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乐不思蜀(1 / 1)
乡下天黑得早,外婆习惯早睡早起,晚饭后,冲了凉,蓝夕便也早早睡了。
第二天,蓝夕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这一觉睡得好沉。
“夕儿起来了,怎么不多睡一会,还早着呢。”外婆正在厨房里张罗着早餐。
“醒了就睡不着,睡得好舒服呀,在做什么早餐呢?我来做吧,您休息一下。”
“不用不用,我做习惯了,你上班辛苦,回来就好好休息休息。”
“外婆,您年纪大了更应该好好休息,做饭的事情就交给我吧,不然我不吃。”蓝夕有点耍赖地说,她知道,不这样的话外婆肯定不让她做。
“你这丫头。好吧,粥已经煮开了,猪肝、粉肠、瘦肉刚放下去,煮两三分钟你再放青菜粒下去,放点盐就好了。这猪肉是张大爷家的,自己供养的,没有喂一粒饲料,吃得都是米饭和青菜,味道可鲜甜了。”
“是嘛,那我呆会要多吃两碗,呵呵。”
“吃吧,这么瘦要多吃点。”外婆脸上笑开了花。
“张大爷知道你回来了,高兴得不得了。他看着你长大,打小就疼你,今天一大早就送了这些过来,还有一些打好的猪肉馅,都是手工打的,用锤鞭打的肉,特别爽,做豆腐丸正好。吃完早饭我去市集买点豆腐皮回来,我们中午做豆腐丸吃。”
“我最喜欢吃家乡的酿豆腐丸了,好久没有吃了,一想到就垂涎三尺。”蓝夕开心地说。
在循州城,想要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当地人一定会向你介绍:循州酿豆腐丸。
循州豆腐丸曾一度失传。在饮食中,循州人似乎对“酿文化”情有独钟,各类酿食多达20种,酿豆腐丸、酿豆腐、酿茄子、酿香菇等,还有酿田螺、卷E。他们所取原料并非山珍海味,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肉类和瓜果,让人不得不赞叹当地人的手艺精巧。
循州城的饮食文化如此丰富,得益于该镇深厚的历史沉积。据说,循州城的“酿文化”正是当时赵佗率军南下后,从中原人包饺子习俗中演变而来的。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循州城不少习俗发生了变化,豆腐丸也一度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当地生产制作豆腐丸才重新兴起,成为当地的一个招牌小吃。
而今的循州城,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酿豆腐丸,在循州城街上,专门经营生产制作豆腐丸的餐馆就有十多家。在循州城,豆腐丸做得最好的要数润德酒家。该酒家的黄老板是改革开放后最先开始加工制作豆腐丸的,据黄老板介绍,1976年,他和一个姓戴的人合伙开酒家,戴师傅做出的酿豆腐丸芳香四溢,爽口脆滑,吸引了众多食客捧场。虽然戴师傅已故多年,但酿豆腐丸的工艺也传了下来,久而久之,豆腐丸声名鹊起,逐渐成为循州城的一道特色小吃。
刚吃过早饭,千文过来了,手里提着一袋豆腐皮和两个刚从菜地里拔的白萝卜,一进门便叫:“外婆好。”
外婆一看到千文就喜笑颜开:“千文来了。”
千文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张大爷早上送了猪肉馅过来,我猜外婆肯定要酿豆腐丸的,就送了豆腐皮和白萝卜过来了。”
“你这孩子,心总是这么细。”
千文径自把东西拿进了厨房,蓝夕看见千文有些意外:“你今天不用上课吗?怎么有空过来?”。
“上午没课,下午才有,需要帮忙吗?”
蓝夕没回过神:“帮什么忙?”
“酿豆腐丸啊,我手艺可是不错的,不信你问外婆。”
外婆接过话说:“千文手艺真是不错,人长得好,有文化,脾性也好,谁要嫁了给他,那福气可大了去了。”
千文笑笑不语,蓝夕边洗萝卜边说:“那你就帮忙做吧,正好展示一下你的手艺,我今天有口福了。”
外婆看了看千文,又看了看蓝夕,心思转了几转,笑道:“真想吃,不愁没有口福。千文呐,别怪外婆多嘴,你现在可有女朋友了?”
