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淑女之谋 > 2 第一章

2 第一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他的夫人是古人 我在时光的长河里爱你 愿景 [花宫真BG]生存游戏 二十四孝相公 心甘情愿 同颜美人 [七五同人]与猫共舞 豪门绯闻:总裁的秘密恋人 如果爱情没有眼泪

——死神就站在生命终点。你年复一年地作

出牺牲,最后有所放弃。这不会感觉很可悲吧?

(德)赫尔曼•黑塞

前面提到老胜的书已经脱稿。刘胡明正在帮他爱人卢霞为她的老师在打印。可他一眼瞥见引子中的最后词句“将这本书写出来,老朽的这辈子也就差不多了”。这使刘胡明心里打了个激凌。他再往下看,作者竟像早已有预感一样,在按这个意思往下说,“我看着自己一天天老去,变得特别眷恋故土。我觉得故乡就是我的天堂。可是,人不会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天死去,又不知道会如何死去。可我料不到这一天会来得那么快,会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不过,我早已知道自己的病已很重。上厕所也得两个人扶着,坐在马桶上也坚持不久,站起来两条腿也不能支持站立,整个人都在打颤。那状况就像是抽羊角疯。只不过抽羊角疯的人口吐白沫人事不知。我头脑则很清醒。可我总觉得一个人要是得了抽颤,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因此,对还要做一点事的人内心就会觉得,抽颤要比疼痛难受多了……”

“我记得类似抽颤这种病,有一位欧洲女子就要求安乐死,好像是个荷兰女子。她给荷兰女王写了一封信,说了自己生不如死的一天,那情形不外就是伴着疼痛的抽颤。这例子应该是能说明白一点事情的……”

“我的病已够我家里人担心了。因此,像忌讳或是没有适当的机会跟我谈后事。为此,我的学生在我要住院前问我,老师,还有什么事要交待吗?我跟学生说,电脑里除了教育文档,看看还有什么有必要重视的文档?学生查了查,说有一个文件名是“天堂的回忆”的文档。我记得那是在2012年,以家乡为题材写的一个长篇。未料到一脱稿就病倒了……”

从上述文字,刘胡明不仅明白卢霞为什么要赶着打印这部书稿,还勾起了他在攻读新闻硕士时,一位外国访问学者说的一段话。他说,对于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除了疾病以外若还有其他可致死的原因,你就得特别予以关注。刘胡明虽不直接认识卢霞的老师,但他从打印的书稿知道,卢霞还要把这书稿作为现在流行“非虚构写作”的作品投出去。她还查到在北京设有“非虚构写作”征集和评审办公室。他想,书稿从评审到出版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加上卢霞还会不断要求他参与这事,他会认识老先生的。卢霞还说“天堂的回忆”只是个文件名。老师脱稿时连个题目也没有,并且老师还未看过一遍呢。他建议可以先申报评审,同时打印一份供老师住院时读一遍。后来,他与卢霞除了给“非虚构写作”评审办公室寄去一份,还给老师送去了一份打印稿。可是,怎么也料不到“天堂的回忆”这一部书稿会有如此厄运。最后,这部书稿竟然在去医院的路上遗失。从而演变成遗失了书稿“故乡的天堂”以后,漫长而又漫长的痛苦回忆 ……

卢霞想,本来老师住院,只要叫一辆救护车就什么事也没有。但老师不想因为住院闹得四邻不安。但老师自己又不能行走,必得用担架抬。老师也不知家里向那个卫生室借了一副担架,同时也借用了卫生室的车。出门时,老师就把那份打印稿枕在头下。未料到担架上下台阶时,一头高一头低,那份打印稿不知什么时候已从枕下滑了出去。可卫生室的那辆车是一辆破车,那一份打印稿一定是先掉到车厢里。然后,不知是分成好几叠,还是一页一页从车厢的破洞里掉到了地上。啊,那车外是一种什么景象?

天哪,如果是一页页掉到地上,车开动时一颠簸,再被风一吹,岂不像撒一张一张纸片儿?只有送葬撒纸钱,才会有如此飞舞的纸片儿啊!

