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明)都人记 > 98 兴都志

98 兴都志(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2001 穿越之嫡女悍妃 导游爱情故事 论女神变男神可能性 天才小姐迷糊妃 姻缘断:妃乱大明 滴墨成锦 陌上花开缓缓归 我麻麻来自家政公司/生无可恋 王兄有过

嘉靖三十七年二月的大雪一直下了四五天,宫里殿前的雪越积越高,就是穿着靴子的公公们也颇觉得难行,使得本来想等着这场雪过去之后再打扫的宫人们不得不冒着严寒,在仍下着鹅毛大雪的天儿里洒扫起来。

“快去尚食局取点盐来,这里怎么全结成冰了!哎呀这究竟是什么鬼天气!”一个嬷嬷挺大的嗓门传过来,一两个想躲懒的小宫人立马把手中的扫帚扔下了,欢快地跑向尚食局去了。

李彩凤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路上,光顾着仔细脚下了,冷不丁被迎面而来的一个人狠狠冲撞了右肩膀,脚也没有踩稳,竟然一屁股坐到了雪地上。

“嘶……”李彩凤疼得倒吸一口冷气,她倒不是被撞的右肩膀疼,而是刚刚才拆了裹脚布的两只脚实在还不能适应这种厚厚的平底弓鞋,她习惯性地把重力放到了脚趾和脚后跟上,所以踩了个空。

“哎呦姑娘,对不住……”面前这个看上去比自己还小一点的姑娘先出声道歉了,她把李彩凤扶起来,为她拍了拍身上的雪,不好意思道:“刚才几片雪花黏到我眼睛上了,我实在睁不开眼,冲撞了姑娘,姑娘莫要怪我。”

李彩凤近距离一看,果然这小姑娘的眼睫毛特别长,上面可不是停留了好几瓣雪花,看起来倒是特别漂亮。

李彩凤跺了跺脚,发现除了刚开始的一点疼痛之外,倒没有崴了脚,也没有蹭破皮肉,便回道:“无甚大事。”

那宫人见李彩凤不追究,心下也是一松,才欢蹦乱跳地和铜板跑了,完全没有吸取刚才撞人的教训,看得李彩凤不禁摇摇头。

李彩凤这次要去文渊阁办一件刘司药嘱咐的事情。

“咱们司药司好多医书都是前任嬷嬷们做的笔记,有些地方看不清原版,这次统统领几本新的。”刘司药把书名写到便笺上,边写边道:“还要领内训、女训,我都给你写上。还有内则诗、女教续编……”

“司药,这些书不是早都报备上去,要求换新书了吗?怎么拖到了现在,才让咱们去领?”李彩凤准备了个大书袋子,折叠好放到了兜里。

“文渊阁是什么地方?司值郎都是外廷的翰林学士出身!每日要忙的事情多了,就算是司礼监的公公去取书,恐怕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行。”刘司药道:“去文渊阁,千万记着,在大门口就停了,绝对不能进去。如果遇到不论是身着红袍还是绿袍的官员,要立刻行礼退避,明白吗?”

“明白了。”李彩凤答应道:“那这些书……”

“今儿是官员休沐,按理来说不会有人在文渊阁班房。我托了一位司礼监的公公,让他帮咱们取书。”刘司药吹了吹写好的便笺,交给了李彩凤道:“你现在就去文渊阁,到门口他自然会出来迎你。”

李彩凤好不容易走到了文渊阁,果然看到有个公公在门边转悠着,隔着门一问,果然是刘司药托求的公公。

“在这儿等着,里头不能进去。暖炉带了吗?”那公公倒是笑眯眯地好说话,看到李彩凤摇头,就提醒道:“这么冷的天,你就往西边站站,瞧见没有,那有半堵墙,抗风!”

看到李彩凤递过来的便笺,这位公公咂摸了嘴巴道:“书还不少呢,有几本我都忘了位置了。你就忍忍冻,我去仔细找找!”

李彩凤身上倒是不冷,只是暴露在寒风中的耳朵和鼻子冻得不行,闻言点点头,谢过了他,就见这位公公撩起袍角,往文渊阁大殿里走去了。

这时候的雪渐渐停了,虽然风还刮得厉害,到底能仔细看清楚周围了。李彩凤就好好打量了一番文渊阁的大门。

确实如刘司药所说,阁门上高悬圣谕,严申规制:“机密重地,一应官员闲杂人等,不许擅入,违者治罪不饶。”

李彩凤看得撇撇嘴,不由有些郁闷。她倒是很想进去瞅一瞅,看看这明代版的图书馆是怎么个形状,可是她也知道,这里不是自己随便能进去的。

要知道,后世的文渊阁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仿照浙江天一阁修建的藏书之地,与现在的文渊阁大大不同。

这座文渊阁不是位于文华殿后,而是在三大殿东庑之南,为屋凡若干楹,高亢明爽,清严邃密,阁子里最显眼的就是正厅的孔圣暨四配像,开户于南,以为阁臣办事之所。

后面还有好几座阁楼,乃是保存书籍档案的地方。阁前不远有东西两排平房,是为书记人员抄缮文件的办公室。

在承载藏书、编书功能并用作“天子讲读之所”的同时,文渊阁还是阁臣入直办事之所,并随着本朝政治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事实上的政治重地。“入阁为辅”,这个“阁”,就是指此时的文渊阁。

马公公拿着便笺进了阁子,倒也没急着找书,而是先把靴子脱掉,细细擦了手上的雪水,才慢慢搜检起来。

他刚刚挑了两本《女则》,忽然听到了阁子里还有窸窣的声音,抬眼一看不由惊讶道:“哎呀我说是谁呢,原来是张修撰!今儿大休,您怎么没家去啊?”

