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美元大崩溃 > 第2章

第2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从员工到老板的五个步骤 基金课堂-赚你能看懂的钱 团队的力量 通货膨胀的奥秘 反败为胜 想去外企上班:208个必须搞掂的面试难题 利息与价格 家族战争 一杯浓茶,八味人生 三十六计与管理

美联储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在此过程中,它也几乎摧毁了整个世界经济。美联储在经济体中所创造的过量信用,被股票市场所吸收——从而刺激了投机行为,并产生了一次荒谬的繁荣。美联储曾试图吸收那些多余的储备,希望能最终成功地压制投机所带来的繁荣。但却太迟了:……投机所带来的不平衡极大地压倒了美联储的紧缩尝试,并最终导致商业信心的丧失。结果,美国经济崩溃了。

上面所引述的这段话并非是针对某一可能发生事件的预测,而是对一个既已发生事实所做的总结。它写于40多年前,描述的正是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作者是一个名叫艾伦格林斯潘的年轻经济学家。(本文原为《黄金与经济自由(Gold and Economic Freedom)》, 1966年刊发于《Objectivist》杂志,后又收于艾茵兰德(Ayn Rand)所著的《资本主义:未知的理想(The Un-known Ideal)》。纽约:企鹅出版社,1987年。)

前美联储主席针对上世纪“喧嚣的20年代”所作的这番评述同样适用于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个巨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就是,相比于先前他所批评的联邦储备当局的调控措施,格林斯潘在1987-2006年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所采取的调控措施更加不负责任。在此期间,格林斯潘并没有采取措施去吸收“多余的储备”。相反地,他还增加了更多的储备,从而导致在房地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泡沫。

按照格林斯潘的说法,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大萧条是由于20年代联邦储备当局创造了过多的流动性,以致出现了大规模的投机失衡。然而,在格林斯潘任内,美联储则创造了更多的流动性,而它所引发的投机失衡现象也更为严重。在这个时候,如果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的话,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格林斯潘认为,上述问题只是一个假命题。他的继任者、现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仍在遵循先前他所执行的货币政策,并依然对当前的经济环境充满信心。

但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却是截然相反的。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不仅要解答这一问题,而且还要为读者在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中出谋划策,以帮助他们安全地度过这一金融风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有我们的国家都将迎来最严峻的考验,而不论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虽然我们总是抱着最好的希望,但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我们也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早在数年前,我就曾写过《美国的泡沫经济:如何在其破裂时确保自己的投资收益》,以便帮助我的客户谨慎投资,并避过华尔街所设计的种种投资陷阱。我从来就不会因大众的观点而放弃我自己的判断,也不会因大众的观点而动摇我自己的立场。

在20世纪90年代,在我的大多数同事开始介入“新时代”科技股时,我依然坚守着那些已经非常成熟的投资原理。当前美国经济的前景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股票的前景有着惊人的相似。

正如股市分析师认为诸如收益、现金流、股息收益率、市销率、市账率、内部收益率、以及股本回报率等传统评估标准已不再适用于股票市场一样,现在的经济学家也认为诸如储蓄率、制造业、联邦赤字、无资金准备的负债、对冲风险、消费者债务、以及贸易和经常账赤字等传统的经济基本原理已经过时。在现代经济学家看来,我们现在正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时代:美国可以无限度地消费和借贷,而所有的生产和储蓄则有世界其他所有国家来承担。

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彻彻底底地粉碎上面这个虚无缥缈的神话,并向读者展示这个所谓的“新时代”会同先前所有的时代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谓的“美国.com”迟早会同其他任何早已破产的“.com”一样消失无踪,虽然在过去它们曾经风光无限。

在现实最终到来的那一天,那些已经读过本书并遵循本人建议的读者必将会安全地度过一个极度艰难的萧条期。

除了投资者之外,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读者分享本书的观点。我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为读者提供一个可靠的投资指南,同时也是为了暴露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形势,因为全面了解美国的经济现状不仅对投资者至关重要,对非投资者也同样重要。

要想使我们的国家重新走上真正的繁荣之路,我们必须首先要找到这条路,并找到我们偏离这条路的真正原因所在。

一个拒绝面对现实的国家是不会长久发展的。盲目乐观,尤其是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那最终只会把我们引向灾难的深渊。

我的这些警告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现实的审慎判断。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热爱我的祖国,而且更希望它能够真正地走上繁荣之路。但是,要想重现我们过去的荣耀,我们就必须回归传统的价值理念。

