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大一上学期(1 / 1)
十年前,我来到一所费了很大力气考进来的名牌大学,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每个专业的教学都有问题,但在有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这个专业独有的知识和氛围。往大众点说,就像即使高中历史有很多当时背诵的答案是不符合实情的,但却赋予了每个认真学习的文科生历史底蕴,也能够使他们从相应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说,中文系还是一个有特点的专业,毕业之后,在图书馆和书店翻看流行小说、看电影作品等等,往往角色中都有中文、戏剧文学等等方面的人物出现,说明中文相关专业来搞创作的还是挺多,究其原因应该也就是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没什么赚钱本领,那就硬着头皮去写,总有人机缘巧合写得好,但其实还不是大学时候教的。如果说除了那些对文学的理解和判断,中文系给我们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出那些真正有文学气质或者说艺术气质的潜在,也撕裂了我们多年来系统教学带给我们的判断方法和成绩优异带来的荣耀。
学校的中心校区建在市郊,有它美的一面。校园大到给学生上课带来很多不便。校园景色尚可,除了游客和有闲情逸致之人之外,很少有人看,就像人们往往会忽略城市上空的蓝天和云朵一般。寝室环境跟其他学校没什么区别,简单得让我知道学校好像不愿意尊重莘莘学子,更多只是利用学校的名声招生,在收取费用后,随意传授给我们一些并不系统又漏洞百出的学者研究成果。
绝大多数同学用着相似的洗漱用品,睡着差不多的床,吃着食堂里差距不大的大锅饭。衣饰、外貌、能力有不同,但我看到的大部分人的生活说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也可,但让一般人极度羡慕的“高富帅”和条件极差的“矮穷丑”都是极少数。我们要在这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有自己的生活,大学之前方方面面的积累很重要。
住的四人寝。开始是大家的熟络,新奇而且因为刚刚考上大学,时间随意流逝而不知珍惜,虽然换了一个城市,可是因为同在东北,城市建设得也大同小异,人们的行径也类似,我的生活和想法变化不大。
同班女生很多,入眼的就少了,中国因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常看美剧、英剧、日剧、韩剧和中国供城市白领意淫类偶像剧,导致我们这些游手好闲的小青年儿对很多东西要求过高,但自身所在环境和资源却远远达不到剧中的美好境界,看上去不错的男生女生在学校中更是稀缺资源。
像高中一样,热情地进行自我介绍,以为能跟中学时期的同学一样熟悉,但没有共患难的历程怎会如此?
经过军训后,我正常上了几堂课后就失去了想专心学习的动力,我相对来说比同龄人更喜欢享乐,但性格有比较自我,没有凝聚力,又不愿被家长管束,于是把精力放在弄钱和花钱上也不错。大学里的闲暇时间不少,我经常感觉自己应该走向社会,去修配厂、超市、快餐店等做些临时性的工作,培养自己的能力,光读书也不过是没有明确的方向,从而非常不着边际地瞎读却又因此而沾沾自喜。
高中毕业后,因为成绩不错,我直接报驾校学了开车,暑假里,也抽出等待、报志愿、查分、等录取的空间分头拿下来了两个中学期间有瓜葛的女生,宣泄了高中微微的压抑,因为自己成绩不错,他们的家长甚至还很鼓励她们和我交往。那个时候,成绩还有一定说服力,尤其是对于没念过多少书的上一辈家长。我也就边学车同时约着两个姑娘流逝着高中毕业的美好时光。
在班级中,我并不显得普通,但也很有自知之明地不是人见人爱的极品货色,有一些和我成色差不多的人,可是我们都愿意看到众多人之中的那些耀眼的花朵而自然而然地忽视了更大多数的绿叶。
