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1 / 1)
宋占林∶
我出哨卡前,看到路边一个人两大腿都剔光了。早就听说有吃人肉的,还不大
信。那肉是刀剔的,不是狗啃的。那时早见不到狗了。
1955年,我当区机关党委书记时,有个挺好的党员发展对象,向党交心,说他
那时吃过人肉。那还能入党吗?
【······】
于连润∶
那时咱就寻思呀,你国民党与共产党有仇,咱老百姓招谁惹谁了,要遭这种大
难?可寻思这个有甚么用?谁把咱草民百姓的命当命·····
十月十五日,郑洞国的晚饭是四菜一汤。
萧传道说∶“没听说有饿死士兵的事。”
“不给敌人一粒粮食一根草,把长春蒋军困死在城里!”
困死的都是老百姓。
十二 第三十三章
【……】
胆魂
——东野名将录之十一、十二
【……】
打铁的
10纵司令梁兴初,大个子,大长脸,大牙,眼睛本来不算大,眼珠子却动不动
就瞪得老大。
一些老人叫他“梁大牙”,叫得亲切,叫得温暖。说他瞪眼珠子挺吓人,不摆架
子对你象亲兄弟。说在他手下工作没有没被他骂过的,骂得痛快,骂得舒服,骂完就
完,没小鞋大帽子。有时也骂得你想和他对骂,过后一思量,又恨不能再让他骂一顿
。
黑土地上很多将军都有外号(不知其它野战军是否如此——想来这不会是黑土地
的特产)。有的叫“好战分子”,有的叫“小诸葛”,还有叫“教师爷”、“毛猴子
”的,大都与本人性格和战斗作风有关。
纯粹因形象而得名的“梁大牙”,其实应该叫作“打铁的”。
这倒不是因为他参军前是个铁匠。
从平型关战斗中的685团营长,到黑山阻击战的10纵司令,象韩先楚、黄永
胜、钟伟这些战争大学中的高材生一样,他是一身伤疤一串台阶,从战争的火网中硬
打上来的。
硬打上来的将军能打硬仗。
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进入长春后,蒋介石亲来慰问,看到松花江南的
拉法,为吉林以东铁路公路交叉点,当即指示杜聿明:拉法非常重要,是战略要点,
要派一个加强团固守。6月6日,71军88师264团一个营,进占拉法北12里
处的新站镇。
黑土地一连串的胜利,蒋介石头脑有些发胀。另外,他也是看了个火候:从6月
7日12时起,东北停战15天。
难道蒋介石忘了,1月13日午夜东北第一次停战生效后,共产党不是照样攻占
了营口吗?
6月7日,林彪命令1师和2师,由1师师长梁兴初和政委梁必业统一指挥,坚
决吃掉这股突出孤立的敌人。
这是四平撤退后,民主联军第一次主动出击。这一仗的胜负,不仅是一块战略要
地的得失,而且将对国共两党在黑土地上的前途产生影响。胜了,共产党人将会从四
平战后的疲乱中缓口气,恢复振作一下军心士气。败了,就会在普遍的悲观失望情绪
上,再压上一块沉重的乌云,处境将会更加困难。
8日3时开始攻击拉法,拂晓即结束战斗。
用梁必业老人的话讲:趁暗悄悄摸近,一家伙就冲进去了。
新站打僵了。
9日2时,1团、3团和5团如法炮制,国军已有准备。3团受阻,1团镇东南
角被顶住。5团突入镇内,伤亡很大,不能前进,由2团接守阵地。天亮后强行攻击
,守军拼死抵抗,不断实施反击,双方胶开厮杀。
飞机不断向守军空投弹药食品,88师增援部队已赶至老爷岭,与打援的4团接
火。援兵将至,弹药给养不缺,守军挟一路北进威势,士气不减,而攻击部队三个团
的番号,实际每团只有千把人,兵力优势并不大多少。
打不打?还能不能打?
打?若能很快结束战斗,作伤亡再大也值得。不然,援兵上来,既使能够脱身,
新站也将会变成“小四平”。
不打?几百人伤亡了,前功尽弃,灰心丧气地撤退。
这仗算是打到节骨眼儿上了。
此刻,在舒兰的病中的林彪,脑子里那个车轱辘转得快,再精心策划,也得靠前
线指挥官审时度势,作出决断。
“梁大牙”一咬牙:打!
