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 1)
他们以消费价格指数(CPI)为幌子,将人们的视线从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上面转移了开来。
在先前的一章中,我谈到了政府误导、欺骗公众的手段和伎俩,但这些手段和伎俩并不仅仅限于操纵通货膨胀,而且还操纵整个经济。
在接下来的一章中,我将全面阐述通货膨胀的问题:它是如何成为政府隐秘伙伴的,它又将把我们引向何方。
在本章中,我主要谈的是货币,实际货币和法定货币之间的区别,以及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经济危机。
对美国人来说,现在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只是希望在经济危机尚未爆发之前,你能够看到这本书,并按照书中所提的投资建议去做,不至于到时血本无归。
但现在,还是先让我们谈一下货币。
标题: 法定货币成为美国经济困境的根源内容:
如果美元仍是实际货币,那么当前美国的经济就不会陷入如此严峻的困境之中。
现在的美元被称作是法定货币。法定货币只是一种名义上的货币,它虽由政府批准,但却不是根据金银而定,亦不能与金银兑换,其名义价值由政府印制在票面之上。在国内市场,法定货币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购买力;而在国际市场,则在于它可以与其他国家的货币进行交换。
但先前并不是这样的。直到1971年,在尼克松执政期间,美国才宣布放弃了金本位制,也就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通货基本单位与一定数量的黄金价值相同,并可与之兑换。然而,在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的价值便只剩下购买力一项了。但美元能否维持购买力,则取决于美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和货币供给状况。下面这一点至关重要:1971年金本位制的废除彻底解放了控制货币供给的美联储,因为金本位是它印制钞票的惟一障碍。自此之后,流通领域的货币就变得越来越多了。
由此来看,美元的贬值更像是经济问题所表现出的症状,而非引发经济问题的根源。在某种程度上,如果美元代表的仍是实际货币而非法定货币,那么当前的经济问题或许就不会存在。
标题: 货币的起源内容:
在货币出现之前,在交易过程中,人们采取的是物物交换形式,正如我们在第一章中所提到的琼斯先生和常先生一样,种植橙子的需要苹果,而种植苹果的需要橙子,所以他们便用橙子换苹果,用苹果换橙子,以满足各自的需要。
但是,物物交换非常繁杂,而且还浪费时间。比如说,农场主常先生想买一把椅子,那么他就必须找到一个需要橙子的木匠。在这一交换形式下,人们往往需要经过多次交换才能够最终换回自己所需的商品。因此,为了方便起见,人们便找到了一种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商品,它可以同其他任何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这就是最初的货币(即一般等价物),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古时的牛、羊、贝壳等等。二战之后,驻守欧洲的美国士兵也曾使用香烟充当货币。
虽然货币的这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具有物质价值。这样一来,货币便为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提供了便利,并使得劳动分工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生产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交易过程中,货币媒介越简单,经济发展就越强劲。
标题: 货币的经济功能内容: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货币,都必须具备如下四个功能:
一、计价单位。即以货币作为衡量不同物品价值的标准和计量单位。商品的货币表现即为价格,当所有的商品都以货币单位表现时,货币就为衡量不同商品的相对市场价值提供了简单、方便的尺度。它消除了物物交换中的各种弊端,比如说多少西瓜可以换一把椅子。通过货币,我们可以轻松地将一种商品或服务同其他商品或服务联系起来。
二、交换媒介。这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即充当商品交换的中介,为商品和服务交换提供便利。这不仅提高了交换的效率,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三、价值贮藏。指货币可以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而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即“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这有助于激励储蓄,也就有助于资本积累,进而有助于投资,有助于生产。
