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碎枝折(1 / 1)
二月二是宫里断火炕的日子,白天已有内务府指派苏拉们清了炕池里的炭火,打了封条。夜风从炕洞里吹进,发出悉悉索索的声响,盛苡有手脚冰凉的习惯,又因思虑繁芜,原本以为会彻夜难寝,却不料沉沉好眠。
次日一早,多名宫女跪在乐寿堂殿前静等太后起身,等门帘内传出击掌的信号,梳头太监,值夜的宫女一应退出,方起身随李玉禄进入殿内,司烟带着徒弟锦玉入了内间侍烟,其余人就排开两列躬身肃立。
须臾帘子一打,众人鱼贯而入。
太后默默抽完一袋水烟,把翠镶方竹的旱烟袋伸给锦玉,往身旁瞥了眼,极淡道:“出师了。”
司烟得了这么句夸奖,仿佛受了天大的恩典,激动地跪下身,红着眼道:“是老佛爷抬举奴才,锦玉比奴才更心细百倍,往后由她悉心伺候您,奴才就放心了。”
太后似有动容,抬抬手道:“你们的孝心哀家都明白,明儿出去就把宫里这份念想断了,仔细听家里老辈儿人的话,还要守规矩,总没错的。”又挨个看着殿里其他几个将要被放出宫的宫女说:“你们都不准学她,姑娘家的金豆子哪儿是随便能掉的,出宫是件高兴事,把辫子都给盘直,风风光光从城门里踏出去,别让旁人给小瞧了。”
几人含泪齐齐应是,盛苡暗自提足了精神,蹲身道了个万福,提起茶桌上的釉里红缠枝茶壶,一手摁着盖子,沏了多半个杯身的茶,双手托起恭敬呈送。
太后半晌才接过,语调沉郁下来质问:“昨儿晚上怎么没歇在养心殿,圣躬不豫,不及时回来禀告,还要瞒着哀家不成?”
见事情披露,司烟提前预备的那套说辞也不灵了,盛苡强自镇定了心神道:“回太后娘娘的话,奴才……”
刚说了个开头,李玉禄从门外伸回耳朵,打断她恭肃道:“老佛爷,万岁爷那边派人传话来了,”这时又有太监进门递了个消息,他马上又接了一句:“回老佛爷,孝淑太妃来了。”
话说着,人已架着丫鬟的手,笑着走了进来,“咱们老佛爷这儿的门槛高,明儿我这张老脸怕是都不认了?”
太后探探手招呼她坐下,“前儿不还说才到霸州吗,也不提前递个牌子,使唤人接你去,祺祥呢?怎么没跟着来?”言罢挥了挥手打发众人道:“各忙各的罢。”
孝淑太妃是先帝次子睿亲王祺祥的生母,同是蒙古部落出身,跟太后关系很亲密,豫亲王开府后,便随其移居宫外,年纪较太后略显年轻,脸色红润,很祥和的样子,边说边坐在太后对首,“说是在东华门外头还有事,住贤良寺那地方了,过两日再回来。”
见太后不搭话反而一脸愁雾,便撇了下嘴角,挖苦道:“放眼咱们京城里九外七皇城四,就您日子过得最享福,皇帝是个能耐人,把您好吃好喝供养着,宫里见缝儿就搭戏台,神仙都没您日子过得这么滋润,还不知足呢?”
太后转着手里的奇楠香佛珠串子,眯眼看向外间,淑太妃顺着她的视线看出去,一抹纤腰袅袅,上完角落里八音钟的钟铉,又拿笤帚扫着槛隙里的灰尘,她也是宫闱间走出的伶俐人,动两下心思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故意呦了声道:“上哪儿找着这么个齐全人,困你这庙里,皇帝不恨呐?”
太后斜她眼,沉沉叹一口气道:“你瞧她长得像谁,我怎么瞧都透着一股邪性,昨儿晚上支她去了趟养心殿,皇帝理头就被刀剌了,哪儿有这么赶巧的事。”
淑太妃道:“你这又是何必,皇帝就爱挑这口,成全人不就得了,管她荤啊素啊的,添几个小子最要紧。”
这话正触了太后的隐痛所在,她是个忠信神佛的人,忙摆了摆手道:“别提了,越说越赶趟。这回跟着去了趟浙江,都有什么见闻?”
这么一问,淑太妃立马来了精神,两人从驻防聊到苏州弹唱,好一会子才歇了话头,李玉禄忙趁着空当提醒:“老佛爷,养心殿那边派来的人还在外头等着回话呐。”
淑太妃抢着话说:“赶紧叫进来,瞧我来得真不是时候,没得耽误了皇帝的正事。”
小康子被宣进,屈腿请了个双安道:“太后娘娘,太妃娘娘吉祥,奴才小康子给您二位请安了,”说着两手抬起一只雕花木匣,“这是造办处金玉作为大贝勒长命锁绘制出来的花样子,万岁爷吩咐奴才让带给您瞧瞧。”
太后点了下头,李玉禄就从他手里接过,躬身呈送上来,又见小康子喜滋滋地抬了头,“回太后娘娘的话,宫里见喜了,万岁爷封贵妃娘娘为皇贵妃了!”