拿下驾照后,特别想买一辆车在校园中玩玩,我们学校做为重点院校,成绩不错的同学不少,普遍比较朴实,出去工作的少,宁愿学习或者看书或者运动或者宅在寝室。第一次我们系主任给我们开会,给我们讲的内容给我留下印象的主要是:“不要出去打工,如果你们要出去打工,还不如让我带你们上街收破烂。还有就是说不要把各个方面都进行研究,专注一点也许在期末考试中,成绩不够好,但却可以有自己擅长的一面,排名在最后的十名同学中也会有优秀的人才。”他当然也炫示了他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都是著名的唐宋文学领域的大家,我当时却只是觉得一个本科是重点院校的人,怎么能读硕士和博士去三、四流的学校。
我室友中,一个是哲学系的孙致学,经常认为专业与他本人气质性格不符,考虑转专业进入法律行业,因为他自以为自己为人幽默,天性善良,又渴望公平正义。我一直猜测是因为他希望学点经世致用的新知识。后来转走了,因此联系不多。一位叫姜大勇,致力于书法和美学研究。还有一个叫马勇,是武侠爱好者。
我与室友谈论过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大学生活就应该听课、读书、完成作业,否则就是没有完整体验过大学一般。我说,我不会这样平凡地生活,我在众人眼中看上去有不同,自然就应该过不同的生活。我也能够去承担我遇到的问题。于是我每天抽出时间去丰田的一家4S店做帮手,每天工作几个小时,家长知道我坚持这样做也没有办法,于是他们找熟人跟4S店老板说了一下,我也得以在那儿可以在学校有必须去的时候按时上课。
大学上了一段时间后,我结识了武国宇,武国宇是考古专业的男生,除了高中数理化成绩不行,但文科并不比我差,对每件事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同时因为从小就经过了播音方面的专门训练,在上大学没多久已经在外面见识了FM94.7的主播,并且多次主持外场活动。另外他叫武国宇的原因是因为他爸妈是知识分子,想让他掌握五门外语,因此取名为武国宇。从小开始,他就在家长的要求下除了英语之外,穿插在学习的空余时间,依次掌握了日语、韩语、德语、法语,五门对中国人来说比较常用的外语。
我们有共同的公共课要上,这是学校面向文科方面学生公共选修课,大体是在实验室学做实验,说实话,我根本没有进去过这种所谓的理科楼,我们按要求买了白大褂和实验报告,出来的新意也已经完全消失,内容无聊,实验结果倒是按要求做出来了,最后互相抄了一下实验报告了事。我们开始找话,慢慢知道他也开车,我跟他说了一下修车什么的事情,有说了说当初学车过车好麻烦,和不同地方学车的区别。有说我在4S店上班,他说那不错,有机会他可以去一下。
下课之后我去看了一眼武国宇的车,武国宇的车是一辆30万左右的基本款跑车,但是这辆车手动操控性能非常好,看到这辆车的第一眼,让人感觉最直观的亮点就是全车少见的蔚蓝色车漆改色,车身整体蓝色和黑色的双色系搭配让人眼前一亮。除了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车身改色外,另一大亮点就是这辆车改装了号称“最火外观套件”的宽体包围套件,尤其是硕大的尾翼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在操控方面,这辆车换装避震降低车身,提升了操控性,并且它还换装了经典轮毂,与整车搭配效果非常棒。除此之外,这辆车还改装了一体式的LED尾灯总成,在夜间的表现效果很出色。
我看到这辆车心中感到不错,虽然4S店中有改装的车,但是学校中有同好我还是没有注意,我问他这辆车看上去改的很好,引擎怎么样,毕竟坐在里面感受更多的是引擎。G告诉我,厂方在原装引擎的基础上追加了GT supercharger装置,整套supercharger的配件相当齐备,有充裕的马力和扭力输出,同时发动机的相对重量够轻,在保证发动机功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车身负重。搭武国宇的车去了市区,我在驾驶室内总感应沾染有一股额外的气力在牵引着车辆向前。我之前是感触原装基础跑车的加速是顾此失彼,此刻,它能游刃有余地措置好一切。
我问武国宇:“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改装车什么的?”
“当然是高中毕业之后,之前有那个想法,不过也没有什么时间,大家都在学习,班级里面有个爱玩单反相机的人都觉得另类。”
“我也是高中时候萌生的想法,以后可以多交流啊。对了,你们专业课有意思吗?”
