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四问(1 / 1)
张仪料想此去秦国,一路上定是千难万险,但四肢不全也好,耳聋眼盲也罢,他只求在见到秦惠王的时候,三寸之舌依然完好无损。
可他没有料到的是,这一路可谓顺风顺水,有惊无险,全因一位叫做无川的贵人相助。
张仪不知此人来历,只道是无川慧眼识珠,古道热肠,而他与这无川也是志趣相投,天南海北相谈甚欢。
正如无川所言“相逢是缘,相知是缘的延伸,这其中的玄妙,日后自见分晓。”
这日,张仪与无川已进入咸阳城内,二人弃车骑马,侃谈城内风土人情。
此地与赵国截然不同,秦国民风本就彪悍质朴,如今虽与华夏文明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却并不见其软化雅化,如此民风,确实是法家大显身手的沃土。
无川道:“孝公之时,商君大兴变法,打击贵族,强化君权,可谓一箭双雕。”
张仪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高压之下,必有良民。商君和孝公软硬兼施,也难怪秦国国土虽不是最广,农业和军事却远超其他各国。”
无川笑道:“此言甚是,托商君之福,秦国虽强,可人才缺缺,是以广纳天下能人志士,奉为客卿,并加以重用。如此求贤若渴,张兄弟此去必是飞黄腾达,一跃成名。”
张仪道:“若真有那一日,我岂不是要找个隐秘之地好好祭拜商君远见卓识。”
“哈哈,妙极!”
二人相视而笑,朝咸阳宫携手而去。
到得咸阳宫,张仪毫不费力的做了秦国客卿,二人对此并不意外。
论师承,张仪乃纵横家鬼谷先生门下高徒;论才华,张仪一语道破苏秦合纵六国的弊端,并提出破解之术——连横。秦惠王自然对张仪另眼相看。
可就在此时,无川却要就此辞去。
张仪慌张道:“无川大哥为何如此突然?你我在秦国共谋大业岂不甚好?”
无川道:“能亲自确认张公子平安到达秦国,而且仕途无阻,在下的愿望也就达成了。”
张仪急道:“大哥这话兄弟却是不懂了,祭拜商君之语均是一时玩笑,在兄弟心中,最为感谢的乃是无川大哥你呀!若非大哥一路相助,我张仪定不会有今日,如今我在秦国已有一席之地,终于能报答大哥的一番知遇之恩,可……”
无川打断他,摇头道:“张公子此言差矣。在下所做的一切,也只不过是忠人之事罢了。”
张仪疑惑道:“忠人之事?此话怎讲?”
无川道:“是我家大人吩咐在下,定要一路护得张公子周全。”
张仪诧异道:“不知这位恩公老爷是何高人?”
无川笑道:“正是苏秦苏大人。”
正是苏秦苏大人…
苏秦苏大人…
苏秦…
张仪脑中一片空白,只有“苏秦”二字在脑中不住回响。
苏秦…
过去种种在眼前掠过,却都有了另一番意味。
逼张仪来秦国的,正是苏秦,原来这也正是苏秦的目的。可是,为何不对他直言?
是了!
张仪心想,若师哥对我直言,我定不答允,执意与师哥同在赵国偏安一隅。可赵国却时时受着秦国威胁,是以师哥不得不使激将之法,将我激到秦国!这激将的权术,鬼谷师父同时传与我二人,师哥不仅将师父传授的权术灵活使用,也对我的个性了如指掌,而且更是毫无保留地信任我,相信我能在秦国游刃有余。张仪啊张仪,你为何如此之蠢,不懂师哥用心?
待到脑中通透,张仪心里又是愧疚,又是感动,也有一丝嫉妒,终究是苏秦技高一筹。
回过神来,无川早已不知去向。
张仪突然想起无川的话“相逢是缘,相知是缘的延伸,这其中的玄妙,日后自见分晓。”
张仪在心中发誓,只要是苏秦在赵国一日,便决不让秦国侵犯赵国,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可是,从今而后,他与苏秦,只能是对手了。
***
楚国是苏秦游说合纵的最后一个国家,楚怀王不出意料的对合纵大为赞同,苏秦也众望所归地成为六国的从约长。
自苏秦激张仪入秦,已有两年。这两年,秦国已经吞并巴蜀之地,他与张仪隔着千山万水,斗智斗勇。苏秦合纵,张仪破坏合纵;张仪连横,苏秦破坏连横。可秦、赵二国却从未有过战火,这似乎是二人心照不宣的誓约。
苏秦此时心里有些不安,秦国拿下巴蜀之地之后的下一步行动,一定是灭掉韩国,那时赵国就相当危险,秦国更难以撼动,必须加紧合纵伐秦!
师弟,你可感觉到这天下尽在你我掌握之下?
可你我二人的命运又在谁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