屋里屋外都跟着道起喜来,淑太妃也跟着笑道:“布英那孩子到底是个有福的,等大阿哥封了亲王,就该正位坤极了。”
太后点头呼应,却略拧了眉头,提了提手,监管太后银例的司烟就从荷包里摸了几个金叶子赏给小康子。
小康子千恩万谢地磕过头,乐颠颠地请退了。
淑太妃看出太后心中的忧疑,便道:“你也看开罢,不就往后宫添个人,皇贵妃跟前要立规矩,隔三差五还得听你的教训,还怕她翻上天不成?”
太后目光凝固,忧心忡忡地道:“懿嫔也守规矩,可你看她一露头,皇帝是怎么对待其他人的,权当摆设似的,这个模样你也瞧见了,背前面后又是赏鸟又是搂搂抱抱的,今儿唱这出,还不是混淆我的注意,怕我因为他的伤情开罪人,真把我当傻子糊弄了,我要是点头,往后就别想消停,光那几个嫔妃轮着来我这儿唱丧,就够我头疼的!已经答应我让她跟着四丫头了,到时随着她出阁,山高水长,就此阔别罢!”
听她不自觉地把戏词给抖搂出来,淑太妃笑了两声,替她出主意,“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皇帝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再找不着好词句儿来夸他了,可即便根子长得再正,这会子正是贪新鲜的岁数,老对着那么几张脸看,早该烦了,皇帝都亲政十年了,后妃都还是当初王府里的那几个福晋姬妾,您这当额涅的,也真能替儿子着想。”
话糙理不糙,正是这个理,太后一怔,醍醐灌顶般地敞开了心神,点头看向她道:“你是说,开选秀女。”
淑太妃自己够了茶壶沏了口水喝,讳莫摇了摇头道:“这是老佛爷想出来的主意,我可没这么说,”说着拍了拍她的手,“到时候留个好的,配给咱们家祺祥。”
太后也抬杯抿了口茶,挑眉笑着问:“真个的无利不起早,那小子还用你操心?”
这回轮到淑太妃叹气,“他要有皇帝一半儿克制,我也算有脸下地见先帝了。”
世间大都事情如此,互相看,两相羡。思虑这般沉浸着,门外一声宣唱,“皇上驾到,请太后娘娘,太妃娘娘的安。”
太后坐下茶盅,冷笑一声:“瞧瞧,这就给人帮腔来了。”
话是这么说,皇帝是天下第一的尊衔,高高在上的云龙,灼华不容逼视,进门一掀龙袍的水角,就大幅打了一千儿,单腿跪了个安,尤其是见他薰貂帽檐边角若隐若现掩着纱棉,太后诸多计较的心思早丢爪哇国里去了,半忧半嗔地道:“皇帝怎么这般不小心,在殿里养着就是了,无因白故的,何必上哀家这儿讨凉风。”
皇帝在下首坐了,笑得四两拨千斤,“您别担心,就是擦破点皮,又不是缺胳膊断腿的病症,太妃娘娘进宫,儿怎么好意思不来尽尽孝心。”
淑太妃眉开眼笑,“皇帝果真有这份孝心,就别老指派老二上外头跑腿,刚从浙江巡视驻防回来,骨头都快颠散了,我半截儿身子入土的人了,还指着抱孙子呐!”
皇帝往她身后看了眼,略怔了下,应承道:“他是朕的左膀右臂,忙也就忙这两年,下个月朕出巡永定河工,宫里还得托他照应着,您眼睛辣,瞧上哪家人,朕帮您主张,不耽误他策福晋。”
淑太妃忙道:“那敢情好,皇帝可得说话算数。”
皇帝颔首,随手抬起茶桌上的茶盅,低头看了眼,略皱了下眉又放了回去,看向她问道:“四格格这两天在宫外,您见过她没有?”
淑太妃瞥一眼身后,故作惊讶道:“我这刚从外头回来,连家门都没进,就赶宫里来了,这小俩月的新闻可别着急问我。”
太后老僧入定,听他们扯了几句闲,开口对着外间道:“规矩越学越丢,万岁爷都来了好一会子了,怎么连个看茶的都没有?”
闻声司茗忙放了鸡毛掸子,往梢间里进,被她拦了回去,“明儿你就出宫了,让咱们外岁爷瞧瞧你徒弟的手艺,念着点你的好。”
这话说得露骨又不失深远,众人各有所思之际,盛苡理了理襟袍,从外间步路规整地走了进来,淑太妃便住口轻咳了声,半笑抿茶不语。
热茶入杯时烟雨呜吟之音,此刻听在皇帝耳里却是冰泉破碎般的响动,略抬眼看她,眉山远黛,拢在茶雾愁绪中,羞愤呆滞含在眼睫下,忍得辛苦。不消片刻,便缓缓半福下身,十指葱茏,捧着山云海雾冲他倾泄过来,他抬起头,看着太后尊养有度,似笑非笑的面容,心里暗暗顶起一把火,烧得脑仁疼,恍然不知所顾。
皇帝马蹄袖口边沿镶着饰石青纹丝织绦,手指微屈半掩其中,半晌没有接她的茶。盛苡略抬起眼皮,喊了句“万岁爷,”皇帝嗯了声,探手去够桌边攒盒里的贡梨,领襟处镶缀的铜鎏金錾花扣直直冲她眼底压了过来,他凑近她的耳边,轻道:“昨儿是朕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