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1)
几条小鱼在自己的乐土里欢快地游着,不时还向水面吐出一串串的水泡,实在逗人喜爱。韦勒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去看望小鱼,给它们喂剩肉和面包渣。为了让小鱼能够健康的成长,他每隔两天会为小鱼换一次水。但没过多久,还是有一条鱼不幸地死去了。韦勒看到它漂在水面上,一动不动,心里十分难过。小鱼怎么会死呢?韦勒想弄个明白,于是决定将小鱼进行解剖,从它肚子里找原因。他将小鱼放在一块木板上,拿来一把小刀,然后将小鱼的肚子小心剖开。由于平日经常观看父亲解剖各种动物,也看过父亲解剖鱼类,韦勒解剖小鱼的动作颇得要领。当他剖开小鱼的肚子后,惊奇地发现一撮乳白色的小虫子在不停地蠕动。“啊!这是什么呢?是小鱼的后代吗?”韦勒天真地猜想着。等父亲下班回来,他急忙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父亲,并指着鱼肚子里的白色小虫问父亲:“爸爸,那是不是小鱼的后代呀?”
第141节: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141)
父亲听完这一切后,仔细观察了小鱼肚子里的东西,然后对韦勒说:“那是鱼体内的寄生虫,并不是小鱼的后代。”
“小鱼是被它们害死的吗?它们是怎样钻进鱼肚子里去的呢……”韦勒晃着小脑袋向父亲提出了许多问题。
“寄生虫是难以消灭的致病源,不仅鱼体内有,其他动物和人体内也有,它们危害健康,是应该消灭的大敌。孩子!你要努力学习,长大了去研究消灭寄生虫的方法,为人类造福。”父亲微笑着对韦勒说。
父亲的话深深地激励着韦勒。从此以后,他学习更加刻苦了,对生物课也更加酷爱了。
教子智慧:
对孩子的教育应渗透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或生活的细节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热情,而且可以使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从韦勒的事例可以看出:孩子增长知识,孩子的求知欲,也总是循着遇到问题——思考原因——求得解答的顺序展开、对于这三个环节,家长应始终给予关注并适时加以引导。
油灯的光芒依旧
一名学生因为怕麻烦老师,所以总是不敢问问题。
这个老师非常细心,经过长时间和学生们的相处,老师终于发现了这个现象,就问他原因。
学生说:“老师,很抱歉。您给我的答案我又忘记了。我很想再次请教您,但想到我已经麻烦您许多次了,就不敢再去打扰您了!”
老师想了想,对他说:“你先去点一盏油灯。”学生照做了。
老师接着又说:“再去多拿几盏油灯来,用第一盏灯去点燃它们。”学生也照做了。
这时老师笑着对他说:“其它油灯都是用第一盏灯点燃的,但是第一盏灯的光芒有损失吗?”
学生回答道:“没有啊!”
老师又对他说:“和你们分享我所拥有的知识,我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有更大的快乐和满足。所以,有问题的时候,欢迎你随时来找我。”
教子智慧: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一个人的知识是很有限的,但经过多人长时间的互相讨论、请教,他们的知识和底蕴都会有所提高,所以,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你不会、不懂,就去问别人, 请教也是一门学问,每时每刻都可以去请教,只是请教的对象不同,有直接,有间接。可以向书本请教,也可以向同学、老师和家长请教,没有请教就没有进步,就没有成功。
第142节: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142)
只要你喜欢
从前,有个小男孩要去上学了。在他眼里,学校是那么的大。小男孩发现进了校门口后,就是他的教室时,他感到很高兴。因为在这里,学校已不再是那么大了。
一天早上,老师开始上课,她说:“今天,我们学习画画。”小男孩显得很兴奋:“好哇!我喜欢画画。”
狮子和老虎,小鸡或母牛,火车以及船儿……他会画许多东西。
他高兴地拿出画笔,开始画了起来。
“等等,现在还不能开始。”老师突然说道。
老师停了下来,直到全班都很认真地看着她。老师又说:“现在,我们来学画花。”
男孩喜欢画花儿,他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他开始用粉红色、橙色、蓝色蜡笔,勾勒出他自己的花朵。
“等等,我要教你们怎么画。”老师又打断大家。
