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 > 共生 > 第一章 文明遗物(二)

第一章 文明遗物(二)(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收魂记 贵族侦探爱德华第八-九卷 贵族侦探爱德华第四-五卷 特殊搜查支援科 农家无赖妻/无赖童养媳 宫主,请这边走 地球赤子 鬼压床:狗眼看阴阳(第一部) 人鬼奇谈 怪物学园

三天后,北京。

会场不大,但杨欣从与会者厚实的镜片和严肃的表情中感觉到了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这让杨欣踏入会场后就恐慌不已,她发现自己是参会的唯一女性,而且自己的年轻与整个会场极不相称,这使得与会者一致地对杨欣投来了奇怪的目光,虽然与会的学者们在自身的修养下把这种奇怪表现得很淡,但只要有人看自己一眼,杨欣就会觉得像是被千万根无形的针扎了一样。这一切深深地激起了杨欣的自卑感,她觉得她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她只盼着这会议尽早结束,然后立即奔赴机场。

会议临时提前了时间,杨欣和张教授刚下飞机就赶赴会场。杨欣没来过北京,连会场大致在北京的哪片地方都没弄清楚。张教授在出租车上承诺开完会后带杨欣好好游览北京一番,杨欣一开始还挺向往的,但会议一开始,杨欣立即就抛掉了这个想法,她只想以最快的速度回到那个让自己疲于求职的城市,似乎那里才是她应该呆的地方。

会议的议题是“未来的史前文明研究会出现何种突破”。杨欣太紧张,大脑根本无法有条理地思维,甚至连学者们说了些什么都没听清楚。

直到坐在旁边的张教授站起身来:“各位,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年轻的姑娘名叫杨欣,虽然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虽然她还这么年轻,但她对于史前文明却有许多独到而且惊人的观点。我认为在座的各位,甚至是整个中国的史前文明学界,都有必要听一听杨欣姑娘的观点。下面,我们就请杨欣姑娘为我们讲几句吧。”

杨欣感觉末日降临了。她最害怕被推到公众面前,尤其是她现在所面对的,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的史前文明学界。二十七道目光直直地盯着她,有的惊奇,有的怀疑,有的期待。如果说刚才那些被修养抑制着的零星的奇怪目光是针的话,现在的这些目光就是雪亮的利刃了。二十七道雪亮的利刃直直地指向杨欣的眼睛,杨欣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站起来的,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张嘴巴跌跌撞撞地开始说话的:“在座的各位……都是史前文明……学界的……泰山北斗,我只是……我只是个普通的……史前文明……爱好者,我实在不敢在各位……大师面前……班门弄斧……我……我……”

张教授小声地提醒了一句:“遗物。”

杨欣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我就给大家看看一个史前文明的遗物吧。”说完这一句,杨欣像是要卸脱一个天大的包袱般,几乎是惊慌失措地拿出了那根螺栓。

二十七双眼睛一瞬间整齐地亮了起来,螺栓立即成了会场的焦点。杨欣终于感觉到脱身了,暗暗松了口气,思维也开始回归正常。学者们惊叹连连地传看着螺栓,你一言我一语地问起螺栓的来历,这让会场气氛活跃了不少,也极大地冲淡了刚才那种浓厚的学术气氛对杨欣所造成的巨大压力,她能比较平静而且顺畅地回答人们的问题了。

学者们确证了螺栓的确是史前文明遗物,表达了足够的惊叹后,终于有人记起了张教授的话:“杨姑娘,作为发现者和拥有者,你怎么看待这件文物?”

众人的目光又聚到了杨欣身上,但杨欣不再有不适的感觉。与刚才被张教授硬生生推到众人面前相比,此刻她感觉像是在和刚认识的朋友聊天。但必竟是要表现自己,所以还是有些不自然:“我觉得,这东西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上轮文明的存在。”

“那么,为什么你不尽早公布这东西,让更多的人知道上轮文明的存在呢?”一位五十来岁、有些谢顶的学者笑呵呵地问,但任何人都听出了他话语里的尖锐。

老实说,以前杨欣根本就没考虑过要把这件文明遗物公之于众,当然也不是出于想一直据为已有的私心,只不过她不会想太多,根本不会往这方面想而已。现在有人问出来了,杨欣显然是不能据实回答的。

