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 / 1)
即使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研究者们也只是就“人类如何喜
欢或爱上别人”作过最基本的研究。由于无法解答“黑袋子”之谜,心
理学家们深感尴尬,于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涉足学术界的这片处女
地,研究友谊、吸引力、爱的秘密。
1975年,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家伊莱恩·哈特菲尔德获得国家科
学基金会的赞助,从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关于爱与吸引力问题的系统研
究。尽管许多研究者将这一事件视为一大历史突破,但并不是所有人都
对此感到兴奋。美国的参议员威廉·普罗克斯迈尔就对哈特菲尔德的研
究发起猛烈抗议,授予她“金羊毛奖”(该奖项专门授予“骗取”纳税
人钱财的人),并且公开发表声明:
我认为两亿美国人民希望他们的生活中能保有一点神秘感。并且,
人们最不想知道的就是为什么一个男人会爱上一个女人,或者为什么一
个女人会爱上一个男人……所以,国家科学基金会不应该把钱投入那个
关于爱的研究的骗局中去。就让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和欧文·柏
林a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好了。正如亚历山大·蒲柏b所言:“无知是福,
明智反愚。”
哈特菲尔德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研究。在她早期的试验中,她与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员卡拉克一起,研究了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
如果一个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异性提出要与你发生性关系,你会同意吗?
哈特菲尔德和卡拉克让五位女性和四位男性在校园里对之前从没见
过的人说:“我已经在学校里关注你一段时间了。我认为你非常有魅力。
今晚你愿意和我上床吗?”然后,他们在本子上仔细记录了人们的反应,
然后向他们解释自己正在作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他们刚才所言完全是
本着科学探究精神说的(很可惜,他们没有记录此时人们的反应)。卡拉
克和哈特菲尔德在一篇名为《对主动性邀请接收情况的性别差异》的论
文中,报告了实验中发现的性别差异:没有一个女性接受性邀请;与此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达75%的男性接受了邀请。
不出意外,哈特菲尔德的研究引发了热烈的辩论。有人认为这个
实验很好地反映出那些拥有社会资源的人是如何利用弱势群体,有人
坚持认为这个实验验证了“男性=浅薄”这个说法。这个实验还对流
行文化产生了意外的影响。1998年,英国爵士乐队TouchandGo让一
a欧文·柏林(1888—1989),美国著名歌词
作者。
b亚历山大·蒲柏(1688—1744),18世纪英国最
伟大的诗人;杰出的启蒙主义者。
位女性背诵哈特菲尔德实验中的台词,并将之用在他们的歌曲《你愿
意……吗?》中。这首歌在当年英国单曲榜单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并
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有两百万的点击量。
最初研究的成功,促使哈特菲尔德和她的同事们继续从事有关吸引
力的其他心理研究。
他们之后的研究表明:人们接触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友谊或爱
情。根据这一理论,你跟某个人待在一起时间越长,那个人就越有可能
喜欢甚至最后爱上你。这一原理解释了为何很多人最后会和自己的邻居
结婚,以及为什么学生们最后会对“黑袋子”产生情谊。在这一理论的
激发下,一个男子为其女友写了700封信,最后他的女友嫁给了邮递员
(当然,这是个玩笑)。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投入爱的研究中来。自20世纪70年
代中期以来,千百位研究人员进行了千万次实验,试图揭开人类心灵的
奥秘。
真正的爱
对于爱的研究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包括偷偷观察单身酒吧中调情的
人们,组织科学的快速约会活动,发布虚假的个人求偶广告,检测人们
接吻时的激素水平,对婚后生活幸福的夫妻进行研究,等。
很快,人们发现,爱是很难研究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心理
学家唐恩·拜伦声称自己发现了爱情的公式,很骄傲地将其表示为:
Y=m[ΣPR/(ΣPR+ΣNR)]+k
其中Y代表吸引力,PR代表增强吸引力的因素,NR代表减弱吸引
力的因素,K是一个常量。人们对于拜伦这一发现的反馈,可以用一个
数学公式表示:
X<1
其中X代表相信以上公式的人的数量。
其他学者采用了更有建设性的方法,认为人们会在自己的脑海中下
意识地列出一些自己喜欢的人的特质。当他们遇到一个符合所有这些特
质的人时,大脑会突然开始加速运转,随之坠入爱河。
尽管这些研究其实是试图发现人类如何确定恋爱对象,但它们揭示
了爱的两种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