他不愿多想,掉了打印稿可以另外再打印。他到了医院后,要想也没时间多想。因为一到医院就遇到了麻烦。由此没空去想别的事。他因为要找护工(陪人),这对于他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因为医院是有人在等待着病人家属雇用的。可是,老胜的奇特病症,使得谁也不愿意照顾这么一个病人。原因是他人高马大,另外是上厕所得两个人搀扶,更甚的是他要从病床坐起或站起,由于他总在抽颤,所以得面对面抱才能坐起和站起。而护工又都是女工,谁愿意与一个病人天天拥抱?当然,这可能得雇两个护工,或者用一人也得加钱。在老胜的家属筹躇不定时,有一位年轻的女护工走了过来。

现实真有勇者,这一位年轻的女护工终于来应战了。她身体很棒,体力也不错,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个山里人。后来才知道她是来自离南宁很远很远的铁路线上的一个山村的山妹子。她做护工虽已经好几年了,但还保持山里人耿直开朗的个性。她好像很理解老师的难处,而且看到老师严重的病情后并不退缩。她一个箭步过来,面对面就把老师抱了起来。然后,也对老胜的家人说,我姓何,就叫我小何吧。以后就由我照顾他。因为她以实际行动来说话,老胜的家人也就同意了。不过,老胜等家里人办好住院手续回去后问小何,小何,你不讲价钱,那么大方。你讲老实话,你害不害怕我的病?

小何笑了笑说,我讲你可能不相信。你的病是被人赌咒而得的。只要找到那个赌咒你的人,解释清楚自己的事。他们放弃赌咒,你的病就好了。

老胜的家人走后,卢霞还在场。她见老师一点也不怪小何的耿直,好像还觉得小何能把内心想的说出来就很可爱。刘胡明听卢霞说完老师找护工的过程,以及护工小何说赌咒的事。他相信老师一定不相信赌咒。不过,刘胡明还是觉得真有必要跟踪一下,以求证那位外国访问学者说的话。他觉得尽管卢霞老师的健康状况在当前是如此糟糕。可以说那个赌咒人的人,企图通过赌咒达到自己的目的,那是绝无可能的。但凭人被赌咒这件事,谁知道了却不可能内心不受影响。甚至,这种神秘文化通过人的心理也会起作用,也会致死一个人。刘胡明想,真的,很有必要跟踪跟踪。但他没有将自己的打算跟卢霞去说。他明白妻子对老胜的感情,完全超越了一般的师生之情。

刘胡明知道卢霞的老师在年前曾返回家乡一趟。刘胡明便觉得不用问,老师返乡就是为了那部书稿,并且刘胡明在打印时,的的确确看到在书稿中,有涉及生态的不少文字。特别是有关家乡生态蜕变的严重事件。不过,说老师为了生态,这次返乡找了不少人是可能的。但刘胡明也知道老师有腿疾,难道走不了路的人,也会遭遇不少的事?对此,刘胡明就是弄不明白。

不过,卢霞经常提到,老师是一个耿直的人。若要揭示家乡的生态有问题也会当面说,那当然也可能得罪人。所以为了生态,老师说不定每找一个人,都有可能要遭遇赌咒。卢霞对此也变得含含糊糊,没一个确定的说法。她说,反正生态的事是顶大事,但老师老家的房事也不小。据卢霞说,老师老家的房,虽然没有足足居住够50年,但这房在老师手上已足足有50年。可是,老师在老家的房,却是说没就没了。老师返乡是要找与自己的事相关的人,可那些当事人就像是被大风吹走了一样,一个也找不到了。按这种说法,颇是有些神秘。可是,事情毕竟已有50年了。老师甚至还不住地叨叨说,50年前未办好的事,若如今不再办好就会成悲剧,真的会成悲剧。

为此,老师所写的那些有关天堂的文字,就是为了上述事情而立的题。可以说,老师是流着泪写完那些文字的。有关这部书稿,那是老师对于故乡的回忆。因为老师是一个孤儿,无论在什么年代,一个孤儿不夭折能长大。当然离不开故乡人民的照顾,老师何以说故乡是天堂,那是有他的道理的。

