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蓝夕回乡下(1 / 1)
再次踏上这艘船已经相隔多年,如今它显得比以前更残旧了,船上坐着三五个人,一边聊天一边谈论着天气。
江雨霏霏江草齐,天空灰蒙蒙的,雨后的江上弥漫着一层水雾,岸上几垅绿油油的菜田连着一大片青青的草地。
蓝夕站在甲板上,风吹起了长发,虽有些凉意,却觉思绪更清,顿感心旷神怡。蓝夕真恨不得此时手中有画笔,用画笔留住这般良辰美景。又恨不得自己是个诗人,用诗词歌赋抒发内心的无限感慨。想无拘无束大声呐喊,却怕旁人笑说哪里来了个疯子,更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蓝夕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想到快要见到外婆,心里有些激动和内疚,往年都是妈妈回来看望外婆,或将外婆从老家接回去住,蓝夕这几年却很少回来。
船上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小孩,大都是些陌生的面孔,等到上满一船人,船终于启动了。
“蓝夕?你什么时候回来的?”突然,一个声音在蓝夕耳边响起。
蓝夕扭头一看,也是意外加惊喜:“千文!是你?你怎么也在船上?我刚回来。”
“我到对岸买点东西,多年没见,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你。”千文和蓝夕从小是邻居,小学六年都是同班,还同过桌呢,此番见了面自然是倍感惊喜和亲切。
千文打量着蓝夕,一袭淡紫色、长及脚踝的连衣裙,及腰长发随风飘扬,清澈的眼睛笑意盈盈,手上拉着一个银白色拉杆式皮箱和一把油纸伞。
“昨天见到你外婆还说起你,好多年没回来了吧,你这次回来准备住多久呢?”
“大概呆四五个月吧,公司放长假,正好回来陪陪她老人家,你呢?”蓝夕看着千文,他比以前高了,成熟了,斯斯文文的脸上挂着一副黑边眼镜,脸上挂着温和的笑。
“我回来两年多了,不走了,就呆在这个小镇上,陪着孩子们,挺好的。”
蓝夕瞪大眼睛,满脸诧异:“孩子们?你都有孩子了?”
千文依然是温和的笑:“不是我的孩子,是学校里的孩子,我回来教书。”
“回来教书?大家都拼了命的往外跑,你却从外面跑回来。千文,我很佩服你,凭你的能力,这里有你,孩子们真的很幸运。”
千文被蓝夕说得有点不好意思:“我没有你说得这么伟大,我只是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江水,喜欢这里的渡船,喜欢这里的老塔,喜欢这里的古镇,喜欢这里的一切,所以就回来了。”
“‘喜欢’两个字说得好,我也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一切。”蓝夕看着悠悠的江水说。
千文看着蓝夕,很认真地说:“既然喜欢这里就不要走了,我记得你在学校是学画画的,正好我们学校缺个绘画老师,要不你也留下来,我们一起教孩子们?”
“学校没有老师吗?我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呢。”
“原是有的,她要辞职了,而且这几个月在休产假,一时半会还没找到合适的老师。放心,只要你愿意来,学校那边我去做工作,教师证可以考,只是没有拿到证之前可能要义务教学哦,你愿意吗?”
蓝夕想了一下说:“我回来之前答应过我的上司,休完假就回公司的,留下来是不可能的了,不过五个月的长假,或者可以考虑义务代课?可以吗?”
千文高兴极了:“求之不得!不过你刚回来,还是先好好陪外婆几天,我明天跟学校沟通一番再来回复你。”
“好,就这样说定了。”
说话间,渡船靠岸了,千文挥挥手:“我先回学校了,你路上小心,再见!”
“再见!”
