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明)都人记 > 216 海上丝绸

216 海上丝绸(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2001 穿越之嫡女悍妃 导游爱情故事 论女神变男神可能性 天才小姐迷糊妃 姻缘断:妃乱大明 滴墨成锦 陌上花开缓缓归 我麻麻来自家政公司/生无可恋 王兄有过

钟粹宫里,李彩凤指着堆放的一大堆礼物,道:“这些东西,等会你出宫的时候,都带回去。”

李长栓正惊奇地摸着一只乌黑亮色的犀角,闻听此话不由道:“娘娘,这都是稀罕东西,都是皇后娘家兄弟给你的。”

“宫里面什么都有,我不需要这些。”李彩凤道:“又不是全都给你的,这几味药材给父亲,这什么苏合香和乳香都给嫂嫂。”

“唉——”李长栓答应了一声,又迟疑道:“那这犀角,这东西还是留给娘娘用吧。”

“你是听了那陈伯登的话,觉得这是天下至宝了是吧?”李彩凤好笑道:“哪里有他说的那么夸张,这东西用作药材,只不过是图个清热凉血罢了。”

据陈伯登在宴会时所说,在爪哇国,那土王被毒箭射中,随从就从兜里翻出这犀牛角磨成的粉末,和水送服,土王所中之毒立解。

陈伯登送上的犀角,一只乌黑纹路、长而直的是苏门犀的犀角,一只呈土黑色、短而弯的是爪哇犀的犀角,都很珍贵。

“宫里也有犀角杯,这和象牙席一样,谁也不能用。”李彩凤道:“用了就会被说是兴侈靡之业,言官们要引经据典,扯到亡国上去呢!”

李长栓不懂,只胡乱附和了几声。

李彩凤看他把玩手中的犀角,颇有点爱不释手的样子,便问道:“大哥,你知道陈伯登这一趟下南洋,赚了多少银子吗?”

李长栓想了一会儿,摸不准道:“听他说,他满满三船的货物,全都抛售一空,还供不应求,利润翻了十倍,我想他能赚约摸三四万两银子。”

“不止。”李彩凤笑道:“他赚了整整十二万两银子——这还是因为当初他从广州出海的时候,采买的货物少了的缘故。他也不敢把全部的身家全投进这次航海中,万一船倾覆了呢?”

李长栓没想到一次下南洋能赚这么多钱,不由得惊讶万分。

“大哥,你想跟着下南洋吗?”李彩凤很直接地问道,“咱们伯府的银子够花吗?”

李长栓被问到心坎上,不由得神色一变。

“伯府打着个好听的名号,但是居京城,大不易。”李彩凤徐徐道:“既要脸面,也要体面——除了真正的勋贵世家、高官大臣,就连五六品京官的也要为生计发愁呢,光靠每个月的那么一点的例银,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李彩凤想到不久之前的军需案,就连几个世袭罔替的国公府,不都想方设法地捞银子吗,谁能免俗?

“娘娘每逢年节赏赐的东西,一家人够嚼用了,”李长栓神色不定:“何必冒那个风险——”

李彩凤就知道自己的这个大哥,和李老爹一样,乡土观念太重,不到万不得已,那是不会背井离乡的。

当年庚戌之变的时候,俺答打到北京城下,李老爹才迫不得已地带着孩子逃进了北京城里,不过几月,又匆匆忙忙地赶回漷县重建家园去了。

如今,要不是李彩凤进了宫,李老爹身上有了爵位,他心里牵念一双儿女,其实还是愿意回到漷县定居的。

其实从古至今,中国人的乡土情节都很重,要不然历朝历代每次搞迁徙、迁丁的时候,总是困难重重呢。

就连后世建三峡,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政府头疼的对象——人家都说了,祖坟在这儿呢,打死也不走,你说那水要淹过来,那就淹过来吧,大不了抱着老坟一起死。