千文说:“没有呢。”
外婆眼睛亮了一下:“我家夕儿也没有男朋友,你觉得夕儿怎么样?”
蓝夕不悦了,假装生气:“外婆,有您这么问的吗?也不怕人家笑话。”
“怕什么!这里又没有外人。”外婆不以为然。
“您还真不把他当外人啊。”
千文依旧笑而不语,他话本就不多,这会更不知说什么了。
蓝夕走到外婆面前,搂住她肩膀说:“您呢,还是少操这份心吧,您刚才不是说要打点井水来做饭吗?我去打。”
“嗯,磨豆腐、做饭煮菜要井水才好吃。”外婆笑着说。
千文说:“我去打水吧。”说完便提着桶去了。
两个小时后,酿豆腐丸、酿香菇、酿茄子、还有椒盐小河虾、油淋菜心便做好了。
蓝夕拿起筷子,迫不及待的样子:“我先尝一个酿香菇。”说着,一个香菇已入口。
“嗯,味道不错,自己动手做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蓝夕不停地点头。
“慢慢吃,喜欢吃外婆天天给你做。”外婆笑得慈祥。
“你试试这小河虾,味道很不错,又香又清甜。”千文说。
蓝夕夹了一个放进嘴里轻轻嚼,口齿不清地说:“嗯,好吃,好久没吃过家乡的河虾了,还是以前那个味道。千文,记得小时候你们几个男孩子经常去河里捞河虾,还有摸石螺。”
千文也夹了一个放进嘴里:“是那个味,我也好多年没有吃过了。”
“好吃就吃多点,这河虾也是张大爷送过来的,还有这酿茄子,外婆知道你爱吃,多做了一些,千文也多吃点。”外婆自己没有吃,一个劲的叫蓝夕和千文吃,脸上笑意盈盈。
千文吃得快,没几下就说饱了,他放下碗筷:“外婆,蓝夕,你们慢慢吃,我吃饱了。下午还有课,我得赶回学校去,我先走了。”
“这么急?那你路上小心点。”蓝夕边吃边说。
“千文啊,你都没吃多少,吃饱点再去学校不迟,吃个饭的时间都这么赶。”外婆看到千文站起来,心疼地说。
“真的饱了,我走了,外婆再见。”千文挥了挥手说。
蓝夕每天在家陪外婆说说话,或一起动手做点家乡的特色菜和小吃,或去集市走走,日子过得快乐而充实,好像又回到了懵懂的年少时代。
眼前的一些事一些人渐渐远了模糊了,只是每当夜幕降临,每当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呆着的时候,以为已经远去,以为已经模糊的身影又渐渐地清晰起来。
蓝夕望着窗外许久,窗外繁星点点,远处有狗叫声传来,乡村的夜宁静安祥,蓝夕放下窗帘上床睡了。
一个礼拜很快就过去了,这天,蓝夕一大早起来,吃了早餐便跟千文去了学校。蓝夕见过校长,事情便定了下来,因为只教绘画一门课程,每天只上两节课,倒也不忙。
这天,蓝夕刚上完课回到家,子云来电话了,蓝夕还没有开口,子云就噼里啪啦地说:“蓝夕,你最近跑哪去了?到处找不到你,我都急死了,算你有良心,还记得我今天生日。”
“我在乡下给学生们上课呢,礼物收到了吗?喜欢吗?”蓝夕问。
“太喜欢了。第一次收到油画,而且是我自己的画像,我比照了一下,大小、高矮竟跟我真人一样呢,不过画得比我本人漂亮多了。等等,你刚才说在给学生上课?上什么课?”子云有些慢半拍。
“绘画课,刚下课回到家。”
“你不是在上班吗?怎么跑去给学生上课了?你该不会是回了老家吧?我看你寄的包裹上面盖的邮戳是循州城,还有电话号码也是那里的?”子云反应过来,一下子又大叫起来:“你该不会是辞职回乡下教书,以后都不回来了吧?”
