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雷霆风雨泣孤臣(1 / 1)
刘大鹏在京中已等得不耐烦了,本一到时,即刻批拿问。
差了几员锦衣卫千户同众校尉,分投江南浙江福建而去。
此时,
邸抄的消息已传入杭州来。
江实宠见了,只是跌足埋怨那些人道:
这真是何苦哩?都是你们逼弄我,才干岀这没天理的事来。
话说,
锦衣官校领了差,见江浙闽都是好地方,一个个磨拳擦掌的,想要得笔小富贵回来。
分头下去。
早有一批锦衣官校到了江阴,来拿高总宪。
高公早已知之。
说道:
我当年掌院时,因要整肃纲纪,惩创奸贪,才劾王永佞,也只想为国除奸,没想到他却避祸,投在了刘阉门下为子,官校此来,必是仇人陷害,此去必为商直一样的命运,我如果真结党欺君,死也心服,但却没有的事,为仇人所害矣!
心道:
罢了,我不如死于家中!
于是,
暗暗自己筹划定了,也不现于辞色。
至闻听到官校已渡江而来。
便叹道:
罢了,看来今天就是我的归期了!
遂吩咐下些家事,交代完毕。
命令人备酒大会亲友,与众人作别。
此时,
亲友也来得少了。
高公说道:
咱因赴京在即,故与列位相别,开怀畅饮!
来的这些亲友,开始还很担心,也有想要劝解他的,也有想要为他筹划的。
但见他全无忧愁之态,反而畅饮取乐,都倒不好开口了。
酒散后,
又叫取水来沐浴。
吩咐家人道:
各自休息吧!不要惊恐,也并无啥子好大的祸,让我独坐片刻再睡。
开始,
家人还是都怕他想不开会寻死,时刻提防着,却又没见他很着急的样子。
此时,
上下人等都倦了,渐渐不防他来。
后大家遂各自散去休息。
高公独坐书房,整肃衣冠,焚了一炉好香,展开一幅纸来。
写下了一篇遗疏道:
臣今虽蒙削夺,昔日却为大臣,大臣义不受辱,今欲辱大臣,是辱大国也,臣还愿效犬马于来生,愿使者持此以复命。
写毕,
封固。
上书交与长子高世密收。
到三更时,
高公遂开了花园门,走到鱼池边,把焚的香带了摆下,向北叩头毕,起身便向池内一跳。
公子高世始终是放心不下。
遂起床来到书房去,见书房门开着,没有人影,吃了一惊。
又见桌上放着遗书,便知道爹爹已去寻死,急出来又哭又四处找寻。
来到后边,
见园门也开了,急忙来到鱼池边。
只见炉香未绝,池水犹动,似有人在水内,便放声大哭,惊动了夫人,忙唤起外面众家人来,下池去捞,抬上来已是没气了,免不得一家痛哭,备办后事。
次早,
具报各地方官。
江阴闻报,吃了一惊,忙详报各上司。
抚院随即差官来验看,府县俱到。
只见高公湿淋淋的一个尸首,停在厅上,合家围着哭泣。
各官拜过,揭开面帕看,确是高总宪的真尸,也都没得说。
只是埋怨公子高世说道:
你等人咋个这么不小心防护呢?致令尊翁老先生自尽,尊翁是朝廷大臣,就是到了京都也没有啥子好大的事,何至如此哩!倘若朝廷要人,咋个办?
知县说道:
只好等待官校来看过再验!
知府说道:
这尸首岂可暴露多天?
不一时,
道尊也来拜了,也是没有啥子话要说。
高公子求他做主。
道尊便向府县说道:
高公投水自尽是实,我们诸公共同目击,然后合具结一本详报,待上台具题,这里就让他们赶紧尸首入殓吧!
于是,
各官倾殓而散。
不日,
官校到了。
闻高公死了,他们很生气,就当做一桩生意没成,放起刁来,将手中茶杯一丢。
说道:
这必定是假死,就是真的,既奉圣旨拿人,你们做有司的就该预先将他拘管起来,咋个能容他自尽呢!我们不能就这样去回旨,咋个去回复刘爷?因此,一定要开棺看过。
各官都无言以对。
只有江阴的教谕走上前去说道:
话不能这样说哩!你们说他是假死,各上台都在这里亲自验过,才具结一本申报,各宪具题为证,谁敢担这欺君之罪?如若说有司不将他拘管,这是机密事,我们咋个会知道呢?你们既然是奉旨拿人,就该星夜而来,以迅雷不及掩耳才是,为啥子要一路骚扰驿站,需索有司,致违钦限,造成高公闻风自尽,我们不参你们也就算了,咋个你们反过来还要掯诈我们么?
官校虽嘴巴子还在硬起的勉强争闹,终还是觉得他们的理正,只得又怪起高公子来,说他不预先防守救护。
遂要将他抵解上京。
高公子说道:
罪不及妻孥,如若这旨上有我的名字,我也不敢违旨,如若没有我的名字,就不能这样乱来!
高公子只得又去央求人岀来好说歹讲的送了官校几十两银子。
又把爹爹遗本交与他们复命。
紧跟着,
府县也都厚赠了官校,还是恐怕他们回去在刘公公面前说长说短。
那些官校们也怕耽搁了日期,只得放手叫来夫马,星夜往苏州去拿列书。
苏州府县知道了江阴府县如何受锦衣官校的掯诈的消息。
赶紧都早差派人去将吏部列书的宅子时刻巡逻,又吩咐他家人防护好,不要出事。
列吏部闻之,仰天大笑。
说道:
我也不走,我也不死,就等着到了京中说个明白去,大丈夫就死也要痛骂着奸权,烈烈轰轰而死,岂可自尽亵渎,贻害地方,连累家属哩!
锦衣官校一到,
知县便来请。
列书即刻拜辞了祠堂,别了妻子,禁示家人啼哭,又略微吩咐了些家事,叫儿子用心读书,好生做人。
还有掌科大中曾托妻寄子与他,交代家人不可因今他被祸,便置之不理了。
还是要常时去照顾济恤,不可负了他初心。
真是:
千金一诺重如山,生死交情不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