卢霞说,老师这次回乡,虽说遭遇了很多事。可事实上他没有真正去接触这些事。因当时老师患有严重的腿疾,只是托人找了一些关系人,其中主要是我儿时的伙伴。但老师所以要带病回乡,不只是为了一份房产。为此,他才带病和拖着一条瘸腿回去。说得更确切些,这次老师回乡,他只在城里住了一夜。但倒是会见了不少人。可是,他回来却是空空如也一事无成。

按事实说,老师为何不回到村里走走,他自己有病是一个方面,最主要还是他要找的人,就是那些与事情相关的当事人大多已过世,就是没有过世的也不再住在村里。他们有的是跟着儿女住在外地,有的则是一个人到外地就医,所以谁也找不到。因此,老师对人和事都有被大风吹走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好受的,可以说50年前的事真是恍若隔世。

可老师因为不回村,后来大为后悔。因为这次不回去就再也回不去了。

按老师的回忆,村里老一辈的领导,包括贫协和大队党支部的老一辈,老师退休后就再也找不到了。但老师对于关怀孤儿的党政领导,老师是特别有感情的。因为现在谁再也不知道原来的历史。老师想找人诉说自己童年的遭遇也不可能了。但是,后来才明白,他要说清楚以前的事也真没那么容易,并且事情要是再拖下去,恐怕自己也将要加入被大风吹走的行列了。对于那些后生小辈,是不会了解家乡以前是个什么样子,那是不容易弄不明白的。

他想,好得自己还健在,应该将家乡的一段难忘的生活详细记录下来。这就是他要以家乡为题材写下的那一个长篇,关于故乡天堂的回忆。

当时,老师觉得在他内心中,故乡就是美丽的天堂,也是扶持他前行的最大的依靠和人脉。那就是村里的老一辈领导,也包括当时的“四清”工作队。因为在“四清”工作队进村前,他唯一安身立命的房,已被他卧病在床的父亲卖掉了。但在“四清”期间,村里的红砖厂厂长(就是买他那间房的人)因为贪污必须退赔,他将那间房同样退了出来。村里的领导和“四清”工作队,从扶持孤儿成长出发,将这间房派给了他。老师大概是因为得了这间房,有了立身之地而变得激情勃发,从而老师的独创精神倍加激增。他为村里的文艺宣传队创编了不少节目在市、县演出。因此,老师不久就调进了玉市人民武装部编写组,以后又调进学校当教师。然后,又调进了行署教育局任教育学会秘书。可说是升迁之后还有升迁。对这些卢霞颇有所闻。

不过,卢霞一直在琢磨,这所谓的“故乡天堂”,自然应包括对乡土的人文感受。老师的故乡不仅土地肥美,也是鱼米水果之乡。故乡的人和故乡的风物,留给老师太深的印象了。比如说,村里的文艺宣传队,不少人就是老师儿时的伙伴(其中,自然也有耳鬓厮磨的孤儿伙伴)。这个文艺宣传队每一次到外地演出,出发的队伍就是长长的一列自行车载人车队。因为,那时到外地演出还不可能坐上汽车,每个人都得骑自行车。当然,玉市也有一个别称,叫做“自行车王国”。另外,所谓载人的车队,就是整个一列自行车队伍,每一辆车都载着人,不管是蹬车的还是坐在车后架的,谁都是穿着演出服,并且每个人的肩上,不是扛着锣鼓钹,就是扛着大刀长矛等演出道具。但是,每个人都是有说有笑,可以说那是很快乐很幸福的一群姑娘小伙。老师对于那些日子实在太难忘了。那是对活力四射的青春年华的回忆。

那一年,正遇上中苏边境在珍宝岛发生冲突,国家号召全国各地要支援珍宝岛。老师就根据抗日期间,在村活跃的大刀队的事迹,编了表演剧《红心寄给珍宝岛》。后来这个表演剧,成了宣传队的传统保留节目,宣传队一直从乡、镇(县)演到地区一级,后来还参加了整个地区的文艺汇演。