一旁的青玉和子扬听了子云的话也是一惊,尤其是子扬,他抢过子云的电话问:“蓝夕,你什么时候回去的?真的不回来了吗?”
蓝夕一听是子扬,也有些意外:“子扬?你也在?我只是休长假,刚好学校需要一个临时的代课老师,我闲着无事,就答应暂时代几个月课。”
“原来是这样,还以为你真不打算回来了呢。今天子云生日,青玉也来了,你等等,青玉有话跟你说。”子扬松了一口气。
青玉示意子扬把电话给她,子扬将电话递给青玉,青玉说:“蓝夕,我们都想你呢,你倒好,一声不响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了。怎么样?乡下的日子过得开心充实吗?”
蓝夕笑了:“开心极了!这里的山美、水美、人也美,兴致一来还可以租条渡船顺江而下,沿途看风景如画,最重要的是这里有‘美食的俘虏’,我现在真成了它的俘虏了。”
“‘美食的俘虏’?动画片吗?”青玉好奇地问。
“不是,是这里的一间酒家,专做我们家乡的特色菜,不是什么山珍海味,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肉类和瓜果,很合我的胃口,回来一个多月,和千文去吃了八次,我都快成胖子了。”
“千文?千文又是谁?真有这么美这么好?你这么一说,我都有点想去了。”青玉好奇极了。
“千文是我儿时的伙伴,也是我的同学,现在还是我同事呢,就是他叫我来学校代课的。外面的大都市他不呆,偏说喜欢这里的江水,喜欢这里的渡船,喜欢这里的老塔,喜欢这里的古镇,喜欢这里的一切,所以就回来了。”
“美景、美食、还有美男,看来你是乐不思蜀了。”青玉忍不住打趣道。
子云听到好玩好吃眼睛一亮,马上接过话说:“青玉,我来问问。”
青玉取笑道:“看来不等你乐不思蜀,子云就已经垂涎欲滴了。”
子云拿过电话,按了免提,对着话筒大声说:“蓝夕,你刚刚说什么‘美食的俘虏’?要知道,美食的杀伤力是无敌的。正好,我还准备休假去旅行呢,干脆去你那里旅行好了,怎么样”
“无限欢迎!只要你来,管吃管住,什么时候来?”
子云大喜过望,连忙说:“今天是周二,我这周五出发怎么样?”
“蓝夕,我也去我也去,我要请长假。哼!工作这么久了也没放过一个长假。”青玉忍不住抱怨说。
蓝夕打趣道:“你老板不是正好在旁边吗?他敢不放你假你就辞职不干,看他怕不怕。”
不等青玉答话,子扬在一旁接过话说:“OK!都放假,一起去。”
子云听了高兴得跳起来:“太好了,我们仨,加上蓝夕四个人又可以像从前一样一起玩喽,太开心了。”
青玉有些担心:“我们三个都休假了,那公司……”
子扬笑笑说:“你是我助理,我休假了你在公司也没什么事情可做,子云原本就是可有可无的,放心,误不了事。”
子云听了不高兴了,眉头皱得可紧了:“哥,有你这么说自己妹妹的吗?我可是你的亲妹妹,什么叫可有可无?我在公司一天忙到晚,是一个非常敬业的好员工。”
子扬大笑:“你是一天忙到晚,忙着吃忙着玩,我向来公私分明,亲妹妹也一样。要不是你吵着非要去公司,你认为你还能在我眼皮底下呆着吗?”
“你?”子云气得说不出话来,不过事实也差不多像子扬说得那样,她有些理亏,只好生闷气。
青玉看看情况不妙,赶紧说:“两兄妹就喜欢斗嘴,不斗嘴嘴痒是吧。好了,事情就这么说定了,蓝夕,我们过两天见。”
“好,我等你们,拜。”蓝夕挂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