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入宫(1 / 1)
卅一
佩风略妆扮了,与真熙共同入宫。
王宫内花木扶疏,布置得小巧精雅,秀雅而不失气派。古树苍郁,宫殿回廊之间有流水、池塘,亭台楼阁与小桥水榭间互映衬,红墙绿树,白水青瓦,宛如一幅风景图画。
进得宫来,与真熙跪在殿外等候传召。一名内侍入殿通传,二人低头敛身轻步走进殿内。
大殿高阔宽大,殿内香烟袅袅,中人欲醉,殿内各梁之间悬挂着浅色纱幕,殿前立着些金铜瑞兽,两旁站了十余名内侍。
佩风不懂旁人话语,只得时时偷眼看觑真熙的行止。
真熙行到殿内正中,双膝落地,跪地躬身。佩风紧随其后,跪在他身旁。
这时殿上有人朗声说话,真熙悄声道:“你抬起头。”
佩风不解,殿上内侍又说了一遍。一名宫女上前来扶起佩风,佩风本来不懂得这些朝庭礼仪,有人相扶,便顺势站起。
抬头看清大殿正中坐着一个少年,年龄不过十三、四岁,相貌文秀清瘦,肤色极白,面有忧色,看起来倒像个女孩子。他身材弱小,坐在高大的龙椅上更加显得他单薄清瘦。佩风寻思:“这便是王罢?”
龙椅后面挂着一道厚厚的帘子,帘子后面黑沉沉的看不清什么东西。
这少年国王看到佩风相貌,脸上微露诧异之色,随即一隐而没。接着开口询问,真熙忙朗声做答。
忽然大殿后有个女子哭泣出声,佩风极目望去,帘子起处,两名宫女搀着一个美妇出来。这妇人身穿金色衣裙,身形略胖,但眉目间与昨日所见庆顺太后画像十分相似,倘若所料不差,这美妇便是当今庆顺太后罢?
这美妇走下殿来,佩风见她满脸泪痕,双目深陷,一看便知是得了重病。
这妇人上前拉住她手,口里哽咽,竟是泣不成声。
幸而这妇人只是流泪,无法言语,佩风倒不用有所回应,但见她泪流不止,心中微觉酸楚。
却听殿上少年王吩咐左右将这美妇搀扶回座。
佩风得脱尴尬,不禁对这瘦小单薄的国君多了几分敬佩之意。心想他虽然年幼,倒也有些主张。
接着又听他询问,真熙一一作答,想来定是说公主如何回国,如何咽喉疼痛,不能开口言语这类。
王盘问多时,命赐座与佩风。
过不多时,一名女医官进殿上前来为佩风把脉。
佩风暗忖:“医官一搭脉,便知道我有病无病了。”当下气沉丹田,将万古玄冰化成的内力循经脉运上手腕。
这名医官诊脉半晌,双眉紧皱,片刻后说了句话,佩风虽不懂他话中之意,但瞧他神色,便知他要换手请脉。这种医者遇怪病而竭力思索的神色,她在渚桃谷食医脸上便已见过,倒是轻车熟路。这医官伸手搭过来,顺势便伸出另一只手相就。心中得意,忍不住便回头对真熙微微一笑。
这医官请完脉,脸上怔忡不定,王开口询问,医官回身禀报。犹豫多时,这才开出药方来。
佩风瞥眼望去,这药方写的倒是汉字,药方上尽是些柴胡、生姜、半夏等祛寒发散之物,便是寻常风寒小疾,未必便能治愈,想来医官也诊断不出自己的脉像。
这女医官退去之后,王又问了些话,真熙倒是对答如流,言语顺畅,毫无滞疑。想来当是熟知王心性,早有准备。
佩风坐了半日,不敢乱动。终于王点头,真熙对她使个眼色,二人退出殿来。
回到真熙府上,佩风终于吁了一口气。
真熙神色凝重,佩风道:“怎么?王不信么?”
