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积毁销骨(1 / 1)
“如今回来的是愈发晚了,”李彩凤都卧在床上准备睡觉了,才看到裕王进来,不由道:“有什么大事非要商量到深夜?”
裕王闷着头狠吃了几口点心,摆摆手没说话,倒是陈宏给裕王端来一杯热奶,解释道:“确实是顶要紧的事儿,说句实话,就是再来一次华阴地震,恐怕也没这么人心不定的。”
李彩凤心里清楚地很,她不仅知道出了什么事,而且她还在里面掺了一手。
但是她面上疑惑道:“总管说的是哪件事?”
陈宏不回话,裕王嘴里的咀嚼声也变慢了,他让陈宏退下,屋子里就剩下两人的时候,才道:“两个月前父皇勒令严嵩致仕,严世藩逮捕入狱,旋即发配海南。这事儿,我也跟你说过,你还记得吗?”
李彩凤当然记得。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监察御史邹应龙写了一封洋洋千言的弹劾严嵩父子的奏疏——《贪横荫臣欺君蠹国疏》。
奏疏中弹劾严世藩的罪名如下:
一、窃以工部侍郎严世毒,凭藉父权,专利无厌,私擅封赏,广致赔遗。使选法败坏,市道公行,群小竞趋。
这个很简单很常见,就是贪污受贿。
二、嵩妻病疫……世蕃乃聚狎客,拥艳姬,但舞酣歌,人纪灭绝。
这可有点严重,严世藩的亲妈死了,作儿子的居然不服丧,宴饮如常,简直荒淫无比。
三、世蕃为工部堂官,全权总理三大殿复建,然工毕建成,经有司审计,竟有三成拨款被其贪渎。
这条很妙——嘉靖帝用来盖宫殿的钱都被严世藩贪污了,要知道,除了三大殿,还有西苑的永寿宫等着修呢。这修宫殿的钱,可是嘉靖帝跟户部的官员争了许久才弄来的钱,而此时京官的年薪还没着落呢。
还记得赵文华怎么死的吗?
他修的新房子辉煌壮丽,居然比皇宫内苑还要漂亮,被嘉靖帝看到了,再加上陆炳的参劾——二品的大员,死得凄惨无比。
有了赵文华的前例,嘉靖帝特别恨那些贪污了自己钱的人,特别是他还拆东墙补西墙,把这笔本该是官员薪水的钱用到了修宫殿上。
嘉靖帝也不是昏君暴君,也不是不知道“居京城大不易”的道理,尤其是六七品的小官,生活窘迫,没有薪水更是难捱。
他用了这笔款项,当然也有愧疚之心,可是如今一听这笔银子居然没有好好花到地方,三成的银子居然还被严世藩贪污了!这还了得?
当然这道奏疏最妙的地方,也是最核心的地方都还不是前面说的三个地方,而是先来一句信誓旦旦、拿命作保的一句“苟臣一言失实,甘伏显戮”,然后再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严嵩的过错“嵩溺爱恶子,召略市权,宜疾放归田”,然后就结束了!
意思就是说,只提了一句严嵩溺爱严世藩,纵容儿子横行霸道,应该回家养病了,其他一句严嵩的不好也没有说!
严嵩的过错就是溺爱儿子,而严世藩的过错要和严嵩的区别开——这才是这道奏疏最点睛的地方。
邹应龙何许人也?这样的神来之笔是他想到的吗?
且先来看看他的生平。
邹应龙,自云卿,西安人,丙辰科进士,但是名次不好,三甲同进士及第,及第之后,授了行人司行人,五年后转迁都察院,成为大明朝一百一十名监察御史中的一员,正七品。
仕途上不得舒展,又要本着御史的本分,坚决杜绝收受贿赂,家贫无计,所以这位仁兄过的是倍感愁苦,到底是意难平啊。
那么他在适当的时候抛出这本惊天奏疏的原因就很明确了——自己迫切地想要出人头地改变现状,还有就是高人在背后的指点。
前一个很好理解,后一个就需要仔细分析一下了。
想想严氏父子秉国二十年,前前后后有多少言官御史弹劾过他们?但是下场都不出两个——不是被杖后削职回家,就是被严氏父子诬陷下狱惨死。
言官们收集了罪证,但是却看不清背景,看不明白时机。
只有这些日日陪伴在嘉靖帝身边的人,才最敏感地发现了圣心的变化。或者是,有更聪明的人,已经嗅出了味道。
譬如沈贵妃,她早在三四年前就做出了预断。她听闻欧阳夫人生病的消息之后,就认为严家要下世了。
即使欧阳夫人硬是撑到了八十岁,却也不得不在嘉靖四十年的时候谢幕。
她一死,严世藩就得按制守孝,就得扶棺回江西去,然后没有了严世藩的严嵩连嘉靖帝的眼色都看不懂了,更别说是递过来的小纸条了。
小纸条,就是嘉靖帝独创的方法,只写给身边的亲近之人,短短的几个字,却往往让人无所适从。
如果你聪明,能看得懂,你就明白了嘉靖帝的真实意图,自然能获得嘉靖帝的青眼;反之,没看懂纸条的人就被嘉靖帝标记上不够聪明的标签,甚至不能得到重用。
严氏父子为什么能让嘉靖帝倚重?