还有,老师的故乡是一个美丽的江河环抱的村庄。在县城很多人只知道这个村庄是个果乡,有柑果、有橙果,也有蕃桃。谁要是站在县城的北门,或者天心路的北端就能看到云蒸霞蔚的果园。但解放初就出了一件大事,本村有一妇女,在果圳边两尺八深的松土里种萝卜,她竟然培育出了大萝卜。这些萝卜普遍都有十斤左右,最大一个萝卜竟然是三十多斤的大萝卜。因此,她不但获得了当年的县劳模,还得到县政府奖励了一匹高大的大白马。

如今人们还特别记得,劳模颁奖的那一天。这位妇女胸前戴着大红花,后面有两个大汉,抬着那个拖着长长萝卜缨子的大萝卜,烧着鞭炮游街的自豪样子。这位妇女就这样改变了县城里的人,认为果乡只产果的老观念。这是在农耕时代,对江村的一大贡献。这个果乡,除了水果还给县城供应蔬菜。

由此,城里人常常远眺江村形胜。因为江村有一位全省闻名的田园诗人(如今则是全自治区闻名的田园诗人),这位诗人是这样描写村里形胜的:“ 酾江古渡得村名,后枕青山面向城。□境潆洄双涧合,飞虹蜿蜒两桥横。百年松树参天秀,六月荷花绕舍清。几座楼台深竹里,咿唔常有读书声。”

这位诗人的诗集,如今是珍藏在桂林图书馆的《酾江诗草》(上、下卷合订本)。因为这首诗是从诗集影印本来,所以诗中有些字字迹不清,故暂以□代替待后再补上的字。其实,这诗集还有不少描写江村形胜的好诗。

当然,这所谓故乡天堂,也有沐浴党恩的感觉。这是扶持一个孤儿成长的最大人脉,也是贯串老师这个长篇始终的重要人物。可惜这些老同志已经离世。这些老同志的事迹,会在以后情节发展中以精彩的篇幅予以介绍。

卢霞觉得人们一般只叹息青春逝去。对于老一辈的离世,不说是漠视也是尊重不够。至于,一般老人的寿终正寝则更认为是自然规律,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老师在本文开头之所以说,人不会知道自己是如何死去,那也是在鞭挞自己中警醒。因为老一辈已不是社会中的主流人群,因此最可悲就是觉得所有与老一辈,有关的事似乎都可以搁一搁。可事情只要一搁下来,在稍不留神之间,一代人的事就像被大风吹走了一样,要找再也找不到影踪了。由此,卢霞觉得就这么老去了的一代人的问题,有些人人为搁下就似乎已得到了解决,那是人间极可悲的解决。不过,就这样如此而已,有时想想就觉得害怕,好像是大风一阵刮过来,那就什么事都已是与之无关了。

因此,老师摘录了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赫尔曼•黑塞所说的那段名言。死神就站在生命的终点。你年复一年地作出牺牲,并且最后有所放弃。这似乎已很明确。是的,老一辈已经这样做了。如今我们也要学习他们的精神照着这样去做。至于,赫尔曼•黑塞在最后又说,一味地沉溺于此,就太可悲了。这话卢霞还不甚理解。她大致是这样想,为何说人不会知道自己是如何死去。这话就是提醒大家,但要实现赫尔曼•黑塞所说的牺牲和最后有所放弃的目标,是得有预留时间的。绝不能是以三言两语勿勿忙忙交给后一辈人就以为足够了。这或许就是老师本人之所以要留下“天堂回忆”那些文字的缘故。当然,老师天堂的回忆,不仅仅限于自己的故乡一个地方。这就更显得老师的书稿的宝贵。当然,书稿的遗失的事,还没有传出去。

是的,的确不能太过天真太沉溺于自己的豁达和那种不负责任了。

这还得说说“天堂的回忆”那稿件遗失之后的事。这事也并非先有预兆,所以有些事就是不能预料。比如说,谁未意识到老师住进医院以后,他那台陪伴自己度过写作时光的电脑,在他离家后就瘫痪了,并且不仅是电脑机件受损,包括硬盘内的文件已全部毁坏,甚至找高端电脑公司也无法恢复。