那该怎么回答呢?杨欣突然发现,自己的脑筋飞快地转来起来。她略微想了想,神色自若地说:“这没用的,上轮文明遗物已经公布了许多,还是没有几个人正视这个事实,因为人类自古以来都以万物至尊自居,很难接受有别的物种在遥远的过去就登上了这个宝座。除非有大型的遗迹出土,才能改变人类的整体意识,像这样的零星文物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我注意到,你一直说的是上轮文明,而不是史前文明,请问,这只是你的个人习惯呢?还是别有深意?”一位头发花白,但双目有神的年长学者问道。

杨欣感觉某种东西在身体里燃烧起来了,心中澎湃起了微微的激情,像一个在沙漠中跋涉了许久的旅人看到了绿洲一般。这一瞬间她的自卑神奇地消失了,她只想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我觉得,“史前文明”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人类的一种自大心理,这个词表明人类是站在自身的视角去观察的,就好比站在山脚观察山顶一样。而且,这个词本身还包含着一层潜在的逻辑谬误:人类文明历史之前的蛮荒时代,怎么可能存在文明呢?这无疑在潜意识上整体性地影响了人类对上轮文明的态度。而如果把这一概念表述为“上轮文明”,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上轮文明’这个表述方式的确很好,应该推广,但是,”年长学者话峰一转,提出一个犀利的问题,“已经出土的文明遗物,年代差距之大是极为荒谬的,难道上轮文明能持续几亿年?”

“与三叶虫共存的人类脚印化石,的确是一个不可理解的存在。在此我提出一个猜想,仅仅是一个猜想:伪造化石,并没有什么难度。”杨欣其实并不喜欢这个猜想,于是没继续往下说。

“上轮文明为什么要伪造化石?”有人质疑道。

杨欣不想纠缠这个问题,便说:“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我仅仅是提出了这么个猜想,目前根本没办法证实,所以讨论更深更远的问题意义不大。我们应该回到上轮文明本身上来。”

另一人立即提问:“上轮文明能制造螺栓,科技水平就算比人类低,也不会相差太大。如此强大的一个文明,几乎是没有留下任何遗迹,这要如何解释吗?”

杨欣暗赞一句“问得好”,立即回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来自海洋,上轮文明的缔造者,很可能是人类的近亲,更有可能,他们是在海里进化成智慧生物的,他们是海生种族。那么,他们的主要生活范围就是海洋和海岸,而不是内陆。另外,不知各位有没有看过《人类消失之后的世界》这部纪录片,这里面有一个惊人的观点:假如人类文明消失,只需20万年,人类文明存在过的一切证据就会完全消亡。上轮文明消失的时间可能远远大于这个数字,毕竟对于地球的历史来说,20万年不过是一瞬。就算海人在陆地上创造过灿烂的文明,也已经被时间的黄沙吞噬了。”

“没有考古发现的支持,上轮文明的研究就是空谈。而照你这么说,我们不可能找得到太多的遗迹,那么,你认为上轮文明的研究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呢?”首次提问的有些谢顶的学者又笑呵呵地问道。

杨欣的回答还是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地面遗迹虽然不可能寻找得到,但海底的遗迹能保存更长的时间。大范围探测海底,目前还不太现实,但在陆地上,我们还是有可能找到一些东西的。已经出土的文明遗物,大部分是从岩层中发现的,这说明,被封入岩层的东西,能够保存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应该去那些海边的地震带,考察那些早于人类文明的火山岩层。这比探测海底容易多了。”

“的确是比探测海底容易多了,但是比起在泥土中挖掘,在岩层中挖掘的困难仍是不可想像的,哎,任重而道远啊!”头发花白的学者重重地叹息了一声。这一声叹息似乎中断了人们的热情,好多本来还想提问的人,一想到“在岩层中挖掘”,脸上的热情便消退了。

于是刚才还活跃无比的会场陷入了寂静之中。

杨欣却深吸了一口气,大声说:“前辈们,撇开技术不谈,遗迹的寻找不存在无法逾越的困难。而且,最重要的不是寻找踪迹,最重要的一直被忽略了,前辈们,我想在此强调,”一阵热血冲上胸腔,杨欣激动起来,几乎是振聋发聩地说,“上轮文明已经灭亡了!他们已经灭亡了!他们怎么灭亡的?这者是我们应该着重研究的内容。因为:他们的命运,极有可能,也会是我们的命运!”

目 录
新书推荐: 盗墓散仙 我在大理寺当神探 乱葬岗养诡人 阴山上的来客 雾镇 百鬼镇阴 这是规则怪谈啊,让我多子多福? 悬案录:潜伏 左眼见飘心中喜六最终章 八门术:我是阴行泥瓦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