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阁楼窗边 > 3 少年

3 少年(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春风若解意 帝王妻 一世长安 在风的上游有一个人 系统逼她追男主 李穆琊的心肝宝贝 医手遮天:农女世子妃 重生之镶嵌师 金玉良媛 美男与野兽

王家,并不是一个爱热闹的邻居。他们其实比爷爷奶奶还要早一周的时间搬进来。但我们家都已经收拾妥当了,也没见他们家的人出入过大门几次。

爷爷奶奶几次和他们打招呼,王家的人也只是表面客气的点下头而已。

奶奶私底下问爷爷:“是不是我们家该再主动一些,请他们哪天上门来吃个饭?”

爷爷不置可否的回答:“还是等过些时日吧。”

“听起来蛮神秘的一家人嘛。他们什么来头?”我对这种大宅、阁楼、神秘邻居之类的元素立马来了精神。

父亲说:“不是神秘,只是习惯而已,习惯了那时候人们互相提防。”

那一年,人们隐约觉得周遭的环境开始不一样了。许多下放到五七干校和“牛棚”的干部们,纷纷恢复工作,重返城里。有的人猜测着北京的气候要变化了,但大多数人还是对这样的变化保持沉默,甚至是视而不见的。

从一九五六年“审查干部”开始的各种运动,已经让人们变得麻木和不抱希望。许多孩子宣布和父母脱离关系、妻子和丈夫划清界限、老师被学生□□折磨的故事,就如同深秋的落叶一样飘落大街、无人问津,直至腐烂成为下水道口的一摊烂泥而已。

王家的男主人王雄彪,在省革命委员会主管文化宣传的工作。在那时,这是一个既可以让你轻而易举的直达天听,也能让你瞬间摔的粉身碎骨的工作。也难怪他们家人要这样如履薄冰的和周围人相处了。

王雄彪的爱人田梅倒是客气一些,偶尔还是会在奶奶和她打招呼时笑一下的,只是抬起的嘴角在两秒钟之后便会迅速恢复到原位。

王家有个独生子叫王卫风。他可是最难得见到的了,恨不得不要见阳光一样,每次都是用极快的速度从院子里穿过。父亲那时连他的样貌也都未曾仔细看过。

“等下,你说王家的儿子叫王卫风?”我打断了父亲的叙述。

“是啊,怎么了?”父亲诧异问道。

“我好像在哪见过这名字。”我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了。可叹我现在的脑子里都被数理化给占据了,这么年轻就经常忘事。

“也许家里什么人以前提到过他吧。”

婶婶当这家人的存在就跟空气一样,她可以毫无顾忌的在花园里对方的领地上玩的开心。某日午饭后,大家都睡午觉去了。她像往常一样晃悠到花园里开始了新的冒险,这次是追寻着一只花猫一直到了阁楼上。猫不见了踪影,她“喵喵”的学着猫叫,东翻西找一直到了阁楼的窗户前。

窗户是完全敞开的,夏日的暖风掀起了轻薄的窗帘。在窗帘的一翕一合中,一个少年的侧影时隐时现,他居然骑在窗前那棵大梧桐树的树枝上,背靠着树干在看书!

婶婶惊了,也呆住了。她没想到居然有人比她还大胆,不但闯入她的地盘,还在这么高的地方悠闲的看书。透过浓密枝叶撒下的斑驳阳光似低了三度,光影在少年的发梢上、眼睫上微颤着。他穿着一件白衬衣,像只优雅的白鹭停在浓浓绿色里。一只脚搁在树枝外晃荡着,脚上的拖鞋每每被晃到脚尖上就又很快被蹭了回来。少年的侧影是那么的消瘦,轻薄的看上去好像一阵风就能将这只白鹭卷入空中。

有那么一瞬间,婶婶突然不知被什么东西击中了心怀,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想喊出些什么,也似乎在那个静谧的时刻是极不合时宜的。那个少年,似乎是感觉到有人在看他,抬起了头,于是就看到了傻站在窗前的婶婶。

是王家的独生子王卫风。

除了他们俩,没有人知道当年那一刻他们第一次照面时,对白是怎样的。我痴痴的想过好多种可能,当然也没胆量去直接问婶婶。我只是知道,后来婶婶常会站在阁楼的窗前,望着窗外的那棵梧桐树,从绿叶融融到寒枝戚戚。

最先注意到婶婶和王家小儿子熟识起来的是我父亲。一天,父亲在阳台上晒衣服,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嬉笑声,“臭一九臭一九,一窝兔子一窝猴……” 然后就看到王卫风低着头,慢吞吞的走进了院子。

