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太子大婚(1 / 1)
康熙三十二年正月二十八,大清自开国以来第一位太子大婚,十五岁的太子妃瓜尔佳氏淑敏被皇太子娶回毓庆宫。这一天,伴随着庄严的喜乐,隆重的仪仗队伍,毓庆宫满室火红,紫禁城一片热闹,得到实惠的京师百姓更是齐声高呼“皇上万岁”“太子千岁”——如潮的声浪响彻整个北京城。
日落西山银月升起,随着时间流逝,这场引人瞩目的婚礼也进入尾声,待整个紫禁城慢慢沉寂下来,毓庆宫到处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新房内只留下新婚夫妻时,太子突然间开口:“这些年孤在宫里多亏了姨母的照顾,四弟五弟他们也跟孤的亲弟弟一般,你平日得闲了可到景仁宫多走动些,毓庆宫里有什么事儿,孤若不在,你也可以去向姨母请教。”
早就听说过太子跟景仁宫走得近,瓜尔佳氏也没有想到新婚当晚丈夫就跟自己摊开来说了,微一惊讶,她很快便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笑道:“臣妾记下了,多谢太子叮嘱这些,其实臣妾进宫前家里额娘也一再叮嘱过臣妾,平贵妃娘娘是太子的姨母,以后也就是淑敏的亲姨母,臣妾定会尽心侍奉。”
听了新婚妻子的回答,太子满意点了点头,接着又笑道:“明儿见面你也该给姨母道个谢,这两年孤送给岳家的礼物,其他东西倒也罢了,里面好几味珍稀药材都是姨母给的,便是这宫里的人也没有几个能得到这些。福建一地山穷水恶暑气瘴气丛生,岳父在那边任职数年,身体怕是亏损不少,正该早早调养才是。”原来当初太子指婚后,如芳隐约记得似乎太子大婚没多久就死了岳父,于是经常提醒太子给未来老丈人家送医送药,但愿能改变石文炳的死劫,也好保证瓜尔佳氏一族对太子的支持。
“臣妾代阿玛多谢太子爷关心。年前阿玛从福建回来,家里请了太医用一支雪莲给阿玛配了药,如今也不过一个月,便是臣妾不懂医的,也看出阿玛的气色好了不少。这两年玛法也用了太子赏下的药材,玛法自己都说还是太子赏下东西有用,臣妾一家都以为是皇上赏给太子的。那些药材,臣妾听给玛法和阿玛瞧病的太医说便是有银子也没处买,没想到竟然是贵妃姨母赏的,臣妾是该好好谢谢姨母。”有了谈资,而且是事关家人非常温暖的话题,瓜尔佳氏也慢慢丢开了新嫁娘的羞涩,又觉得丈夫和丈夫的家人都很不错,心情越发舒畅,说话也随意许多:“臣妾额娘曾对家里人说太子爷是个心细的,不想太子竟也是借花献佛。”
“孤一个大男人哪里会想到这些?看来你还是得跟姨母道谢。”对于妻子的打趣,太子也笑着摇了摇头。
“莫非竟是贵妃姨母提醒的太子?”这一次,瓜尔佳氏脸上的讶异再也掩饰不掉了。不过很快,她便释然了,外头很多人都说平贵妃交好太子是用心不良,自己身边也有人担心太子过于亲近景仁宫是养虎为患,然只看今日太子所说的这件小事,瓜尔佳氏真的放心了,平贵妃若不是真心待太子为太子打算,岂会多此一举提醒太子关心自己的阿玛?还舍得拿出那些珍贵的药材让太子做人情?再想到玛法曾提到过,平贵妃一直暗中约束索额图,有意压制赫舍里家族,当初自己被指婚太子之后,玛法曾甚是欣慰地说平贵妃此举,才是太子稳固和赫舍里家族兴盛之道。想到这里,瓜尔佳氏的笑容越发真诚:“太子放心,臣妾定会好好跟姨母亲近,六妹十四弟他们臣妾也会当他们是自己的弟弟妹妹。”
“你明白了就好,你既已嫁给孤,以后便也是孤的家人,孤会好好待你。时候不早了,歇下吧。”看到新婚妻子明媚娇艳中不失端庄的笑容,太子突然就想起了以前姨母无数劝慰的话,想起了景仁宫那次与皇额娘唯一一次私下相见时,皇额娘的叮嘱,主动拉住妻子的手,太子也给出了自己的承诺。皇额娘,您放心,儿子定然好好跟福晋过日子,夫妻和美,一世太平。
而瓜尔佳氏听了太子的话纵然满面羞窘,心底却蓦然涌现一股温暖,一丝期待,其实纵然进了这深宫,自己也可以幸福的,是吧?
