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勾践(1 / 1)
奇了怪了,有些引号为什么显示出来有问题??“我是帮着你的。”我轻声对他说。
景成要顺利当上大景的皇帝,我就是要帮着他的。
从八岁起,我就知道,我的太子殿下景成,他全身心要的,就是金銮殿那个位子。
那个时候,今上另选了大才子苏子恒当太子太傅,教太子读书。苏先生已经五十多岁了,奉了诏来教导太子,十分认真,每日勤勤恳恳。
有一日,苏先生讲到越王勾践,说其卧薪尝胆。我在一旁也听得入神。太子那日身子又不好,歪在榻上,双眼却异常明亮,说道:“先生,勾践比之汉武帝如何?”
苏子恒道:“强于汉武帝?”
景成又问:“比之唐太宗如何?”
苏子恒道:“强于唐太宗。”
景成道:“勾践不过小小越国之王,最知名的事迹莫过于卧薪尝胆,为何先生说他强于汉武唐宗?”
苏子恒道:“汉武帝和唐太宗文治武功,千古流芳。但臣之所以说勾践强于其二人,只因其赫赫一生,在于一个忍字。身为帝王,号令天下,扬威海外容易,但于‘忍’字上践行却异常难得。天之骄子,万人之上,一朝却需忍辱负重,屈居于人下,克制住自己满腔的愤慨,强压住心中的熊熊怒气,如同往心里剜肉。人之最强敌,非他人,非敌手,而是自己也。常人于忍字上践行已十分不易。勾践乃一国之主,却能践行忍字,堪称大丈夫,堪称一代令主。”
景成静默了一会儿,忽道:“先生视我比之勾践如何?”
苏子恒跪下道:“殿下。”
景成微微一笑,脸上有了红晕,道:“勾践虽然忍辱负重十分不易,但其身子健全,比之我这个常年多病之人,恐怕胜之不少吧。”
苏子恒磕了一个头,朗声道:“殿下虽年幼,但聪颖过人,他日长成,若能继承大统,必成一代令主。”
他停了停,抬头望了望景成,又低下头,道:“殿下,老臣自从任殿下的太傅以来,深知殿下求学求知不易。老臣严苛,规定殿下每日需早起晨颂、上课,殿下虽在病中,仍然每日丝毫没有懈怠,寒冬酷暑,勤学苦练,从不间断,老臣每每视之,皆感慨不已。老臣虽为殿下的老师,仍十分钦佩殿下。殿下虽体弱,切不可丧失昂扬之志。老臣虽年迈,也必当效忠殿下,万死不辞。”
说完,他一头重重磕在地上。
我看了看景成,他直直望着地上的苏子恒,不发一言。
良久,景成终于叹了口气,轻声说:“丫头,快把苏先生扶起来。”
我扶起苏子恒。老先生仍然十分激动,全身微微颤抖着。
景成笑了笑,道:“苏先生方才说,勾践强于一个‘忍’字,学生却以为,勾践还强于一个‘信’字。”
景成望向窗外:“越国战败,吴国肆虐,天下人没几个相信勾践居然能够卷土重来。可勾践纵使天下人都不信任他,他仍然信任自己。方才有‘忍’,方才有卧薪尝胆,方才有反败为胜。”
苏子恒挣脱我搀扶着他的手,忽地重新跪倒在地上,道:“殿下,必然是我大景的一代令主,是我大景之福啊。”
景成凄然一笑,回过头,道:“先生怎么又跪下了。我大景太子的师傅,老是这么跪下不好。”
他叹了口气,接着说:“师傅今日的教诲,学生终身铭记。师傅方才说的效忠的话,学生也请先生记得。”
苏子恒重重磕了三个响头,跪在地上,低声哭了。
那一年,太子景成方才十岁。
忠心于景成的太傅苏子恒,教导了太子将近四年。圣上尤为称赞苏子恒,说亏得其教导,太子愈发长进。
第四年冬天,苏先生说他年逾八旬的老母亲在家乡病重,需要回去看望。圣上恩准了。景成和我依依不舍在宫门外和苏先生告别。
景成道:“苏先生,日后请回来继续教导景成。”
苏先生重重地点头。
宫门夕阳,洒泪而别。
可是苏先生再也没有回来。听说苏先生在回乡途中,突然生了大病,一病不起,还未到他的家乡,就病逝了。
消息传来,景成沉默不已。
那一夜,景成向我问《史记》在哪里。我寻得,递给他。他一册册翻阅,抽出一册,翻到一页,读了良久,然后,将那一页撕下,放在烛火中烧成灰烬。
那一页,是《越王勾践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