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1)
说到消费,你要么选择生产,要么选择借贷。如果选择后者,那么不论在数额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是有限度的。对一个人来说是如此,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作为一个人,如果你幸运的话,那么你可能会找到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或者中得头彩,但一个国家却不会,因为补充亏空的积蓄和重建制造基地不仅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因为当前的美国既没有储蓄,也不参与生产,而是在不停地消费和借贷,我们已经日趋依赖于外国的供应商和借贷机构。也就是说,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货币危机。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妥善的处理,那么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将会急剧下降。
标题: 为什么前景黯淡,政府说经济良好?内容:
如果你正在想为什么你看到或者听到总是有关经济运行良好的报道,那么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你的幻觉。美国的现代政治是建立在民众高期望值基础之上的,而政府已经熟练掌握了如何将不利的经济信息转化有利的经济信息这一技巧。这样,他们便可以取悦民众,从而保住自己的执政地位。(2006年中期选举,民主党赢得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控制权或许表明美国民众已经开始觉醒。)政府官员在美联储的帮助之下,定期地操纵经济数据,以继续维持国内消费者的信心和外国贷款者的信心。然而,政府的每一次暗中操纵都只会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更加恶化。
就外国央行来说,他们会继续用积累的美元购买我们的国债和抵押证券,以帮助我们应对日益扩大的赤字问题,并确保房地产市场继续高企。如同我们一样,他们也得到了有利的经济信息,而且他们还怀有一种非常天真的想法——虽然有迹象显示这种想法已经开始出现动摇——那就是美国庞大的经济是绝不会衰退的。但如果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了当前的严峻形势,并停止购买我们的国债,那么我们的选择要么是进一步加大税收力度,要么是像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俄罗斯一样采取放任政策。事实上,我们已经遇到了大麻烦。
由于国内储蓄严重不足,以及美国政府的肆意挥霍,世界各国所持美国国债的比例不断增加。我们再也不用“自己欠自己”的了。
现在再回到我先前所假设的职业拳击手比赛中。当“铁人”迈克泰森击败所有对手而最终赢得重量级拳王桂冠时,可否有人想到有朝一日他也会倒在对手的拳下?然而,正如所有的事情一样,他最终遇到了自己的克星詹姆斯道格拉斯。在被道格拉斯击败之后,泰森一次又一次地倒在了对手的铁拳之下。虽然迈克泰森仍是迈克泰森,但道格拉斯却由此突破了一个巨大的心理障碍。
任何有关美国庞大的经济不会出现崩溃的神话最终都会一一破灭。
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经济强国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美元即将崩溃,美国即将陷入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和恶性通胀之中。在新一轮的滞胀中,那些遵循我的建议并迅速采取行动的人不仅会避免财富的损失,而且还会在经济重建和改革期间赢得更多的财富。
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市场经济中,生活水平的提高得益于资本的积累,同时这又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工人的产出增加反过来又会刺激消费。但是,资本投资的增加只能在储蓄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而这种储蓄则只能够通过节制消费和自我牺牲来实现。
现代经济的一个致命缺陷就是任何储蓄和消费不足都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的严重衰退,所以政府政策中从来就不允许有这样的措施。但这样做的后果,只是延缓了而不是避免了经济危机的爆发。为了确保他们的执政地位,美国的政客往往会游说他们的选民去尽情地消费,并把自我牺牲和节制消费视为亚洲人所独有的性格缺陷。
结果,先前的那批美国政客,在美联储的帮助下,将会继续执政,而这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无法做到的。这些政客将美国的经济无情地置于他们的脚下,自我牺牲和消费不足将会成为未来美国经济的典型特征。
标题: 美国是如何陷入这一困境的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我们作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和工业强国的地位,以及二战后美国市场的极度繁荣才导致我们陷入了当前日趋恶化的经济困境。
