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血红雪白 > 第34章

第34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细说明宫十六朝 光明古卷:流光劫 妖异人间之整容 大兴皇朝 因缘妙美人 莫可言说的爱 压六宫 恶魔的吻痕 七宝明月楼 我家的妖孽大人

留下来打,在长白山上打红

旗,摇旗呐喊。当年抗联力量那样小,还坚持了10年。我们条件比抗联

好多了。

敌人战略方针是“先南后北”。若放弃南满,就正中敌人下怀,免除

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以赴对付北满。东北敌人好比一头牛,牛头牛身冲着

北满,一条尾巴留在南满。松开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会横冲直撞,

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危险。抓住这条尾巴不放,那就了不得,这头牛就蹦

跳不起来。

去北满,过长白山要损失几千人。将来打回来,还要损失几千人。留

下来会很苦,损失也不会小。但这两种损失,意义是不一样的。

萧劲光是搞军事的,很有学问。大家都是搞军事的,学问都比我大。

仗怎么打,你们大家研究。但是,南满有文章可做,南满应该坚持,而且

能够坚持,这个板我敢拍——我就这么拍板了!

前面写了,陈云曾充分肯定避免锦州决战和成功地指挥四平撤退,说这两

件事处理不当,东北就很难有后来的好形势。

同样,陈云若不是在七道江会议上拍了这样一板,东北也难有后来的好形

势。

七道江说,新开岭说

毛泽东说:“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

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做为战略上和战役中“再坚持一下”的典型范例,七道江会议和新开岭大

捷,理所当然地被写进了那么多回忆录,还写了那么多专文。

却理所不然地回避了关键时刻的很多情节。

据说,新开岭战役打到节骨眼上时,有人要撤,有人坚决不同意,言辞很

激烈。这难道不是关键时刻的关键情节吗?然而,正因其关键,才需要含糊其

辞,或轻描淡写,或干脆省略不提。否则,都端出来多难为情?就像七道江会

议的多数派一样,所有文章都见不到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物。大敌当前,时间也

是敌人,与少数主留派唇枪舌剑尖锐对立着的,好像只是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

只是这些影子罗列的一堆问题。于是,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你没错我没错大家

都没错,和和气气吃了一顿大锅饭。

谁也不想把谁“揪”出来,可这是历史呀。

如果当年也是这样做文章,共产党就没有今天了。

如果仅仅是一个新开岭和七道江,这一节就是“向钱看”了。

撤也好,打也好,走也好,留也好,也就是个对事物的认识,说到家也不

过是个“能力”、“水平”问题。而天才也有水平低的时候。可生活却不是这

样。昨天可以让今天背上十字架,今天也可以让昨天背上十字架。一旦倒霉成

了“黑帮”,“走资派”,或是“上了贼船”什么的,就“路线”呀,“立场”

呀,“感情”呀,一顶顶帽子在头上叠座珠峰。再“七道江”,“八道江”,

“新开岭”,“旧开岭”,祖宗三代翻个底朝天。顷刻间,“一贯正确”就变

成了“一贯错误”,“一贯反动”。

所以,你能责怪这种“大锅饭文章”吗?

新开岭和七道江什么都知道,也什么都理解。

但是,历史沉淀到今天,它们还应该沉默吗?

而且,它们要说的并不止这些。

--

① 笔者很需要闯关东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历史资料。据说某处有。好费口舌,

人家说“没有”,又说“不能看”。

② 丹东市史志办公室编印(1986年):《新开岭战役文集》55页。

③ 《萧劲光回忆录》,343页。

④ 吉林日报社《文摘旬刊》精选合订本(1986年),第1集,27页。

六、雪大好个冬

第16章:雨加雪

第17章:热雪

杜聿明的战略,始终是“先南后北”。四平保卫战期间,他首先攻占本溪,

然后分兵北上,一鼓而下四平。现在,他又故技重演,四犯临江,准备先击破

南满共军,再向北满挺进。

林彪则针锋相对。北满不支,南满出击,南满困难,北满出援.四保临江,

三下江南,又拉又打,叫你首尾不能相顾。用黑土地上的话讲,叫作“劁猪耳

朵战术”。

一首快板诗《筛豆子》,把这段历史形象化了:

国民党,

兵力少,

南北满,

来回跑。

北满打了它的头,

南满打了它的腰。

让它来回跑几趟,

一筐豆子筛完了。

筛豆子,

大家干,

咱把反动派筛几遍。

南满消灭它几个师,

北满消灭它几个团,

机动兵力筛完了,

可筐再打歼灭战!