这事刘胡明和卢霞都认为尽管一切事件的始作俑者是电脑病毒。因为,他们自从打印了老师的书稿,自己的电脑内存也全毁坏了。这意味着老师的写作将告付诸东流。至此,刘胡明和卢霞都明白,老师的打印稿在路上遗失后,唯一保存下来的“天堂的回忆”的原稿,就是已寄出去的稿件。因此,他们也知道下一步,首先必须在遗失的路上寻找。然后看用什么办法与“非虚构写作”评审办公室联系。他们感叹不要再发生“遗失了的天堂回忆的再遗失”那种事了。并且决定若在遗失的路上无法找到,要恢复原稿唯一只有寄托于向“非虚构写作”评审单位提出要求,然后才决定需不需要上北京。

当时,老师尚不晓得学生在寻找遗失稿件无果时,甚至最后得向北京索回寄出的稿件。当然,即使这样他的学生也不敢直接索取,而是向负责人打听有否举办“非虚构写作”的讲座之类,并表示可以自费参加。其实,他们是想借此找一个机会,可以用扫描的办法恢复原文。后来他们的联系是碰了钉。他们打听到负责人是一位女同志,就极尽能事套近乎称对方为先生,以及要求这要求那。好像对方总感觉到要求的一方不正常,而不予以理睬。

卢霞与她的先生向北京方面要求未得答复时,为了及时找回遗失的稿件,他们采取以20元一页去收购已散失的稿件。可他们打印给老师的那份稿,是考虑到老师在病榻上看稿,字体得放大些。他们也考虑到老师有严重的老年白内障。老师在电脑写作时,是以电脑显示200%的显示比例在屏幕上放大字体。为此,他们就得以200%的显示比例来打印。因此,他们的收购是不顾成本的收购。其实,收购的页数多不仅是成本高。他们要将散失的稿件收上来,已是实属不易。因为收购价格越高,冒牌的打印稿就越多,你也分不清真假,并且能收上来的稿件,不齐全也不连贯,实在是太难了!

后来,他们从别人的口中听到有关的笑谈。有人将上述事说成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演化成了“一千零一次拷贝”。他们不明白“一千零一夜”是指什么意思?难道那份打印稿有10001页?他们记得原寄出的那份稿还不到400页,没有01的页码。怎么变成10001页?他们实在弄不懂!

卢霞与她的先生,弄不懂“一千零一夜”是指什么意思倒不打紧。但采取以20元一页的价格收购散失的稿件,却意外惹出了一个大大的麻烦。

卢霞很快就得到了消息。有一天,有一位美丽的女子来医院“拜访”她的老师来了。她所以要说那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因为这位女子,不仅是有着还算姣好的面容。这位女子的穿戴还很时尚。另外,这位女子除了面容清秀,还戴着一身珠光宝气的首饰。一看这一身珠光宝气,老师就知道来者不善。

她进来之后,还没作自我介绍,就劈头盖脑就对着老师大声嚷,哎哟,你这老家伙!自以为是知名老作家吗?竟敢以20元一页的高价去收购遗失的稿件?你以为,有钱就可以用金钱来粉饰自己吗?你到底懂不懂羞耻?

老师一听什么以20元一页去的价格收购遗失的稿件,就知道自己的学生在千方百计寻找遗失的稿件。但他不急于应答,而是在紧瞅着这位女子。他想看看这女子还要耍什么把戏。可就此时,一个孩子的哭声打破了沉默。

他知道这是隔壁有个骨折的小孩,在撕破了喉咙大哭。这种哭声很烦人,孩子的父母是郊区的农民,他俩为此还按农村的习惯贴了一张小小纸条:

天皇皇,地皇皇,

我家有个啼哭郎。

过路先生提一句,

我儿一觉到天光。

这个小孩的哭对老师影响更大。孩子一哭老师就得闭上眼睛,不然哭声会助长有节奏的抽颤。那女子见老师不回答,也似感到自己的话语不需要如此直接。她缓了口气说,算了吧?不管是谁花了那么长时间伏案写作,总是珍爱自己的作品的。你知道吗?□□同志曾这样说过吗?几乎没有一个作家不以自己的作品为美。你一定觉得刚脱稿的草稿也很美,对吗?其实,你的草稿还不能称为作品,你以20元一页高价收购实在是太过份了!

