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13.霍去病(1 / 1)
13.霍去病
无数人事的变化孕育在时间的胚胎里。——莎士比亚
如果你的下属知名度比你高、人脉比你广、口碑比你好、说话力度比你大,你该怎么办?
刘彻看着题目思考了半天。
知名度高就是个屁,汉大知名度最高的院是地矿学院,地矿学院知名度最高的教授是李广——因为他拿不到项目,只能一有机会就上媒体炮轰对掐,又特乐于上各种讲坛,区图书馆的讲坛都去,于是时不时的引来记者采访,弄得好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以为他是汉大第一知名导师学术权威,殊不知知名导师学术权威们都争先恐后地跑项目做工程哗哗捞钱呢,谁有闲心扯这些?
人脉比我广?就我手底下那几只,有谁像我一样脚跨黑白两道,纵横政学商流行演艺各种圈圈?
口碑比我好?不招人妒是庸才!黑我代表我还有让人嫉妒的地方!
说话力度比我大?汉大还能有人力度比我大?刘彻脑子里瞬间闪过卫青,不光说话力度比自己大,每年还过手十位数以上的项目……
于是某天出去鬼混的时候,刘彻很难得地出了一个严肃的思考题——如果你有一个下属,说话力度比你大,每年还过手十位数以上的项目,你该肿么办?
赵小龙严肃地批评了他,
“怎么能给下属十位数的项目?九位数都不行!他要是能独立拿十位数的项目,办个有点规模的学校都不成问题了,还能给你好好干?千万不能让他们做项目,做项目就容易滋生各种不安定,过手的钱一多,想法就多,男人有钱就变坏!为了培养好人,创建和谐社会,千万不能让他们做项目!”
李小鸟倒是不以为然,
“项目还是要做的,做项目最来钱啊!看你手里有几张牌了,两个人一分,十位数马上就变成九位数了,人越多越好办,要懂得各种分割排列组合,保持绝对控制力!这样他们就都紧紧地围绕着你了!”
刘小猪觉得很烦闷,你们曰曰这么多,说了等于没说嘛!
与刘彻的烦闷不同,卫去病最近挺高兴,还有不到一年就毕业了,收拾了伊稚斜之后,刘彻交给他一张□□,说是奖励。卫去病去查了一下,虽然早有准备,却还是在ATM机前面愣了一阵子。
卫去病当然没用这些钱买兰博开,他找到几个有经验的朋友做了调研和策划,又雇了几个他看着不错的设计师和装修工人,跑下来各种证照后,在长安新建区域开了家叫做“艾蔚”的家装公司,专门做中小户型装修。
试营业期间“艾蔚”就在周围各新入住楼盘免费装了几个样板间,又发了一些广告单,效果还算明显,正式开业后一直有生意。卫去病管理严格,不管平数多小的房间,也给业主签订最详细的合同,让设计师按照需求出装修方案和效果图,找业主做详细洽谈,都落在纸面上,约定装成什么样就一定装成什么样。装修做的越来越多,“艾蔚”在业主中口耳相传,口碑极好,不到半年就成为那个区域最火的装修公司,扩招了两次设计师和工人,还有不少大户型的业主也过来询问。
卫去病用剩下的钱买了辆奥迪车,公司在新城区,离汉大比较远,来回开车方便些,更重要的是,卫去病和卫青搬家了。
汉大因为这几年新入职的教职工比较多,还都是年轻人,住房需求强烈,所以经过商议在离汉大六站路的地方建了一个“汉大新村”,卫青按照级别,分到了一套四室两厅的房子。
卫去病打心眼儿里不想搬家,这个房子他跟舅舅一直住着,快十年了,点点滴滴都是感情,不过看着家里满满都是两个人泛滥成灾的各种书刊资料,也只能点头同意搬了。原来在汉大校内的老房子还留着,没有出租,卫去病舍不得那房子沾上别人的气息,而且午休或者天气不好的时候,落个脚也方便。
两个人一起去看了新村的房子,因为产权不归个人,给钥匙之前都做了简单的装修并配了家俱,不太挑剔的年轻人收拾一下添置些家电就能入住。但是卫去病挑剔,尤其是对自己和舅舅住的房子,万分挑剔,于是就想打电话叫“艾蔚”的设计师过来,又想了想,还是开车带卫青去了“艾蔚”一趟。
卫青不是管束孩子特别严格的家长,他上上午第一节课的时候,允许学生边听课边吃早餐,对卫去病更是放心的不得了,自己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主,只要不出大格就不干涉。卫去病告诉卫青刘彻奖励自己钱了,他也没细问是多少,看卫去病每天跟着人忙东忙西的,害怕耽误毕业,就过问了一下,这才知道卫去病开了家设计公司。
