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 / 1)
四川提督康泰率军出川侦察前方形势,不料发生兵变。我一面派人招抚兵变士兵残部,一面亲往松潘地区料理军务。这期间,我提出的关于添设川西地区驿站,增加川西地区驻军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批准。这就为后来从西藏地区赶走准噶尔军提供了后勤和兵员保障。
色楞军在前线全军覆灭,策旺阿拉布坦气焰正盛。在甘肃地区与之对峙的富宁安、傅尔丹等部,本应采取围魏救赵的方式,趁虚进攻准噶尔的腹地,迫使进入西藏的准噶尔军队回援。但由于前线缺乏统帅,进攻一直没有得到部署。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三月,年逾花甲的康熙皇帝任命十四阿哥为抚远大将军王,率军西征。
十四阿哥驻节西宁,把用兵重点转移到西藏方面。由于我对边情比较了解,且在此前的防御部署中指挥若定,办事机敏,被他保举提拔为四川总督,增加了兵权。
在抚远大将军王的全盘部署中,我担任后勤保障工作。虽然运粮道路艰险,但我始终能保障西征将士的粮饷和马匹供应充足,确保他们在西征前线取胜。但是,每次回到军营,我都很窝火:我来到四川,是替四阿哥效力的。十四阿哥眼下是四阿哥获得储位的最大障碍,我为什么要对十四阿哥这么卖力呢?后来想想,反正也是为朝廷效力,这样做也没什么错。如果抵制十四阿哥的进军,反而会被人理解为党同伐异,对四阿哥的前程也不利。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赶走了准噶尔军队,占领西藏,并拥立六世达赖举行了坐床典礼。这次大胜,也让我于次年升任川陕总督,正式成为抚远大将军王的副手。不久,我又率军平定了青海郭罗克的叛乱,安抚了西北边陲。前些日子,我还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戴铎就任四川布政使,有他替我在四川管钱,我就更放心了。
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十四阿哥奉旨回京述职。我特别担心他携西藏获胜的余威,在京城春风得意,趁势赢得储君之位。然而,半年之后,他又回到了军前,依旧是大将军王,没有任何加封,我长出了一口气。其实,清军在西藏作战的成功,不能掩盖其在西北战事中失利的事实。由于连续出师不利,清军进攻准噶尔部的日期被一再推迟。皇上一定对十四阿哥在西北的用兵表示不满。这一去一返,实际已经宣告他退出了储位之争。由于大阿哥、八阿哥的过早淘汰,现在最有可能获得储位的,只有妹夫了。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西北地区早已是寒风凛冽。一天晚上,一封紧急书信送到了我的军帐里。这不是书信,这是朱批谕旨!写信的人竟然是早已升任雍亲王的妹夫!而他现在是以皇帝的身份向我下令。我赶紧跪倒磕头:原来,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驾崩了。妹夫继承了皇位。他在这封密信中告诉我,明发上谕随后就到,现在需要我做的,就是坐镇西安,继续练兵,哪里都不要去,更不要回京。他的意图很明确,让我挡住十四阿哥胤禵带兵回京的去路,没有旨意,不准他离开前线。我接受了这份机密的紧急谕旨,赶紧给这位新皇帝写了奏折,表示完全遵从他的部署。我把奏折放入匣子里锁好,交给亲信火速带往京城。
二、金戈铁马的西征岁月(2)
送走了亲信,我激动地一夜没合眼……
明发上谕过了许久才来,让十四阿哥回京奔丧,大将军的帅印交给部将延信代理,由我和延信共同负责西北军务。十四阿哥这一走,竟然成了与这十几万大军和西北边陲的诀别。
次年,年号改为雍正。五月,一道谕旨送到军前,“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这下,我就掌管了西北和西南各省的军务和民政的调度大权,地位超越了延信和其他总督。看来,我作为雍邸旧人,在新皇帝即位的过程中,起到了稳定京城以外政治局面如定海神针般的作用,因而颇受倚重,升官实属正常。
厄鲁特蒙古的和硕特部,在首领顾始汗的率领下,于明末清初之时进入青海和西藏地区。康熙中叶击败噶尔丹的同时,康熙皇帝就封顾始汗的儿子为亲王,统辖青海所有蒙古王公。作为顾始汗的嫡孙,承袭亲王爵位的罗布藏丹津在清军进入西藏,赶走准噶尔军队的过程中立有战功,得胜后返回青海。此后他越发骄狂,不满清朝在青海地区的统治,遂暗中勾结策旺阿拉布坦,企图放弃清朝封号,恢复旧日爵位,称霸青海地区。在反清势力的支持下,罗布藏丹津纠集了二十万军队,四处骚扰,甚至进犯西宁,扣留前往招抚的大清兵部侍郎常寿。新皇帝决心发兵讨伐之。我的部队由于位居前线,自然成了进军青海的首选。
