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1)
企业领导尤其是主管财务的领导要从整个企业的管理角度出发,广泛 听取财会人员和电脑技术人员的意见,全方位研究和制订会计电算化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员配备和培训、设备和软件配置、管理制度等规划。然后结合本企业会计核 算的具体情况,采取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工作方式。
人才是关键。
要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人才是关键。会计电算化人才需要具备会计和电脑两方面的知识,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从现有的财会人员中选拔人才,送他们出去学习电脑知识是较好的选择。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内部管理制度一般包括操作管理制度,硬软件管理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企业财务领导在制订内部管理制度时要遵循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原理和办法。
充分利用电脑会计信息。
会计原始资料输入电脑后,经过加工和处理,形成存储在磁介质上的会计信息。手工会计信息是死信息,电脑会计信息是活信息。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挖掘财务软件功能,真正做到一次输入,多方利用。
选用合格的商品化财务软件。
企 业取得会计电算化软件有三种方,一是自行开发,一是委托他人开发,一是选用商品化财务软件。实践证明,选用合格的商品化财务软件是明智之举。市场经济的发 展和社会化分工的越来越细,必然要求企业认清自身优势、抓住长处,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拨得头筹。一般商品化财务软件出自专业财务软件公司,他们拥有较 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和较为丰富的开发和维护经验。企业在选用商品化财务软件时,必须考察其是否通过财政部门评审,是否出自实力较强的财务软件公司,开发技术 是否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比如Dos版即将被淘汰,Windows版取而代之等等),该公司是否拥有一定数量的用户,维护和服务的质量如何等等。选购商品化 财务软件实际上是在寻找长期合作的会计电算化支持伙伴。
1.2 挑战变革与发展——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
图1:1997年,金蝶发布全新WINDOWS95/NT决策支持财务软件
图2:1996年,金蝶举行WINDOWS版财务软件全国巡展,备受瞩目
导读: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不只是一种概念的变化,而是一种观念的变革。本文将从理论及实例上对会计信息化做充分诠释,帮助中国企业更快的进入会计信息化时代。
会计电算化:遭遇新挑战?
计算机技术在中国起步较晚,而基于此技术之上的“会计信息化”在中国也为时不长。回顾其发展历程,却经历了“传统会计系统”到“会计电算化”再到“会计信息化”三个螺旋式上升的阶段,每一阶段都充满了挑战与变革。可以说这是一场会计的革命。
首先,会计电算化也就是会计软件的运用减轻了会计人员手工记账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过去人工做账,由于账务繁多,登账、转账、核算等复杂手续,容易产生误差或错误,而运用财务软件的转账、核算等自动生成功能,不仅降低了误差,提高了准确度,并且节省了人手,缩短了账务处理时间。
第三,培育了初步繁荣的会计软件市场,培养了一批复合性人才,造就了一批会计软件公司,会计电算化向规范化、商品化、通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第四,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推动了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发展,财务软件用户除了对会计软件本身功能的需求外,还提出了对进销存、生产计划管理等一系列的需求,发展企业管理软件,中国财务软件公司重任在肩。
“会计电算化”给广大企业财务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便利,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发展。但是前不久,在深圳举行了“首 届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全国财政系统、科研院校及企业的近200名专家出席了会议,在这次被厦门大学王光远教授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作实事”的会 议上,理论界首次提出了“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这个时候为什么会有“会计信息化”概念的提出呢?
因为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不适应现代信息管理发展的要求: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财务软件只局限于财务部门使用,其他部门如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要看财务报告、财务报表,还需要 财务软件打印出来。另外,很多业务如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人力资源等等都与会计信息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业务的发生就有会计信息的产生。但过去的财务软 件没有与业务系统很好连接。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外部的信息系统隔离。所有的商务交易还是要通过手工方式先开据纸张单据,然后再输入电脑。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人工会计的模拟系统。以前尽管财务软件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但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基本上是把手工的一 套移到电脑上去,我们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还要求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凭证和手工的一模一样,其实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是以更大简化为目 的,不断增大科技含量,内在越复杂,外在越简单,这是未来技发展的方向。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INTERNET- INTRANET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阶段,如果我们还在用孤立的PC处理个案,那么企业的管理决策、预算、投资、生产决策就会因信息量不足 而出现失误。最后、“会计信息化”的提法是把会计的服务管理职能放在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大环境中考虑的,是观念上的转变,我们变革的目的是为了谋求发展。
会计信息化:不是新概念?
有人说在概念上,“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会计的一种使用工具,我认为在口号或名词上的推敲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倡导一种新观念。
现在,国内在提信息化,实际上它的进程首先是数字化,然后是网络化,最后是信息化。有人谈到会计信息化时说,我们会计本来就是搞信息管理 的。但是现在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冲击远远不是过去的技术所能比拟的。我们说如果工业革命造成了社会进步,那么现在信息革命会使得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翻 天覆地的变化。
从实质来讲,“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l 目标。会计电算化是实现核算会计业务的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化是实现会计业务全面信息化,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与企业管理和人类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
l 技术手段。过去的电算化以计算机为主。现在的信息化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技术为主。在78、79年提电算化时,我想根本没有互联网,只有局部网络,局部网络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它还是一个局限性的范围,还是把自己的系统与外界进行分离。
l 功能范围。会计电算化以实现业务核算为主,会计信息化不光是进行业务核算,还有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并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
l 系统地位。会计电算化是财务部门的事务处理,按计算机的概念来说,是一个部门级的概念。那么会计信息化的地位是企业业务处理及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l 信息输入输出。会计电算化强调财务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息化,大量的数据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会计电算化信息输送模式,过去是财务部打印输出,并 且报送其他机构。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根据授权直接从系统当中,从Intermt上直接获取。
l 系统层次。过去是以事务处理为主,现在不包括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和决策层。
l 理论基础。会计电算化是以传统会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但是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基础还包含信息技术系统论和信息化论等现代思想。
因此可以说新时代造就了我们的新观念,“会计信息化”就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它的“新”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会计信息化”要求构建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全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高度自动化,实现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使每个组织都主动地 报告会计信息。过去会计信息是管理者的宝贵财富,是商业秘密,事实上会计信息将来要更大程度地开放和公开。我们的用户万科在使用我们的财务软件之前存在一 个很麻烦的问题,就是对分布全国各地的子公司,要打电话提醍催交报表,或者通过Intemet、Email传回总部,而分支机构有它的局部利益,其管理者 对会计信息披露有要求。我们现在正在为他们构造新的会计信息模型,无论何时你都可以调阅,不需要去让分支机构来传,每个组织都能主动地报告会计信息。而 且,财务分析将成为会计的主流,人人都是会计信息的处理者。财务部已不存在了,财务人员需要做的就是搞财务分析,通过网上来查询数据,不断进行加工和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