卫去病开这个设计公司是为了卫青,准确地说,是为了卫青和自己的将来。在汉大,说到底还是给刘彻打工,受刘彻的影响太大,如果一切顺利,有一天两个人的关系一定会曝光,汉大不见得能容下他们,在学校里为人师表,师德要求高,同性相恋难免遭人非议,卫去病并不觉得这种感情是肮脏不道德的,但是他知道,大多数的人还不太能接受,尤其,他俩还有血缘关系。而设计家装这个圈子就不一样,跟业主并没有太长期的业务关系,圈子里的氛围也是开放自由,他早先就知道好几对出柜的,现在新建楼盘多,装修需求也多,又有几个关系不错的熟人,所以拿到刘彻给的钱之后,他稍作考虑就进了这行。虽然之前卫青就问过几次,用不用帮忙,有什么需要,但是卫去病都没带他来过“艾蔚”,他想在公司像模像样了之后再带卫青来看,乱糟糟的或者生意冷清,卫青会挂心的。
两个人进到公司一看,每个设计师都在忙,卫去病点头示意以后就带着卫青四处看了看,问卫青的意见,又找了个沙发并肩坐下看装修图册,问他喜欢哪个风格,
“我看都挺好的,去病,我也不懂这些,你看你喜欢什么风格的就弄吧。”
卫去病拿着册子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没一个看得上眼的,几个忙完的设计师过来帮着参考,各个房间是多少平、格局是什么样、采光如何,又给了几个建议,卫去病拿着给卫青看,卫青觉得都挺好看的,卫去病还是觉得不满意。
商量到快吃午饭了,卫去病也没定下来,下面的人都不知道他要弄成啥样,
“老板,你想要啥风格的?能形容出来不?或者有个类似的样式图也行。”
卫去病想了想,就让大家各自吃饭去了,只叫上两个设计师,带着卫青一起去附近的一家回民小店吃烧麦。两个设计师有点儿受宠若惊,坐在车上,一路都很拘谨,到了饭店卫青让了几次,卫去病也让他俩随意些,两个人才放松下来,
“老板,您要是不说咱们都没看出来啊,以为是您哥哥呢,一点儿不像舅舅。”
卫去病最爱听这话,神色柔和了不少,“他本来就不比我大多少。”
“是吗?我还寻思是不是因为在学校总跟学生在一起啊,看着真年轻啊,一点儿都不像差一辈儿的人。”
“是啊,总跟年轻学生在一起,都显得年轻。”
卫去病很是受用,觉得今天这家烧麦做得格外好吃,第一次吃就想带舅舅来了。
卫青没有插话,一直吃。
吃完饭结完帐卫去病开车带着几个人去了汉大家属楼,打开三楼的两室一厅,表示就想装修成这样。
两个设计师在小屋里转了两圈就出来了,
“老板,您要这个风格的?”
“是的!就想要这个感觉的。”
“老板,可是咱这行不兴做旧啊。”
……
卫去病又带着两个人去了新村的房子,看了采光格局,回去大家商量着做了个方案,两个书房两个卧室,卫去病虽然还是不太满意,最后也同意开工了,只是装完以后说一直有味,得散散,要不住着对身体不好,陆陆续续搬了几次书过去,房子晾了半年两个人才进去住。
刘彻给卫去病最后这一学年的主要任务就是下矿,并且安排卫青带着他去了龙城、朔方和高阙,临去的时候还特意找他来单独谈话,
“去病,姨夫对你可是抱着很大希望的,一定要跟你舅舅好好看,仔细学,一定要全弄懂,你能明白吗?你不能总靠着你舅舅,以后就算你自己,也要能担起来,我的意思你懂吗?”
卫去病的嘴角向上勾了勾,他跟着刘彻这么多年,刘彻教过他很多。仔细想想,他们骨子里应该算是一类人,身为同类,他不会不明白刘彻的意思。但是他又不舍得让舅舅再去矿上,只要留在长安,秋天好好调养,冬天住在温暖的屋子里,来回路上开车,舅舅就不咳嗽了。
最近大家都传说匈大的情况非常不好,定襄造纸工业园项目失败以后,匈大欠了巨额的贷款,还利息都很吃力,伊稚斜曾经在一次大会上念叨过,他这辈子可能都还不上这个贷款了。学校一缺钱,教职工的待遇就下来了,学生的负担也上去了,匈奴本国这几年的经济情况也不太好,很多行业不太景气,匈大不少有实力的教工都出国发展或者转行跳槽,人员流失严重,据说匈大现在是暑假大批量招新员工,简单培训就马上上课,教学质量每况愈下,招生一年比一年困难。
作为“友好合作”校,刘彻打电话去问候过好几次,伊稚斜起初面上倒还不错,只是希望汉大能多鼓励学生到匈大留学或者参加2+2联合培养。汉大学生想去匈大的不多,最后伊稚斜实在绷不住了,请求汉大给匈大增加联合培养的名额,想借汉大的号召力多招学生。
刘彻当然是不同意的,凭什么跟你2+2,想来汉大直接留学多好!
挤兑现在这个境况的伊稚斜,刘彻得心应手,可是有一件事,刘彻觉得,太难太难太难了。
这件事就是刘据。
刘据秋天就要上小学了,刘彻已经不指望他像卫去病了,他能像卫长就行!