然后,自然是鸳鸯交颈,一夜缱绻。
这天晚上康熙一个人独宿乾清宫缅怀元配嫡妻,后宫中也有不少人暗地里琢磨,不知道大清国这位新婚太子妃是个什么脾性,若是个厉害的,作为后宫仅次于皇太后第二尊贵的主子,大家的日子怕是不会太好过了……
次日早上天色微明,一对新人便相继到宁寿宫、乾清宫给皇太后和康熙磕了头,得了两位正经长辈的嘱托和赏赐。出了乾清宫,太子想了想,还是先带新婚妻子回了毓庆宫,免得这样正式去景仁宫请安惹来别人说道,除了康熙和太后,也只有正宫皇后才有资格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得到太子和太子妃请安礼。
下午申时过半,太子妃瓜尔佳氏在毓庆宫见过众多阿哥,等阿哥们各自散了,便又换了常服跟着太子前往景仁宫,聊着几位小阿哥的事情,夫妻俩边走边说,看着倒也和乐。
一出毓庆宫对面便是景仁宫,如芳也提前得了消息在里面等着,刚过了第二个生日的双胞胎也穿着亮眼的新衣服在旁边搭积木玩,小家伙刚刚吃饱睡足,此刻看着乖巧异常。
太子妃一进来眼睛便被双胞胎吸引,正好专心度不如同胞弟弟的小十六也扭过头来,微微扬着小脑袋睁着湿漉漉的眼睛好奇地看着进了自己家的陌生姐姐,霎时便萌翻了刚成亲的小姑娘,用了最大的力气克制自己,瓜尔佳氏才没有第一个冲到小包子面前抱一抱他。
这边自太子和太子妃小夫妻还没跨进大殿,如芳便面带微笑打量着新娘子,自然没有错过对方眼底的“蠢蠢欲动”,对方是真心喜欢自己的孩子,如芳再看眼前的少女便觉得亲切了许多,继尔冲两个小儿子道:“小十六小十七,先别玩了,你们太子哥哥来了,你们该怎么做?”
如芳一开口小十六便拉着对面的弟弟站起来,然后哥俩手牵手摇摇晃晃走了几步到了太子面前双手抱拳一揖,同时软语娇憨道:“请太子哥哥安。”
“十六弟十七弟不必多礼。”几乎在两个小包子开口的同时,太子便右手握拳贴到嘴边轻咳一声,掩住喉咙逸出的笑意,然后配合着小包子的语气故作一本正经回道。每次看到两个小包子请礼,太子总会觉得非常有喜感,亏得双方见面都是在私底下,不然他只是憋笑就会憋内伤来。
“谢太子哥哥。”两个小包子道了谢,目光同时对上旁边的瓜尔佳氏,小十六还在打量对方,素来是哥哥应声虫的小十七已然抬手冲瓜尔佳氏做了一揖:“胤祜请太子妃嫂嫂安。”旁边小十七也恍然大悟冲瓜尔佳氏自报姓名道了一揖。两个小包子都很聪明,记忆力也不差,这几天听周围的人不时提到“太子妃”什么的,如芳也郑重告诉过他们要叫“太子妃嫂嫂”,“是和太子哥哥在一起的人”,如今果然看到两个人在一起,两个小包子便把人认出来了。小哥俩别看瞌睡多的小十七似乎比较懒,万事都跟在哥哥后面,真遇上事儿他十有八九反应比双胞胎哥哥快一步——所以说其实瞌睡多了应该对小孩子身体好吧!
“十六弟十七弟真聪明。”此刻瓜尔佳氏终于满足了自己心底的冲动在两个小包子脸上摸了摸,末了有些不舍收回自己的手笑道:“十六弟十七弟以后叫我二嫂好了,或者直接叫淑敏姐姐,以后姐姐常来景仁宫找你们玩好不好?”
两个小包子没有直接答应,而是扭头向自家额娘求助,如芳笑着点了点头:“既是你们太子妃嫂嫂要求,以后私底下你们便叫二嫂吧。”反正他们兄弟私下里也直接喊太子“二哥”的。
而如芳这一开口,太子妃总算记得自己还没有正经跟主人家见过礼,脸上一红,她也冲如芳行了一个普通人家晚辈见长辈的请安礼,语带羞窘道:“淑敏给姨母请安,让姨母见笑了,刚才实在是十六弟十七弟太讨人喜欢了。”
“太子妃这般真性情,我也很喜欢。”冲太子妃笑笑,如芳又冲旁边的太子道:“太子自己忙去,或者去书房坐坐,我与你媳妇儿说说话好好熟悉熟悉。”
“那姨母多提点些,孤带着十六弟十七弟去游戏室,姨母不用管我们了。”小包子对太子并不陌生,太子一哄,便跟着走了。
待太子带着双胞胎走了,如芳上前两步主动拉着瓜尔佳氏推到一张椅子上坐下,自己也到另一张椅子上坐定:“太子和你的心思我也明白,今儿你这礼姨母就受了,但是往后你万不可如此了,这宫里到底有宫里的规矩。你刚成亲,这宫里也没几个认识的人,若在毓庆宫呆着无聊了便来景仁宫坐坐,左右我在这宫里除了带孩子也没别的事。”
“不过你也别急着孩子的事,我知道你们刚成亲的新娘子都有这个压力,这个你得听姨母的,放宽心什么也不要想,要知道心思越重精神越紧张越不容易坐胎,而且母亲身体不好也生不出健康的孩子,所以你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熟悉这宫里的环境,然后好吃好睡好好调理自己的身子,缘份到了孩子自然水到渠成来了,至于太子那边,这些道理他也知道,而且他只想要一个健康的嫡长子,所以你更不用担心那两个侍妾先你一步生下儿子。”大阿哥大婚六年连生四胎女儿,康熙的嫡长孙还没有出生呢,大阿哥现在定然是憋着气想要生个嫡子出来,太子也不可能不急,只是大家都没有说出来罢了,相信瓜尔佳氏自己心里也知道这点,所以如芳才要特意开导一番。其实她说这番看似劝慰的话,何尝不是盼着太子能早一天有嫡子?
