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大一寒假(1 / 1)
或许是与现在距离比较遥远的原因,我总是觉得这个寒假是我精神最为放松的假期,没有那么多忧虑,不仔细去回忆甚至会觉得那个假期里简直是一大片空白,起初去在当时用的网络社交平台里寻找我曾说过的话,也没有唤起大部分的记忆,后来跟几个好友聊了聊,终于能捋顺下来。
寒假对我来说根本算不上假期,自从高中毕业后,我好像天天都在放假,因为心里没有什么可持续性的压力,都是慢慢来即可完成或者完不成也无所谓的事情。不同的人处境和状态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心境和态度。
寒假之前,我我从图书馆中挑了几本大部头的书,准备拿回家去看。回到家中,无所事事又做攒钱买车的梦,于是继续打工,因为有了一定的基础,很快在离家不远的一家4S店找到了工作,家长不放心,帮忙找了一个认识的姓曹的师傅来带我。曹师傅家庭条件不错,性格开朗,爱好非常广泛,坚持游泳、健身、篮球,喜欢摄影和驾驶。玩车本来也是他的一个业余爱好。曹师傅比我大六岁,我刚去的时候,他在这儿工作接近两年,大学毕业那年考进了国税局,大四下学期无事可做,因为喜欢车,经常跟车友自驾游聚会,在这个过程中跟4S店的老板也慢慢熟悉,以为他在政府工作,老板也有心结识,于是他自然就在这儿找到了一份帮忙的工作。两年来,因为相对文化程度比较高,所以一边读说明,一边跟着老师傅学,提高得非常快,我去的时候他刚刚带徒弟,我也算是他的第一批弟子。
我开始跟师傅学着把被撞坏的车身进行维修,撞得凹进去的铁板、扭曲的梁架、被撞得偏离了位置的部件等等都需要用用拉伸、焊接的方法进行修复,修理之后要在外表上看不出曾经破坏过,当然要基本合格不难,可是做到完全达标也不容易。
我也跟中学时期的好友见过几次,分享了大学见闻,大家因为专业不同、城市不同、接触的人不同,从而有了些与之前更不同的变化。我想无视一些我不想听、不愿知道的观点和看法,但其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又有些趣味。本质上来说,我已经与曾经的圈子里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有了隔阂,但还没有形成新的牢固的朋友圈。
在工作的地方也一样,除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之外,其余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去说些什么,还好工作忙碌,没有那么多空闲时间用来尴尬。我曾以为4S店里面的维修人员大多是中专毕业,除了多挣一些钱、吃肉喝酒、搞女人、玩游戏之外没有什么追求,但实际并不是这样,我根本没有机会去了解他们中的大多数,每天下班之后,我完全没有机会问他们去干什么,他们也不会跟你说这些。跟我比较熟悉的几个师傅有的性格热情,喜欢跟来维修的客户交朋友的,下班会一起约出去吃饭。有的比较闷的则喜欢回家陪老婆孩子。
还好大家对我都不错,没让我遇到棘手的人际关系问题,我有什么想知道的技术问题,能告诉的都告诉,或许是因为我道行还太浅,不足以对他们构成威胁。
跟大学里的同学因为分处不同地方而没法联系,中间打过几个电话,大家都期待回学校见一面。
武国宇本来想去找个博物馆实习,于是去他们家那儿的市博物馆打听了一下,如果去了也就是跟一群叔叔阿姨修复文物,武国宇干了两天觉得没兴趣,就在他老爹的外贸公司里面当翻译。梁子君一直在跟高中时期的女朋友胡混,励志在家比我读书多的想法早就抛在脑后。不过听说我们都干了兼职工作,也去台球厅帮忙,每天台球技术见涨,有朋友来了,晚上就跟朋友去台球厅里面的麻将桌打麻将,感觉台球厅简直就是他的福地。
梁子君的话不禁使我想跟高中的女同学谈情说爱,其实聚会见过几个,出落得比原来风骚,可是为人浅薄依旧,大概就是说完一句之后你就知道她们下一句要说什么,除了想一件一件把衣服扒光之外,没有任何惊喜和期待。
单凭□□的推动,只会发生一夜情,而不能有更深层次的交流,这非我所欲也。或许她们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不过拖着等我说喜欢她们,然后再婉拒一下,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