蓝夕下了船,走在那条古老的巷子里,少时上学的记忆在脑海里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两旁的房子大都已经很破旧了,墙上斑斑驳驳,楼上的木栏杆扶手也显得枯哑不堪,仿佛一碰就会倒。也有一些新建的楼房,屋前种满了花花草草,花团锦簇有些还漫延到了房顶,颇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味道。家家户户的大门还贴着去年贴的红色对联,整条巷子显得古老而充满了喜庆的色彩。
蓝夕穿过巷子,沿着一条蜿蜒小路一直走。不知是今年的雨水充足还是其他什么缘故,路旁的小河又有了潺潺的流水声。她看见了那棵久违的梧桐树,应该有二十多年寿命了吧?或许更长一些?从她有记忆开始这棵梧桐树就一直存在,现在正是梧桐花开的季节,青绿色的叶子,开着淡紫色的花,花萼细长向外卷曲着,裹着淡黄色的软毛,枝杆壮直,远看像一把张开的绿色大伞。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蓝夕年幼时,总听到村子里的长者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可是从来没有人看见凤凰曾来过。
“凤凰涅磐,浴火重生。”蓝夕儿时在书本上看见过凤凰的样子,全身金灿灿闪着耀眼的光芒,据说凤凰死后周身会燃起熊熊的大火,凤凰便在烈火中获得重生,生生不息,生命不止。
“哟,蓝夕回来了。”碧兰婶子正在井边打水,看见蓝夕便停下动作,热情地打招呼。
“婶子您好,我刚回来,还没到家呢,您在打水呀。”蓝夕停下脚步,笑意盈盈。
“嗯,上午跟你外婆聊天时还说起你呢,你很多年没有回来了吧,她可想你了。”碧兰婶子一向热心肠。
“多谢婶子关心,亏了您常陪她老人家谈谈心聊聊天。我先回家了,您忙。”蓝夕客气地道谢。
院子前的那棵铁树长得高过人头了,却依然没有开花。柴屝半掩,蓝夕推门正要进去,邻家珍嫂子碰巧在院子前经过,看见蓝夕停下来说:“蓝夕回来了,你外婆还在菜地里没回来呢,她说摘几棵青菜回来做饭。”
“嫂子好。”蓝夕微笑着打招呼。
珍嫂子热情地说:“你外婆不知道你今天回来吧?我估摸着她摘的青菜不够吃,刚好我这里有丝瓜和苦瓜,刚摘的,新鲜着呢,你拿一些去吧。”说着珍嫂子就到了蓝夕面前。
珍嫂子手里提着一个竹篮子,篮子里有丝瓜、苦瓜和菜心,瓜端还带着黄色的小花。
珍嫂子笑着说:“你自己挑,喜欢什么就拿去吧。”
蓝夕说:“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嫂子好意,真的不用了。”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又不是买来的,都是自家种的,菜园子里还多着呢,平时吃不完也是送乡里乡亲的。”珍嫂子边说边进屋,不等蓝夕开口便将篮子里的丝瓜、苦瓜、菜心统统拿出来放在客厅的一张木桌子上,一会功夫已拿了半篮子瓜菜。
蓝夕赶忙握住她的手说:“够了,珍嫂子,真的够了,吃不完也是浪费。”
珍嫂子这才停下,满意地说:“自己人客气什么,想吃什么菜自己去菜园子里摘,千万不要客气。”
蓝夕非常感动,点着头说:“好的,谢谢嫂子。”
“那我回去了。”珍嫂子提着剩下的半篮子瓜菜开心地走了。
蓝夕放下行李,喝了一杯温开水,正准备去菜园里看看,外婆回来了,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子,看见蓝夕,许是太意外太惊喜了,竟怔住了。
蓝夕上前紧紧抱住她:“外婆,我回来了,好想你。”
外婆回过神来,笑着流着泪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蓝夕松开手,掏出手绢替外婆轻轻擦干眼泪,自己眼眶也有些湿润了:“您一个人在乡下,我和妈妈总不放心,您又住不惯大城市,终究是两地牵挂。”
外婆放下手中的菜篮子,拉着蓝夕的手,仔细端详:“清瘦了一些。是不是工作太辛苦了?要注意休息,吃多点饭。你们不用担心我,我在这里挺好的,乡里乡亲左邻右舍的都很照顾我,有什么吃的用的都会想到我,给我送过来一些。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哪里都不想去了。你妈妈呢?她知道你回来吗?”
蓝夕心疼地说:“我知道您怕我和妈妈担心,每次打电话都说很好,现在我回来了,暂时不走了,公司放我五个月长假,妈妈知道我回来,她说她今年春节回来就不走了,要在这里陪您。”
听了蓝夕的话,外婆的眼泪又止不住的流,她边擦眼泪边点头:“好!好!好!你们都很好,很孝顺,我很欣慰。你刚到家累了吧,快坐下,我给你盛点绿豆糖水,上午煲的,你不喜欢吃凉的东西,我去热一下。”
“不用了,我不饿,您不用忙。”
“喝点绿豆水好,清热解火,你坐一下,马上就好。”外婆说着便进厨房了。
蓝夕也跟着进厨房,外婆往灶里塞了些干柴,点着火。
“外婆,怎么还烧柴呢?不是有煤气罩吗?煤气多方便。”
“柴火烧得好吃,这些柴呀,都是平时邻里乡亲给送过来的,镇上也有卖,打电话叫人送过来就是了,不贵,五元钱一担。”
刚点着的柴火有些冒烟,外婆怕蓝夕呛到了,叫她出去客厅。“这里有烟,怕呛着,你的衣服容易脏,快点出去吧。”蓝夕拗不过,便出去了。
一会外婆就端着一碗绿豆水出来了,自家种的豆子用柴米熬得就是好吃,蓝夕一下子吃了两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