就是这样。

所以说动李长栓下南洋,真是一件非常费力的事情。

“大哥,你也要想想诚哥儿啊,”李彩凤道:“都说三代之后没了亲,你且看看当年孝宗皇帝的外戚,张家二兄弟何等显赫,最后是个什么下场?你再看看世宗皇帝的几个舅兄,如今都在哪里?不能说因我诞育了寿哥儿,咱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啊。”

若是寿哥儿当了皇帝,肯定会记挂自己的娘舅家,照拂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寿哥儿的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呢,他也有了自己的外家了啊,而且那时候,李长栓指不定都把武清伯的爵位给了自己的儿孙了呢,亲戚血缘岂不是隔得更远了,难道还指望之后的皇帝还能如一地照拂李家吗?

李长栓的神色果然很迟疑。

“大哥,这下南洋确确实实是一条能赚钱的路子,妹子我要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岂能将大哥推入火炕?”李彩凤趁势道:“别的不说,大哥若是肯下南洋,我就会奏请陛下,令俞大猷的水师为你护航。”

李长栓一听能有官军护航,顿时放下一口气,道:“娘娘何不把所有的打算都和我说了,让我心里也有个底。”

“好,我就和你交个底。”李彩凤道:“你仔细听了。”

“先前我听皇后说起他兄弟下海的事情,心里就盘算了,”李彩凤道:“我召英国公夫人进宫,跟她说起了下南洋的事情。”

当时她游说张常氏,道:“这一条海路,从古至今就是发财之路,且不说宋时候的海上丝绸之路何等兴盛,带回的金银何等巨富——单说咱们大明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朝廷拨款二万五千两黄金,别看这银子多,但是他带回来的财富更多——七次航海共计给国库带来了白银千余万两,黄金三十万两啊!”

这不是瞎说,李彩凤前世查过这方面的资料,得出这个数据是做了功课的。

谁说郑和下西洋是虚耗国力?

站出来,保证不打死你。

张常氏到底是个妇人,也曾听闻市舶司的好处,只是国公府毕竟在北京,鞭长莫及,也捞不到好处。

“早就听闻东南的海商能赚钱,都是巨富,满船满船地拉黄金,”张常氏眼热地不行,跟李彩凤道:“朝廷屡次禁海,都禁不住,我还道为啥都抛家弃子地往海里去,还冒着杀头族诛的风险,原来是海上贸易的利钱太大了,是谁都抵挡不住!”

若论禁海,以太/祖为最。

他当年的律令是——

一人出海者,斩。

二人出海者,斩其家。

三人及以上出海者,族诛。

但是就这样,还是没禁住私自出海的海民。

要说当年的海民出海是为了生计,之后的闽浙海商私船出海,就是谋取暴利了。

不过太/祖的法令依然在,尤其是胡宗宪在东南抗倭的时候,发现海商大户私船出海的,剥皮充草——依然禁不住,可见当海盗能获得的巨利有多大。

能用利益诱惑的,就用利益说服他。

张常氏显见地非常动心。

“我跟你说啊,”李彩凤跟她咬耳朵,道:“朝廷既然开了海,这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今后不知道如何,但是要趁现在好好捞银子才是正经。”

“你们几个国公府,府上蓄有私兵,这我是知道的。”李彩凤看着张常氏不安地神色,安慰道:“都是世兵,战场上下来有了残疾,国公府哪能不管他们?”

“娘娘圣明。”张常氏叹气道:“这些人的祖上,都是跟着老国公打天下的,子子孙孙服侍我们家,哪能说不管就不管了呢?我家公爷把他们安置在庄子上、厂子里,每年光养活他们,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如今,咱们既然要论出海,”李彩凤道:“这船上买卖货物、周转银子的事情,交给谁放心呢?还不是这些一辈子都跟了国公府的老人吗,不仅忠心,而且上过战场,不怕那什么大风大浪的,还能在跟别人起了冲突的时候,保护船队不是吗?”

张常氏越听越兴奋——可不是这样吗?