储备货币地位,美国成功的标志之一,实际上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基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见第三章),至今美国仍享有它所带来的种种实惠。正是因为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才使得美国避免了长期贸易失衡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布雷顿森林协定》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与黄金并列,共同构成国际储备资产。这样一来,参与国际贸易的世界各国就会大量积累外汇,并建立可观的美元储备。当初之所以选择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主要是考虑到了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以及美国作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出口国和世界最大债权国的地位。而今,美国已不具备上述任何优势。与先前相比,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由于美元的储备货币功能与其自身的进出口活动密不可分,美国便摆脱了自由市场定律的束缚,允许出现巨额贸易赤字,而这原本是需要政府适时调整的。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避过由美元贬值而引起的经济冲击。
我们的贸易伙伴可以基于《布雷顿森林协定》要求我们解决这一问题,但就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央行的态度似乎都很冷淡,而美国日益增长的赤字却已经达到了相当危险的水平。
但各国央行的态度最终是要发生变化的。而且,也有人推测说,今后各国的储备货币或许会转向欧元或者采取储备货币多样化组合的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都不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而到这一天来临之时,所有“过剩的美元”都会重新回到美国,从而引发国内恶性通胀。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变导致了日益增长的贸易赤字。美国制造业出现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其中也是有很多原因的。咄咄逼人的工会组织、苛刻的经济条例、高额的税收、陈旧的工厂设备、错误的消费理念、蹩脚的产品质量和设计、以及其他种种因素都将美国的制造业置于极端不利的竞争位置。
而相反地,在国外则刮起了一股重建之风。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资源的匮乏并出台了各种保护措施,他们纷纷降低税收和工资,并尽可能减少政府的职能,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当前,美国所面临的最大的海外对手是以质取胜的日本。高耗油的“底特律钢铁”突然之间便遭到了坚实、耐用而又经济的丰田和其他汽车制造商的阻击。资源,不论是人力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技能和培训并不是围绕着钱而展开的,它们更注重产品的卓越性能,而这样的产品自然会赚到钱。日本早已抛弃了那种于己无益的贸易政策,但美国却依旧坦然处之,肆意挥霍。
大卫哈伯斯塔姆在他所著的《下世纪(The Next Century)》(Morrow出版社,1991年)一书中写道:
战后的美国转变成为一个政治社会,政府承担起了美国经济运行的责任;而与之相反地,日本则转变成为一个经济社会,并由精英阶层推动经济的发展……我们热衷的先是冷战,后是热战,而日本则全力投入到商业之中。
就在我们的制造业不断萎缩的同时,服务业迅速发展起来。但服务经济并不会减少贸易赤字。诸如批发零售、运输、娱乐、劳务、以及其他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服务业领域的商业活动不仅不会生产出口商品,而且还会使我们更依赖于外来进口商品。如果没有他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我们又拿什么充实我们的货架呢?
在后工业时代,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服务经济可以取代商品经济,因为两者都能赚到钱,但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混淆了钱与财富的概念。钱只是用作交换的中介,而财富则是这一交换中所得到的东西。
作为一种可出口的产品,信息技术是可以等同于商品的,但是信息产业无论如何也无法替代制造业。道理很简单,一是这类产品的数量存在严重不足,二是文化的多样性大大限制了美国信息产业的输出。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出口信息技术的收入所得根本无法满足我们进口商品的支出所需。事实上,美国庞大的贸易赤字已经证明所谓的信息经济和服务经济只不过是虚幻的海市蜃楼罢了。
此外,在服务经济中,从事服务业所得的薪水明显不及从事制造业所得的薪水。而更为严重的是,服务业领域的工作有高端和低端,熟练和非熟练之分,而美国已经逐渐沦为一个主要从事低端工作的国家。当谈及服务业时,我们的头脑中经常会出现那些送汉堡的人。
揭穿一个普遍的谬论
这个谬论就是:美国从一个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转变为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其意义与19世纪它从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转变为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是一样的。在19世纪,由于储蓄充足,资本投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劳动力得到解放,很少的农场工人即可生产很多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