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 / 1)
他们认为,中国必须依赖于美国的消费才不至于出现经济崩溃,他们把目前中国的出口经济比作1944年美国的战时经济。
在二战期间,美国消费者并没有从他们艰辛的劳动和经济活动中获得任何经济利益。事实上,他们还牺牲了很多。因为当时的工厂都投入到了军用物资生产之中,从而导致消费品严重短缺。此外,由于战时需要,数十种生活必需品,如黄油、尼龙袜、以及汽油等等都实行了配额制度。同样道理,中国人也无法从他们目前所生产的出口商品中获益。相反地,为了满足出口美国的需要,中国境内的消费也受到了限制。
然而,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工厂没有倒闭,只不过它们转向了消费品的生产;军人没有失业,只不过他们进入了生产领域。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的战时资源被运用于民用领域,并导致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这同样适用于时下的中国。美国先前的牺牲是为了打败纳粹德国和日本,而中国现在的牺牲只是为了支持美国的购买力。如果中国允许美元对人民币贬值,那么美国的购买力就转化成了中国的购买力。这样,中国就会像战后的美国一样重新调整它的生产布局。工厂将转换生产方向,更多的工人将投入到生产领域。中国将不再以宝贵的资源为代价生产出口商品,而是全面生产国内消费品。
对于中国来说,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了。而亚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会重新定位,并利用丰富的资源来提高本国或本地区内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先前他们提高的则是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一旦中国停止为美国生产商品,那么他们便可以为自己生产更多的商品。
对中国来说,现在该是宣布和平的时候了。不幸的是,在中国“战争”中作为主要受益国的美国,在战争结束之时却几乎一无所有。所以,和平意味着中国的牺牲、配额和消费不足时代将很快结束;而对美国来说,这一切却刚刚开始。
不幸的是,在被亚洲人推下经济列车之后,美国人需要重返工作。正如发生在那个海岛上的故事一样,这意味着那个美国人将参与到狩猎和捕鱼之中(从商业角度来看),虽然他付出了更多的劳动,但却得到了更少的食物。
标题: 重建生产性经济内容:
在经济崩溃之后,美国人从消费者到储蓄者的转变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困难。因为届时储蓄将会成为一个普遍的传统,而且从根本上讲,这也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存。
但通过这些储蓄投资重建美国的制造业基地却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而且这也需要很多年才能够完成。虽然美元贬值将会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出口环境,但重建足以与其他国家进行竞争的现代化生产设施却是极端困难的,因为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几乎要从头开始。美国现有的大部分机器设备都已经过时。政府应当采取相关措施减少各种经济管制、降低税收,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在此期间,政府还要承担起培训技术工人的责任。
任何产品的制造都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有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且还需要有相关产业和服务的支持。就拿一支非常普通的铅笔来说,单原材料就包括翠柏原木、铅、金属(制作橡皮圈)、橡胶、以及各种染色剂、胶水和油漆等等。而制造过程更为复杂,其中涉及石墨黏土的混合,木条的烘焙、切割、粘合和加工,金属和橡皮的制作,上漆、以及雕刻等等。
制作一支铅笔尚且有如此繁杂的工序,那就更不用说是汽车了。在这里,我想强调的就是:如果一个制造业解体之后,那么它的重建工作将是异常艰难的,而且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往往会花费很多年才能够完成。
标题: 苹果和橙子:一个浅显的比喻内容:
庞大的贸易赤字是导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一个核心因素,但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华尔街却一直在尽可能地回避这一问题。在这里,我将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解释一下这个复杂的问题。
两个农场主的故事
农场主常先生只种橙子。农场主琼斯先生只种苹果。他们两个人都只生产产量最高的水果,然后交换彼此剩余的水果。这样,两人就都可以从比较优势和自由贸易中获益。常先生“出口”橙子的惟一原因就是为了“进口”苹果,反之亦然。