无疑,这是一种非常清醒的观点,但也是一种尚未被社会普遍接受的观点。正因为如此,当局才敢对这种声音置于耳后而不顾,而那些早已被洗脑的民众则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正是因为我所持的这种非传统的立场,也由此被认为是在制造噱头,我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也越来越多,但仅仅是为了平衡主流观点之需。CNBC电视台就曾称我是“世界末日先生”,认为我是一个十足的悲观主义者。

对此,我都会一笑了之,但考虑到我们目前的经济状况,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好笑的事情。我坚信,我的这些观点必将被证明是可信的,而且也很快会成为时下的主流观点。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这一天不会来得太迟。或许,到那时,事实就会证明我这个悲观主义者的观点并不是错误的。毕竟,天真的有可能会塌下来。

标题: 导语内容:

如果把美国的经济比作是职业拳击手,而我又是裁判的话,那我就会选择终止这一惨烈的赛事。因为这样,先前的获胜者就会保留其全部的声誉和荣耀。但不幸的是,比赛仍在进行,而且一个回合更甚于一个回合。此时,过去的荣誉往往就会成为现实道路上的障碍。

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世界最大债权国的美国如今却已沦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并且日益陷入贸易和金融失衡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

我在这里所谈的并非抽象经济学。除非你自己采取保护措施——本书将为你一一阐述这些措施——否则你的美元资产就会大幅贬值,而你的生活标准也会严重下降。虽然我不知道这会发生在什么时候——政府已经成功地掩盖了其中的问题,并变相地拖延了时间——但它终究是要到来的,虽然姗姗来迟。

在过去短短的几十年间,虽然经济学家并未表现出过多的忧虑,但美国在经济基础设施和经济行为上却发生了急剧变化。一个积聚、生产、并创造了可观财富的社会,一个主要的出口国而今却放弃了储蓄,并从制造业转向了非出口服务业。在债务方面,不管是从国家角度还上从个人角度来讲,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背负累累巨债,但它却仍沉浸在非生产性进口商品的过度消费狂潮之中。

从国家层面上讲,我们现在的处境同那些继承了巨额财富的富家子弟非常相似。在有钱的时候,他们往往一掷千金,从表面上看似乎非常风光。但他们的这种风光实际上是建立在他们祖辈所积累的财富之上的。一旦这些财富被挥霍之后,那么先前这种所谓的高贵的生活方式也就会随之消失。然而,问题就在于,大多数美国人,包括大多数经济学家和投资顾问在内,都忽略了这种炫耀性消费所带来的危害。以消费为主导的GDP增长并不是一个衡量我们创造了多少财富的标准,相反地,它是一个衡量我们破坏了多少财富的标准。

结果就是每年高达800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3000-4000亿美元的预算赤字,以及8.5万亿美元的国债。(当然,如果再算上无资金准备的负债,比如说社会保障金,那么美国的国债将超过50万亿美元,近六倍于官方的数字)。在过去的20年间,如果美国经历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繁荣,那么我们现在还会继续保持贸易顺差,并仍将是世界上最大债权国,而不是最大的债务国。在我看来,我们正快速地接近一场完美风暴,随之而来的则是货币体系的崩溃。

打个比喻说,有一个家庭——我们姑且称之为史密斯一家——他们一家人都失去了工作。为维持先前的生活方式,他们开始借钱度日。这样,史密斯一家就会一步步地陷入债务泥潭。显然,这种生活状态还会一直持续下去。除非他们找到了足以偿还其债务,并可维持他们先前生活方式的工作。否则,他们便将一直挣扎在这种痛苦之中。

而与之相对应地,另一个家庭——我们姑且称之为老陈一家——他们一家人非常勤劳,也非常节约,平时不舍得花一分钱,以便有更多的积蓄。在这个积累阶段,从表面上来看,他们的生活显然远不及其挥金如土的邻居,也就是平时以借贷和抵押为生的史密斯一家。在普通的观察者眼中——他们往往仅基于两家人的消费模式来看问题——史密斯一家显然更为富裕。然而,透过表面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老陈一家通过目前的勤俭最终会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而史密斯一家这种短视的挥霍则是以牺牲其未来生活方式为代价的。

目 录
新书推荐: 怪谈降临:炮灰她靠狂烧冥币杀疯了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我的灵光往事 重生后,我把绿茶闺蜜按在地上摩擦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古韵逆途 荒野探险的那些事 宿命引 官场法医,从解剖尸体开始! 荆州,荆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