小妹妹!老师很客气说,我虽不认识你。可你应该明白,一个躺在医院里的人,与外界分明已隔绝了。你说的以20元一页收购价不是我的主意。当然20元一页价是高了点。不过,那也不能说是对我稿件的评价。可我已从你的话得出了估计。我遗失的那份稿,现可能已落在你手上了吧?小妹妹!这样说好不好?如果说20元一页,侮辱了你的人格。你多要一些或少要一些,我都没有异议。当然你像雷锋那样将拾物交还失主不要报酬,我则是万分之感谢!另外,你要什么方式的道谢,上门或登报都可以满足,决不食言!

不,老师的话刚出口,看对方脸色大变。老师于是改口说,小妹妹,别误会。不是的,我以上只是举个例,也就是说只是打个比方说说。我已这么大年纪了,做事还是明理的。我不会赖着向你要失稿,若你不要酬劳把稿交还给我,车费油费我会考虑的。如果稿件不在你手,也可再作计议 ……

不料,对方一下勃然大怒道,老家伙!我先声明,你的稿件不会在我手上。你不要将事赖在我身上,你若要这样,我就跟你没完,你放明白些……

这时,小何看到情况不妙,跟一护工耳语一阵,一人偷偷溜出病房去了。

当然,这么个珠光宝气的女子,是没注意小何溜了出去。她就是看到小何溜出去也不会走的。她是有备而来。本来医院最注重就是个“静”字。这女子既是有备而来就顾不及医院的规矩了。不过,老师看得出她是有文化的。她已不五扯着喉咙嚷嚷 ,可能她觉得只要给对方一个下马威。后面当然就不能像市井女人或那些泼妇那样骂街。当她说完不要将事赖在她身上以后,大概也注意到老师的情绪未升级,于是一屁股坐在小何刚离开的椅子上。

这时,她将火气降下来说,老家伙!请原谅,我不知为何,大家叫你老牛筋琴弦?我还是叫你老家伙吧?我所以来找你是为老家要开一条路。我也不瞒你,我专程从老家赶来,就是为了你最近登记给别人的那间房而来。你好好想一想,既然管拆迁的人员已将你的房登记给了别人,你就不要再争了。你是百病缠身又兼有足疾的人。你不要以为你是政府公务员,也不要说这房与切身利益有关,要用上切身利益这个词,别人就会直接想到钱。一间房能值多少钱?你只要为全省教师评一次论文,就能赚回这个钱。你干吗要花那多时间去上访,甚至一连写了七封上访信。你再好好想一想,你这样上访值不值得?我有耐心等候你思考之后,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你看如何?

老师可能早就明白她是从老家来,同时也已明白她的来意。因为从穿戴就知道这是浮上水的那种人。她不会是政府人员,可能是从事高收入行业或是官员的阔太太。因为只有上面这几种人,才会表现得如此趾高气扬。

那女子见老师还是不理不睬又说,好,我不再叫你老家伙了,就叫你老先生好不好?但你不要以为自己在自治区机关,算高高在上。你不会不知道刘邦是一代帝王吧?他在衣锦还乡时,也只能够哭丧着脸诉说自己无将士守四方。实际他的还乡很沮丧。第二年就一病不起死了。你是个孤儿,你要村里人叫你老先生,好威风啊!不过,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若同意不再去管那间房,你就是个识时务者。假若你真能做到不管那间房,今后只要回到村里一定会受到礼遇,不像刘邦那样倒霉。你若再次还乡,欢迎你的人依然前呼后拥。你仍然是威风的老先生,你看好不好?她说着稍一停顿再说,你若再管那一间房,鬼都不理你,你掂量掂量吧。我耐心等候着你的回答!