假设有一年农场主琼斯的苹果园遭遇了洪水,颗粒无收。这时,他不仅没有了水果可以出售,而且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于是,他便向常先生建议自己用“苹果欠条”来交换他的橙子。因为常先生无论如何也吃不完自己种的橙子,再加上琼斯先生的欠条还支付他10%的利息(当然是以苹果的形式),常先生便欣然接受了。
常先生之所以接受琼斯先生的请求,是因为琼斯承诺会偿还这些欠条。单就这些欠条自身而言,它们并不具备任何价值。常先生自然也不能拿它们当饭吃。而只有在琼斯承诺支付额外的苹果时,这些欠条才具有价值。
在用苹果欠条交换真正的橙子时,琼斯实际上并没有为橙子支付任何东西。而真正的支付也只能在是在一年之后,当琼斯用自己的苹果赎回先前所有的欠条时才能够实现。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欠条才能够退出,交易才能够完成。
现在让我们再假设第二年琼斯的苹果园又遭遇了飓风,同样颗粒无收。这次,他和农场主常先生又达成了和上次一样的协议:琼斯继续用苹果欠条交换常先生的橙子。这样,琼斯就得到了常先生更多的橙子,而常先生也就收到了琼斯更多的欠条。
再假设接下来的几年间连续发生自然灾害,琼斯的苹果园屡遭破坏,多年来一直颗粒无收。直到有一天,琼斯突然发现自己即便不劳动也能够衣食无忧。于是,他便决定将自己的苹果园改建成高尔夫球场。这样一来,他不仅可以享用常先生提供的橙子,而且还可以整天打高尔夫。换句话说,农场主琼斯先生现在经营的是服务经济。
相反地,农场主常先生则一直在忙于经营他的果园,从没有机会到琼斯先生的高尔夫球场打球。事实上,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收到琼斯的欠条,他甚至忘记了最初接受这些欠条的原因。现在,农场主琼斯的那些欠条便成了他惟一的财富。由于琼斯在当地社区享有很高的声誉,所以常先生便可以用琼斯的欠条与其他农场主进行商品交换。然而,也正是因为琼斯良好的声誉,人们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他的苹果园已经改建成了高尔夫球场。所以,他的那些欠条现在已经变得一文不值了,因为琼斯根本没有能力用真正的苹果去赎回它们。
有人或许会说,现在整个社区都依赖琼斯和他那些毫无价值的欠条。这样一来,常先生和其他农场主就会无限期地使用下去,以避免承认他们先前所犯的错误。当然,一旦事实明了,那么任何持有琼斯欠条的人都会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损失。如果他们就此放弃继续积累这些欠条,那么他们真正的财务状况就会好转,而绝不是恶化。就拿常先生来说,他将再次享有其全部的劳动成果。
真正的失败者,当然就是农场主琼斯了。由于没有了生产苹果的果园,又失去了购买橙子的信用能力,他就只好挨饿了。然而,要想把高尔夫球场重新改建成果园,要想重新积累农场知识,要想更换和购置农场设备,绝非朝夕之功,这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最后,农场主琼斯将不得不面临两个仅有的选择:一是把高尔夫球场转让给常先生,二是在常先生的果园中谋一份采摘橙子的工作。
标题: 导语内容:
或许,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允许我们的领导人偶尔粉饰一下太平,以避免国内出现不必要的动荡。但在另一方面,至少在我看来,这将无可避免地导致那些重大的经济信息被他们明目张胆地定期篡改。
美国政府发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个宣传幌子而已。最先由政府部门发布,然后再经过政府发言人和金融界人士予以解读,最后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至此我们得到的信息早已被篡改地面目全非,而操纵这些信息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迎合政府的需要。
同样,由于我们的贸易伙伴、外国央行、以及其他外国投资者得到的也是这些被操纵的信息,所以他们还会继续把钱扔进我们这个无底洞中。但这并不会长久地持续下去。当他们意识到美国已无力偿还其债务时,他们就会停止投资。届时,由于我们自身缺少储蓄和生产能力,我们的经济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
然而,由于无法了解事实的真相,美国公众对此仍一无所知。美国政府、大众传媒和华尔街联手制造了一个美国一切运行良好的假象。但实际上,政府部门所发布的大部分数据都是基于其自身利益考虑的。先前确立的经济神话虽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但他们却背离了理性决策的轨道。华尔街则大肆投资,因为在乐观的市场情况下,他们会赚到更多的钱。大众传媒虽然对新闻有自己的理解,但他们的理解却源自政府和华尔街的解读。
从2006年的国会中期选举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公众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容易欺骗。尽管当局表示经济增长比先前更为强劲,但大多数美国人心中都有一本明细账,以致执政党在参众两院选举中双双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