王家是从四川过来的,一家人都还带着挺浓的四川口音。王卫风已经竭力在说着普通话了,但是根深蒂固的四川口音让他的普通话听起来别扭造作。在有点痞味的宁海话的环境里,他的口音是很不招人待见的。再加上他读的是十九中,很多干部子女都在那读书。但是后来,学生们的父母在一街之隔的省委大院里都因各种罪名被批.斗、被下放,根据当时“老子反动儿混蛋”的逻辑,这些学生自然就免不了被周围学校的学生欺负。王家大概是因为刚搬过来,还不清楚个中缘由就不幸的选错了学校。

王卫风倒是淡然的很,只是转身把门关上了。就在此时,一声如碎玉般清脆的“小哥哥”从阳台下方传来,父亲便看到婶婶跑了过去和他说起了什么来。

婶婶叫我父亲“大哥”,叫小叔“二哥”。王卫风只大她两岁,便得到了一个“小哥哥”的称谓。

父亲说到这里时,语气里还略有点不屑。

“嘿,人家就是比你小的多,当然应该叫的小一点了。”我笑父亲还吃醋。

他瞪了我一眼说:“我就是不明白,那个一天到晚阴沉沉的、不搭理人的小子有什么好的。”

“唉,那叫忧郁气质好不好。”

父亲那时并未太在意婶婶突然和王卫风走的那么近,直到他有次经过厨房时,无意中听到爷爷奶奶边忙活边聊起了王家。

“我们是不是该请人家过来吃个饭了?搬过来都一周了。”奶奶仍是对这种邻居之间不相往来的事,有点在意的。

“听我一句,别和王家的人有太多的交道。你知道的,老王从四川那个地方过来……听说是斗的最凶的地方,落过好多人头的,隔着江还放炮…… 下去过,不知道怎么又起来了……听说在四川是待不下去了,正好赶上这次干部调换就过来了……过来还能管现在这档子事,应该不简单。”

爷爷说的语焉不详,父亲也听的不是很真切。但是大约也能感觉到跟王家最好是不要太熟的。他把这话告诉了小叔,让他也稍微管管婶婶。

小叔只是无奈的苦笑着说:“哥,你也知道的,她最不听的大概就是我的话了。”

“唉,那也只好由她去了。都是孩子,但愿不会出什么事吧。”父亲只能往好处去想了。

夏日的宁海就是一个硕大的笼屉,将所有人都当小笼汤包一样闷蒸着。只有到了晚上有风的时候,人们才敢纷纷走到露天的地方窃点凉快。

陈、王两家在花园的两侧都竖起了灯,到了晚上就搬出藤椅板凳来在灯下看报聊天。

爷爷在读小参考,看到了内部公布的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消息。他没作声,默默的把册子递给了坐在一旁的父亲。

父亲看完,问了一句:“您怎么看?”

“看什么?看什么?”一直在旁边玩的婶婶不知怎么突然插了进来。她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会没了人影,一会又突然跳将出来,让人防不胜防。

“美国?”婶婶看到了小参考文章的标题,努力开始搜索脑海中对这个似曾相识的词的所有信息。

“哦,我知道,我知道,是有巧克力的地方!”

大家都笑了起来,刚才略有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

爷爷把婶婶拉过来问:“那你倒说说你还知道什么?美国的首都在哪知道吗?”

“嗯,嗯……”嗯了半天她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小叔摇摇头看着我父亲笑,眨眨眼睛好像在说“以后我媳妇就是个小文盲了,这可怎么办”。

“是华盛顿。 ”冷不丁的,坐在对面不远处的王卫风接了话茬。

“什么屯?那是在哪呀?”

“唉。”王家小儿子进屋去了,很快就折了回来,胳膊肘下夹了一大卷地图。他犹豫了一下,望望他那仍在看书、并未作声的父亲王雄彪,还是走到了我们家这边的灯光下。

“喏,就是在这。”他用手指点着地图右上角的一块说着。

婶婶平时的求知好学之心大概都隐藏的太好了,这时候开始拉着他东问西问了起来。

“那南斯拉夫的首都在哪?”

“贝尔格莱德。”

“阿尔及利亚呢?”

“阿尔及尔,和国家名字很像的。”

“束埔寨呢?”

“那叫柬埔寨……”

……

后来,父亲和小叔也加入到这场看地图猜首都的游戏中来。大概在那时,人们对无限的外围世界的渴望,对自由旅行的幻想,哪怕是对政治以外的任何一点有生气的话题的谈论,都如同甘霖之于久旱的麦苗一样。

王卫风把地图送给了我婶婶。我是没见过这张地图的,但是后来猜首都倒成为了我们家的一个保留游戏,直到我长大以后还常常和父亲、小叔玩。

目 录
新书推荐: 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江州囍事 重生七零,我在京市开饭店致富 什么叫我是怪谈? 完了,我把仙家的香炉摔了 仙子,求你别再从书里出来了 他发癫,她贩剑,恋综画风被带偏 前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