四、延期支付。即暂时不需要的货币可以借贷出去,以获得利息或回报社会。
正是基于上述四个功能,货币的购买力才不会发生变化。
标题: 黄金首次成为货币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货币的种类逐步减少,人们开始选择最适合充当货币形式的商品,而且几乎无一例外地,这种商品被锁定在了金银上面。在我父亲欧文希夫所著的《最大的欺诈(The Biggest Con)》一书中,就描述了黄金成为货币的先天条件和优势:
首先,黄金色彩鲜艳,有光泽,是惟一不褪色、不生锈的金属。其次,黄金价值高,便于携带。试想一下,如果以羊作为货币,那么在匆忙之间我们又该如何携带呢?再次,黄金易于分割,便于锻造,可以满足不同数额的支付需求。最后,黄金易于识别,便于测量。而黄金的这些优点也使得借贷成为一种可能,因为你借出的是黄金,收回的还是黄金。
标题: 早期的银行业内容:
由于货币可以借贷,银行业早期的规则便随之产生,同时还出现了“货币储备”和“货币替代”等概念。中世纪的商人,往往辗转于不同的城市之中。而每到一座城市,他都会向当地的金匠交纳一定数额的费用,以便存放自己的黄金。这样一来,由金匠出具的收据便成为最早意义上的纸币,而这些所谓的“纸币”就是典型的货币替代品。
作为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货币替代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代表储备的货币替代品,一是以“银行票据”为形式的货币替代品。而后者仅仅对金匠具有实际价值。金匠必须储备足够多的黄金,以备不时之需,因为那些商人随时都有可能取走他们存放的黄金。如果放贷数额过大,而储备不足,那么就有可能引起储户的怀疑,进而引发竞相挤兑的连锁反应。而这样的最终结果就是金匠破产。
这也就是说,纸币相对于黄金储备必须要足够保守才行,惟有如此才可以维持储户的信心,并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担忧。如果1971年当局没有放弃金本位制,那么现在美国的经济状况或许还不至于如此糟糕。
标题: 美元的由来内容:
在美国宪法中有这样一个条款,那就是国会具有“铸造货币,调议其价值,并厘定外币价值,以及制定度量衡的标准”的权力。这就意味着,国会有权将我们这个国家的金银——也就是先前的货币——铸造成金属币。在宪法第一条第十款中明确规定,各州“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不得指定金银币以外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金属币的金属价值与票面价值相当。
1792年的《铸币法》最先将美元定义为371.25格令纯银,这刚好是西班牙金元的重量。西班牙金元是当时美洲殖民地最通用的货币。在美国,作为合法流通货币,它一直持续到1857年,时距离美国宪法签署已有70年。
1863年,美国国会通过财政部长提出的《国民货币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并发行类似于中世纪金匠黄金收据的金币券。该券票面上印有“持有人可凭此兑取金币”的字样。它是由美国财政部发行的、以百分之百黄金为储备的货币。金币券一直流通到1934年,因为时年出台的《黄金储备法》明令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珠宝、首饰、特殊收藏品、工业用或专用黄金除外)。
此外,美国还发行过银币券,这与金币券基本类似,并一直流通到1963年。
1913年《联邦储备法》与美元衰退
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储备法》,即欧文格拉斯法案,建立了政治上独立的联邦储备系统,由此迈出了完全放弃金银支撑体系的第一步。而新建立的联邦储备系统的主要职责包括监管银行系统、通过购买和出售政府证券管理货币供应(即货币政策),并充当整个银行系统资金转移的票据交换所。
虽然美联储在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领域所扮演的角色是我们将在后面所讲的内容,但之所以在这里提及,是因为建立美联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提供一种“优先货币”。这是一种由私有的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可取代资质不一的个体私营银行以票据形式发行的所有纸钞。
联邦储备银行的新举措之一便是引入了一种名为联邦储备券的新货币。按照规定,持有联邦储备券的人可以在任何一家联邦储备银行兑换黄金或其他任何法定货币。这些法定货币包括国库券、金币或银币、以及银币券等等。
最初发行的联邦储备券虽然仍将美元与黄金挂钩,但却引入了其他形式的合法货币,如银币和以金银为支撑的国库券等,这就削弱了美元与黄金之间的联系,也为后来两者之间的完全脱钩作了铺垫。
标题: 金银支撑体系的终结内容:
1934年的《黄金储备法》将黄金从联邦储备券票面上剔除,回购条款标注为“本券是对一切公私债务的法定支付手段,可在美国财政部或任何一家联邦储备银行兑换法定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