这样一来,简直是一举两得。

既不用发愁操持船队的人选,也能将这些兵爷全都挪出庄子上,给他们谋生的活计,为府里节省好大一笔开销。

不用担心亏不亏待这些世兵,要知道,虽然船里走的是国公府的货物,但是也允许这些人夹带自己的私货,能赚的利润,可想而知。

“我想过了,”李彩凤道:“用大明的水师给咱们的船队护航,这样就不担心倭寇、海盗了,那毕竟是胡大帅留下来的水师,战力可不一般。”

李彩凤知道这群水师的地位岌岌可危,已经有言官在讨论要不要取消水师了。

李彩凤当然不会允许——开玩笑,她还指望这支军队将来占领吕宋和马六甲呢。

“先走几趟适应航路,”李彩凤道:“然后再广州、南京成立商社,打着皇家的名头,请私船入股,联手干大的。”

张常氏激动地脸红脖子粗地,李彩凤在她的眼里看到了一种光芒。

她见过,叫野心。

虽然很可能只是对银子的野心,但是也不错了。

“既然请水师护航,人家也不能白干,自然要支付一点酬劳。”李彩凤道:“每年拨取一定的款项,交给水师维修船队,这一点——没什么问题吧?”

张常氏摇头道:“这是自然。”

“我刚才说,要私船入股皇家船队,你一定疑惑,为什么要把利润分出去?”李彩凤解释道:“目光看远一点——海这么大,不是一家就能吞下的。”

“我给他们巨大的利益,我让在皇家船队有股份的私船,在市舶司可以不征抽舶脚。”李彩凤道。

市舶制度确立后,可以各种名目收取费用。首先是税收,也就是政府征抽舶脚。所谓舶脚,就是蕾舶之至所应纳之泊步下锭之税,就是海关税。

“啊——”张常氏惊讶万分:“这么天大的好处,就分给他们了?”

“别急。我还没说完。”李彩凤道:“不征税,但是他们每年要给皇家付一笔钱。”

“名号。”李彩凤微笑道:“打着皇家的名号和外国通商,好处自然是天大的,还不征税——每年只收二百万两银子,一定有很多海上趋之若鹜。”

这笔钱,就是真正的内帑,是私房钱了。

“但是,”李彩凤笑道:“这样的好处可不是天上掉馅饼,是有个时间限度的。”

开玩笑,这样的法子只能缓解一时的财政紧缺,长远来看,对国家的危害更大。

“十年时间,足够了。”李彩凤算道:“只有十年,有这样不征税的好事,就是鼓励民间海上贸易,让这条黄金之路兴盛起来。”

“十年之后,一定会重议市舶司的舶脚,那时候定多少关税,就是阁老们商量的国家大事了。”李彩凤道:“但是,现在却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另外,市舶制度的核心,是禁榷,即专卖。

“铁器、火铳是非卖品,不仅皇家船队不能卖,民间更是严禁走私。”李彩凤严肃道:“还有青花瓷,民间烧窑不能烧这个。”

苏麻离青矿石,产于现在的伊拉克索马拉。它是一种发色鲜亮的青花瓷的呈色剂——钴蓝料,元末明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就是使用这种青料。

这和暖钴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与国产青料显然不同。

官窑为什么要生产这种带有钴蓝颜色的青花瓷器呢?因为波斯与伊拉克广大阿拉伯国家的人民崇尚这种蓝色,不仅使用的瓷器,甚至在建筑物的外墙上都要用钴蓝色的青花瓷面板镶嵌。此风,一直延续到今天。

能够生产青花瓷器器皿的,只有中国——所以产量大的惊人,自然,利润也大得惊人。

这就是官方专卖品,不允许私人买卖。

这就是李彩凤和张常氏商定的造船下海一事,并且得了几个国公的许可和支持。

目 录
新书推荐: 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江州囍事 重生七零,我在京市开饭店致富 什么叫我是怪谈? 完了,我把仙家的香炉摔了 仙子,求你别再从书里出来了 他发癫,她贩剑,恋综画风被带偏 前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