于是她在黑板上画了一朵花。花是红色的,茎是绿色的。“看这里,你们可以开始学着画了。”
小男孩看看自己画的,又看着老师画的,他比较喜欢自己的花儿。
但是他不能说出来,只能把老师的花画在纸的背面,那是一朵红色的花,带着绿色的茎。
另一天,小男孩进入教室,“今天,我们用黏土来做东西。”老师说。
男孩心想:“太好了。”他喜欢玩黏土。蛇和雪人,大象及老鼠,汽车、货车,他都能够用黏土揉出来。
“现在,我们来做个盘子。”老师说。
男孩心想:“嗯,我喜欢。”他喜欢做盘子,没多久各式各样的盘子便出笼了。
“等等,我要教你们怎么做。”老师又打断了他。她做了一个深底的盘子。“你们可以照着做了。”
小男孩看着自己做的盘子,又看看老师做的。
他真的比较喜欢自己的,但他不能说,他只是将黏土又揉成一个大球,再照着老师的方法做那个深底的盘子。
很快的,小男孩学会看着、等着,仿效老师,做相同的事。
很快的,他不再创造自己的东西了。一天,男孩全家人要搬到其他城市,而小男孩只得转学到其他学校。
第143节: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143)
这所学校显得更大,教室也不在校门口边。现在,他要爬楼梯,沿着长廊走,才能到达教室。
第一天上课,老师说:“我们今天学习画画。”
男孩想:“太好了!”他等着老师教他怎么做,但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沿着教室走。
老师来到男孩身边,“你不想画吗?”她问。
“我很喜欢啊!今天我们要画什么?”
“没有什么限制,你们自由发挥吧。”
“那,我应该怎样画呢?”
“随便,只要你喜欢。”老师回答。
“能够用任何颜色吗?”
“要是每个人都用一样的颜色,画相同的图案,我怎么区分是谁画的呢?”老师对着他说。
于是,小男孩开始用粉红色、橙色、蓝色画出自己的小花。
小男孩喜欢这个新学校,即使教室不在校门口边。
教子智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思維都是有区别的;孩子开始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认识、描绘客观事物。因此,应该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不应使他们的思维局限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上,只有打破常规,用本能去思考问题,才会取得观念上的突破。
鼓励孩子勇于尝试
有一次,3岁的彼得正在学着自己穿鞋。“来,彼得,你穿得太慢了,妈妈给你穿。”妈妈抱过彼得,三下两下系好了鞋带。面对妈妈熟练的技巧,彼得感到自己很笨拙。他灰心了,伸着脚让妈妈给他把鞋穿上。
4岁的时候,彼得看到妈妈给花草浇水,他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拿起水壶,想要帮助妈妈。“彼得,别动。”妈妈喊道,“小心把水洒到身上,弄脏鞋子,你还小呢,让妈妈干吧。”
彼得要帮妈妈收拾桌子,妈妈吓坏了,赶紧夺过碗碟:“小宝贝,你会把碟子摔碎的,还会划破手。”为了不使碟子破碎,彼得再一次丧失了学习的机会。
当彼得10岁的时候,妈妈说:“彼得,来帮我把洗衣机里的衣服取出来,放到烘干机里。”彼得回答说:“妈妈,我忙着玩游戏机呢。”
第144节: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144)
妈妈又说:“帮我把地板擦一擦。”彼得口头上答应说:“先等一等。”而心里却感到很奇怪:“这种事情,干嘛非扯上我?”结果一天过去了,他还是没做这件事。
妈妈还没明白,正是她把彼得教育成这个样子的。
教子智慧:
孩子们有天生的主动性,他们很小就认为自己能干一些事情,然而,生活中大多数母亲总是显得不够耐心,常常在无意中向他们泼冷水以致“冷冻”了孩子的求知欲。
其实,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第一次有可能做不好,以后就会做得又快又好到时再表扬几句,孩子会认为自己又学会了一技之长,以后处理其他事情也会很有信心。所以每个父母都应该明白:多给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
能拆下来就能重新装好
犹太人玻尔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在他3岁的时候,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会向父亲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