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皇上任命我取代延信担任抚远大将军,移师西宁,指挥平叛。当时,西宁四周烽火连天,朝廷各路兵马尚未聚集,西宁只有守军一千五百人,且多为老弱病残。而罗布藏丹津的叛军,已经攻陷西宁外围诸城堡。危难关头,我挺身而出,率亲信坐镇城楼,闭门不出。叛军以为城内有伏兵,转而进攻南堡。南堡的守军更少,且几乎不堪一击。为了解南堡之围,我命令西宁守军白天休息,避敌锋芒,夜间,我带领几百名骑兵偷袭敌营。叛军不明虚实,以为朝廷大军已至,仓皇退却,南堡之围遂解。
岳钟琪统率的朝廷援军的赶到,为我的下一步部署提供了雄厚资本。清军首先扫除了罗布藏丹津的羽翼,紧接着,对其主力发动全线进攻。在最后的进攻中,各路清军顶风冒雪,日夜兼程,直捣敌营,叛军已无招架之功,全线崩溃。罗布藏丹津撇下自己的老母亲,只身化装成妇女,逃往玉门关外投奔策旺阿拉布坦。最后决战历时十五天,清军驰骋千里,如摧枯拉朽一般。在雪域高原的恶劣环境中,其“制敌之奇”,“奏功之速”,为史上罕有。平定罗布藏丹津战役的大获全胜,让我的威名传遍整个西北地区。
这次胜利,是雍正皇帝即位之初的第一个大胜利。作为雍邸旧人,我的胜利,为皇上帝位的巩固添上了重重的砝码。青海问题,在康熙年间就没有彻底解决,因此在皇上眼里,青海的战事是几乎不可能获胜的。而这次胜利,让皇上了却了一桩心愿,那就是完成了康熙皇帝的未竟事业。因此,皇上把我视为“恩人”,立即将我晋爵为一等公。我的儿子年斌也沾光受封子爵,父亲年遐龄受封一等公,外加太傅衔。在加官进爵的谕旨里,皇上表示要全天下的百姓世世代代牢记我的功绩,否则就不是他雍正皇帝的子孙臣民。
为了巩固朝廷对青海的统治,我提出了关于青海善后治理的一些建议,包括根据青海诸王公在历次战争中的表现进行奖罚;将青海的和硕特各部编为盟旗,设置佐领,加以管辖;实行屯垦,发展农业;举办定期互市和朝贡;整顿喇嘛寺庙;增设将军和驻军等。这些措施,几乎都被朝廷采纳,有利于加强朝廷对该地区的控制,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皇上对我十分赞赏,甚至认为有我这样的封疆大吏是他自己的幸运。
西北边陲金戈铁马的几年,使我由不起眼的四川巡抚,一跃成为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统辖西部诸省的一切事务,成了没有封王的西北王。皇上对我给予了足够信任,我也不辱使命,超额完成了皇上交给的任务。从此,我的政治生涯进入了一个快速上升的通道,一个权臣时代正在向我招手。
三、作威作福的权臣时代(1)
新皇帝刚刚上台,就组成了以八阿哥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学士马齐和尚书隆科多为总理事务大臣的最高决策层。皇上封允禩为亲王,给予实权,将其稳住,而后专心对付从西北千里迢迢赶回奔丧的允禵,找茬将其激怒,而后罗织罪名,将其圈禁于遵化的景陵(康熙皇帝陵寝)。九阿哥和十阿哥也被罗织罪名,加以圈禁。这种又拉又打的策略,分化瓦解了企图对抗雍正的皇子势力。
由于在皇上即位的过程中,我扮演了领兵在外,震慑地方的角色,其后的青海战争中我又率军大获全胜,我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陡然提升。他不仅让我总揽西部事务,而且让我秉承他的意旨参与朝政。在诸如耗羡归公、官员任免等方面,经常会出现大臣之间的争议,皇上总要征求我的意见。在我进京述职期间,皇上还要把我召到养心殿,与马齐、隆科多等最高决策层的大臣一起处理国家大事。皇上甚至认为我作为“雍邸旧人,记性甚好,能宣朕言,下笔通畅,能达朕意”,让我“传达旨意,书写上谕”。就这样,我实际上也成了最高决策层的一份子。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平定青海后皇上在我的一份奏折里这样批示:“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时朝事和你商量。”皇上时时处处想着我,让我受宠若惊。
皇上和我商议军国大事的时候,经常搞得很神秘,唯恐让别人知道。所以我一开始也小心翼翼。由于我的很多建议与皇上都能想到一块儿去,皇上对我的恩宠就更加厚重。我的另一个儿子年富也沾了光,晋爵一等男。我生病的时候,皇上很快就会发谕旨询问病情;我长年领兵在外,皇上会通过朱批谕旨的方式告诉我家里人在京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