真熙道:“那倒不是,倘若他全然不信,在大殿之上便会将你我治罪。从今日起,你须得学习高丽国语,还好高丽文字承自中原文化,倒不用太费心力。”
佩风自觉其势已是骑虎难下,只得点头答允。
真熙道:“总不能一见外人便由我代你答话。我本以为主上要留你在宫中居住,或另安排府第给你居住,还为如何托词颇花心思,不料主上对此事只字未提,想来对你已有些质疑了。主上虽然年轻,但行事稳重妥当,令人佩服,你我须得加意小心。”
佩风嘴唇微撅,说道:“本来我就不是公主,被王识破,那也不足为奇。”
真熙道:“主上与公主都是庶出,平日与宫外之人鲜少接触,何况公主入中原数年,在高丽国中相识之人不多,这一层你不用担心。”
自此除了公务之外,真熙便留在府中教授她高丽国语,间或对她讲述些高丽国的风俗人情:高丽地处中原以东,三面临海,只有北面与中原接壤。高丽国文字礼教皆承袭于中原汉朝儒家风范,民众信仰佛法。高丽地薄人稀,时有饥荒瘟疫发生,百姓便有数月断粮断盐。高丽东受倭国制约,沿海及济州百姓常受倭盗搔扰掠抢;南向中原皇帝称臣,年年须得进贡银两、貂皮、人参等物。高丽国君若能体恤百姓之苦,减赋薄税,国民便能休养生息,温饱可足;若南下出兵,必败无疑。
佩风专心致志,学习月余,寻常会话,已不须真熙代劳了。这几日中庆顺太后与王均有赏赐,有纱帛绸缎,金银玉石,还有奇花异草,琳琅满目,她自来不喜欢这些钱财宝物,倒是庆顺太后遣来的厨师,做得小点心,佩风十分喜欢。
佩风听真熙言道高丽国民众信仰佛法,京城之中便有数处佛教寺院。自思离东缅寺已久,便央求真熙带自己到佛寺,略尽礼佛之意。
真熙虽对她教习严苛,但日间生活行事,竟对她宠溺有加,当即应允带她到京城郊外的慈云寺去。
这日天气晴好,长空万里,一碧万倾。二人穿了便装,带了数名护军,徒步行到城外的慈云寺去。
此时虽已入冬,但日光充足,照在身上,犹如软貂,温暖无隙。佩风心想南疆的日光与高丽国的日光,凌宣府内的日光一般无二。这世上,唯有日光照人,没有半分偏坦不公。照在己身和旁人身上的日光,公平均等。
愈行风光愈是壮美,极目逃眺,天尽处山峦起伏,蜿蜒百里,山下田野一望无际,道路两旁树木苛干嵯峨,时有枯叶掉落,惊动在地上觅食的鸟雀。
真熙见她欣喜,便道:“歇一歇罢。”手指路旁一块大石,示意随从上前略做收拾,拿来锦绣坐垫铺设其上。
佩风微笑坐下,随从跟上取出食水与点心。
佩风虽在东缅寺做过法师,但百夷人饮食质朴天然,烹制方法简单易行,力求保有食物原形原味。高丽菜肴,多加佐料烹制,尽皆精致华美。此时身为公主,一呼百诺,更觉到锦衣玉食之丰厚,便是一粥一茶,均极尽奢华精美。
这一盒四色点心,红的是枣泥藕片糕,绿的是猪油绿豆糕,黄的是奶油松仁糕,白的是杏仁酥。
真熙与她相处多日,知她个性纯善朴素,极易满足,一道菜肴或一盘小点心便能令她欣然喜乐。是以昨晚便叫厨下整治了四色点心,命随从带在路上供她食用。这时见她满脸娇憨可喜,心中也是安畅舒齐。
佩风各吃一块,枣泥藕片糕柔韧,猪油绿豆糕松软可口,奶油松仁糕香滑细嫩,杏仁酥酥脆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