天气是朋友,也是敌人

1946年12月27日,郑洞国坐镇通化,指挥五个师进攻临江。3纵

和4纵10师、独立师正面阻击,4纵主力深入敌后。经大小10余次战斗,

歼灭国民党7千余人。

1947年1月5日,1纵、2纵、6纵和三个独立师,一下江南。围点

打援,先在张麻子沟和焦家岭,将来援的新1军两个团主力歼灭,又将所围之

点其塔木攻克。

4纵主力在敌后做手脚,闹天宫,迫使郑洞国将进攻临江的两个师调回。

北满再南下,杜聿明赶紧调集四个师北上迎战。

同年1月30日,杜聿明调集三个师,分三路再犯临江。3纵和4纵10

师,以优势兵力将一路击溃。4纵主力在敌后大打运动战,攻城夺地,使敌无

力再进。

2月16日,杜聿明又集结五个师三犯临江。3纵和4纵10师凭险据守,

歼敌两个团,乘势反击,迂回包围,迫使敌人后退。4纵主力和独立师,在敌

后如法炮制,所获甚丰。

2月21日,1纵、2纵、6纵和独立师共十二个师,突然下江南,攻歼

城子街新一军一个团,占领九台和农安。乘胜攻击德惠,久攻不下。杜聿明立

即指挥四个师北上,并打开小丰满水库,使松花江水陡增,企图阻隔民主联军

于江南进行决战。民主联军拼死涉过松花江,杜聿明紧追不舍,并以部份兵力

突入江北。乘立足未稳,林彪突然杀个回马枪,三下江南,将87师和88师

大部歼灭。

3月29日,趁松花江解冻之机,杜聿明以十四个师的番号七个师的兵力,

妄图一口吞掉南满主力,完成“先南后北”计划。4纵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

3纵和4纵10师,以少数兵力将中路冒进的89师和54师一个团,诱至三

源浦西红石砬子预设战场,突然发起攻击,歼敌7千8百余人。其它二路,不

战自退。

四保临江和三下江南,遂告结束。

国民党在黑土地上的主动权,遂告易主。

“头九不算九,二九冻死狗,三九四九石头裂口,五九六九穷人伸手。”

“冻死狗”和“石头裂口”的时候,正是仗打得最激烈的时候。

地是白的。山是白的。天是白的。连太阳都冻白了,像小孩子们玩耍滚上

去的一个雪球,冷冰冰挂在天上。积雪冻得像冰一样坚实。大地冻裂了,张开

一道道纵横的口子,极易蹩断马腿。老百姓称之为“鬼呲牙”,“鬼咬腿”。

民主联军后勤部颇具战略目光,棉衣里子大都是白的。可一次行军下来,

就油渍麻花,黄不了叽了。里子不是白的,雪地行军作战,就像样板戏中少剑

波的小分队一样,披件白斗篷。舞台上的斗篷如银似雪,生活中的斗篷像孩子

尿布。脸上则由老天爷帮着洗,眉毛胡子全是霜,两个鼻孔喷云吐雾。远远望

去,天地一色中,队伍就像腾云驾雾。

风助火势,也助寒威。无风零下30度不觉太苦,有风零下10度就苦不

堪言。狂风吹透衣裤,拼命劫掠热量,脸像针扎刀割似的。“大烟泡”一刮,

天昏地暗,睁不开眼,迈不动脚。掉队了,十有八九别想归队了。

最易冻伤处为手脚、耳鼻和面部。撒尿没有用棍子敲的,但撒完尿裤门没

系好冻坏生殖器的,却不鲜见。最初感觉疼痛,不久麻痹,抓摸无感觉,即已

冻伤。初时皮肤呈红色,继为紫色,后变成白褐色。深紫色尚可治愈,白褐色

即已无望。

张麻子沟伏击战时,江拥辉是1师副师长。老人说,部队在没膝深雪地里

趴了一夜,回来路上赶上大风,全师冻伤3千多人。主要是没经验,到宿营地

就进屋了。应该把冻伤部位用雪搓红了再进屋。就像冻梨,得放到凉水里缓,

放到热水里就烂了。

长春军分区原司令员杨克明老人,当时是3师7团副团长。

老人说:

二下江南北撤时,国民党打开小丰满水库放下的洪水,把两里宽的江面都

漫平了。雾气腾腾,几里外就能看见。江边柳丛和芦苇结满霜挂,江面蒙蒙,

看不真切。顺江而下的冰块撞击着,嘁哩喀嚓的,像妖魔鬼怪磨牙。

前面部队有的过去了,有的正在过。有的脱了裤子,有的没脱。浅处没膝,

深处没腰。水下是原来的冰层。棉衣泡水像铅砣似的,滑倒自己很难爬起来。

十几辆满载弹药粮食的大车陷在江心里,牲口冻僵了,淹死了。干部战士以班

为单位,互相拉扯扶架着。

目 录
新书推荐: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民国之制霸上海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