很简单,因为当时普天之下,只有严世藩一个人能看懂嘉靖帝递过来的小纸条。
举个例子,当时倭患严重,严嵩推荐胡宗宪上任东南,可是嘉靖帝不置可否,在递给内阁的小纸条上写着“宪似速,宜如何?”
严嵩和内阁的人一看,也明白了,意思就是胡宗宪提拔地太快,你觉得该如何?
严嵩就根据自己的意思写了个奏折,准备呈交上去的时候,严世藩挡住了。
他说:“这句话不是这个意思。”
这个“宜”字不是应该的意思,而是指一个人——南京户部侍郎杨宜。
你能想到这层意思吗?
只有严世藩能,而且他答得一点都没错。
怪道严嵩和内阁大臣们每每难以理解圣意的时候,严嵩都会很自豪地说:“待我和东楼小儿商议一番。”或是直接飞马传书出西苑,带回来严世藩的注解。
后来,这种一枝独秀的情况终于发生了改变。
徐阶也能揣摩出嘉靖帝的意思了。
当徐阶接到嘉靖帝给他的小纸条,看到上面写的“卿齿与德,何如?”的几个字之后,他并没有恐惧惊慌。
这难道不是说,你的年龄和德行,能匹配吗?
不是。
这是说,你的年纪和这个礼部尚书欧阳德相比,哪个大?
所以严世藩不再是嘉靖帝眼中的唯一了。
最先明白这一点的,居然是陈洪。
他在嘉靖帝面前侍奉的时候,把严世藩称作“小阁老”,往常默认的嘉靖帝,第一次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
陈洪明白了,黄锦更明白。
他看到永寿宫前徐阶的大放异彩,就毫不犹豫地单方面抛弃了严嵩。
更何况邹应龙的这一道犀利的折子——新陈代谢,似乎就在眼前。
但是点燃最后一根柴火的人,是李彩凤。
她干了什么呢?
她让尚美人帮她了一个忙。
尚美人早就认出了她,早在永宁宫里第一次觐见沈贵妃的时候。
等到李彩凤回府没多久,尚美人身边的一个小太监就混进了出宫采买的队伍里,走通了陈宏的门路,来到了李彩凤身边。
府中的任何事,都瞒不过大总管陈宏,而陈宏,对李彩凤是抱有极大善意的。
他甚至都没有打听李彩凤是怎么和尚美人有了关系的。
李彩凤请尚美人找到了以前蓝道行还在西苑的时候,扶乩写下的乩语。
其中有一个在史书上都非常有名的对答:
有一天嘉靖帝问蓝道行请来的神仙:“今天下何以不治?”的原因,乩语是“贤不竞用,不肖不退”。
贤臣不用,都用的是奸臣。
在回答“谁为贤、不肖”时,蓝道行借由神仙之口说出:“贤者辅臣(徐)阶、尚书(杨)博,不肖者(严)嵩父子。”
这条让嘉靖帝感到不悦,却难以忘怀的乩语果然被尚美人秘密探寻到了。
尚美人找到之后,就在一张白纸上抄录了“贤不竞用,不肖不退”这八个字,把纸张放到了只有嘉靖帝一个人斋戒的净室里。
尚美人的手段算是巧妙,其实应该说是嘉靖帝在这方面很容易被骗。
连王金王天师能在隆冬腊月的时候,在嘉靖帝的銮驾上面“变出个”大仙桃来——比起这样拙劣的手段,尚美人明显做得更好。
嘉靖帝看到纸条不是没想过是不是身边的人做得,但是谁会认为是天真不晓世事的尚美人呢?
就连与蓝道行不和的王金也说是天意,嘉靖帝也终于相信这就是上天的指示——严嵩该退了,徐阶该取代他了!
就像当年大高玄殿的火灾中,嘉靖帝听到了神人呼唤杨爵为忠臣一样,他既然确定是上天的指示,就毫不犹豫地下定了决心。
勒令严嵩致仕,严世藩逮捕入狱,旋即发配海南。
这就是两个月前官场的大地震。
但是看如今裕王的神色,似乎这件板上钉钉的事情,又起了什么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