老师仍是不说话。其实,老师也意识到自己已到了这步年纪,身体状况又如此糟糕。正如赫尔曼•黑塞所说,死神就站在生命的终点。他这间房若不是还有共有人,他早就放弃了。不过,实际上老师正在写信与共有人商量是否就放弃了。可这个女子是那咄咄逼人,他的态度却已发生改变。这时,他已改变了原来的心思,他觉得即使共有人同意放弃,他也要保留意见。

不过,这回老师说话了。他说,小妹妹!从年龄上看你没资格与我讨论那间房的事,那间房在我手里已50年了。你还未到50岁吧?我回顾50年的前前后后,扶持我前行的最大人脉,是党和政府以及耳鬓厮磨的孤儿伙伴。大家都觉得错误登记那间房的拆迁人员,再坚持错误就成了潘多拉魔怪的恶奴。我可以告诉你,即使我因病再也站不起来,就是人死了还得坚持……

你太可恶!那女子又一次大声嚷着,拆迁人员是凭你父亲的卖契登记的。你说“四清”工作队将房判给你,说有当年大队党支部、大队长,以及贫协主席都可以作证。可大队支书死了……大队长死了……贫协主席也死了……

那女子看到护士长带着护士过来更提高了声音,你再坚持也会死……

这时,护士长制止道,这是医院不得大声嚷嚷……你快出去……

恰在这时,小何带着医院保安过来了,那女子见状才悻悻离去。

这时,大家都觉得小何虽是个山里人,却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并且是非观念清楚又敢于承担的一个好护工。为此,护士长嘱咐小何,如果那女子再来闹,你一定尽快给护士站打铃,我就赶过来。因为打铃比打手机还快!

然后,护长叫小何找来其他护工宣赖布说,以后凡有人来探望各个病房中不能走路的重病号,必须得到护长的同意。我不在,还有其他护长!

护士长也顺便向医院保安打了招呼说,今天这个女子你算认得了。我估计她还会再来。烦你这几天都关注这个病区,最好是能即召即来!

护士长重点布置后,老师很放心。他只跟家里人说了,没有告诉卢霞。卢霞是从老师家里人口中得知。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她,事情在医院也没扩散。

上述事老师是很注意跟家里人沟通的。不知为何对于他在孤儿时发生的事,老师却不曾跟家里详细讲过。包括他的老伴好像也只知道个大概,特别有关那间房被错误登记的事。可能他有这样的想法,既然要写一个长篇才能讲清的事,好像也无须立即交代清楚。反正,就他已病成这个样子已经够他们操心的了。那些年代太久的往事,反正他留有文字记录,最后总会知道的。

老师知道他的病主要是病因还不明,所以才有如此的古怪的病情。

他知道自己还有一段艰难的日子。这段时间,他除了离不开家人以外,还有那位挺身而出要照顾他的,来自铁路线上一个小山村的女子。虽说是一个小山村的女子,但我他已将她视为一位高尚之士。再有,就是那位瞒着他一直上演“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学生卢霞,因为她是在拯救他书稿的人。

不过,对于刘胡明也在为拯救他的书稿做事,但他却不知情。对于刘胡明在跟踪他,并已将他列入除了疾病以外尚有致死原因的行将就木的老人。另外,这个人在他一息尚存时还在保护他,这他就加更不晓得了。

当然,此刻老师已将自己的躯体已看成只是一张空皮囊。因为他觉得一个人已老得走不动,做什么事已成为不可能,哪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此外,这些日子支撑生命并与病魔搏斗的是一群医护人员。如果他还能写作就必须以大篇幅,以浓重的笔墨去表现这批医护人员。这与“天堂的回忆”虽并不相关,他仍觉有必要列入去。不过,当前他还只定为《住院纪事》。

他还是强调那生不如死的每一天,并且注定他尚离不开医院。这期间医护人员每天都在全力拯救他的生命。当然,也有人在期盼他走到生命的另一端去,那珠光宝气的女子就是其中的一员。因而,他在默默承受着巨大病痛。他并不怕死,他也想顺从地走到生命的另一端去。这,他真有那个期盼。为此,他对学生说,若书稿拯救有了结果,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就告诉他。这会是他生命中最美好期盼。可以说别人感觉光阴似箭,他却感觉度日如年。

不过,他觉得生命中最美好期盼会如期而至,是一定会如期到来的。

目 录
新书推荐: 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江州囍事 重生七零,我在京市开饭店致富 什么叫我是怪谈? 完了,我把仙家的香炉摔了 仙子,求你别再从书里出来了 他发癫,她贩剑,恋综画风被带偏 前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