把6团调到攻击和打援两用位置上,其余四个团全力攻击。
最后一锤子打响了。
第二年秋天,林彪在一次关于“硬拼仗”的讲话中说:
成对峙时,只要不是山穷水尽,还应该硬下去,这时要十分冷静地分析情况
,寻击败敌人的机会,这时我们处境固然困难,但还应该想到这时敌人的困难,
至少也和我们所差无几,对峙中既使看出有撤出战斗的前途,如其早撤还不如多
挺一会儿,这样顶多也就是多伤亡几个人而已,但胜利的出现,往往就在多挺这
一会儿上,这就是所谓最后五分钟,看谁挺得硬,谁就是胜利者,指挥员的顽强
性就表现在这里(据说此次南满歼灭二十五师的胜利,就是这样取得的,还有一
、二师新站战役也有类似情形)。
善打巧战,非常注重部队作风的林彪,很喜欢关键时刻叫得真、过得硬的部将。
林彪在黑土地上的几位“爱将”,“打铁的”“梁大牙”即是其中之一。
(有人挺忌讳说自己是当年林彪的“爱将”,好象这样就会和后来的林彪讲不清
楚。)
在黑山阻击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10纵28师,是当年延安大生产运动中著名的
359旅的老底子(主力南下了,未到东北)。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这样评述28师:
系东北各部队中历史基础最老的部队之一,其中有不少为土地革命及抗日战
争时期之骨干成分,连以上干部绝大多数为关内参军之老干部,部队作风甚疲塌
,缺乏朝气,保守性大,进步慢,战斗作风被动,战斗力未能充分发挥,其部队
历史应列入东北各部队中之主力师,但战斗力还不如一般老部队及赶不上进步较
快之新部队。
老人们都说:辽沈战役前,28师在黑土地上基本没打过什么好仗。
有的老人说,这个旅来东北时就挺富,“黑(烟土)白(银子)货挺多”。有的
老人说,他们到东北挺能搞东西,发了财,“家务多”,包袱重。有的老人说,每次
转移,他们大车小辆,满满登登,像个辎重队。有的老人说,四平保卫战期间,林枫
让这个旅撤出梅河口,后勤部长不干,说是要请示旅里。林枫说:是东北局领导你们
,还是你们领导东北局?打仗不积极,就能搞东西,东北丢了,你们的东西能保住?
林彪和刘亚楼都讲过:打不好仗,就降级,当独立师。
当一些新部队不断升级到主力纵队时,359旅降为独立师。
“宁当鸡头,不当牛尾”的钟伟,由“鸡头”一下子变成“牛头”,为的是用这
位“好战分子”的性格、作风,把新成立的12纵带成一支生力军。“打铁的”“梁
大牙”到10纵当司令,并在辽西战役中受命死守黑山,体现的是林彪同样的用将之
道。
“打铁的”则把28师放到攻守焦点的“101”高地。
据说,战斗快打响,他还在28师呆着。有人说:司令,该回指挥所了。未起身
先点支烟“神仙”一番的“梁大牙”,吸口烟,乐呵呵地说:我看这里就挺好嘛。
司令到师,师长到团,团长到营,一级级压下去,这在战争中并不都是必要的,
特别是在防御战中。但是,在这里,在一个尤其需要显示决心的时刻,这样压一下子
没有必要吗?
黑山为进出大洼[加“穴”头--Ling]、营口、沈阳、锦州的唯一走廊,
无论向何方进退,廖耀湘都必须首先攻占黑山。而10纵的任务,就是死死咬住廖耀
湘兵团,引来无数钢刀锐箭,将对手剁成肉泥血酱。
2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10倍于守军的炮火猛烈轰击,由营而团而师的兵力一
波又一波地冲杀。因一块山石书写“小黑山”三个字而得名的“黑山”,火烧血侵[
应为“氵”旁--Ling],真正成了“黑山”。“101”高地反复争夺20多
次,山头削去2米,“101”变成“99”。
炮火袭击过后,干部战士从泥土中扭动着拱出来。文书、卫生员、司号员、理发
员、炊事员,都操枪战斗。排长牺牲了班长自动代理,班长倒下战士挺身而出。正面
挡不住了就向侧翼突击。84团2营,与207师一个旅反复冲杀10个小时,剩下
20多人还拼了五次刺刀。“92”高地二个连苦战一昼夜,最后全部牺牲。
廖耀湘这样描述守军:
他们攻击前进时,均一律持枪上刺刀和投手榴弹,直接冲向我军阵地,前仆
后继,非常英勇。
二等部队一下子打成了一等部队,打成了铁,打成了钢。
本来就没有不能打仗的兵。
-----------------------------------------------
[.....]
http://ouryourbbs.xilubbs.com/
李作鹏当机立断
在闯关东的10万部队中,没有比华中3师7旅(即后来的6纵16师)战史再
辉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