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 / 1)
科赫训练了一帮人,教他们用一两种不同的方法握手。一些人学习
如何顺畅地握手,另一些人学习如何生硬地上下握手。然后,这些人勇
敢地与将近五十个实验参与者握手。每一次握手后,科赫都会询问实验
参与者的感受。结果是显著的。与那些和动作生硬的人握手的实验者
相比,那些和动作顺畅自然的人握手的实验者感到更加快乐,与对方心
理上更加亲近,认为这些人更加招人喜欢、态度随和。那些握手动作顺
畅的人使实验参与者表现得更加快乐,而这反过来也令他们自我感觉良
好,更想再次见到到刚刚见过的那个人。
握手与说话隐含着能量
塞比娜·科赫的研究可以用来帮助人们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科
赫教给调查者各三种“顺畅”的和“生硬”的握手方式,然后得出了
很有趣的发现。科赫的“顺畅”的握手方式是:握住别人的手,缓慢
流畅地上下移动自己的手。相反,“生硬”的握手方式指的是突然将手
移下,停一小会儿后再快速地将手抬起来。一开始,你的动作可能看
上去有点奇怪做作,但只要多加练习,它们就会变得更加自然。尽量
精确地重复“顺畅”的握手。一旦你对你自己的“科赫握手法”感到
自信了,就请在现实生活中多加应用吧!因为与他人顺畅地握手,能
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其他的一些研究,也检验了说话的内容与方式是否会影响人的
情绪。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米特·费尔腾想要找到
一种在实验室中制造快乐的简单、快捷的方式。费尔腾想知道,人们快
乐、自信地说话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为了找到答案,他找来一批志愿者,
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并给每一组一沓卡片。
第一组实验参与者拿到的卡片中,最上边的一张向他们说明:每张
卡片内容不同,他们要大声地念出卡片上的话。第二张卡片上写着:“今
天既不比过去好,也不比过去差。”实验参与者根据指示大声地念出了这
句话,继而念下一张卡片上的内容:“然而,我今天感觉确实不错。”慢
慢地,实验参与者念完了全部六十句话,接近结束时,卡片上的话变得
越来越积极正面。
第二组实验参与者也要念出卡片上的话,但这些话并不是积极向上
的。于是,整个实验过程中,他们一直在大声朗读各种事实,包括“土
星有时候与太阳和地球连成一线,所以我们看不到它”“东方列车行驶在
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之间”“希望钻石能通过普通的邮政业务从南非运送到
伦敦”,等。
实验的最后,费尔腾让所有的实验参与者为自己的快乐指数打
分。第一组的参与者情绪反应相当好,而第二组的参与者没什么特别
的感觉。
受到费尔腾实验结果的鼓舞,其他的心理学家迅速采纳了这一试验
程序,以此让世界各地的实验参与者快乐起来。
但是,其他的实验并不是让参与者只读单个的句子。比如,夏威夷
大学的伊莱恩·哈特菲尔德和她的同事们在实验中,让一组参与者朗读
一个段落,其中虚构了他们的朋友为其举办生日惊喜派对的场景,另一
组实验参与者则朗读一段描写他们听说自己的亲人患病时的场景。
朗读这两个段落让实验参与者的情绪大为不同:与亲人患病相比,
那些生日时得到来自朋友的惊喜的实验参与者感觉好得多。让实验参
与者像他们真的感到高兴或难过时一样说话,可以切实影响他们的内
心能量。
“表现”原理不仅仅是让你挤出一个微笑,而是可以应用到日常生
活中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包括走路的方式、说话的内容,因为在这些
不起眼的行为中,蕴涵着神奇的能量。受到以上实验结果的鼓舞,学者
们很快投入对“表现”原理应用的其他研究中去。
快乐地与内心交谈
你真的能通过和内心对话来使自己变得更快乐吗?下面,请做两个
练习: