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血红雪白 > 第25章

第25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细说明宫十六朝 光明古卷:流光劫 妖异人间之整容 大兴皇朝 因缘妙美人 莫可言说的爱 压六宫 恶魔的吻痕 七宝明月楼 我家的妖孽大人

明亮的屋子里,最显眼的是墙上那幅以四平为中心

的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和地图上那些挤挤匝匝的红绿色小旗。

林彪踱步的起始点都是这幅地图。踱着踱着,就站到地图前望一阵,有时

踱到院子里,踱回来还在地图前止步。有时好像什么也没踱出来,望一阵子又

继续踱。有时就说:小季,记录。于是,一封电报就飞向前线,或是东北局,

或是延安。如果说这期间还有什么动作,就是伸手到桌上那支布袋里抓把黄豆,

像如今银幕和荧光屏上一些外国人嚼口香糖那样嚼着,脚下继续踱着。

流血的政治的轮子在黑土地上飞旋着,也在林彪的脑子里飞旋着。

世界上没一个比喻是完美无缺的。把人,特别是把林彪这样一个人和谁进

行比较,更是一件蠢事。但是,把他一生中指挥过的大小战役,战斗进行比较、

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位非常强调“二百米内硬功夫”和“刺刀见红”的将军,

更善于打运动战,打巧仗,而较少打那种硬碰硬的阵地战,消耗战,特别是在

敌强我弱的情况下。

做为一个流血政治的政治家,林彪懂得四平这颗棋子在国共对垒这盘棋上

的份量。四平顶住了,半个东北就是共产党的了。但愿望是一码事儿,有没有

实力,能不能顶住,又是一码事儿。他又何尝不想“独霸东北”呢?实力对比,

当然也包括智谋的较量。力量不足,就要使巧劲。如同他这个“三等残废”和

一个大汉摔跤,要想取胜,就要凭借灵巧,闪转腾挪,瞅准空档,这一拳,那

一脚,一点一滴地消耗,拖垮对手,而千万不能支起架子,让人家抓住。在秀

水河子和大洼,他就是这样干的。在锦西不打大仗,向后撤,也是这样一个宗

旨。可现在,他被抓住了,是等在这里让人家抓住的。

而且,打了8年游击战的部队,根本不适应这种控壕据守的正规阵地战。

开头,一些部队把碉堡修得老高,像日本鬼子炮楼似的,被美式大炮一炮一个,

成了靶子。7师主力星夜南下,进入阵地就开打,还是山海关前那一套。可敌

人早已学乖了,“三板斧”一点不灵。这种情况并非一个7师。

在兵力火力都不得心应手情况下,以每个团18里防御正面的浅近纵深,

把敌人硬顶了一个月,原因种种,下面将一一写到。而做为东北民主联军的统

帅,林彪是不遗余力了的。

但他现在不想顶了,他看出火候了。

每个在前线的指挥员也都看出火候了。

一些老人说:那时看国民党那劲头,别说3年,就是用上打鬼子的8年,

也不一定能打垮。

林彪的辨法,挺绝妙,也挺平常。在绝妙和平常之间,我们可以看到鲜明

的林彪风格。

请看4月29日电报:

中央东北局:

28日亥时电悉。近十日内恰值夜间无月亮不便我大军的夜间作战,

又因地形平坦及新一军已构筑阵地,且七十一军及五十二军六十军各一个

师已与刻军靠拢,故在十日内歼灭或击溃刻军可能性不大。进入东北之敌,

为国民党最精锐的,新一军又为其最强者,故我军虽奋勇作战,伤亡重大,

弹药消耗甚多,但只能作部分的消灭与击溃敌人,而难于全部击溃与消灭。

四平仍在我手,敌攻势受挫,但正在调防,准备向我作新的进攻。以上情

况供你们研究参考。

不讲守得住,也不讲守不住,只强调困难,明确说明10天之内不会出现

奇迹。而且,“最精锐”的敌人正“准备向我作新的进攻”,为后文打下伏笔。

再看4月23日电报:

中央东北局:

在保卫四平的战斗中几个老主力旅伤亡各有一千数百人,子弹消耗为

数浩大兹将第七旅彭明治部本旬报告转如下:

自四月徽泉头守备时部队变化甚大在泉头双庙(牛亡)牛哨半拉山门

阻击敌军迟滞敌人前进仍然给敌人严重杀伤。自己本身的伤亡数不下千数。

在四平北郊的防御战中只二十团十旅特务营伤亡五百余昨晚战斗十九团以

猛攻小孤树占领村庄,我伤亡百余,二十团猛攻任家屯之敌计伤亡达百余。

以上屡次战斗伤亡失联络已达千七百多人,有的连队进行两连合一,有和

剩班把人基础一时恢复不起来,同时在月来(此处似有误,但意思尚可明

白——笔者)运动中冒雨行军,担任防御任务,白天与敌激战,夜间修作

工事,休息时间甚少,体力精神疲,因此部队勇气不像过去那样激昂,那

种生气活泼的现象也不见有。

还有5月17日电报:

中央东北局:

兹将程世才(41)来电转如下:

除大台山作战外,自十日至今,连续进行七日保卫战,部队没有睡过

一通夜,终日作战,转移作工事,甚疲劳,所携各种子弹炮弹已耗尽了,

地方对我战斗动员差,找不到担架,前线上伤员运不下,西丰城严重太平

景像。

筱日

在这里,他又把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指战员推上第一线,用他们的嘴把自

己想说的全说出了。这是无可挑剔的。来自前线的意见是最有权威的。换个人,

也会这么做。

完成林彪风格的最重要一笔,在于不到最后一刻不说话。

5月17日电报:

中央东北局:

四平今日敌北面与西面的攻势被我压倒,我获枪百余支,东南阵地则

被敌攻占,现东南形势危急,刻敌我正猛烈争夺中,已令各部拼死奋战,

求得压敌之新攻势。

5月18日电报:

中央东北局:

四平以东阵地失守数处,此刻敌正猛攻,情况危急。

5·18

中央东北局:

敌本日以飞机大炮坦克掩护步兵猛攻,城东北主要阵地失守,无法挽

回,守城部队处于被敌切断的威胁下,现正进行退出战斗。

巧亥

终于到了那一刻,林彪就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地说出去,做出来。

机敏得就像只黑土地上的狐狸。

克劳塞维茨说:“防御的概念是抵御,在抵御中包含有等待,我们认为等

待是防御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防御的主要优点。”

四平保卫战也是等待。这种等待在战争中是不多见的:掘壕据守一个月,

等待重庆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平息下来,签一纸停战协定。

10年前发生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会战,也包含有等待:等待国际纵队的援

兵。

4年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也包含有等待:争夺空间,争取时间,等待援

军,围歼敌人。

马德里等到了。斯大林格勒等到了。四平没有等到。没等到和平,也没等

到援兵。别说国际纵队,连老百姓都不理解共产党,而是“想中央,盼中央”。

韩先楚,一位可以说是“黑土地上的隆美尔”,也可以称之为“黑土地上

的巴顿”,或者“黑土地上的蒙哥马利”,但他谁也不是,就是他自己的将军,

曾这样评述这场“化四平为马德里”的战役:

“四平保卫战,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城市防御战,是我军进入

东北后,领导层对和战问题看法不一掌握不定的集中反映。”

“在我军处于劣势条件下,过多的看重了一城一地的得失,与敌进行

不利条件下的作战,在战略上是失策的。”

“由于我军果断的撤退,摆脱了战略上的被动,又一次避免了不利条

件下的决战,保存了有生力量。另一方面,经过四平保卫战和大撤退的反

面教育,彻底消除了和平幻想,对东北全党全军在和战问题,根据地建设

问题上统一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42)

终于打响了“最后一战”——用8千多干部战士的鲜血的生命。

“都是‘老骨头’呀!”

——黑土地英雄谱之一

三道林子北山,为四平侧后制高点。天上飞机,地下重炮,新38师两个

营跟在坦克后面轮番攻击。保1旅1团打得差不多了,7旅特务营上。上去没

半天,1连仅在炮火下就伤亡大半,有个排就剩下3人。

沈阳军区原副参谋长韩鏖,当时是7旅电台副区队长。老人说,旅部住在

四平北杨木林子,部队上去下来都经过那儿.上去齐整整的,回来稀落落的.

20团3营头天早晨上去,第二天傍晚回来,连枪都没人扛了,像木柴一样捆

着挑回来的。

5月18日,10旅29团11连在四平北神仙洞附近,掩护全团撤退。

连长、指导员和副连长都负伤下去了,胡可风带领2排在山上阴击。撤下来时,

就剩他和排长单长胜,还有个当向导的老乡。老人说∶我们三个都成了英雄。

单长胜是“战斗英雄”,那个老乡是“战斗模范”,我这个副指导员是“政治

工作模范”。其实呀,活着的人活着就是了,那些牺牲的人才是真英雄。

老人一个个念叨着,从四平念叨到秀水河子,又念叨到出关在旧门打的第

一仗∶第一仗就牺牲个警卫连长,那可是个好连长呀!打日本可勇敢了,叫王

永富,王永富……

黄达宣老人说∶从出关到四平撤退,一路上,打一仗,队伍就少一截,越

打越少,越走越少。

目 录
新书推荐: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民国之制霸上海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