刘据还是一如既往的听话,越大越听话,第一天上幼儿园,老师让刘据在椅子上坐着,自己去给他拿苹果吃,回来的路上老师看到两个小朋友互相扔玩具,老师拉过来教育了一番,一个小朋友觉得委屈,大哭起来,老师又安慰了好半天,后来一个小朋友要去洗手间,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小朋友摔了一跤,哭着不起来……老师忙了一上午,回头再看刘据时,他还在那个椅子上乖乖坐着。
刘彻难得去接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儿子,在门口听老师形容了一番,觉得简直是嘲讽!心里气得不行。
老师们都发现刘据这个特点,于是格外留心,校长的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怎么得了。
刘彻想不明白,刘据为什么这样。他这样的人家,压根不需要孩子老实听话,调皮捣蛋算什么?就算跟小朋友争执打架——就像他小时候一样,也不是大问题,他没法想象以后的汉大校长是那么的听话……
自己怎么养了个这样的儿子?家长之间微妙的攀比心开始萌动。刘家的基因一直彪悍,自己、姐姐以至于女儿,都是这样,为什么到刘据这儿就转性了?卫家基因不好?卫家人是都温顺,但是绝没到这个地步啊!看看卫去病,就他那个成长环境,私生子带个私生子,到四岁了才落上户口,怎么跟刘据比?人家咋就能养出来那么好的孩子?
是自己这几年太不顾家了,汉大是占据了很多精力,但是自己也没少花时间泡在那群红男绿女中间,儿子是在父亲的背影里长大的,刘据的成长里,父亲仿佛是失位的,每天跟妈妈在一起的刘据,不大能看得到父亲。
五月份,卫去病从龙城回来的路上,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震惊的事——去看霍仲孺,认祖归宗,改姓霍。
霍光一直记得那天,爸爸接了一个电话,之后脸色就不太好,妈妈回家以后,两个人在屋子里说了好久,妈妈还哭了。
爸爸告诉霍光,他还有一个大他四岁的哥哥,十六岁的霍光还是个半大孩子,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长,对于凭空出现个哥哥,只是觉得又突然又好奇。晚上的时候哥哥在本地最好的饭店请一家三口吃了饭,妈妈一直沉默不语,连笑都是勉强,爸爸有些尴尬,却不时盯着哥哥看,哥哥好高大啊,一点儿都不像只比自己大四岁的样子,哥哥的嘴唇抿得直直的,只有爸爸搓着手询问什么的时候,才会说上一两句,但是他还是听明白了,哥哥好像很厉害,哥哥在汉大,七月份毕业就留校了,霍光觉得汉大是最好的学校了,他早上学一年,明年就高考了,一定要考上汉大啊!霍光一直偷偷看哥哥……
那天晚上哥哥开车送一家三口到楼下就走了,妈妈请他上去坐,他摇头拒绝了。
第二天早上哥哥又来接一家三口,一起去给爷爷上坟,霍光很奇怪,爷爷的墓碑前面怎么围了好多人了?都是拿着□□短炮的记者,大家看到哥哥来了都骚动起来,哥哥平静地给爷爷鞠了三个躬,上了香,等香烧灭就走了。
路上记者都上来围着哥哥问,哥哥耐着性子一一回答了,之后哥哥开车把一家三口送回家,就开车回长安了。中间没有叫一声爸爸、妈妈,也没上楼去家里坐,只有刚见面的时候,爸爸让自己叫了声哥哥,哥哥的神色动了动,低下头看自己,
“是叫霍光吗?”
第二天霍光就看到报纸上的自己,这个城市并不大,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史上年龄最小的高考状元卫去病其实是本地人,而且不姓卫,姓霍,同学们都羡慕霍光有这样一个厉害的哥哥。
霍去病这次是先斩后奏,只跟卫青商量过,卫少儿知道之后简直气疯了,
“你翅膀硬了是不是?还有两个月毕业了,自己有公司了,你公司是长安十佳你就了不起了是不是?不认卫家了,霍仲孺扔下咱们娘俩之后管过你吗?给过你一分钱没有?你吃过霍家一口饭一滴水?还不是卫家把你养大的,你这个养不熟的白眼狼,现在自己有能耐了,要去找亲爹了!”
卫少儿气的呜呜哭,陈掌在一旁劝了好久,陈掌的父母头两年相继去世了,倒是不怕卫少儿和霍去病的母子关系公开,卫少儿抽泣着,
“我知道我没养过你,你也不把我当妈看,但是你舅舅养你这么多年,为了你婚都没结成,到现在还是一个人,你说改姓就改姓,你舅舅心里咋想?你倒是不用管我,我在你心里算个什么?但是得给你舅舅个交代!否则我跟你没完!霍仲孺也别想好过!”
霍去病去找霍仲孺之前就跟卫青商量过,卫青听了很欣慰,
“你爸爸不能养你也是不得已的,当初我带你的时候就说过,这样也挺好的,勉强让他养反倒成不了父子兄弟,归根到底,人在这个世上有父亲兄弟,总比没有的好。”
刘彻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很高兴,霍去病很聪明,一点就透,只要一点拨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愧是自己教过的,于是很积极地找关系帮他把所有证件姓名从“卫去病”改成“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