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为儿奔走(1 / 1)
为儿奔走
自从小二楼发还回来,陈家的几个孩子每周末必回家团聚一次。丰涵终于把丹旭领进了家门。
丹旭给人的第一印象尚好,但相处一会就让人觉的没有教养了。
一家人在饭桌上,陈家人历来讲究长幼有序,丰涵自己已经习惯坐在下首了,可丹旭却是脸一沉,对自己和丰涵的位置颇不满意。她和丰涵都是处级干部,在家里竟然这么没有地位吗?
伊娜看出端倪,她现在已经不象年轻时那样爱争争讲讲了。
“丰涵,你和丹旭坐大哥、大嫂对面去。我和你姐夫打横,你和大哥算嫡子,我们是外戚。”伊娜开着玩笑,希望解除这份尴尬。
陈家人在饭桌上都爱开玩笑,丹旭却是个不苟言笑的人。
这个家里的人在丹旭看来只有眼前这个大姑姐还算上的台面,和一般的反动学术权威不同,陈伊娜一直是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面旗帜。
那个当大哥的四十好几了,连个科级都没混上,还对丰涵吆五喝六的。当大嫂的倒是亲切,可看上去象个家庭妇女。和这样的女人做妯娌,丹阳觉得很没面子。
至于公公,虽然住着大房子,也享受了一定的待遇,毕竟是待罪之身,出身大地主家庭、在汉奸政府工作过、在国民党当过反动军官,解放后又犯过错误。丹旭真是怕惹火上身呢!
丹旭来了一回,平日聚会就不肯再来了。过八月节那天,丰涵好说歹说赏脸来了,却又和大树村的几个老乡闹了不愉快。
自从兆祥搬回小二楼,大树的老乡就把这里当成了“驻京办”,对他们的到来,陈家人都非常欢迎,好吃好喝供着不说,还会领着去参观□□、故宫,老乡们回去一介绍,没来过北京的都要设法来一趟。
因为老乡们的卫生习惯不太好,恰巧被丹旭赶上,流露出厌恶的情绪。
那几个老乡自尊心受了伤害,不肯继续住陈家,要去找招待所住。
丰泽很不客气的骂他弟弟没有良心,当然是骂给丹旭听的。
丹旭从此更不愿意蹬陈家的门了。
丰涵和丹旭的关系渐渐变得风雨飘摇起来。
粉碎□□以后,造反派出身的丹旭父亲受到清算,不久进了秦城监狱。家里豪宅也被上收了。
“爸,我能搬过来住吗?”丰涵低声下气求父亲。
“早就应该搬回来了,家里又不是没地方。”丰泽不待父亲作答,就抢先说道。
兆祥瞪了丰泽一眼:“丰涵,你要是搬回来你的岳母怎么办呢?就算爸爸同意你们住在这里,她恐怕也不会愿意吧?”
虽然兆祥委婉拒绝了丰涵,丰涵却还是赖了进来。他自觉住到了楼下一间简陋的屋子。丹旭很有骨气的没有跟过来。
小儿子的婚姻问题、大儿子的工作问题、妻子的平反问题都困扰着兆祥。
关于小儿子的婚姻问题,该说的都说了,该劝的都劝了。他甚至说道:“丰涵,要是你岳父在台上的时候,你非要和丹旭离婚,爸爸也不会说什么。可现在,你岳父倒霉了,你来这么一出,连爸爸我都要瞧不起你,何况别人!”
丰泽也劝弟弟三思而后行。“丰涵,你现在也是个领导了,离了婚影响不好!”
不管父亲和哥哥怎么劝,丰涵都听而不闻。
兆祥索性也不再管他了,每日里象上班一样夹了一堆材料出去。先去文学届的几个老友那里给大儿子找门路,再去中组部给小楠申诉。
有个出版社的社长是他在天京主政时的老下属。不等他拿出材料,对方就说:“老书记,你这辈子太委屈了,要是安排孩子的事我帮忙就是,当不了编辑当个校对也行,我要了。手续什么我去给跑也成。”
人家说的仁至义尽,兆祥却听得很不顺耳。
“我儿子是有些本事的,不信你看!”兆祥就往外拿儿子从前写的一些文章。
对方还是不看,只说:“明天先来上班,手续后办就成。”
拿我儿子当什么了,兆祥心里很不痛快。他知道,儿子在现在的单位虽然不得志,起码还是受人尊重的。若到这种地方,情况恐怕还不如从前。
兆祥所到之处,几乎人人给他面子,但似乎谁都没有对他儿子给予应有的尊重,这让他当父亲的非常气愤和不平。
在中组部,象他一样来上访的人很多。但他还是以高大的身躯、良好的修养颇为引人注目,以至于有人一眼认出了他。
“陈书记?”
兆祥循着声音望去,“是——于老师啊?”
快二十年不见,两人居然还是一下子就认出了对方。
“你也来申诉?”兆祥看到于艳梅老师腋下夹着一叠材料。
“没有,我是抽调过来帮忙的。当年刘大姐下放和我在一个牛棚里参加学习,刘大姐恢复工作以后,急需用人,就把我给抽调上来了。陈书记,您的事我最清楚,刘大姐也清楚,可是——”
“于老师,我不是给自己申诉的,我是给我妻子申诉的。虽然她人没了,可我还是希望能够给她恢复名誉。”
于老师接过材料,“放在我这吧!我一定尽力。”
为了不耽误于老师的工作,兆祥赶紧告辞出来,于老师一边送一边打听丰涵的情况,听说丰涵念了大学,已经工作成家,于老师非常高兴。
“真想那个孩子了,他要有时间,让他来看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