“我挺满意的,毕竟我还是喜欢文博方面的东西,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也不是随便报的,也算是初步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愿望。”
“那不错,我基本上没太多想,能考上我们学校已经让我感到相当惊喜了。”
“嗯。我对文学兴趣不大,也就是爱看小说,没有太想深入研究什么。不过感觉你这个人挺有意思,反正以后也会见面的,今天就先到这儿吧,你工作那地方快到了,下车走一点,我直接去电台了。”
我刚才光顾着聊天,每天注意,武国宇提醒我之后,急忙道谢、下车,接着武国宇去了广播电台,我走到了工作的地方。
除了他们之外,文学院也有几个跟我比较熟悉的人。
比如对面寝室的一位男生,叫梁子君,有良好的文学天资,喜欢文学理论研究,可是因为自己口才和交往能力不错,还有一些比如大学要参加学生会、要在里面有发展等等言论所累,一直做一些学生工作,耽误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时间。
梁子君大学之前也没有什么特长,不过依然愿意在学校各种学生组织、社团跑腿学舌,不断晋升,下一届的学生则视其为榜样。我和杜安晚上在校外吃饭回来时,经常会在那几排饭店门口看见她和一些以学生干部口吻说话的人喝酒回来,每每举办大型活动之后,社交网络上也有他的动向。
梁子君室友刘料坤,喜欢武侠漫画,爱好玩中国传统文化类网络游戏《梦幻西游》,有时候会跟我去体育馆打球,要么就是在寝室看电视剧和电影。
跟我关系好的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会在每堂课下课之后去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或者说不是每堂课都去问,只是择一些自己的确想知道的问题去问,下课之后也能看一些相关的书。我时而喜欢独来独往,实在寂寞才非常想跟同学在一起,每天我跟大家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太多,不过还是能抽出时间一起吃一顿学校周围的烧烤、打打台球、联网玩过几次游戏。不少同学也学会了抽烟和喝酒。
清晰地记得,梁子君问过姜橙:“抽烟有那么好受吗?”抽烟抽得最凶的姜大勇回答道:“抽烟没感觉特别好受,但是不抽烟我觉得很难受。”
我想了想喝酒也是如此,如果不喝酒无所谓,但是喝上了之后再喝饮料就会觉得毫无趣味。当然张蔚不同意我的观点,她从来不主动喝酒。
在女生中,张蔚跟我相处得最好。张蔚是中文系里面详细分专业中戏剧文学专业的学生。她想做一名编剧,我看过她写的东西。她愿意去让我们这些比较熟悉的人去看一看她写的文章,而且她对文章写作的方式也不单单是随意性的创作,而是能够模仿一些作家的手法去写小说和剧本。而我自己一直羞于把自己写的东西示人,只是在网上放一些自己的短篇抒情叙事总结类作品。我个人对不专一,不爱学习研究,没有长性的人比较反感,喜欢那些能够把精力投入到本专业学学习的人。因此我对张蔚一直评价很高。
其实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技巧,有些看似无用的学科,也许就是街头算卦的基础学科,毕竟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算命的人也应该提高职业素养。尤其反感不了解某一学科,然后被其挣钱能力威慑,然后转专业学习的人。
大一上学期本来就很短暂,过了大糊弄的军训和十一,还剩三个月的时间,我跟这些朋友仿佛在一点点探索这突如其来的未知世界中顺利适应了大学生活。
另外我还找了一份兼职家教的工作,是帮助一个政府机关领导家孩子辅导功课,每周一次,可以得300元,当初去哪个私人家教中介面试的时候,去的人很多,最后意外地挑中了我,让我感觉挺高兴。
两份工作加起来让我有了每个月3000元的基础的生活费用,再加上家里每个月给我打的1500元生活费,让我的青春在这座二线城市里生活的异常舒服,有够用的钱来体验买车和驾驶的乐趣,有时去上课的时候,身上的油泥味道也不是那么刺鼻,来自工业的味道与不讲卫生的人的味道给人不同的感觉,因为需要掐时间工作,所以每次去上课也都是来去匆匆,或许让那些慢慢悠悠读书的同学感到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