喝了杯茶水,见新媳妇仍是一副洗耳恭听的郑重,如芳继续缓缓道:“知道你新媳妇脸皮薄,我就不说这些了,你刚嫁进来首要就是熟悉新环境,宫里的人你以后也会慢慢结识,久了也就知道各人的性子了,不过会与你有交集的也就那么几个,没有特别不好相处的,你以后就知道了,太子今儿既然带你来了我这里,我便给你说道说道,太后娘娘最是宽厚慈和,看着万事不理心思却豁达通透,很是值得我们尊敬学习,你若得闲了便多到她老人家身边尽尽孝心,心里别想其他,就当太后娘娘是你自然玛嬷孝顺,她老人家什么都看得明白。”而这些年宫里从没少过那些自作聪明的人,带着各自的目的到老太太面前奉承讨好,很快便在这宫里或如过眼云烟,或是沦为永远的布景板。
“记住,时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真心。”收回飘乎的思绪笑了笑,沉吟片刻如芳又继续道:“延禧宫贵妃这两年身子不大康健,你要注意时常谴人过去问候,启祥宫悫妃刚入宫时还时常来景仁宫,但是自封妃后成为一宫主位,因离得远了便减少了往来,钟粹宫宜妃满洲大族出身,性子直爽处事精干,膝下三子,圣宠多年不减;永和宫德嫔和敏贵人章佳氏膝下皆是儿女双全,在皇上面前说得上话,德嫔娘娘虽出身不高,却是个聪明人,儿子年幼,女儿又多,只一心守着儿女过日子。敏贵人位份虽不高,生养的三个儿女却是好的,只是我瞧着除了十三阿哥,敏贵人和十二、十四两位小公主身子都过于娇弱了些,以前太子不太方便,如今你代太子多加照顾着几个弟妹,也不枉他们叫你一声二嫂。”章佳氏似乎也没几年寿险数了,她的两个女儿更是嫁到蒙古没几年就没了,固然是因为温室花朵无法适应大漠的风沙,却也与她们的身体底子不无关系。自己这几年不在宫里,与章佳氏没多少交情,这个人情还是让太子妃去做吧。其实生母位份低外家不显的皇子公主,太子完全可以慢慢拉拢,这是双赢结果。
“多谢姨母提点,淑敏记下了。”别看太子妃一直没开口,她其实正在心里消化如芳的话,尽量不漏掉一点有用的信息,末了满是感激冲对方腼腆一笑:“让姨母受累了,姨母先喝杯茶好好歇歇,以后时间还长,咱们娘俩有的是时间说话。”
“咱们娘俩?你倒是个实心眼的孩子,虽然不大合规矩,可是姨母很高兴多了你这个家人。”笑着摇了摇头,如芳不知道历史上的太子妃是个什么性子,不过自己眼前这个娇憨真诚却又不失稳重聪慧的太子妃实在很不错,太子如今也没有被康熙宠坏,仁孝皇后的一腔慈母之心更让他学会了反省和珍惜,如今是个很正派的有为青年,相信小夫妻两个应该会处得很好。
接着瓜尔佳氏因着赠药的事郑重跟如芳道了谢,话题便扯到了太子妃的娘家,聊起自家的事和兄弟姐妹们,新娘子自然兴致更好,还是太子带着两个双胞胎出现,才打断两个女人的谈兴,想着新婚夫妻最需要多些时间相处磨合,如芳便早早打发二人回了毓庆宫。
晚上康熙果然来了景仁宫,而且不出如芳所料问起新婚小夫妻的事儿,如芳也笑着叹道:“到底是皇上的眼光好,选秀时只觉小姑娘规矩极好,如今真成了一家人,才发现这孩子不但待人真诚,沉稳端庄中也不失活泼俏皮,定然会与太子处得很好。”
“你放心,朕也不会亏待了老四老五他们,定给他们挑个合心意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最宝贝的儿子终于大婚了,自己亲自挑的儿媳妇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康熙更是觉得浑身舒畅痛快无比。
“臣妾代斌哥儿贤哥儿谢皇上恩典。”如芳突然冲着正自我感觉良好的康熙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她很是好心好意提醒道:“皇上话中的意思难道不是说斌哥儿贤哥儿可以提前相看未来福晋?”
“你倒是很会曲解朕的话?”微一惊愕,想起以前如芳无数的唠叨,康熙也没好气斥道:“放心,朕如你的意,行了吧?”真不懂这个女人的执着,自古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偏她总想着让孩子提前见上一面——见过这一面就能了解对方的品性了?小孩子家家的能看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