张居正也看到了司礼监的马公公,脸上不由露出了和蔼的笑容。他停下笔,道:“是马公公啊。”他捂着手哈了哈气,笑道:“我平常侍奉师相,却没有功夫好好完成我这修撰的工作。今儿趁着有空,我就过来审审稿子。”

马公公知道这是徐阶的高徒,自然奉承道:“您可真是勤勉。要我说啊,您是堂堂进士出身,翰林院里呆不了几年就要高升的。像您这样清贵的人物,哪里还要再过十年寒窗似的苦日子?”

马公公给他倒了杯热茶,凑过去仔细一看,恍然道:“哦,原来是这篇《兴都志》!怪道您要这么用功呢,这个可马虎不得!”

张居正微微一笑,可见这位马公公倒也有几分见识,知道自己批改好几次的这篇《兴都志》非同寻常。

所谓的“兴都”就是湖广的安陆,当今的嘉靖帝的诞生之地,等他从藩王成了皇帝之后,便把安陆这个县升格为府,改名叫“承天府”,同时还上了个尊贵的名字叫“兴都”。

所以这《兴都志》其实写的就是安陆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山川地貌,外加嘉靖帝父母合葬之地的显陵的规制图,说白了,就是为嘉靖帝为自己所谓的“天命所归”造舆论罢了。

这样一篇文章怎么就轮到了混在翰林院里十年不出头的无名小卒张居正来写了呢?说来倒是可笑,早在嘉靖二十年,时任御史的顾璘就奉命开始了修纂工作,这位顾璘,就是当年在乡试中黜落张居正的主考官,与张居正颇有一段渊源。

顾璘集齐了无数优秀的人才,花了整整一年的功夫,把修纂好的二十四卷成书呈了上去。可是嘉靖帝只是奖赏了各位编修银币,就把这本书打回礼部重新删定了。

不管是不是如嘉靖帝后来所说的“冗舛不可读”,但是顾璘这趟差事办得不合皇帝的心意却是真的。

后来这件事也就慢慢被人淡忘了,但是对嘉靖帝心思揣摩地一清二楚的徐阶却从来没有忘记这个谄媚皇帝的机会。

他为了给得意门生张居正晋身的资本,特意把当年顾璘修纂好的《兴都志》的稿子交给了张居正,让他仔细读透了,然后仔细揣摩出为什么皇帝对这一版的稿子不满意。

张居正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平时一旦闲下来,就仔细增删稿子,舍繁复,增切要,早都打好了新一轮的稿子,只等着将来用上的一天。

事实证明,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等到嘉靖四十二年的时候,张居正在徐阶的推荐下,成为了《兴都志》的修纂官,而凭借着无与伦比的学识和腹稿,终于成功得到了嘉靖帝的青眼,在四十四年的时候一跃成了《兴都志》的副总裁官。

张居正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别的,只有万万人之上的百官之师——首辅的那把椅子,才是他毕生所求。因为当他坐上那把椅子之后,他就能实现毕生心愿,把这陈腐的大明官场搅他个周天寒彻,让这个奄奄一息的大明在他的手上重新焕发出光彩来!

他的志向,徐阶心里明明白白的。徐阶老了,只能给这个大明这个病人开一些和缓的、推延病症的汤药,却不能从根上治好这些个痼疾。

所以徐阶在张居正身上看到了拯救大明的希望。执事而为,就是他对张居正最好的期望。

如今的张居正就在苦苦忍耐着,他其实很想离开这个天天和文史打交道的地方,他想去六部任主事、御史;或者被派到各地方任地方官,哪怕是六七品的小官,最起码都能做一些实事。

可是他知道他不能。

大明朝对宰辅阁臣的培养路线,最正统的便是由翰林院外放,再回詹事府转迁,或掌翰林院、或掌国子监,再晋侍郎、最后入礼部熟悉一国之礼,完成入阁的最后准备。

为了最后的目标,张居正甘愿在翰林院里当了十年默默无名的修撰。当然在这十年里,他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干。

最起码,他就认识了好几个司礼监颇通文墨的公公们,眼前这位马公公,就是司礼监的随堂,与掌印太监黄锦、东厂提督陈洪关系都不错。

首辅不是那么好当的,首辅三要素:和皇上搞好关系,和宦官搞好关系,和百官搞好关系。大明二百年成功的首辅仔仔细细算下来不过三十几位而已,他们的经验说来说去不过如此,哪怕三种不能全占了,最起码也要得到其中的两个。

张居正看着马公公忙碌的背影,觉得自己还是需要找到几个有潜力、懂文化的太监交好了,最重要的一条,那人还得年轻一点。

目 录
新书推荐: 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江州囍事 重生七零,我在京市开饭店致富 什么叫我是怪谈? 完了,我把仙家的香炉摔了 仙子,求你别再从书里出来了 他发癫,她贩剑,恋综画风被带偏 前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