,气象辉宏壮观,与慈云寺的古朴深幽全不相同。
寺门、栏杆上尽漆红彩,雕梁画栋,大殿檐壁生辉,殿内佛像高大雄壮,景象繁华。
随侍等人退在殿外,佩风与王、太后共同入寺,在王身后跪下。王低声祝祷:“愿我高丽百姓世代安居乐业。高丽国力强盛,独立自主。”他声音低沉,但佩风耳目远胜常人,听得一清二楚。忽然两眼一热,心想:“这孩子自登上大位,心中已全然没了自己。”
听他轻轻说道:“愿太后身体安康,公主诸事顺遂。”
佩风也默默祈祷:“佛祖见怜,夜风临花平安无事。王事事随心,龙吟与叶仙一家平安康宁。”心想自己所求太多,佛祖必不能尽数应允,但这些人在心中竟难分轩至,断不能舍左顾右。正自胡思乱想,王已起身出殿,忙紧随其后站起。
一路回宫,王心事重重,一言不发。
第二日退朝之后,王宣召,令佩风到御书房见驾。
到得御书房,王手中拿着一幅图画查看,见她进门,轻轻点头。
佩风探头一看,这幅画上既无山水,亦无人物房屋,更无花鸟虫鱼,上百弯弯曲曲的画了好些线条、圆圈,圆圈旁边有文字注解。
王道:“姐姐识得中原文字,在中原做死士数年,应对中原地况十分清楚罢?”
佩风张口结舌,瞪目不知所对,王见她神色尴尬,微笑道:“我倒忘了,姐姐在中原是学习武功,并不熟知经史地理。”
佩风不知道什么是“经史地理”,当下灵机一动:“真熙懂得这个。”
王道:“不错,真熙精通汉文,博闻强记,是咱们高丽第一等的人才,所以寡人令他出使中原。”
佩风点头称是。王微一沉吟,说道:“高丽公主出使,其势太过招摇。寡人想委屈姐姐,便以真熙夫人的身份随他到中原去,不知可使得?”
佩风但能回得中原,余事均不在意,别说是夫人,便是做母亲、女儿,那又何妨?
王道:“父王当年在中原各大派、各大市镇安置了死士……”此事佩风曾听真熙说过,倒略知一二。王续道:“为了逐鹿中原之时,得这些死士内应相助,这些死士家人均在高丽国中,料来不致反叛。但中原地大物博,国力强盛,远胜高丽,倘若出得一二个明君,便可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